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PBD层夹在空穴传输层(HTL)和发光层(EML)中间,制备了三层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同时得到了HTL和EML的发光,提出了PBD的空穴限定作用,并通过与双层器件比较、用光致发光方法以及通过发光与驱动电压的关系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2.
蓝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材料LiBq4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金属有机螯合物LiBq4(Lithium tetra-(8-hydroxy-quinolinato)boron),并研究了其光致发光(PL)和电致发光(EL)的性质,在以LiBq4为发光层的三层结构器件ITO/TPP(50nm)/LiBq4(50nm)/AlQ(5nm)/Al中得到了蓝色发光。  相似文献   

3.
采用脱氯化氢反应合成出氯仿可溶性的MEH-PPV聚合物,用MEH-PPV作为发光材料制备了单层结构ITO/MEH-PPV/Al和双层结构ITO/MEH-PPV/Alq3/Al电致发光器件,测量了器件的电致发光谱、I-V特性和B-V特性,利用能级理论分析了器件的发光特性了随器件结构的不同所具有的规律,实验表明,单层结构器件和双层结构器件的发光出现在MEH-PPV层,当加入Alq3电子传输层/空穴阻挡  相似文献   

4.
·PETROLEUMGEOLOGYANDGEOPHYSICALEXPLORATION·HighresolutionsequencestratigraphyforthefirstmemberofeogeneDongyingformationinMiao 2 8x1tractofJidongoilfieldYINZhi jun ,PENGShi mi,HUANGShu wang ,etal(1- 1)…………………………Physicalpropertiesofreservoirandinfluencingfactor…  相似文献   

5.
红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三种以 8-羟基金属螯合物 Mq3(M=Al,Ga,In)为基质、DCJTB为掺杂剂的红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对比了不同掺杂浓度下的 Mq3的光致发光光谱、电致发光的亮度 -电压、亮度 -电流关系 ,从光谱重叠、能级匹配角度分析了不同基质对发光效率及色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电子传输材料研究远落后于该领域的其他材料,需要开发出新型的电子传输材料,提高电子传输效率,改善器件性能.以合成的Pybispy和Pybisqu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制作了结构为玻璃基板/ITO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铝电极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探讨了它们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性能,Pybispy和Pybisqu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器件的最大发光亮度分别达到了218和5 980 cd/m2.结果显示该系列化合物具有电子传输性能,可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电子传输材料.  相似文献   

7.
MathemticsandComputerScienceOntheDiophantineEquationx2 -Dy4 =1LUOJia gui,YUANPing zhi (5 )……………………………………………………ANoteonArticeo MorescoFuzzyProximitySpaces LISan jiang ,LUOMao kang (6 )…………………………………………DetectionofStep StructureEdgeBasedonOrderStatisticFilterMAHong ,YU…  相似文献   

8.
有机小分子及金属有机配合物电子传输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有机小分子及金属有机配合物电子传输材料的研究进展,对由小分子电子传输材料构成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性能、发光效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对小分子材料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一个热点,发展非常迅速.文章概述了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的材料与结构,特别对其发光机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展望了器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TPD:CuPcLB薄膜作为电子阻挡层被引入到ITO/TPD:CuPc/Alg:DCM1/Al电致发光器件中的PPV和Alq:DCM1层之间。不含任何TPD:CuPc层或仅含单层TPD:CuPc且在较高直流电压(≥8V)驱动下的器件,它们的发射光谱同时来自PPV(513nm)和Al:DCM1(591nm)。相反,当含单层TPD:CuPc的器件在较低电压驱动下(<7V)或含双层TPD:CuPc的器件均具有591nm的发射峰值,这表明在此类器件中Al:DCM1作为电子转移型的发光层而TPD:CuPc则作为能有效地阻挡电子的电子阻挡层,因而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载流子阻挡层的厚度来精确地控制载流子的复合区域从而得到不同的电致发光光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