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0、前育:城市公共交通优先的含义:城市的整个交通体系是由个体交通和公共交通两大部分组成。个体交通方式主要有私人小汽车、自行车、摩托车和步行等,公共交通从广义上来讲由准公共交通(包括单位小客车、出租车、小型公共汽车及合乘小客车等)、传统的路线公共交通(即巴士交通)和轨道交通(包括有轨电车、地铁、轻轨交通及城市高速铁路等)三部分组成,传统的路线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和单位班车等。  相似文献   

2.
小汽车通勤出行者驻车换乘接运方式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发展小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引起了城市中心区道路交通的严重拥堵,降低了出行效率.为此,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通过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形成地铁、快速公交与较为发达的地面公交相结合的公共交通系统,吸引小汽车通勤出行者选择驻车换乘(Parking and Ride,P+R),进入城市中心区.本文结合北京市轨道交通沿线居民小汽车出行和地铁换乘,形成小汽车与轨道接运的特点,在总结北京城市轨道网特征及规模基础上,通过个体意愿调查统计,构建P+R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对地铁5号线终端站天通苑P+R驻车换乘需求进行了预测,为P+R建设和公共交通吸引能力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公共汽车与小汽车的出行时耗、能源消耗及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公共交通所具有的优势,运用数学规划的方法建立了公共汽车—小汽车效用函数模型(非线性的最优规划模型),通过求解得出了各参量之间的关系,采用经济学的原理从宏观的层面上对各个参量加以分析,提出了实现公交优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NL模型的北京公共交通票价对出行方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P(stated preference)调查挖掘了更多乘客选择出行方式时关注的因素,对比研究了MNL(multinomial logit)与NL(nest logit)模型机理,构建了更具适用性的交通方式选择NL模型,以北京市为例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应用模型分别探究了常规公交及地铁票价变化对乘客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常规公交票价的增加,0~10 km范围内常规公交出行者向私家车转移,10 km以上则会选择地铁出行;而随着地铁票价的增加,地铁出行方式的分担率明显下降,并导致公共交通分担率的下降。通过探究公共交通票价变化对乘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为北京市公共交通票价调整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交通,特别是公路交通,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交通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给人们以很大的方便。 我到达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时,是有朋友开了他的小汽车接我去住处的。头一次去医院,也是搭了他的车。他的车看上去是上了年纪了,虽然他讲过要换新车,可一直没有换。美国的小汽车之多,已是众所周知,这些车型号各异,有美国产的,也有日本、韩国、德国、法国的,可说是天天在马路上看世界汽车博览会。引起我注意的是我在国内常听说和看到的高级和豪华型小汽车并不多见,甚至没有见到。从各种汽车上可以看出美国人对小汽车讲究的实用,而不是向别人炫耀,我工作的Lahey医院  相似文献   

6.
公共交通导向的开发(TOD)模式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交通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符合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决策要求。新形势赋予TOD模式新目标,即构建以公共交通主导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此,在交通构建、用地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若干思考。交通方面,为实现“双碳”目标,公共交通成为综合交通的主导是必要的,基础是提供比小汽车有竞争力的公交服务,并配合良好的慢行系统,同时引导和控制小汽车使用。土地开发方面,引导城市生产、生活围绕公共交通系统组织,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差异化控制开发强度和推动产站城一体化发展。可持续发展方面,保障公共交通财务可持续和实现公共交通对城市减碳的贡献,核心是确保充足的客流量,从而实现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与TOD开发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城市交通拥挤与系统分担交通理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系统分担交通理论,提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新途径。一是分散布局交通拥挤点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二是发展城市地下小汽车道路系统,形成地下以小汽车和地铁并存、地面以公共汽车及私人交通车为主、地上以轻轨为主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立体交通形式;三是大力推进交通需求管理,达到交通总量削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韩丽 《科技信息》2012,(15):234-234,231
0前言 1)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公共交通 是指由公共汽车、电车、轻轨、地铁及出租汽车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服务系统。从性质上讲.城市公共交通所产生的公共服务带有很强的社会性。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公交优先”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共同选择.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之所在.因为公共交通本身就是一种大运量、高效率的交通方式。  相似文献   

9.
综合体分时租赁小汽车对出行方式转移行为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综合体机动化出行的综合出行成本为切入点,采用情景分析法,构建多元Logit模型,研究私家车、出租车、分时租赁小汽车、公共交通方式成本变化对出行行为的影响。分析得出,随着出行方式由"私有化"转向"公共化",由私家车到出租车到分时租赁小汽车到公共交通,出行者对车外时间的敏感度逐渐高于车内时间。随着分时租赁小汽车布点加密、车外时间缩短,由其替代私家车、公交等其他方式出行的意愿显著,但并不能降低"小汽车"出行比例。当同时采取公共交通车内时间缩短、分时租赁车外时间缩短、分时租赁收费上涨三个措施时,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分时租赁小汽车出行比例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而在此基础上如果同时缩短公共交通车外时间,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才有可能实现回升。综合体发展分时租赁小汽车的同时,应仍然秉持公交优先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0.
地铁工程的建设与发展为缓解城市公共交通、提高城市道路利用率奠定了基础。同时地铁工程的开展也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进行地铁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开挖施工将扰动地下土地、造成地表及地铁地层沉降的发生。地铁地层沉降极大的影响了地铁行车的安全性,危害了地铁乘客的人身安全。针对这样的情况,加强地铁施工过程中地层沉降的控制与检测成为了现代地铁工程建设的重点。本文就地铁地层沉降控制与检测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当今美国家庭的“三大件”是汽车、住房(别墅)和多媒体电脑,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汽车.今天的美国人,不论住在城市或农村,没有小汽车几乎寸步难行.也就是说,私人汽车已成为美国人工作和生活的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1994年美国注册登记的汽车有1.8亿多辆,在美国2.4亿人口中,平均每四个人就有三辆汽车.有的家庭甚至拥有二辆或三辆汽车.当然最多的是小汽车,而公共汽车和大巴士不到3000万辆,还有2000万辆货运卡车、冷藏车、救护车、消防车及其它各种汽车.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对轨道交通票价的合理设定进行研究,以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和缓解财政压力.首先,基于正交设计法设计问卷并开展意向调查(Stated Preference,SP),构建基于巢式Logit(Nested Logit,NL)模型的通勤者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其次,通过分析通勤通道内地面公交、地铁接驳公交以及地铁等公交票价对小汽车和出租车的分担率的交叉弹性,选用地铁票价作为优惠对象;再次,基于Pareto最优理论,以公共交通分担率和公共交通票务收入的双提升为目标,构建变动需求下的通勤地铁票价折扣模型;最后,以天通苑-北京五环内市辖区通勤通道为例,采用非支配排序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Algorithms,NSA)确定地铁票价的合理折扣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当地铁票价的优惠幅度介于7%~13%之间时,可实现Pareto最优态,当地铁票价的优惠幅度为13%时,通勤通道地铁及地面公交分担率的最大涨幅为6.1%.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地铁车站出入口设计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出入口数量的位置的选定,进而探讨了出入口与城市道路交通的关系、出入口与城市建筑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地铁出入口与步行换乘、自行车换乘、公共汽车换乘和出租车换乘之间等公共交通方式之间和私人交通方式及城市对外客运交通的衔接。该文是笔者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朱胜雪 《科技资讯》2007,(14):30-31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城市发展小汽车的利与弊,从拥有和控制两个方面给出了小汽车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最后提出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公交出行各阶段时间对多群组乘客满意度的影响,文中将出行时间分为出发点到目的地的时间、出发点到公交车站的时间、等车时间、坐车时间和下车后走到目的地的时间等多个阶段,并按车辆拥有情况将乘客分为自行车、电动车、小汽车、摩托车、和其他五个群组。结合肇庆市的公交满意度调查数据,在分析乘客公交满意度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累计概率的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公交出行各阶段时间对多群组乘客满意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时间只对自行车、小汽车和摩托车群组乘客有显著影响;走路到公交车站的时间只对其他群组乘客有显著影响;等车时间对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和小汽车群组乘客都有显著的影响;坐车时间对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和其他群组乘客都有显著影响;下车后走到目的地的时间参数对电动车、摩托车和其他群组乘客具有显著影响,并且同一时间对不同群组乘客表现出了不同的显著性水平。最后,在分析群组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汉堡进修期间几乎天天乘坐公共汽车、地铁,也常坐市内快速火车,在全德旅行则乘长途火车。德国交通之发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许多东西值得借鉴。火车总站为全市交通枢纽汉堡市有几个火车站,其总站位于市中心,离市政府只有几百米远,是全市的交通枢纽。长途火车、该市仅有的三条地铁线、多条快速火车、十多路公共汽车、所有的夜班车以及长途公共汽车都以火车站为始发站或停车站。使我非常惊讶的是,所有旅客下了火车不必出站,只需换个站台,就可以乘坐市内快速火车或者地铁。出了站就可以换公共汽车。公共汽车站离火车站也不过几十米远。而且站台与站台之间、火车站与公共汽车站之间多有电梯相连。旅客不必带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是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固有属性满足乘客要求的程度,其评价包括对多个感知要素的评价。从乘客感知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模型,并以兰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仅达到"一般水平",乘客个人基本特性是影响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分析共享单车导入对通勤走廊出行结构的影响,文中将通勤方式选择行为解析为面向主要出行方式和末端接驳方式的联合选择行为,并构建双层NL(Nested Logit)模型以描述通勤者的分层决策过程;在此基础上,选取不同通勤距离下的实际案例,计算共享单车出现前后通勤走廊内各主要出行方式及公共交通末端接驳方式的分担率。结果表明:在短距离通勤中,共享单车的分担率达到13.2%,对于地面公交、私人自行车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但对地铁的分担率影响较小;在中长距离通勤中,共享单车更多被作为地铁的接驳方式,在促使地铁分担率上升3.6个百分点的同时,也造成地面公交、私家车及出租车分担率下降。总之,共享单车的出现在便捷传统公共交通方式接驳的同时,可减少早高峰期间地面公交来自短距离出行的客流压力,提升地铁对长距离出行客流的吸引力,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小汽车和出租车出行。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的信息“孤岛”太多,怎样整合信息资源?要把燃气、自来水缴费等与用于公共交通的“深圳通”智能卡资源整合起来,使“深圳通”真正逐步实现公共大巴、中小巴、出租小汽车、地铁、轻轨、轮渡、路桥隧道收费、停车场管理、燃气、自来水、房租、物业管理、加油、公园景点、小区体育设施收费以及部分购物功能。在“深圳通”推广到各个领域的过程中,关键在于传输链路的实现和系统资源整合、共享,如对于公共大巴、中小巴、出租小汽车、地铁、轻轨、轮渡、路桥隧道收费、停车场管理方面,由于流动性比较大,固定的有线线路已不能满足“深圳  相似文献   

20.
城市交通生态占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反映城市不同交通工具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基于生态占用理论和方法,计算了2002年北京市公共电汽车、地铁、轻轨、出租车、小公共汽车和私家车等主要交通工具的生态占用.结果表明:私家车生态占用约为7.27×105hm2;出租车生态占用约为2.42×105hm2;公共电汽车生态占用约为1.59×105hm2;小公共汽车生态占用约为0.71×105hm2;地铁生态占用约为0.32×105hm2;轻轨生态占用约为0.23×105hm2.私家车的人均生态占用是公共汽车人均生态占用的5.67倍.这证实私家车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和压力比公共交通工具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和压力大.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适度限制发展私人交通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