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09年,伽利略制造了第一架望远镜。伽利略的望远镜让星星变近了、更清晰了,大大超过人们之前的想象。望远镜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的扩展,更是一种思维的飞翔。在科学卫星和空间探测器中,有一种人类探测观察宇宙的万里眼—太空望远镜。1923年,德国火箭家赫曼·奥伯斯首先提出用火箭把望远镜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2.
《科学24小时》2013,(Z1):26
<正>美国宇航局(NASA)正在着手打造全新的太空发射系统(SLS),高度达117米的重型火箭如同一个庞然大物,可将人类送往遥远的小行星和火星。按照SLS火箭研制的时间表,它将于2017年进行首次飞行,而与之配套的猎户座宇宙飞船也正在研发之中,预计在2021年进行第一次载人飞行。工程师为SLS火箭助推器使用了航天飞机的固体燃料发动机,并为太空发射系统  相似文献   

3.
1903年 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最初设想 1903年,俄罗斯火箭理论家、航天理论奠基者——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首次提出了建立空间站、制造人工重力的卓越设想.在人类最简单的飞机还没有上天之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就充满激情地预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总是生活在摇篮里.""在并不太遥远的将来,透过云...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Space X成功地实现火箭回收着陆,火箭的重复利用将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梦想。但这究竟能给太空探索降低多少成本呢?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发射火箭早已不是一个什么技术门槛,特别是对于那些发达国家和高精尖科技企业而言,这更是一项只用考虑钱和空间容量的项目。那么,此次Space X公司发射火箭的亮点究竟在哪里呢——回收火箭,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曾集中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全力研制火箭,美国也奋起直追。1943年,由瑞士来的天文学家F·茨维基(战后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授)在参与美国火箭研制过程中,灵机一动,把数学中常用的排列组合原理,应用于对新颖的技术方案的搜寻之中。他按照火箭各主要组成部件所可能具有的各  相似文献   

6.
吕斯特 《科学》2005,57(6):42-43
德国科学研究的重建分为两步.第一步是二战结束后在西德,第二步是1989年两个德国重新统一之后有必要在东德重建。大学在科学重建、在科研和教育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德国科学基金会(DFG)通过资助研究项目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此外马普学会和马普研究所是德国基础研究重建的重要支柱,一个马普研究所有一个或多个优秀科学家为所长,决定了这个研究所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像鸟儿一样自由地飞翔,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在古希腊的神话中,就已经有了关于飞翔的故事。达?芬奇的画中,也有在天空飞翔的人类。中国古代也曾有人梦想依靠火箭的推力飞上蓝天。而最终完成人类这个夙愿的人,却是瑞士人伊夫?罗西。2008年9月,这个被称为"火箭人"的瑞士伊夫·罗西。  相似文献   

8.
<正>"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开始他们将小心翼翼地冲出大气层,然后去征服太阳系。"正如"火箭之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所说的那样:只要人类可以仰望星空,就绝不会甘于禁锢在地球上,人类迟早会征服太阳系,并且还会走得更  相似文献   

9.
火箭轨道控制的辉煌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元九 《科学通报》1960,5(3):69-69
1960年一月二十日及一月三十一日,苏联先后成功地向太平洋发射了两枚强大的多级弹道火箭。火箭最末一极的模型,最高速度是每秒七点二公里,飞到离地面一千二百多公里的高空,而后以高速度穿过大气层,在偏离预定降落点不到两公里的地方安全降落。这一个伟大的成就,它说明了苏联在火箭轨道控制方面,达到了更高的精确度,标志着人类有计划征服宇宙的工作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吴沅 《自然与人》2010,(1):18-21
伟大的航天学奠基人。俄罗斯火箭之父康斯坦丁·埃德多维奇·齐奥尔科夫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类不会永久被束缚在地球的摇篮之中。”果然。在庆祝他诞辰100周年活动的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鲁特尼克1号,一举冲破了地球的束缚;紧接着。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双双于1969年7月20日踏上了月球表面。终于实现了人类飞出地球的夙愿。但这仅仅是字宙航行迈出的第一步。浩瀚太空还有待人类进一步去探索!  相似文献   

11.
1975年人类第一个7级以上地震在中国辽宁海城被事前预报出,中国地震学家欢欣鼓舞,相信地震预报并不是难事,中国科学家一定能够预报出许多地震的。但仅相隔一年5个月,发生在河北唐山的更大震级的地震没有在临震前预报出来,死亡24.2万人,中国地震学家一下子找不到方向了。幸存的唐山人遇到搞地震的,常说:"你们怎么事前不打招呼?"其实,当时唐山人和地震学家都不知道:人类离地震真正能够预报的历程还非常遥远。  相似文献   

12.
舰艇 导弹=?     
现代导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新式武器,其研制者是德国科学家韦纳·冯·布劳恩。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无可奈何中自杀身亡。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降下帷幕,布劳恩等一批德国高级火箭专家主动向美军投降。在布劳恩的帮助下,美国搜罗了几百名德国专家。前苏联也从德国搜罗了一批火箭和导弹专家及部分武器资料。 前苏联最先研制成功了反舰导弹,并在60年代中期将反舰导弹连同导弹快艇卖给了古巴、印度、埃及和前民主德国。1967年,第三次中  相似文献   

13.
刘崇乐 《科学通报》1957,2(21):665-665
在伟大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前三十三天的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有史以来第一颗人造卫星。这一辉煌成就,正是对苏联伟大十月革命四十周年最好的献礼。人造卫星的发射,是接着洲际弹道火箭、巨型喷气式飞机、原子能发电站等等一系列划时代的科学成就而实现的。苏联的这些杰出科学成就最有力地证明了苏联科学水平的高超,而且它们对人类文化还有着更重要更基本的贡献。当1917年11月7日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时,曾经备受了十四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的威胁。在建国万般艰苦的早期,人类革命导  相似文献   

14.
蜜蜂之秘密     
争议:蜜蜂是否有智慧人类对蜜蜂从不吝啬表达赞美和钦佩之情,这一现象从古希腊时代就开始了。古希腊人在养蜂的过程中观察到它们具有勤劳、合作和利他的品质,因而对蜜蜂赞赏有加,然而蜜蜂是不是果真聪明却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单个蜜蜂并不聪明,相对于群体,单个蜜蜂只能算一个庞大制蜜机器中无足轻重的一员,它们靠本能行动,谈不上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智慧。拉丁文中的一个谚语"一只蜜蜂就不算蜜蜂",讲的就是这个意思。首先考察到蜜蜂智慧的人是德国动物学家卡尔.冯.弗里希。大约在二战期间,弗里希观测到寻找花蜜的蜜蜂在飞过蜂巢时会做出一种奇怪的"摇摆",于是,发现了蜜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正在设计许多方案向太阳系之外的深空进发,人类走出太阳系已经不再是一个科学幻想。离子引擎走出太阳系需要非常先进的推进系统,它们有别于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的传统的化学火箭。科学家正在试验各种新型的推进系统,其中离子引擎是很有前景的一种,它的优秀之处就在于它在飞行过程中能不断使航天器加速,最终获得极高的速度。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26日,美国宇航局2007年发射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北极附近成功登陆."凤凰号"备受瞩目,首先是因为它采用反推火箭制动方式、而非借助气囊高速弹跳来着陆,这不仅是32年来首次再度采用这种着陆方式,而且是因为未来人类登陆火星也可能采用火箭制动.  相似文献   

17.
继印度“月船1号”在月球表面的沙粒中发现了水分后(见本刊2009年11、12月号第4页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于2009年11月13日宣布:在月球南极附近的陨石坑内有更多冰冻状态的水。这是在分析了无人探测器LCROSS的观测结果后得出的结论。这意味着将来人类建立月球基地后,可以就地取水饮用,还可以电解水产生呼吸用的氧气和火箭的燃料氢气。  相似文献   

18.
火炮,在长达数百年的历史上,始终是战场上最重要的武器装备与火力骨干。 进入50年代后,火炮的发展一度受到异军突起的火箭和导弹的影响,以致有人认为,火炮老态龙钟,寿终将寝。但不久,这种观点得到了纠正,因为实战证明,火炮反应迅速,操作简便,造价低廉,这些优点非火箭和导弹所及。近一、二十年来,高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火炮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你觉得加速成绩秒杀超级跑车的纯电动汽车特斯拉还不够给力的话,那么当SpaceX公司的猎鹰火箭飞上太空又成功被回收之后,应该足以让你成为“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粉丝了吧。从2015年第一次完成子级火箭的陆上着陆,到2016年首次实现海上回收,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猎鹰9号”火箭已经完成了33次子级火箭的成功回收,在可重复  相似文献   

20.
行前火箭发生爆炸 列昂诺夫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不仅成为人类历史上进行太空行走的第一人,还于1975年参与前苏联"联盟号"和美国"阿波罗号"飞船在太空的对接,并与美国宇航员在太空握手,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