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难度动作是竞技健美操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反映运动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越来越影响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的成绩,因此对难度动作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结合,对第九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女子单人操前八名选手难度动作数量、组别、分值、空间的运用和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经对比,得出了中国女子单人操在这方面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青少年竞技健美操技术水平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参加广东省第二届体育大会健美操比赛少年组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及单人操项目比赛成绩资料进行分析,调查目前广东省青少年竞技健美操的技术水平现状.结果表明:训练机制不完善、选手间技术水平差距悬殊、基本功不扎实、男运动员偏少、性别比例失衡等因素是目前影响广东省青少年竞技健美操项目开展和技术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了顺应竞技健美操发展的需要,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健美操协会以《20132016年健美操评分规则》为依据,创编了20142016年健美操运动员技术等级规定套路。为了探讨该套路操的变化与特点,本文对国际年龄二组男子单人操与2009-2013年的等级规定套路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尽快提高我国青少年训练的科学化和能力水平,为缩小与世界一线队伍的差距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优秀男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竞技能力进行研究,建立了竞技能力结构的一般模型和理想模型。旨在为竞技健美操运动训练及运动员选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第13届学生运动会健美操比赛大学组男子单人操项目前8名的难度动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男子单人操前8名成套动作难度动作平均分值较高,多0.7~1.0分之间的难度动作,且0.7分值的难度动作选择最多;C组难度动作选用最多,A组和B组力量类难度动作是男子运动的强项,D组难度动作则是薄弱环节;难度组合动作以C+C和C+A为主,技巧动作与难度动作的组合运用缺乏等。建议:难度动作的选用要因人而异,确保高质量的完成;加大男子运动员D组难度动作的开发与运用;鼓励技巧与难度动作的组合运用等。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录像资料统计法等科研方法对江西省高校体育院系健美操运动队开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江西省竞技健美操运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未来发展对策,以期能为江西省竞技健美运动的发展提供一点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2011年北京市健美操系列赛女子单人操比赛的成套难度动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本次参赛队伍女单选手的难度系数整体较高,一些高难动作也逐渐使用;(2)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发展主要趋势是越来越接近体操向着高、强、难的方向发展;(3)成套动作的难度位置安排缺乏合理性以及根据运动员自身能力情况对于难度动作的选择使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难度动作是竞技健美操实力的表现,是裁判员进行评分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六人操在近四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上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运动水平。研究表明:2002—2008年世界竞技健美操锦标赛中,我国六人操难度选择分值逐年递增,难度动作分布合理,体现了连贯、均衡的三个空间的转换,同时主要存在难度各类别数量不够平衡和完成率不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2009年健美操锦标赛女子单人操新人组比赛的成套创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本次参赛队伍对于自身表现力只是注重了站立动作和腾空动作的表现而忽略了在地面动作的表现对于动作表现的持久性较差。(2)竞技健美操技术发展主要趋势是突出操化动作组合体现项目特征。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我国竞技健美操混合双人操项目的现状和世界混合双人操项目强队进行对比,对2006年第9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决赛录像进行分析,从艺术、完成和难度3个方面与世界前三名队伍的成套动作进行对比,为我国混合双人操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赵慧 《科技信息》2010,(17):I0148-I0149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和数据统计法,对第十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和第八届世界运动会女子单人操前六名运动员成套动作中的难度动作、操化动作、过渡与连接动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新规则下女子单人操在难度动作数量上有所减少,A、C组难度的选取没有大的变化,B组难度稍有减少,D组难度稍有增加;难度分值的选取集中在0.5—0.8的范围内,整套操的难度水平稍有提高;整套操中操化动作的编排数量没有增加,过渡与连接动作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2.
竞技健美操运动专项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坦  张琦琳  吴依  程洁 《科技资讯》2009,(33):190-190
随着竞技健美操运动技术水平逐年提高,我国也正在逐渐与国际接轨。竞技健美操的训练、比赛等已不再是一个短期的、简单的过程,它必须形成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训练体系。本文通过对竞技健美操运动的专项特征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我国竞技健美操发展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3.
康川 《科技咨询导报》2010,(23):245-245
为研究竞技健美操二级三人操规定动作训练方法,为教练员能科学的,合理的安排重点和难点,从而达到更佳的训练效果.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03级健美操专项班竞技健美操二级三人操规定动作的训练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掌握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03级专项班学生当前的训练情况,并对二级三人操等级规定动作的难度训练、操化动作训练、托举动作训练及体能训练方法进行研究.竞技健美操二级三人操规定动作的训练分别从难度动作训练、操化动作训练、托举动作训练以及体能训练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竞技健美操单人项目14套动作中的60个跳跃类难度动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跳跃类难度动作占难度动作选用的主流,符合世界潮流;(2)中分值跳跃类难度动作选用最多,竞技健美操整体水平较低;(3)空中姿态向空转、屈体跳、分腿跳、科萨克跳倾斜,空转类位居第一;(4)跳跃类难度动作主要分布在整套操的前半套,符合体能分配规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健美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因素进行分析,从健美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含义出发。研究表明:在健美操运动中技能、体能是竞技运动员的两大主导因素;运动智能、心理能力以及表现能力在健美操运动员竞技能力中也有比较重要的影响。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健美操运动员竞技能力进行系统分析,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有利于全面了解和提高健美操运动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类统计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收录的竞技健美操科研论文(1994-2002年)相关信息进行统计,结果暴露出我国竞技健美操科学研究在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上不够“专业”、缺乏青少年竞技健美操方面和一线教练员方面的研究,研究课题的合作度低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洪振  陈文新 《科技信息》2009,(31):149-150
在现代竞技健美操运动中,高度发展的体能水平是健美操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的决定性因素,为了更好的了解目前国内针对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综合研究,特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测试法、数理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现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叶红  张其强 《科技信息》2011,(36):I0122-I0123
难度动作是竞技健美操的核心内容之一,科学地选择难度动作,不仅最大限度地体现运动员的力量、技巧与运动能力,通过难度动作的完美完成更是可以充分展示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从而获得优异的成绩。本文通过新疆自治区竞技健美操比赛,对高校竞技健美操五个项目进入决赛队伍的难度动作的分析,探讨高校学生组运动员在竞技健美操训练中,如何更加科学地选择与训练难度动作,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旨在更好地在高校普及和推广竞技健美操运动,更快提升高校普通学生组的竞技健美操水平。  相似文献   

19.
竞技健美操六人操比赛中,队形运用及其变化是比赛的重要内容之一.丰富多彩的队形及其巧妙流畅的变化使比赛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04年、2006年和2008年三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六人项目前6名的18套动作中队形运用和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世界健美操集体项目六人操比赛中以规则队形运用为主,其中直线形、斜线形和三角形占前3位;队形变化朝着新颖、合理、快速、多变的方向发展,使表演效果和艺术观赏性更强.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托举动作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资料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近年来中外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成套动作中的托举动作进行数据对比分析,指出目前我国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未来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