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按照美国华盛顿生物电磁学研究试验室研究人员新近的一项研究结果,微波这种不可见的电磁振荡有可能诱发癌症。研究人员将100只老鼠暴露在微波环境中,微波水平相当于美国标准规定的人体最大允许剂量。25个月后发现有16只老鼠有肿瘤,多数生长在内分泌系统,对照组的老鼠未暴露在微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14,(3):7-7
正最新研究发现,西兰花中包含的一种化合物——萝卜硫素,有可能成为阻止或减缓骨关节炎病程的一种关键。研究表明,萝卜硫素能减缓与骨关节炎有关的关节软骨损害,这种损害经常令患者逐渐衰弱。在实验中,科学家给一些老鼠喂食富含萝卜硫素的食物,给另一些老鼠喂食不富含萝卜硫素的食物,结果前一批老鼠的软骨损害明显少于后一批老鼠。对人体相关细胞的研究取得类似效果。十字花科蔬菜都含有萝卜  相似文献   

3.
老鼠的梦     
美国科学家马休·威尔逊最近宣称,他已弄清楚他实验室里的老鼠在梦中想些什么。 他的实验方法是,把微电极置入实验鼠脑的海马区(海马区是专门负责记忆和学习的脑区),然后训练这些老鼠到绕环形跑道奔跑,在奔跑中对它们的大脑神经元放电进行监测。同样,在晚上老鼠入睡以后也对其进行监测。 实验结果发现,尽管老鼠入睡的神经元放电模式与老鼠奔跑时的放电模式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前者显然是基于后者的。也即是说,老鼠的夜梦内容是基于其日间生活中所经历的平凡小事。威尔逊的实验甚至可以测出在梦里老鼠跑到什么地方了。 人做梦时梦…  相似文献   

4.
雄性激素和男性生育能力通常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一般会认为雄性激素是男性所必需的,雌性激素是女性所必需的。例如,在子宫中,雄性激素的存在导致胎儿发育男性性器官,而雌性激素的存在导致胎儿发育女性特征。但事‘请并非这样简单。澳大利亚Momeh医学中心的埃文·辛普森(EvanSmp刃I。)及其同事发现,男性生育可能也需要雌性激素。具体来说,雌性激素对于精子的生成——即精子的生长和发育来说似乎是必要的。在7月7日出版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研究人员介绍了他们用缺失雌性激素的老鼠所做的实验。他们的研究对象是7只雄性老鼠,…  相似文献   

5.
自从人类基因组公布以后 ,科学界就在期待着老鼠基因组测序的研究结果。本周的这篇文章是老鼠基因排序科研组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布 ,其中的很多论述表明 ,老鼠基因组研究比人类基因组研究更有意义。为什么呢 ?实验用老鼠被认为是含有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关键因素。用老鼠作为实验模型 ,就允许我们对每一个基因进行操作 ,以判断它们的功能 ,这样也使我们能看到人类疾病产生的很多方面的细节 ,以作为人类生物学的研究基础。报告中用来研究排序的第 3 5Gb老鼠基因组来自第C5 7BL/6J基因链 ,揭示了大约 3 0 0 0 0个基因 ,其中99%和人类基因…  相似文献   

6.
美国缅因州的巴尔—哈波尔镇可称之为世界实验老鼠培育中心。这里有一座世界最大的杰克逊老鼠研究和培育实验室,该实验室为各种遗传学、医学和生物学实验培育和繁殖着1700多种老鼠。仅1993年就从这里向世界32个国家输送了150万只实验老鼠。该实验室就象一座大型工厂,它占地38公顷,在36座大楼内,有13座专门用于培育老鼠,里面喂养着65万只老鼠。600多名专家、研究人员和职工整天为饲养这些小动物忙碌着。实验老鼠每天需饲料2吨,笼内的铺垫物(术屑、稻草)每天约需1350公斤。  相似文献   

7.
雾青 《科学之友》2005,(3):69-69
爱是一种动物性的遗传。现在实验已发现,人格在受精的那一刹那已决定。在老鼠的实验上,神经科学家发现,母爱或母性本能,跟大脑催产素有关,一只从小经常受到母鼠舔舐的老鼠,长大后也会去舔她的小孩,成为好妈妈。如果剔除了催产素的基因,这只老鼠就会成为冷漠的母亲。这呼应了上面的话,也让我们看到为什么社会上会有愈来愈多的狠心父母。受虐儿长大后成为施虐者的比率,比一般人高出29%。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通过对老鼠进行的实验发现,源于工厂或公路上的烟尘可以让老鼠基因受到破坏并遗传给后代。尽管目前还不清楚因污染受到破坏的DNA是否有损健康,但随着科学家对与哮喘、心脏病及其他健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一种可清除记忆的基因Tet1。科学家分别对两组老鼠进行了实验,一组老鼠的Tet1正常,而另一组的Tet1则遭到破坏。为了让老鼠对笼子产生恐惧感,他们把这两组老鼠放进同一个笼子,并对它们进行了轻微电击。但当研究人员再把它们  相似文献   

10.
石左虎 《世界科学》1999,(11):16-17
一项关于记忆的研究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是否应该将遗传学运用于提高人的智力?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一只看上去很普通的老鼠进行了能力测试,结果发现这只受试啮齿动物很快作出一系列反映出其智力的动作:它有较快的学习能力,有较强的记忆力和对环境适应能力,它比普通的老鼠灵活得多。毫无疑问,受试者是一只超级老鼠。原来科学家对这只老鼠作了生物手术,即改变它的DNA,确切地说,就是改变它的祖先遗传给它的DNA,其方法是改变老鼠小小头颅深处神经原之间的对刺激的反应。实验的结果是造就比其分系聪明得多的新一族老鼠。…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颇为有趣的实验——美国科学家麦开将一群刚刚断奶的幼鼠一分为二,放在两只不同的笼子里区别对待:第一组老鼠享受“最惠国待遇”,每天予以充足的食物,让其饱食终日。而第二组老鼠则遭受“歧视待遇”,每天只提供相当于第一组60%的食物,故意饿其腹。结果却大大出人意料,第一组的老鼠难逾千日,没到中年就“英年早逝”;而第二组经常饿着肚皮的老鼠则寿命翻番,而且长年皮毛光滑,皮肤紧绷,行动敏捷,更耐人寻味的是:其免疫力乃至性能力均比饱食终日的老鼠要胜出一筹。在麦开的实验之后,好多科学家用同样的方式对兔、猴等其他动物及细菌和鱼…  相似文献   

12.
吕勇  刘亚平  罗跃嘉 《科学通报》2011,56(14):1112-1123
采用行为实验及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通过学习-测验范式考察面孔再认中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 (ⅰ) 女性面孔更容易被记住, 且女性很可能比男性更擅长记忆面孔. (ⅱ) 旧面孔诱发的N170 波幅更大, 表明该脑电成分可受到面孔熟悉度的调制. (ⅲ) 女性面孔诱发的N170 波幅更大, 而男性面孔引发的P2 波幅更大; 前者可能与女性面孔可变化的特征较多、需要更大的心理负载有关; 后者可能与男性面孔可变化的特征较少、再认难度较大, 从而需要更深的加工有关. (ⅳ) 新旧面孔诱发女性被试的P1 波幅存在差异, 但男性被试身上不存在此现象, 提示女性的脑活动可能比男性更早地受面孔的熟悉度所调制. 此外, 女性被试对于新旧面孔还表现出P2, N250 波幅的差异, 且女性被试新旧效应涉及的头皮范围比男性更广, 这些都为女性较好的面孔再认能力提供了电生理证据.  相似文献   

13.
美国俄亥俄医学院以约翰·勒普(John Rapp)为首的研究小组,在食用高盐食饵而产生高血压的老鼠身上,已经鉴定出某种与高血压有关的基因,这种基因至少是导致高血压的因素之一。基因位点命名为 Hyp-1(即高血压之意),它专为一种酶而编码,这种酶导致18-羟基-脱氧皮质甾体的合成。此甾体是一种激素,与已知能诱发人体血压增高的甾族化合物相似。基因位点是在 S 系老鼠中鉴定的。此种老鼠连续八周喂给高盐食饵时会产生异常高血压(200~240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杰斐逊州境内.有一座大型生物工厂,如今成为积极探索人类长寿奥秘的圣地。据报道,在那里工作的科学家从老鼠身上发现了一种生物机制,并相信运用这一机制能延长人的寿命。一、吃不饱的老鼠活得长杰斐逊州的这家生物工厂,有21000多只老鼠为设在这里的国家毒理学研究中心的400余名科学家提供实验服务。该中心隶属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负责研制用于食品和药物生产的化合物的毒性。1年前,该中心以高级科学家罗恩·哈特为首的科研人员在老鼠身上取得了一项极不寻常的发现。哈特是当今美国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得过许多奖,在癌症的 DNA 修复研究领域中成绩斐然。在科学界,他的话大有一言九鼎之势。哈特研究小组发现,自由进食的老鼠患肝肿瘤的可能性要比限制进食的老鼠高4倍。他们还发现,一只老鼠体重与其健康状况及寿命长短的精确对应关系。他们已经能够把老鼠的寿命延长一倍。办法是把喂养饲料削减70%。二、格林希尔的食谱实验表明,鼠类节食能长寿,但这不是哈特他们追寻的最终目标,真正重要的是人类如何延年益  相似文献   

15.
老鼠,人类最亲密的"朋友",全世界有2 500多种,约有300多亿只,是人口总数的5倍还多。老鼠寄生于地球的历史比人类久远。人类自诞生之初,就在不断进化不断发展,对于老鼠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在历史的长河中该有多少"强虏灰飞烟灭"呀,就连曾经主宰过地球的动物之王恐龙也不能幸免。然而,老鼠这一小小生灵,却历经劫难、生生不息地绵延至今,这是一个惊人的奇迹!奇迹背后是什么呢?鼠类家族的成功是一个个必须面对又令人困惑的谜!  相似文献   

16.
正老鼠是具有丰富情感生活的生物,但我们却残忍地将它们用于实验研究。为什么会这样?老鼠的笑和同理心20世纪90年代后期,情感神经科学之父贾克·潘克谢普(Jaak Panksepp)发现老鼠是会笑的。由于老鼠叽叽喳喳的笑声在我们无法听到的超声波当中,这才一直没有被发现。直到潘克谢普实验室的成员布赖恩·努特森(Brian Knutson)开始  相似文献   

17.
NPY与酒量     
美国西雅图市华盛顿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经研究发现,大脑中的一种天然化学物质可以影响人对酒精的敏感度。 这种化学物质称为“Y神经肽”,简称NPY。该科研小组通过人工作用,使老鼠体内缺乏NPY,然后对这种老鼠进行饮酒实验。他们发现这种老鼠比体内NPY数量正常的老鼠的酒精耐受性高,即更不容易喝醉。相反,体内NPY超量的老鼠,则酒精耐受性很差,很容易醉酒。  相似文献   

18.
王曼新同志在他的文章发表后已得到当地有关领导部门的支持,和有关单位、个人的配合,进一步开展了他的实验活动。本期发表南京大学蒋虎祥同志关于王曼新在元麦上“人工诱发根瘤”切片的电镜观察报告就是这一期间的重要成果之一。蒋虎祥同志这一实验观察报告,以电子显微镜中所拍摄到的明白无误的照片,论证了经王曼新“人工诱发的元麦根瘤”中确实存在着与豆科作物根瘤相同的根瘤菌类菌体和放线菌,其形态特征简直维妙维肖。这证明,王曼新同志在非豆科作物的根系中确实诱发出了有固氮菌类共生的根瘤。这项实验观察结果无疑是对企图全盘否定王曼新此一成就者的一个有力的回答。当然,对人工诱发根瘤的实验分析研究,绝非仅是电镜切片观察,其他的实验工作也在进行,并已取得可喜的结果。本刊将陆续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19.
林磊 《科学通报》1982,27(13):784-784
压力在液晶中可以引起很多重要而有意义的现象,包括液晶相的产生与消失,重人现象,三重临界点等。过去十年,这方面的实验工作很多。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系统性的唯象理论能解释全部(或大部份)压力实验的结果,分子水平的理解也很少。 本文把Landau-de Gennes理论稍为推广,将压力P和温度T都包括进去,一举解释所有已知(关于PAA)的压力实验,并预言了一系列包括重人I相(I代表各向同性液体)在内的新结果。我们假定Gibbs自由能G(P,T)是序参数S的多项式展开  相似文献   

20.
科技前沿     
<正>年轻血液可提高老年大脑功能实验发现,把年轻老鼠的血液注入到年老老鼠的体内后,后者的大脑神经细胞会出现增长,并且在迷宫实验中的导航能力也会增强。研究者介绍,大脑中的海马区对经验的感受是很强的,当你获得的信息越多,这一区域也会变得越大。不过,海马区会随衰老一同衰弱。年老的老鼠通过血浆注入,可以使其大脑中退化的海马区重获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