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释     
铜器中有铭识作 者,宋人释“子孙”,共妄不足辩。近时罗振玉释“子龟”,郭沫若释“天 ”,孙海波释“大龟”罗氏无说。郭说曰: 天 即轩辕也。周语“我姬姓出自天 ”,犹言出自黄 帝。十二岁之态于即十二次之天龟,近年据余致知实 当于十二宫之狮子座轩辕。由姓氏演为星名者,与商 星同。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三一献侯鼎孙说曰: 上作 ,当是天或大字.下实龟形,且已壶底饰文及泉 屋清赏所载蛙形虺龙文盘之饰文二龟形,与此并合。 果族徽也,当释“大龟 ”,地志有大龟谷可证也。古文声系 自序。案说文“龟,大鳖也”,欲知郭说信否,当一详审此文下半所象…  相似文献   

2.
镇江英才录     
《镇江高专学报》2005,18(2):F0004-F0004
刘鹗(1857-1909),江苏镇江丹徒人,南宋大将刘光世后裔。原名孟鹏,字云博,后更名鹗,字铁云,又字公约,别署洪都百炼生。20岁时去宁乡试不第,31岁时到沪设石昌书店,是我国第一家私人石印书局。40岁时曾应鄂督张之洞之召,筹办芦汉铁路。同年又上书直隶总督王文韶,请筑津镇铁路。是一位热心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人物。46岁时出版小说《老残游记》,成为我国近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小说家。他还性嗜金石、碑帖、字面及善本书籍,尤其是收集甲骨5000多片,于1903年出版《铁云藏龟》,是我国甲骨学史上的第一部著录,并第一个提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在甲…  相似文献   

3.
在甲骨文、金文中,唯、有二词具有某些特殊的词法、句法特点。由于这些特点在先秦早期传世文献中表现得不够显著,因而传世文献中某些唯、有辞例的词义和句式往往被人们按传世文献中常见的词义和句式所曲解。本文在拙作《先秦“唯”字的用法》和《先秦早期文献中“有”字的代词性》两文的基础上,对《诗经》和《周易》中若干唯、有辞例的词义和句式作一些新的训释尝试。  相似文献   

4.
一、释“降” 《离骚》:“摄提贞子孟(阝最)兮,惟庚寅吾以降。”王逸注:“降,下也……庚寅之曰,下母体而生。”后世学者多因之。按此说虽通,然未尽其义。“降”见于屈赋者凡十次,皆与神灵相关,“百神翳共备降”(《离骚》)、“灵皇皇兮既降”(《九歌·云中君》)、“帝乃降观”,(《天问》)是其明证。“降”字的神秘意味甲骨文中早已屡屡出现,如“帝降食受又”(《殷虚文字乙编》5296),“帝降不若”(《卜辞通篡》367)等,帝即神也。先秦典籍更不乏其例。故钱澄之《屈诂》云:“原自序其生  相似文献   

5.
说《说文》中“个”字“宋”字陆忠发个、宋二字,是《说文解字》一书中非常特别的字,个字见于唐本《说文》,而今本无之。来字,许慎释其义为“居也”,此义不见于历代传世文献,连甲骨文中也找不到此义的用例。个、宋二字,可以看成为《说文》研究史上的两个谜。本文试...  相似文献   

6.
《社戏》作为《呐喊》的最后一篇,与一个多月后所作的《自序》相合在何处?重读借镜日本文章与五四戏剧改良的《社戏》,叙述者在对中国戏的文化建构中,呈现出和《自序》在“寂寞”的“梦”的“幻化”与“经验”的“反省”之间态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有关龟鳖类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甲骨文里已经有了可辨认的“龟”字,至于“鼋”(读音:元)字则始见于《诗经》,且与龟并列而明确分立为两种动物。俟后,又有一些古籍对鼋作了简繁不等的补充叙述如《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命渔师取。”《录异记·异龙》:“鼋,大鳖也。”《尔雅翼·鼋》:“鼋,鳖之大者,阔或至一二丈。……卵大如鸡鸭子,一产三百枚,人亦掘取以盐腌上。……鼋好自暴其腹于江岸,渔人伺其便接竹以钓掣之,仓卒不能反,为人所制。”《山堂肆考》:“鼋极有力,善攻岸,人以钩索钓之,鼋吞  相似文献   

8.
近年"司母戊"大方鼎之"司"字改释为"后"字。甲骨文时代,"司"、"后"各有字形,字义也判然有别。《说文》司"从反后"是就秦篆说事,是秦篆造成的讹误。  相似文献   

9.
龟类是一群古老的动物,它们起源于二叠纪的杯龙类,中生代末期及第三纪初期最为繁盛。自古以来,龟被当作长寿的吉祥动物而备受国人民喜爱。龟类作为观赏动物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如绿毛龟在隋朝时被誉为活翡翠,是帝王的观赏物。绿毛龟是中国的珍奇动物,因龟甲上着生大量丝状绿藻,当龟在水中游动时,这些丝状绿藻像碧绿色的绒毛随之翩翩起舞,甚为奇特,使人看后赏心悦目。此外,日本、菲律宾以及欧美各国人民也把龟类视为象征“吉祥如意、延年益寿”之物。绿毛龟、白玉龟、蛇形龟和两头龟被称为四大观赏奇龟,它们是国外厅堂、场所的高级摆设品,又是送礼、祝寿的佳品。我国最古老的甲骨文就是将字刻在龟的盾片和骨片上的,用于占卜和记事。据《史记》等史书记载,以龟的盾片用作  相似文献   

10.
清末川藏沿线地区金融货币与物价略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有泰驻藏日记》为中心,考察了清末川藏沿线地区所使用的货币及特征,并结合其他一些资料对清末川藏沿线地区的物价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有泰驻藏日记》的物价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饲龟     
在杭州湾北岸的一片桃林里,我们辟出八亩土地,打了三米高的围墙,用水泥和石块修了四只龟池,饲养着六千只金线龟,让其产卵孵化幼龟.龟的起居金线龟俗称乌龟,背上有几何形金线,清晰明丽,其肚下底甲,不仅是滋阴补肾的中药材,而且殷商甲骨文主要也刻在此种龟类的底甲上.我们养的这批乌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龟一直被作为长寿的象征,民间就有“千年王八万年龟”的传说。在古书中关于龟长寿的记载和描述可谓层出不穷。汉代刘向说:“龟之言久,千岁而灵。以其长久,故能辨吉凶也。”说的是只有寿达千年的神龟,才能预知吉凶。《庄子·逍遥游》中也说:“楚之南有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冥灵即龟,也就是说龟有千年之寿。南朝《述异记》中说:“龟千年生毛,寿五千年,谓之神龟,万年曰灵龟。”三国时期曹操的诗《龟虽寿》,至今广为吟诵。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称:“龟、鹿皆灵而有寿。”司马迁在《史记·龟策列传》中说:“…  相似文献   

13.
《存悔词》是况周颐刊印的第一本词集。从1879年至1925年,况周颐不断对其删、增、改、定,故传世的《存悔词》有足本、删定本之分。由于其滞后的文献整理,目前学术界仅参引其删定本。《存悔词》计有足本2种、删定本1种,收录词集自序2篇、词作69首。这些不同版本的《存悔词》,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况周颐的词创作、词学理论的演变。《存悔词》所录词作抒发性灵,轻倩流慧,具有一定文学价值;同时,它为研究况周颐及其词学、近代文学提供宝贵资料,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此外,词集自序及删改过程,蕴含丰富的词学理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古籍译注是保护和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当今所流行的古籍译注类著作,如;《庄子译注》、《国语译注》、《先秦诸子散文译注》、《古代散文译释》、《先秦史传文译释》等,在注译中存有诸多望文生义之弊。作者仅就所见译注中较具代表性的错译之处,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正其谬,再求共议.  相似文献   

15.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五册(简称《上博五》)于2005年12月正式出版之后,竹简的内容马上受到学术界关注。本文对《上博五·三德》第十六支简进行了注译,并释其中“洲”为“渊”,而与此筒相似的文句见于《吕氏春秋·上农》篇。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的《自序》将“刑余之人”列入“奇人”、“忠臣死义之士”行列中,是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大胆肯定,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高扬,是“人”的独立意志的升华。《自序》可能受到《离骚》的启示。《汉书&;#183;敏传》、《论衡&;#183;自纪篇》、曾丕《自龊》皆模仿《自序》。《自序》不仅写了他如何“发愤著书”,而且全面、深刻地昭示了他“何以”要“为太史公书”。从现代传记中可以看到这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甲骨文字国,学术界将其拆分为“ 、九、殳”三部分而释为“ ”,认为它是殷商之傩。这种解释不能解决同一甲骨文献中,既有以武力驱逐,又有用牺牲献祭以祈神、媚神这一温和的方式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将此甲骨文拆为两部分即“ 、 ”或“一、役”,字形释如“”,这个矛盾可迎刃而解。甲骨文中有“伇”字,其字形与国字下方的字形相同,其义有三种,笔者倾向于“疾患”的释义,则喻之义可释为“室中人患病”。那么,国就不必释读为寓而释为殷商之傩。至于其与“寝”字连用,可释为于寝庙中祭祖,以借先祖之力消除疾患,而不必用周代傩之索室驱疫来附会之。  相似文献   

18.
胡经甫《中国昆虫目录》(1935)一书记载,分布于福建的龟蝽科昆虫仅1种,为大华龟蝽 Tarichea chinensis Dall.,采地福州,同蝽、异蝽科则无一种。肖采瑜等《中国蝽类昆虫鉴定手册》第一册(科学出版社,1977)(以下简称肖书)一书记栽,分布于福建的有:龟蝽科22种,同蝽科15种,异蝽科13种。这些种类已在赵修复(1981)的《福建省昆虫名录》中收录。近年来,我们查看了福建农学院植保系、福建林学院、福建省林业厅、南开大学生物系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单位所馆藏的福建龟蝽、同蝽、异蝽科昆虫标本,共鉴定出64种。另有异蝽3种,系马骏超教授所定名,作者等未见标本,以上合计67种,分隶于龟蝽科34种,同蝽科20种,异蝽科13种,其中有18种系福建省新记录,计有龟蝽利12种,同蝽科6种。为节省篇幅,凡《福建省昆虫名录》中已有记载的种类,本文不再重复列举。根据已知的67种,本文就这三个科的区系结构,作分析讨论于下。  相似文献   

19.
也释"去"     
本文从“去”的甲骨文初形出发,辅以“出”、“各”等甲骨文字形体为旁证,释“去”为从大从凵的会意字,其上方部件“大”是正面人形,下方部件“凵”是坑坎或房坑,所表示的内容是人离开穴居之所或坑坎,本义为“离开”。  相似文献   

20.
也释“去”     
本文从“去”的甲骨文初形出发,辅以“出”、“各”等甲骨文字形体为旁证,释“去”为从大从凵的会意字,其上方部件“大”是正面人形,下方部件“凵”是坑坎或房坑,所表示的内容是人离开穴居之所或坑坎,本义为“离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