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RIN对产业创新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区域创新网络(RIN)对产业创新模式的影响,首先,从创新的角度整理了RIN的关键影响因素,同时也将区域产业创新的方式分为两种:创造新能力和创造新产业.其次,分别研究了RIN的每一种关键因素对两种产业创新方式的影响,然后系统归纳了RIN影响区域产业创新的模式.结果表明,从RIN关键要素的视角分别研究产业创新的两种方式,能够更清晰地揭示RIN对区域产业创新的影响,也为政府通过优化RIN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以美国128公路产业园区为案例验证了研究结论,并对区域产业创新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按照韩国经济发展过程总结了韩国共性技术创新发展的四个阶段,并从政府作用、实施策略和创新主体三方面阐述了各阶段特点,借此对我国共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事业性质的研发机构和市场化运作的研发机构共生互动的Logistic演化模型,计算得出该模型的均衡点,并进一步探寻了符合现实情景的稳定性条件。研究发现,与事业性质的研发机构相比,市场化运作的研发机构产出贡献相对较小;同时,市场化运作的研发机构从事业性质的研发机构产出所获得的效益大于其自身产出规模的增长。研究对探寻事业性质的研发机构和市场化运作的研发机构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为政府制定共性技术研发政策,提升我国核心科技竞争力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RIN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对策研究——以河南黄淮四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区域创新能力形成条件与区域创新网络构成要素的讨论,以河南黄淮四市为例,剖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创新主体总体上缺位、创新资源匮乏、关系通道不足等制约了其区域创新能力的发展.认为欠发达地区只有积极完善创新主体职能,努力丰富网络创新资源,主动开展创新主体间的合作等,才能加快区域创新网络的发育速度,最大限度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产业共性技术在市场中面临的失灵问题,强调了核心高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创新与集成模型的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激励措施。即以提高核心高技术与共性技术研发和扩散效率为重点,提升企业的自主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力求在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6.
田径运动技术的共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津森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6)
田径运动包括 40多个单项 ,可分为周期性的走跑项目 (径赛 )和非周期性的跳投项目 (田赛 ) .目前 国内外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的论述都以走与跑、跳、投三大类自成系统 ,都以不同的运动技术规律指导着各自的运 动技术 .是否存在着田径运动技术方面的共同规律 ?答案是肯定的 ,只是目前仍未深入地研究与报道 .本文试把 文献资料与教学训练的实践经验相结合 ,采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 ,把实践上升为理论 ,归纳出田径运动技术应遵 从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力网的复杂网络共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然界中许许多多包含大量基本单元的复杂系统可以用复杂网络来描述。近年来发现各种不同领域的复杂网络具有一些共性。本文介绍我们统计得到的中国电力网所具有的符合这些共性的性质,以及基于这些共性所提出的一个可能在这种粗糙程度上再现中国电力网发展历程的动力学模型。这种对电力网极其简化的描述思路,也许可以给电力网建模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9.
我国军工关键共性技术在军工内部的转移发展遇到市场调节失灵、制度缺失、投资研发缺乏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研究了军工关键共性技术在技术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同技术成熟度下的转移特点,并构建了政府支持型和市场自发型技术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10.
对产业共性技术平台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产业共性技术.是指在很多领域内已经或未来可能被广泛应用,其研发成果可共享,并对整个产业或多个产业产生深度影响的一类技术.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往往介于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之间,它不一定直接面向市场,但却经常是跨产业部门的重要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又可分为关键共性技术、一般共性技术和基础性共性技术.其中,关键共性技术是指对整个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技术.这类技术影响面最广、经济和社会效益最明显;基础性共性技术是指测量测试和标准等技术.这类技术为产业技术进步提供必需的基础性技术手段;除这两种以外的共性技术被称为一般共性技术[1]. 相似文献
11.
区域创新网络(RIN)内资讯的交流合作质量的差异是导致不同RIN间创新能力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了度量RIN内资讯交流的强度与协调性,按照数据流分析法的思想,用创新单元之间的资金流的交流强度和交流协调性来间接揭示RIN创新主体间资讯流的交流强度和交流协调性,设计了一个可以较全面刻画RIN内交流强度和交流协调性的概念模型和指标体系.该模型和指标体系可以作为进一步对RIN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分析的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2.
利用Moran’s I指数对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创新产出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索不同因素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创新产出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特征,江苏、浙江、上海3个省级行政区已成为典型的区域创新“热点”,并对周边区域形成辐射效应;R&D人员全时当量、R&D投入强度、每十万人中高校在校人数以及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在不同区域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数据统计和SPSS11.0计算机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我国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方面较具代表性的14个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现状进行评分、划类和排序,论证了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大致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各地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依据我国30个省(市、区)数据,对区域创新绩效和创新投入能力进行评价,并运用集对分析评价方法分析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间创新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创新绩效较高的地区配置的创新资源比较多,但这种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并不高,具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齐亚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9(1):34-39
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联结关系以及创新环境的角度构建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我国2009—2012年30个省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测度.同时,采用超效率模型测度了区域创新效率,根据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的协调性和关联性发现,我国各省市可划分为高水平创新协调型、低水平创新协调型、高水平创新失调型、低水平创新失调型,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效率的关联性最大,企业创新能力对创新效率的影响逐渐超过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区域创新环境指标体系,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2004-2007年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依赖性逐步增强,空间集聚现象明显;研发投入、累积知识存量、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显著;人力资本、知识流动能力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推动作用不明显;金融规模对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的发挥有一定的滞后期,而对外开放在当期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区域创新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创新网络中,区域创新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动态的复杂的社会化知识创造过程。鉴于区域创新日益突出的社会化特征,引入社会资本理论,在简要回顾社会资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社会资本的特点与区域创新网络运行机制,探讨了区域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的关系。区域社会资本的积累有利于形成本区域良好的创新氛围,是区域创新网络建设的一种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
谢子远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24(5):14-19,27
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确定,对于制定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针对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并简要评述,目的在于明确当前研究进展并讨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介绍知识网络与区域创新体系及两者之间关联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知识网络的区域创新体系形成的内在机理与模型,对认识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及知识网络在区域创新体系形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分析产学合作强度和高校创新投入对高校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2010—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广义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我国区域产学合作强度和高校创新投入对高校创新能力所产生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总体而言,我国的产学合作质量不高,产学合作强度对提升我国高校创新能力未起到正面作用;分地区而言,我国的二类地区产学合作质量更高,产学合作强度主要起正面作用,且与部分高校创新指标大致呈“倒U型”关系,而一类地区和三类地区产学合作强度未发挥显著作用或主要起负面作用。其次,无论是就总体而言还是分地区而言,高校创新资本投入对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只在部分情况下才发挥正面作用。最后,政府过度投入并不能持续促进高校创新能力的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不一定总是对高校创新能力提升发挥正面作用。因此,要正确认识和评估产学合作对高校创新能力的复杂影响,全面考虑不同的高校创新指标,并对不同创新能力的高校进行区分。高校和企业要努力提高产学合作的质量,高校要纠正过分重视科技论文发表的不良倾向。政府应减少对高校的直接干预,为高校自主创新留下更大空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