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4 毫秒
1.
孙素颜  林琳  杨帆 《河南科学》2015,(2):171-174
在pH值为7.4和离子强度0.1 mol·L-1的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利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研究了洛美沙星与牛血红蛋白的结合作用.从温度对猝灭作用的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变化判断牛血红蛋白与洛美沙星的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计算了猝灭常数.根据得到的热力学参数确定相互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依据无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求出荧光受体和给体间的距离,由同步荧光光谱技术探讨洛美沙星对牛血红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应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和荧光探针研究了酒石酸长春质碱和鲱鱼精DN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pH为7.4的Tris-HCl缓冲溶液体系中,DNA对酒石酸长春质碱产生了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其猝灭机制判断为静态猝灭.计算了25℃和40℃两个不同温度下酒石酸长春质碱与DN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5.38×104和5.85×102,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DNA检测中荧光光谱法被广泛应用.新型荧光探针化合物的发现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以自主发现的荧光分子4H,4'H-2,2'-双色烯-4,4'二酮(简称BCDO)为荧光探针,采用荧光猝灭法,通过体系荧光光谱的测定,对其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通过DNA溶液浓度对荧光分子BCDO的影响实验,F0/F~C曲线的绘制,发现BCDO与DNA的相互作用为静态猝灭过程,其猝灭常数Kq在106~108数量级之间,大于106数量级,说明两者之间有很强的亲和能力.由Na+对BCDO-DNA体系的影响实验进一步说明了BCDO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为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荧光探针、紫外光谱技术和黏度法研究了牡荆素和DN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7.4的Tris-HCl缓冲体系中,牡荆素可将盐酸小檗碱从DNA双螺旋中挤出,导致其荧光猝灭.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牡荆素与DNA主要以氢键或范德华作用力结合,25℃和40℃两个不同温度下下牡荆素与DNA之间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156×105和1.885×104 L·mol-1,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3363和1.0615;黏度实验进一步证明牡荆素是以嵌入结合的方式与DNA结合.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氢化可的松(HYD)分别与色氨酸(Trp)、酪氨酸(Tyr)和苯丙氨酸(Phe)3种芳香族氨基酸的相互作用,在模拟人体生理pH值为7.4下,HYD与3种芳香族氨基酸相互作用发生显著的荧光猝灭。结果表明,HYD对Trp和Tyr的荧光猝灭作用机制为静态猝灭,对Phe的猝灭为动态猝灭,为自发作用过程,HYD-Trp和HYD-Tyr作用主要是氢键或范德华力,HYD-Phe作用主要是疏水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荧光探针、紫外光谱技术和黏度法研究了荭草苷和DN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7.4的Tris-HCl缓冲体系中,荭草苷可将盐酸小檗碱从DNA双螺旋中挤出,导致其荧光猝灭.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荭草苷与DNA主要以疏水作用力结合;25℃和40℃两个不同温度下荭草苷与DNA之间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541×103 L·mol-1和1.602×103 L·mol-1, 结合位点数分别为0.7888和0.7242;黏度实验进一步证明荭草苷是以嵌入结合的方式与DNA结合.  相似文献   

7.
熊大珍 《科技信息》2010,(23):I0050-I0051
在25°C,37°C和42°C测定了脱氧核糖核酸(DNA)对血卟啉(HP)的荧光猝灭光谱,研究了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血卟啉(HP)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结合反应的特征,计算了荧光猝灭常数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随着DNA浓度的增加,HP-Zn的荧光猝灭越来越严重,通过可计算表明脱氧核糖核酸(DNA)与血卟啉(HP)的猝灭常数较大,说明脱氧核糖核酸(DNA)与血卟啉(HP)的结合作用较强,为血卟啉用于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FPZ与DNA的相互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DNA通过静态猝灭机制使FPZ的荧光发生猝灭,疏水作用力和氢键在FPZ-DNA复合物形成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FPZ和DNA的相互作用模式是嵌插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DNA与RNA对中药葛根素的荧光有猝灭作用而建立了DNA、RNA的测定新方法.在生理pH值附近,当激发波长为266 nm,葛根素在460 nm处出现荧光,随着核酸的加入,葛根素的荧光强度线性下降,本文对4种不同核酸的线性方程、线性范围、检测限进行了测定,对外来离子的干扰进行了研究,与经典的核酸测定方法进行了对比,并对核酸使葛根素荧光猝灭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接近人体生理pH条件下,采用紫外光谱法和液滴荧光法研究了核黄素和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DNA浓度增加,核黄素产生紫外光谱减色效应及荧光猝灭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盐效应可使核黄素的荧光猝灭效应减小,由此推测核黄素与DNA之间可能存在嵌入作用和静电结合作用.通过计算和Scatchard作图求得该反应的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  相似文献   

11.
在pH=7.4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采用荧光光谱法、黏度法等分析方法研究了4-苄氧基苯酚(PBP)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方式,用摩尔比法确定了PBP与DNA的结合比为2∶1。通过热力学研究得出,在27℃时PBP与鲱鱼精DNA之间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为Kθ300.15K=2.16×105L/mol,热力学函数ΔrHθm=-6.18×104J/mol,ΔrSθm=-1.05×103J/(mol·K),ΔrGmθ300.15K=-3.04×104J/mol,结果表明该反应为焓驱动。综合实验结果确定了PBP与DNA的作用方式为部分嵌插以及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分光光度法测定附桂骨痛复方中总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附桂骨痛复方中主要有效成分乌头类总生物碱的质量浓度测定方法。依据乌头类总生物碱与溴甲酚绿在pH=3.5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中反应生成离子对化合物的光谱特征,利用分光光度法于412.5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并计算含量。结果表明,乌头碱含量在10.12~22.77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6, n=6),其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7%。该法用于测定附桂骨痛复方提取液中乌头类总生物碱的含量准确可靠、简便易行、专属性强。  相似文献   

13.
DNA-夜蓝结合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中,磷酸苷脱质子和碱基的质子化使双螺旋链构成双静电膜,带电荷的染料分子被双静电膜吸附,吸收光谱发生位移。本实验用微表面吸附-光谱修正技术(MSASC)研究了DNA与夜蓝(NB)染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NB在DNA上的吸附聚集满足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规律。  相似文献   

14.
克服水溶性药物的突释现象,可减少给药次数,提高疗效.本研究以卡托普利为模型药物,壳聚糖为载体,采用耦合的方法,设计合成了壳聚糖-卡托普利和壳聚糖-赖氨酰-卡托普利两种新的键连型壳聚糖基载药体系,产物结构经IR、1 H NMR和MS表征;并测试了两种化合物在PBS缓冲溶液(pH=7.4)和HCl-KCl缓冲溶液(pH=1.2)中72h的累积释药率:壳聚糖-卡托普利的累积释药率分别为59.2%和78.4%,壳聚糖-赖氨酰-卡托普利的累积释药率分别为55.2%和76.4%.结果表明,两种键连型载药体系均消除了突释现象,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这将有望成为水溶性药物的理想载药体系.  相似文献   

15.
应用UV-Vis光谱法研究了pH=8.25的缓冲溶液中甲基百里酚蓝(MTB)-Nd(Ⅲ)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发现MTB-Nd(Ⅲ)-DNA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10 nm,比MTB和MTB-DNA红移5 nm.DNA对MTB-Nd(Ⅲ)有增色效应.通过双波长物质的量比法、平衡透析物质的量比法研究,测得MTB-Nd(Ⅲ)-DNA三元复合物的结合比为n(MTB)∶n(Nd(Ⅲ))∶n(DNA)=10∶40∶1,MTB-Nd(Ⅲ)配合物与DNA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K=5.38×106.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AOT的浓度及相体积比对AOT异辛烷反胶团体系提取脂肪酶的影响;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提取率增大;表面活性剂浓度一定时,pH值低提取率高;提取率一定时,pH值低所需表面活性剂浓度也低.相体积比(V油V水)增大,提取率增大.初步探讨了提取机理.  相似文献   

17.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4个中氮茚萘醌化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作用前后在玻碳(GC)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中氮茚萘醌化合物在pH为7.2的PBS缓冲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中有两对氧化还原峰,该氧化还原反应主要由溶液中化合物的扩散过程控制;加入CT-DNA后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式电位明显正移,表明化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以嵌入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18.
表面活性剂-超声法提取益母草总生物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乙醇溶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结合超声波,对益母草总生物碱进行提取。与常规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进行总生物碱的提出量、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比较,证明表面活性剂-超声提取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提取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参照文献以2-羟基-1-萘甲醛为基础合成了含萘环结构的4种Salen-稀土配合物,研究了这4种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是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与DNA的作用强度呈一定规律变化,原子序数越大,与DNA结合常数Kb越小.同时发现,与Salen–过渡金属配合物不同,Salen-稀土配合物在固体及非水溶剂中具有荧光,在水溶液中荧光强度减弱,但随着DNA浓度的增加,配合物荧光呈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在pH9.25 Britton-Robinson(B-R)缓冲介质中,牛血清白蛋白(BSA)对酸性染料偶氮氯膦Ⅰ(CPⅠ)的荧光有猝灭,使CPⅠ最大荧光峰从578nm红移至610nm,对荧光猝灭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 建立了蛋白质定量的线性方程△F = 20.8C-6.8(g/mL),线性响应范围0.04~30.0g/mL、检出限0.031g/mL(r=0.9956),并应用于样品中BSA含量的分析.对荧光猝灭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两者之间的猝灭是由于生成不发荧光的复合物,属于静态猝灭过程,求得不同温度下的形成常数及热力学函数H、G、S分别为-2.3KJ,-31.2KJ,98.6J,根据热力学函数确定了两者是通过静电作用力结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