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东出资瑕疵是指股东履行出资义务不符合法律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存在缺陷,包括对出资义务的不履行及不适当履行.针对新<公司法>中有关股东出资瑕疵民事责任的规定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新<公司法>在股东出资瑕疵民事责任的规定方面存在的缺憾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梁述庆 《科技信息》2010,(13):403-403,394
我国现行公司法七十二条、七十三0条明确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优先购买权。对于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法律有所规定但存在不足。结合理论与实践,研究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涵义、法理基础、立法模式、权利行使的情形有利于及时解决股东优先购买权法律适用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保障人事代理人员津贴、补助、评优等方面的基本权益,能达到一视同仁、同工同酬,针对人事代理人员基本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从法律意识、法律适用、法律条款瑕疵和法律执行等方面分析其中的原因,以期推动人事代理制度的法律研究和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4.
公司设立是一种重要的法律行为,必须遵循严格的法定条件和程序。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公司瑕疵设立时有发生,其法律后果如何,英美法系主采原则承认主义;大陆法系则普遍采取原则否定主义。而我国《公司法》规定的瑕疵设立行政撤销主义存在重大缺陷,因此需要借鉴域外的立法经验,试为我国的公司瑕疵设立确立完善的法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5.
保护少数股股东的合法权益是各国公司法的重要任务。我国公司法应借鉴国外和港台立法经验,完善股东抗辩制度,建立健全股东代理制和特别调查制度,加强对少数股股东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6.
本文突破传统公司法理论,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公司股东与债权人在公司中相互关系及法律地住重新界定.要求公司管理层对比股东范围更广的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公司债权人负责,围绕公司债权人的法律保护展开论述。并结合实际.分析我国公司债权人保护的立法现状,就如何完善对债权人保护的公司立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浅析隐名股东的法律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名股东常常引起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但又缺乏法律规定.解决隐名股东问题,必须根据纠纷范围采取不同标准,对股东资格进行认定.为规范隐名股东,应当加强和完善公司立法、注意企业维持原则的运用、区别对待民事纠纷与行政执法.  相似文献   

8.
作为股东的一项基本权益,股东知情权意味着在股东参与公司活动时,他们的权益必须受到法律应有的保障。然而,长期以来,立法中虽已对这项权利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规定,但事实上,股东的知情权在公司实务中常常被漠视,甚至受到肆意的践踏及侵害。这对于股东,甚至是公司本身来说,久而久之都将有一定危害。故而,为在法律上保障股东知情权,从根本上应当完善立法的相关内容,完善其程序性规定,以更好地维护股东及公司的权益。  相似文献   

9.
彭思彬 《科技信息》2008,(32):206-206
我国业已建立的银行监管法律体系存在诸多不合理及疏漏之处,主要体现为监管组织法律架构监管效率偏低、若干重要法律制度欠缺等,我国金融立法应对监管组织机构和监管权利进行正确法律定位并刻不容缓对银行监管进行着办完善。  相似文献   

10.
判决生效后的和解,是指当事人在判决生效后申请强制执行前这个时间段达成的和解。通过对判决生效后和解的效力、不履行和解协议以及和解协议存在瑕疵的救济等方面的分析,能更好地探究判决生效后和解的实质及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司法》只规定了股东的出资瑕疵责任,而没有直接规定股东的出资瑕疵担保责任,但是理论界都承认公司法领域的出资瑕疵担保责任。由于公司法独特的原则和制度安排,股东现物出资的瑕疵担保责任不能直接类推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在具体适用上应根据不同的情形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2.
我国既往的公司法对少数股东权利的保护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使他们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保护。现行的新《公司法》的规定中,加强了对少数股东的保护力度,更好地平衡了各方的权利,使少数股东在自身的权利受到侵害时维权有了法律依据。本文从我国新《公司法》的视角讨论少数股东权益保护的立法创新,分析其立法缺陷,并尝试提出相关法律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立法对意思表示瑕疵制度具体情形、效力的规定,主要沿袭了大陆法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意思表示瑕疵有广、狭两义之分,意思表示不自由属于狭义的意思表示瑕疵制度,本文通过对我国、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中意思表示不自由的相关规定进行分析比较,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政府要员非法干涉重大合同签定的情况,认为在我国未来民法典中,应当规定不正当影响制度以及相关的撤销权制度,从而完善意思表示瑕疵制度。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因隐名股东引起的各种纠纷频繁发生,但法律尚未对其提供明确规范。各地法院在审理相关案件时往往寻求相关法律规定为审判依据,导致各地审判标准差距较大,对利害关系人权益的确认也存在较大的差别。本文针对此种情况,结合我国经济和立法现状,对其进行基本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5.
自然人股东死亡后,不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其人大代表资格和股东资格等各种资格应自然终止,因此《公司法》第76条所称"继承股东资格"不仅词不达意,甚至以词害意,其维护企业代际传承的立法原意被模糊不清的立法语言所损害。参照同样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著作权的继承安排,建议将其修订为"依照继承法继承出资额的,可以依法取得股东资格",以区分不同法律关系,正确表达法律意义,并实现立法语言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立法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公布,规定了《民事诉讼法》中关于举证时限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但仍然暴露了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过于严厉,举证时限制度配套制度不健全,当事人的举证能力得不到保障这些立法缺陷。然而要不断修改和完善这些立法缺陷,就必须通过举证时限制度由法律来直接规定,设立与完善举证时限的配套制度,扩大当事人、律师的调查取证权来改善这些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司法虽在2005年进行了较大修改,但对公司瑕疵设立的法律规制并不完善.针对这一现状,文章在比较研究国外立法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公司法应将承认瑕疵公司的法人格作为一般原则,同时建立公司瑕疵设立矫正制度,将公司无效诉讼制度作为例外补充,并建立完善的公司瑕疵设立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收购关系多方主体的利益,尤其是中小股东在上市公司收购中往往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如何保护目标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值得关注。本文将分析中小股东在此过程中受到的影响,这些影响的诱发因素,进而提出在立法中有待完善的若干内容以保护中小股东权益。  相似文献   

19.
王晓峰 《科技信息》2008,(6):192-192
实践证明,立法的不足和相对滞后已给操作带来严重不便,对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是十分不利的。本文对我国未成年人监护的若干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隐名投资下的股东资格认定及其法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挂名股东和隐名股东的资格认定学说及其立法。认为要认定挂名股东和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应兼顾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标准。在形式要件中,公司章程、工商登记、出资证明、股东名册对股东资格的认定都有影响。在实质要件上,应考虑到挂名股东是否有作为股东的真实意思表示,实际行使股东权利对认定挂名股东的股东资格也有重要意义。同时,提出要运用股权信托关系来梳理二者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