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经济重心的南移始于汉魏之际,完成于两宋时期。南宋以后,南盛北衰的局面不可逆转,南方经济持续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从远古至东汉北方经济较为发达。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经济重心南移。两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己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相似文献   

3.
南宋时,我国江南地区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以及对外贸易等方面均超过了黄河流域,经济重心由北向南南转移成为我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入考查这一历史现象,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根本原因是南北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们能够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的生产技术以进一步改造、利用自然,直接原则是封建社会中期由战乱和边患所造成的北方经济老区的严重破坏和政治中心的南迁、人口的大量南徒。经济重心的南移始于汉魏之际,完成于南宋。南宋以降,南盛北衰的局面已不可逆转且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试论明清时期云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重心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时期云南的经济重心曾长期位于滇西的大理地区,随着元代将云南的政治中心置于昆明,使云南东部的区域经济获得了迅猛的发展,随之云南的经济重心也实现了东移,而且东移在明代已成为定局。相比较而言,清代随着南部和西部开发的加强,东部的经济优势有所削弱,而不是像一些学者所认为的东部的优势越来越大,当然,这并未动摇到东部的经济重心地位。可以说,云南经济重心的东移是整个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东移南迁大势下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6.
运用区域重心模型方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对1978—2010年广西经济重心与产业重心的空间演变过程研究显示:1978—2010年广西经济重心位于几何重心东南方,整体由东北往西南方向移动,纬向移动较经向移动波度大;产业重心与经济重心发展具有较强关联性,其演变轨迹与经济重心的演变轨迹基本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而地形复杂、人口众多却分布不均、资源丰富而人均不足、历史悠久而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区域经济及其重心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体上分为区域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统一一体和分离分化两个历史阶段。了解区域经济发展及其重心迁移的历史演进,结合现实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规律,是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以植桑养蚕为主要形式的家庭副业经济在北宋时期进一步发展,这一发展与北宋统治者的普遍重视有关,也与这一时期赋税制度中以丝织品作为重要赋税项目的做法有着很大的关系.家庭副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户的收入,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对宋朝小农经济的商品化乃至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北宋定都开封是由北宋初年的政治斗争形势需要和经济条件所决定的,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背景。定都开封为北宋初年基本国策的推行提供了现实条件,进而为国家政权的巩固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政治、军事斗争形势的发展变化,开封定都在北宋中后期又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从北宋都城的确立、发展、繁荣和衰落的过程及其作用与影响看,北宋定都与运河漕运密切相关。漕运条件是宋初定都的基本考虑,依靠漕运是北宋立国的基础,发展漕运是开封繁荣的重要因素,受制于漕运是北宋积弱的主要原因,运河的衰落和南北运道的断绝是宋室衰落和都城南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北宋东京诗是诗人从北宋都城开封的生活经验出发,以记录开封这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要素为中心的诗歌.社会经济是北宋东京诗描绘的一个方面,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北宋东京诗,我们可以窥见当时开封社会经济的发展盛况:繁荣兴旺的饮食业、绚丽多姿的娱乐业,以及高度发达的商业.北宋时期开封富庶的原因,一是商人阶级地位的提升,二是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三是政府宽松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1.
大宋酒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宫廷酒文化是代表。研究其生产状况、品种及宫廷酒事活动,对大宋酒文化开发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简论北宋时期河南书院的办学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时期河南书院的办学特色灵活多样:从书院性质上看,有民办,也有官民合办;从院址布局上看,注重环境的优美和文化底蕴的深厚;从分布上看,面广点多;从发展规模上看,“校”大生众;从教学特征上看,“门户开放”,自由讲学;从人才培养上看,求知求实。  相似文献   

13.
北宋时期,潘阆首先在词中写意城市风光,柳永则真正开拓了以词描摹城市风情的新境域,张先对此也有贡献;韩琦、苏轼、仲殊、秦观、周邦彦等词人则继续把城市风情词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运用西方现代城市设计理念研究中国古代城市景观,是目前城市史研究领域的新动向。借鉴美国著名学者凯文·林奇《城市意象》中的观点,将北宋东京南北御街划分为北、中、南三段,对各段的界面、节点、小品及人的活动这四大景观要素分别予以分析,可以展示出北宋东京城由开放的街市制代替封闭的里坊制之后所呈现的城市面貌。  相似文献   

15.
北宋校理医书的成就令人瞩目,本文首次将其官府校理医籍的概况与前代的状况进行纵向比较,从而彰显出北宋的突出之处,并对其成就突出之主要原因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北宋官员政治型贬降措施是从相对单一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的,总体发展趋势是贬降程度越来越重。尽管北宋有详尽的贬降、叙复制度,但在实践中却往往不遵守这些制度。政治型贬降往往假借法律、道德的名义进行,法律经常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对法律的轻视导致北宋政治环境从宽容逐步走向严酷。  相似文献   

17.
北宋初期,柳开、石介、王禹偁等人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诗文革新运动,他们提出了鲜明的文学理论并积极从事文学批评或文学创作实践活动,虽然他们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对“道”的提倡是他们共同的主张,使北宋初期诗学理论中弥漫着浓厚的儒学思想,为程朱理学的兴起和儒家诗教原则的成熟准备了丰厚的话语资源。  相似文献   

18.
北宋时期,巴蜀地区井盐业的发展尤为兴盛,这也就使得当时夔州路的井盐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为北宋夔州路地区属今重庆地区管辖,因此研究北宋夔州路的井盐业的分布、产量、价格、销售渠道及其在巴蜀井盐业中的地位,可以比较全面地探究重庆古代盐业史的历史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9.
监察建设是我国古代各封建王朝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历朝历代都非常注重对监察制度的建设。北宋承五代十国之乱象,尤其重视对地方监察系统的建设。路,作为一级监察区在北宋的监察体系中举足轻重。主要研究了北宋监察思想的形成,路一级监察系统的概况和各机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北宋东京城一直处在不断的扩展之中,主要表现是城外出现了繁荣的草市,城垣不再是城区的外界。这打破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传统模式,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东京城扩展的过程伴随着城市生长点(带)的产生与位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