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受自然因素限制,跨区域、长距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可避免的穿越自然保护区,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本文对甘肃河西走廊能源通道的油气管线、输变电等项目穿越自然保护区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生态补偿的主客体,按照保护者的直接投入、生态恢复投入、生态获利、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确定了补偿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和补偿分配方式。以西气东输四线工程穿越安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对项目建设生态补偿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按照西气东输四线工程运行20年计算,穿越安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为23598.5×104元。该生态补偿评估体系操作性较强,对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到1994年11月为止,我国已拥有各级各类的自然保护区763处,约占国土总面积的6.8%,达到并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在这763个自然保护区中属于国家级的有90余处,本文将向大家介绍几个最具特色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史、建设进程、经营管理特征、生态经济效益、自然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理论,将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模式划分为纯自然保护型、自然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型和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型,并对各类型的生态经济本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自然保护区的地质构造背景是形成地貌的基础,地貌的发展受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影响、分析了石人山自然保护区地貌形成的基本过程,将该区地貌的形成划分为两个阶段,并对地貌形态进行了分类,为自然保护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广西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加强广西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分析广西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认为广西自然保护区目前存在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素质偏低、管理和法制建设滞后、保护区土地使用权属不清等问题.提出从加快完善自然保护区网络建设、强化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合理利用自然保护区资源、提高自然保护区科研水平、切实解决当前自然保护区存在的突出问题等5个方面来加强广西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加快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并提高其管理水平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通过专项调查和分析研究,对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进行评价。结果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存在4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了4条应对策略。结论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虽有长足发展,但问题与困难也不容忽视。因此,应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到 1999年底 ,贵州省已经建立了 5 1个自然保护区 ,总面积达到 32 130 0hm2 ,占全省面积的1 81%。根据贵州省自然保护区规划 ,到 2 0 10年贵州省将建成 15 3个自然保护区 ,总面积达 80 5 92 1hm2 。大部分的自然保护区建在贫困落后的地区 ,保护区内有大量的群众 ,他们的生产活动受到极大的限制 ,同时 ,对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使他们对保护区的资源无节制的利用 ,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造成很大的影响。保护区周边社区与保护区本身的关系 ,对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十分关键。本文以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通过对保护区强势与弱势的分析 ,构建保护区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改善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在数量、面积快速增加的同时质量问题凸显,保护区没有管理好、没有经营好、没有利用好。出现这些问题有以下原因:目前国力下保护区范围过大,投资不足、资金未能统筹利用,因政策倾向、管理体制、权属等问题造成保护和开发矛盾难以协调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将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工作重点从数量增长转移到质量提高上.增大对保护区的财政投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修改有关管理法规,填补政策漏洞,规范自养方式,促进建立社区共管共利机制,并在条件成熟时试点改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北仑河口海洋自然保护区原属省(区)级保护区。为了更好地保护好该地区的红树林资源,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近年来对该地区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全面摸清该地区的红树林自然资源,积累了大量准确可靠的科学数据和资料,并向国家海洋局申请将北仑河口海洋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9月上旬,国家海洋局邀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主评专家郎惠卿教授到该保护区进行升级评审考察。他对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所作的调查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此外,国家海洋局环保局全国海洋自然保护区领导王艳香还视察了广西…  相似文献   

10.
刘信中 《江西科学》1994,12(4):248-254
江西省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森林覆盖率达43.5%,野生动植物种类占全国16%,其生物多样性在我国占有重要位置。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世界公认的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目前江西的自然保护区面积仅占全省总面积的1%,大大低于全国5.7%的平均水平。本文根据江西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发展目标的需要,提出全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的建议,规划建设6个系列的自然保护区,到2000年,保护区面积达170万h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0%。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环保措施的实质是追求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发达国家对贸易所实施的的环保措施已成为或将会成为我国外经贸进一步发展的新障碍。面对国外环保措施的挑战,我们必须统一认识,加大环保投入,提高环境标准,提供外资进入的优质环境条件,理性地研究环保措施规则,扶持环保产业,并逐步使该产业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了目前保护煤柱设计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时,指出了其局限性和克服其局限性的根本途径。在采用临界变形值法没计煤柱时,如何确定煤层上山和下山方向煤柱边界及以设计煤柱时如何确定围护带宽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围护带宽度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鹤类保护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中国当前的鹤类保护工作。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鹤类数量分布调查及生态学研究等 ,对重要的鹤类栖息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就地保护工作。饲养单位鹤类的种类及数量较 80年代迅速增多 ,人工授精技术进展顺利 ,并开始野化放飞 ,易保护工作得到加强。通过履行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和宣传贯彻野生动物的保护法 ,已使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明显提高 ,视野扩大到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14.
广西生物多样性评价及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伟福 《贵州科学》2005,23(2):50-54
广西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着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它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具有全球意义的保护价值。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广西的生物多样性正在面临着较严重的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十分艰巨。本文是作者根据多年来从事自然保护工作的实践,全面概述广西生物多样性现状,提出保护建议,旨在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广西的生物多样性,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促使具全球意义的广西生物多样性同时发挥其全球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南方滨海区大型石化项目案例研究,设定了该类项目的事故情景,用石油类污染物作为特例,预测了其在事故情景下的空间变化及其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影响;针对滨海区地质和水文地质特点,提出了截渗墙和防渗层两种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对每个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两种措施都能有效地阻滞石油类污染物在地下水环境中的迁移,从而为滨海区大型石化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 ,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实现西部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西部地区实际出发 ,提出了有利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和建设的矿产资源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涉及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三个规划类文本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对类似的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其他经营类开发应该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和发展为基础,使保护区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共同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18.
滨海区石化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南方滨海区大型石化项目案例研究,设定了该类项目的事故情景,用石油类污染物作为特例,预测了其在事故情景下的空间变化及其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影响;针对滨海区地质和水文地质特点,提出了截渗墙和防渗层两种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对每个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两种措施都能有效地阻滞石油类污染物在地下水环境中的迁移,从而为滨海区大型石化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中性点不接地电网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的电流、电压特征,对现有的单相拉发地保护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针对蛇口工业区10kV配电网的特点,提出了零序方向保护和概念和实施方案,该方案弥补了现有单相接地保护的不足,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城市配电网。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卫生经济学和效率工资理论,在系统动态模型分析框架下,探讨企业环境保护投入上的跨期最优配置问题.通过对模型分析认为,企业的环境保护投入一方面增加了企业成本,但另一方面增加了员工的健康资本,提高了员工未来的生产效率,企业需要在这两者之间进行权衡,决定最优的环境保护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