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茶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与橄榄油媲美,营养价值高,是一种高级植物食用油。纤维素水酶法使用机械粉碎烘烤后的油茶籽,而后加入酶液,通过纤维素酶降解茶籽细胞壁,使茶籽细胞内油脂释放,最后通过离心收集茶籽油。通过酶解时间、酶量、料液比、温度和pH值这5个因素研究纤维素酶水酶法提取茶籽油的最优条件,得到纤维素酶提取茶籽油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时长75 min、酶量60 U/茶籽粉g、料液比1∶4、酶解温度为45℃、体系pH值为4. 5,此时茶籽油提取率最高约为18%。同时还研究纤维素酶水酶法提取的茶籽油的水分及挥发物含量,过氧化值和酸值,并对茶籽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水酶法提取茶籽油中油酸含量为70. 49%,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为76. 74%,酸价和过氧化值均低于茶籽油原油国家标准。研究结果可为纤维素酶水酶法提取茶籽油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酶法提取松针中的天然香料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纤维素酶(CE)法提取松针中的天然香料,确定了酶法提取松针叶中有效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与普通的水提取法相比,酶法具有提供条件温和,撮率高等优点,撮率可以提高40%以上。  相似文献   

3.
纤维素是植物的主要组成成分,也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物质之一,有人计算地球上每年由于地植物光合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物约四千亿吨,而世界上可以利用的纤维素资源有1千九百亿吨,人均约500吨.人类的主要食物是淀粉,若能将纤维素转化成葡萄糖,就等于增加了人们所需要的副食品.但纤维素目前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这不仅是对能源物质的极大浪费,而且还造成公害,因此如何利用纤维素造福于人类,是一个引起各国重视的大问题.目前纤维素的水解有两种途径,即酸法水解和酶法水解,但纤维素酶对它的水解要比酸法水解有效的多,从分子水解来看,一个酶分子完成的作用,需要一亿个盐酸分子才能完成.但酶法水解到目前为止,存在的关键问题是菌种的纤维素酶产量较低,分解能力较差,因此采取各种手段诱变和筛选高产菌株是当前研究中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酶法提取甜玉米芯多糖,分别选取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瓜蛋白酶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研究三种酶同时添加和分步添加对甜玉米芯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步添加法比同步添加法对甜玉米芯多糖提取的效果显著,即先加木瓜蛋白酶(添加量2.0%,p H=7,提取温度50℃,时间1.5 h);然后加果胶酶(添加量1.0%,p H=6,提取温度50℃,时间1.5 h);最后加纤维素酶(添加量1.5%,p H=7,提取温度50℃,时间1.5 h),该条件下多糖得率为42.37%.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子分析和正交试验,以孝顺竹叶提取物中含量为指标,对酶法提取中影响多糖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并研究了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酶法提取优化工艺条件纤维素酶添加量为0.2g,酶解时间为55min,酶解温度为45℃。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多糖提取物含量为11.7%。其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效果。酶法提取条件温和、污染小、效率高,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工业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优化纤维素酶法提取防风多糖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酶解时间、酶用量、料液比作为考察因素,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优化防风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显示酶法提取防风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127min、纤维素酶用量0.24%、料液比为1∶42(g/mL)。在此条件下,防风多糖的提取率为4.24%,与理论值相差较小。优化的酶法提取防风多糖的工艺简便易行,为深入研究防风多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酶法提取牡丹花总黄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酶法提取牡丹花总黄酮的酶解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酶解温度、酶解液初始pH值、酶解时间和酶用量对总黄酮产量的影响;确定了酶解的最优条件为:酶解温度为50℃,酶解液初始pH=4.5,酶解时间为120min,酶的浓度为0.2mg/mL的纤维素酶和0.1mg/mL的果胶酶的复合酶液;对酶法提取牡丹花总黄酮与传统乙醇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酶法提取工艺比传统乙醇提取法牡丹花总黄酮产量提高了19.8%。薄层层析结果显示,酶对提取物性质未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羊毛与苎麻两种粗纱的前处理工艺。实验证明,高锰酸钾一蛋白酶改性处理后的羊毛纤维能够去除羊毛的鳞片以消除其对人体的刺痒感,并且保持羊毛的强伸性能不发生明显改变。而碱一纤维素酶改性处理后的苎麻纤维不仅对伸长率、结晶度、取向度与刚度等各方面性能都有较大改善,而且对其后道成纱工艺及服用性能也有一定作用,为夏季用羊毛,苎麻复合纱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试验基地老稻田上,进行草克星多种杂草除草效果、水稻安全性、水稻产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草克星对扁秆藨草、藨草防效极佳,整体防效接近100%;对泽泻早期实生苗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野慈姑、雨久花幼苗防效偏低.草克星与丁草胺、阿罗津、苯噻酰草胺混用对稻田杂草防除有增效作用,对残存稗草有较好的灭杀作用,稗草与阔叶杂草防效均好,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声辅助酶法提取米糠蛋白,并对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以纤维素酶提取米糠蛋白效果较好,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5h、料液质量体积比1∶9、pH值5.0、纤维素酶添加量0.5%,在此条件下米糠蛋白提取率达到63.11%。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法提取的米糠蛋白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最高的3种为谷氨酸、赖氨酸和亮氨酸,含量最少的为脯氨酸、蛋氨酸和酪氨酸。研究结果可作为米糠蛋白提取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毛织品的整经经档疵点呈一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缎纹织物上。文章简要分析了整经机性能与整经经档形成的关系,指出现代整经技术进步对克服经档疵点的贡献。同时,根据多年生产经验,重点从提高毛纱质量、根据整经机性能针对不同纱线质量优化整经工艺和操作诸方面提出了预防整经经档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Hyperion高光谱数据条带噪声消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光谱图像条带噪声的消除是高光谱图像处理的关键预处理技术.概述Hyperion成像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分析了Hyperion数据条带噪声产生的机理并总结条带噪声的特性.提出高光谱条带噪声消除的4种方法.研究表明,Hyperion数据条带噪声消除比较有效的方法是矩匹配法.对于高光谱图像条带噪声消除深层次的研究是要实现高光谱图像条带噪声的自动检测以及处理的智能化.  相似文献   

13.
 羊毛纤维材料初加工普遍采用表面活性剂和无机盐作用的化学方法,此方法需要在较高温度和较强机械作用下进行,耗水耗能大,同时洗毛废水排放到自然界中造成环境污染严重,且纤维材料表面存在化学残留,影响洗净毛纤维的品质,易造成纤维损伤。为解决化学洗毛方法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化学物质残留,本文研究了生物酶洗毛技术,在原毛表层污物中分离得到一株适于生物酶洗毛的高产脂肪酶菌株,经形态鉴定、16S rDNA菌种鉴定和生理生化指标鉴证,确定为脂肪酶产生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sp.)。通过Rhodamine B显色培养基的荧光实验得出H/C值(荧光圈直径H与菌落直径C之比)为2。经酶活力测定,在30℃条件下鞘氨醇杆菌在11h达到产酶高峰(101.67U/mL)。经脂肪酶洗毛实验验证,洗净毛含脂率为1.031%,鞘氨醇杆菌对羊毛生物脱脂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鲨软骨粘多糖的酶法提取及组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正交实验法分别研究单酶法提取次数和双酶法不同提取方式对鲨软骨粘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从而获得胰蛋白酶和/或木瓜蛋白酶水解鲨软骨提取粘多糖的最佳工艺:并采用乙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粘多糖的组分.实验结果表明:双酶水解方式比单酶水解方式的软骨降解率和多糖提取率要高;在双酶水解方式中,木-胰方式比胰-木方式能更有效地降解软骨,并且能获得更高的粘多糖提取率;而木瓜蛋白酶法提取的粘多糖纯度比胰蛋白酶法高.  相似文献   

15.
精纺丝毛织物匹染时,由于羊毛绢丝纤维的结构有差异,易产生色差.本文重点探讨了消除丝毛混纺织物─浴匹染色差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6.
纤维素酶在葛根提取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纤维素酶对葛根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平行对比实验和正交设计,并以薄层扫描法对葛根提取物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用纤维素酶解后,葛根素含量提高175.9%,影响酶解的因素为温度、时间、pH值、用酶量.  相似文献   

17.
实验研究表明,残留于净毛表面的蛋白质污染物对洗净毛白度有显著影响.本文根据蛋白质污染物的化学特性,提出了加酶洗毛可有效地去除蛋白质污染物,提高洗净毛白度;同时还探讨了酶浓度、温度和助剂等对洗涤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测定羊毛损伤程度的方法,通过在一定的条件下测定羊毛对铜离子吸附量的大小来评价羊毛的损伤程度。此外对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羊毛水解的影响也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内土壤中芽孢杆菌的多样性,挖掘具有稳定性好、耐高温的纤维素酶活性菌株,本研究利用可培养技术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研究红树林土壤中可培养芽孢杆菌的多样性,并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结合刚果红纤维素培养法、滤纸条崩解试验、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法,对分离出的芽孢杆菌开展纤维素降解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从红树林土壤中共分离出171株芽孢杆菌,隶属于4科12属40种,其中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属;从中筛选出9株具有显著纤维素酶活性的芽孢杆菌,其中4株具有显著的热稳定性。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土壤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可培养芽孢杆菌种类,且部分菌株呈现出显著的纤维素酶活性,具有较大的挖掘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