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大连市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大连市海水入侵现状及产生背景;针对国内外沿海地区普遍存在的海水入侵问题,分析了实践中广泛采用的单位脉冲-水位降深响应矩阵在解决海水入侵问题中存在的不足,阐述了建立单位脉冲-海水入侵响应矩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大连市地下水资源开发为实际背景,分别建立了沿海边界节点的单位脉冲-海水入侵响应矩阵和研究区内部节点的单位脉冲-水位降响应矩阵,并使二者与地下水水流模拟模型相结合,构造了地下水系统优化管理模型,根据大连市地下水资源的发现状提出了2个方案的优化管理,可指导大连市未来的地下水开发;该模型还可用于解决国内外沿海地区类似的海水入侵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沿海城市地质环境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和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沿海城市的地质环境遭到破坏,引起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东部沿海城市面临的主要地质环境灾害一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海平面上升,地下水污染和城市地震的现状并给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田梅青  许春莲 《科技信息》2010,(13):418-419
海水入侵是近20年来在我国沿海城市出现并不断发展的一种海洋地质灾害。影响海水入侵因素有多种,其中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最主要原因,奉文以烟台市为例,根据其历年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基于海侵区20年来地下水中Cl^-含量的变化情况。以250mg/L作为入侵区和非入侵区的分界点,分析了海水入侵范围的发展变化与地下水动态之间的关联性特征。并提出了海水入侵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大连市大魏家喀斯特水源地海水入侵现状及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喀斯特发育规律、地下水动态,重点对海水入侵的平面、垂向分布规律及其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水入侵机理较复杂,主要受构造、喀斯特发育以及人工过量开采地下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控制海水入侵必须采取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同时要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对海水入侵的重点地段必须建立地下喀斯特水库。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连市周水子地区滨海含水层的海水入侵状况,建立了一个非均质各向异性介质的三维变密度地下水数值模型.利用实际观测水位和浓度资料对模型进行校正和检验,以识别研究区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再利用校正和检验模型预测在考虑潮汐作用的条件下,研究区未来30年的海水入侵发展状况.预测结果表明,潮汐作用会加重研究区的海水入侵程度.本文模拟分析成果可为控制大连滨海地区海水入侵、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泉州湾存在海水入侵的问题,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适用的综合评价模型,得到较为准确的综合评价结果和海水入侵程度的分布图,并进一步分析海水入侵影响程度、波及范围及入侵方式.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以轻度入侵为主,Ⅱ类水质地下水占比达到69.70%;受海水流向冲击的作用凸形海岸带相比凹形海岸带入侵程度更严重,最大入侵距离达到了1.50 km;其评价结果与实际现场相符.  相似文献   

7.
我国海水入侵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余佳  李德彬  杨小芳 《科技信息》2009,(21):I0043-I0043
介绍了我国海水入侵的现状,阐述了沿海平原地区和基岩地区海水入侵的机理,并说明了海水入侵对农业、工业及人口健康的危害,提出了合理开采地下水、人工回灌淡水、农田节水灌溉和远距离调水补给和修建地下水库等防治沿海海水入侵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国很多城市出现地面下沉、地面塌陷、地裂缝、海水倒灌、泉水断流等环境地质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造成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超过了补给量。针对我国的水资源不容乐观的时空分布不合理,供需矛盾突出,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污染严重等现状。为了防止上述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有必要对地下水补给及水资源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与相关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水入侵(seawaterIntrusion)是我国沿海地区新出现的一典型资源与环境问题,作者根据地下淡水-海水运动理论,选择了与海水入侵关联的动态因子进行了规范化处理、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海水入侵面积和速率与地下水负值区成显著正相关,是主导因子,与降水量成负相关,其相关性一般。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丰富海水资源的沿海城市,海水温度冬季较室外温度高,夏季较室外温度低,因此若能将海水应用于空调系统中,海水应该说是一种天然理想的冷热源。本文阐述了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运行特性及其节能优势,以沿海城市厦门某工程为例,就其海水源换热器及冷却水系统等设计方面作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沿海海水入侵区地下水氟中毒屡见不鲜,对比分析氟超标但经吸附处理、氟未超标和氟超标村庄地下水性质发现:经过简单吸附法处理高氟地下水,虽然氟处于正常阈值,但Cl-、NO3-、NO2-、TDS和总硬度等仍严重超标。处理后的地下水与氟中毒村庄地下水Ec、TDS、总硬度、Cl-、Br-、NO3-、NO2-、SO42-、Na+、K+、Ca2+、Mg2+、Sr2+等指标相当,表明单一吸附法仅使得地下水氟降低,但对其它离子影响较小,吸附法处理的地下水仍存在饮用风险。地球化学指标也表明,氟中毒村庄地下水受海水入侵影响显著,高氟地下水与海水入侵相伴而生。因此,在处理海水入侵区高氟地下水时,应考虑海水入侵与地下水氟富集的关系,发展特殊的综合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单一指标法分析大连市地下水质状况,通过RS、GIS技术和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2000-2009年大连市甘井子区土地利用变化,得到海水入侵对滨海城市化发展影响的时空分布特征,建立海水入侵与滨海城市化耦合关系,为滨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结果表明:(1)1978-2010年间,大连市海水入侵面积大致呈上升趋势,其中2007、2008、2009年度达到最大值(867.8km2);(2)海水入侵对城市化的影响:海水入侵对城市化的发展产生负向作用,减缓城市化的进程.海水入侵使得地下水质污染严重,危害生活城市化的进程.海水入侵使得土地利用发生变化,使得空间城市进程受阻;(3)城市化对海水入侵的影响:城市化对海水入侵起到促进作用.由于工农业用水的需要、城市建设以及海水养殖,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使得海水入侵程度增强.  相似文献   

13.
龙口─莱州地区海水入侵的发展与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量的野外观测资料出发,总结龙口─莱州地区滨海含水层海水入侵的发展、演化规律;分折该地区海水入侵的基本特征与其水化学特征.研究区海水入侵的主要原因是过量开采地下水。地质因素对入侵地点、途径和方式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海水入侵的发展由孤立的点开始,最终成为连续的面状入侵,其发展和强抽水中心密切有关、有两种类型的界面。过渡带地下水化学成分不是淡水和海水的简单混合,阳离子交换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多播密钥管理是确保多播安全通信的核心问题.目前,多播密钥管理多采用基于密钥树的方法,存在控制复杂、难于分布式管理、可靠性和安全性差、密钥存储量大等问题.介绍了基于秘密共享机制进行多播密钥管理的研究进展和相关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无条件安全的多轮撤消方案、基于秘密共享的多播密钥管理、多服务组密钥管理以及具有容侵能力的多播密钥管理技术.该研究为解决目前多播密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将网络管理系统与入侵检测系统相结合,建立基于管理代理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框架结构。研究管理代理的自治性、协同性以及管理代理间消息通信机制,建立管理代理的功能结构,设计基于遗传算法的调度Agent算法。从网络的各个层次分析管理信息库中与入侵检测有关的管理对象,建立检测规则库。完成分布式多层次结构化的具有自安全性的入侵检测系统的开发,达到管理代理对网络和主机监听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攻击的本质特征,使用从管理信息库的统计数据中获取检测规则的方法,能有效实现对隐蔽和复杂攻击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针对目前入侵检测系统的不足,将新型分布式处理技术移动 Agent与入侵检测融为一体,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DIDS)的模型.系统采用层次 结构的探测和响应机制,各Agent相互独立,同时能在网络中自由移动、相互协作,以检测分布式攻击,并具 有良好的灵活性、健壮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移动场景下的密钥管理方法,克服现有方案在移动节点重新加入网络方面的安全缺陷,提出了基于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的复合安全机制来验证移动场景下的节点身份,解决了其他密钥管理方案中存在的节点易受拒绝服务攻击和密钥易被敌人推算出等安全性问题.采用阶为160 bit的椭圆曲线,在带有XMTS300CB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