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凉山是中国艾滋病流行的重灾区。艾滋病已经成为影响凉山稳定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迅速蔓延的势头还未得到有效遏制,对凉山的彝族大学生进行相关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彝族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能力,培养出一批合格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以彝族学生为主的宣传队伍,在凉山建立起高等院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积极推动四川省民族地区高等院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同时建立"彝族学生-彝族家庭-彝族村寨村民"艾滋病预防教育链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凉山彝族的丧葬习俗在经过先辈们不断演变后一直延续下来,逐渐形成了如今独特而丰富的丧葬文化。小凉山子差拉彝族是凉山彝族的重要分支,当地丧葬习俗复杂,文化内涵丰富,在传承了凉山彝族丧葬习俗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特殊的人文、历史、地理,发展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丧葬习俗文化。  相似文献   

3.
保头制度是清末及民国时期流行于凉山地区的一种半官方、半民间的制度,其存在及运行与那个时代整个中国社会、凉山彝族社会性质和当地民族关系等紧密相关。此种制度通过保费把投保人和保头联系在一起,建立一种临时的或长久的合作关系,但在这种关系中投保人和保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因而其是一种畸形的社会制度。总体而言,其对地方社会和整个国家而言,消极作用是占主导的。然而这种制度却能够流行,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民国时期政府对彝族聚居地区治理的不善。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历史长河中每个民族在都经历不同的家庭形态,作为凉山彝族也不例外.本文从凉山彝族古文献、民间传说和1956年前的调查资料中,分析出凉山彝族的家庭形态演变过程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一夫多妻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历史长河中每个民族在都经历不同的家庭形态,作为凉山彝族也不例外。本从凉山彝族古献、民间传说和1956年前的调查资料中,分析凉山彝族的家庭形态演变过程: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一夫多妻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  相似文献   

6.
彝族是开发中国西部的先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华民族五千年明史上看,彝族在民族大家庭中交融性,持续性和独立性是十分明显的,在其生存发展中毕摩化起到关键性作用,几千年来,毕摩能抵御外来宗教影响,佛教、道教,基督教对它起不到任何作用,同一历史时期的埃及人早消失在外来民族;之中,而凉山彝族直到1956年“民主改革”前仍保持着奴隶社会制度和保存完整的古代毕摩化,这是世界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凉山彝族的奴隶社会是一种奇特的奴隶制社会,它既不同于古代东方的奴隶制,又区别于古代西方的奴隶制,在商彝周鼎秦汉碑,唐宋元明清翰墨和毕摩的史诗经中均有不同记载,凉山彝族用优秀传统化勤劳,智慧和明的习惯法开发了中国西部。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彝族各居住区社会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历史方面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地区,以大小凉山为主的第一类地区处于奴隶社会形态,而其他地区处于封建社会形态.民国时期两类彝族地区有着不同的法律制度,两类彝族地区的法律比较有许多方面的个性.  相似文献   

8.
建立凉山量刑指南制度是兼顾罪刑法定与刑法个别化的需要、兼顾刑法的统一适用与区别对待的需要、司法独立的要求,建立凉山地区量刑指南制度要先从毒品犯罪入手。提出应针对凉山地区毒品犯罪的实际制定《凉山彝族自治州毒品犯罪量刑指南》。  相似文献   

9.
《玛木特依》是一部影响凉山彝人世界观、价值取向的世俗书籍,是凉山彝族社会内部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它一方面是统治阶级意识的表现,塑造等级社会世界观的金科玉律;另一方面又是彝族人思想道德的普遍尺度,对过去彝族社会各阶层和家支秩序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明代以来,随着中央王朝对彝族地区统治的深入和改土归流的不断推进,极大地改变了这一地区的人口结构、阶级结构和经济结构,进而使当地彝族的日常生活行为、风俗习惯等方面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改流相对彻底地区的彝族上层逐渐出现跨等级通婚及民族之间相互通婚现象,打破了传统的婚姻制度,而在改流不彻底的边远山区和川滇凉山地区却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婚姻特点,即等级内婚、民族内婚、氏族外婚和转房婚,这种传统与变易的并存对彝族自身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介绍深圳劳工生存状况和深圳劳工非政府组织(NGO),探讨深圳劳工与深圳劳工NGO的内在联系及相互依存的必然性,从经费、社会身份、管理和工作定位等方面,分析深圳劳工非政府组织(NGO)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劳工NGO是一种社会组织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凉山彝族自1956自民改后,一步跨千年从奴隶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由于历史、经济和意识形态等制约,就人类学、社会学角度看,也非是“一唱雄鸡天下白”。几千年奴隶社会中根深蒂固的毕摩化对现代基础教育的冲击不能不使每个学深思。青年作的忧虑应值得政府和学关注。  相似文献   

13.
将凉山彝族民间美术融入高校美术教育,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提升办学特色、促进教育多元化,繁荣文化市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学生人生理想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彝族民间美术融入西昌学院的现状,提出西昌学院美术教育强化彝族民间美术的几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农民工NGO组织,是改革开放以来适应新的社会体制而出现的新的社会组织。自创立之初至今,由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它的生存状态的艰难性。本文试图通过文献研究法和个人观察法,从研究NGO的定义和内涵来了解农民工NGO,同时从我国农民工NGO的产生历史,来探寻它们存在的理由、问题和困难,从而找到发展农民工NGO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凉山彝族民间歌曲是在彝族人民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产生的,它是一种受外来影响少、自身发展形成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6.
白彝是凉山彝族传统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具有的彝族血统及其被统治的地位,使得其在奴隶阶层中呈现不同的等级及与等级相对的法律地位。以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为背景,对白彝的产生、白彝的社会地位及法律地位进行了探讨,从而了解白彝当时社会处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对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但作为一个贫困人口众多的四川凉山彝族农村地区来说,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任务显得更为复杂和艰巨。本文着重从凉山州新农村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出发,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建筑文化体现民族文化的最基本的脉络,从而更直观的展现民族文化本质。本文以凉山彝族民居建筑文化为例进行分析,对其地域性建筑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脉络进行浅析,从而做到以点带面的研究大小凉山地区彝族的民居建筑,重点包括了村寨院落和居住建筑以及他们所体现的建筑文化现象,分析了彝族传统民居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成因、彝族村寨的空间布局、彝族民居的色彩搭配特色,最后从空间形态和美学价值上认知当今彝族村寨中的建筑。通过对其分析,提出学习传统民居自然张力与环境融合的生态观念的倡导,应用在设计中就是要因地制宜,注重与周围环境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我国草根NGO发展的难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草根NGO(即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非政府组织的简称。为方便起见,后文均称非政府组织为NGO)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与国际NGO发展过程相比,我国草根NGO整体发展十分脆弱,面临特殊的生存发展难题,其应有的功能远未得到充分的发挥。需要政府、社会与草根NGO合力突破难题,促进其更大限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毕摩”作为彝族传统社会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阶层,是彝族社会中“智慧”的化身,在彝族传统社会中具有很高的威望,曾与“兹、莫”同处于凉山彝族传统社会中的统治阶层,占据着彝族传统社会关系中的特殊位置.社会资本作为20世纪70年代新制度经济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概念,赋予了“毕摩”独特的研究视角,社会学领域的“嵌入性”理论,更为研究“毕摩”这一社会阶层时诠释出其独特的运作规则、文化视野及社会效应,对于理解其在彝族社会结构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