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师的风范 2002年8月28日下午,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闭幕。闭幕式前的最后一场“压轴戏”,是弦论革命的设计师威顿所做的1小时的邀请报告——“弦理论中的奇异性”。在会场前排就坐的有许多国际著名的数学家以及我国的谷超豪、胡和生、林群院士等。神采奕奕、才思敏捷的  相似文献   

2.
《世界科学》2014,(1):F0002-F0002,F0003
<正>两年一次的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2013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于12月19日发布。中科院新增选院士53名,中国工程院新增选院士51名。新当选的中科院院士平均年龄54岁,中国工程院院士平均年龄56.9岁。经过此次增选,两院院士总人数分别为750名和807人。其中上海新增8人(5名中科院院士、3名工程院院士)。至此,在沪院士扩容至165名。以下是上海这次新当选两院院士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两院院士评选’96中国重大科技事件”揭晓。 1996年12月24日,主办单位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朱光亚出席会议并宣读了’96中国重大科技事件。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路甬祥、中国科协第一书记张玉台、中国工程院秘书长葛能全、院士代表何祚麻、赵忠贤及首都数十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称号意味着极高的荣誉,是国家和学术界、科学界对科研人员的最大肯定。在国人心中,两院院士是民族的脊梁,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东方出版中心2012年3月出版了一套《共和国院士回忆录》,共2册,近70万字,由80多位功勋卓著、声名显赫的两院院士亲笔撰写。院士们以牢固的国学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用朴实的文字诠释了人生的哲理和感悟。  相似文献   

5.
一张发黄陈旧的浙江大学校报,记载着一件人们早已淡忘的往事:1984年7月,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随机振动学科的奠基人S·H·Crandall给浙江大学力学系主任谢贻权教授来了信,信中并对力学系讲师朱位秋在他的指导下的学习和工作作了高度的评价,称道“这位杰出的年轻人显然是头等的学者,并有潜在能力成为一位带头的教授与科学研究者”。2003年11月30日,浙江大学学报报道了朱位秋被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消息,证明了20年前S·H·Crandall预言的正确,也勾起了笔者解读他爱与难题结缘以及一举成功的人生轨迹。书籍越读越多,成绩越来越…  相似文献   

6.
谷超豪、孙家栋两位院士获得了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谷超豪,我国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非线性科学”首席科学家,现任复旦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7.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站在浙江大学百余年办学史的门槛上,环顾时空,只见40余万求是学人自求是园源源奔向社会,宛若芳草撒播在全世界一亿四千九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沐浴着时代的阳光,争奇斗妍。更令人兴奋的是在浙江大学工作或学习过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140余位教授,如跃入科学星天的奇秀。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并为浙江大学百余年办学史写下了或正在写着光辉的一页。其中浙江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贝时璋,是一颗令世人…  相似文献   

8.
院士林     
我随中国科学院院士洪国藩教授出席浙江省宁波市首届学术大会,9月27日上午8时,宁波市科协主席周忠德同志相约洪院士去月湖公园植树。 月湖公园就在宁波市的市中心,是一个开放式的公园,游人不必买票就可以在公园内游玩。我们一行乘上面包车,只三五分钟便到了月湖公园。周主席直接把我们引到植树处,并告诉我们这是月湖公园的“院士林”。凡宁波籍的两院院士只要到宁波,就请院士到此植下一棵银杏树,至今已有38棵。洪院士植的是第39棵,不知是偶然巧合,还是特别安排,洪院士生于1939年,植第39棵银杏树就有另一种含义了…  相似文献   

9.
谈谈中国数学的发展陈省身国际著名数学大师、南开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陈省身教授,应上海数学会的邀请,于1994年11月6日在上海科学会堂向青年数学家作讲演,各大学数学系的年轻学者、研究生以及其他数学工作者共一百余人到会,演讲会由上海数学会理事长胡和生院士...  相似文献   

10.
《世界科学》2011,(9):F0004-F0004
上海院士风采馆坐落在杨浦区黄兴公园内,是全国首家以集中展示两院院士风采为主题的专门展馆,是一个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普教育的基地,也是院士进行学术交流,探索创新思维的场所。上海院士风采馆设计简洁、精致、典雅,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办的第三十六、三十七次技术科学论坛于2009年4月20~21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浙江大学承办了本次以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国际科学院委员会共同主席、浙江大学校长、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副主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一个又一个的光环围绕着他,而他却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热爱科学、弘扬科学,在科学道路上身体力行、顽强拼搏。  相似文献   

13.
新华社高级记者张继民,长期从事科学报道。工作中,他结识了很多科学家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以至同吃同住同探险,因此对院士们严谨的科学作风,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献身于科学的忘我精神,有着真切的体会和理解。在他的“感受院士”中,让我们看到院士们与记者间也有着不朽的友谊,并让我们对院士们的追求、才情、个性和生活有了新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月8日上午10时,北京人民大会堂,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万众瞩目的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花"落两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征镒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闵恩泽同获大奖.  相似文献   

15.
由56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选举的200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近日揭晓。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12月26日,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会发布消息称,鉴于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环境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2017年维加奖将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教授。姚檀栋是首位获奖的中国科学家,也是获此殊荣的首位亚洲科学家。过去30年,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冰川面积由5.3万平方千米缩减至4.5万平方千米。这是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一直关心的事。"研究冰川变化,青藏高原是理想之地。"也许是带领团队进行几十次科考活动,抑或是100多  相似文献   

17.
正汪品先院士出生于1936年,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同济大学教授.近年来,汪品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部计划",并大力推广"地球系统"概念.2018年,82岁高龄的汪品先院士还3次随"深海勇士"号深潜器潜入深海,圆梦大洋探索.在2020年"两刊"(《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创刊7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杂志社专访汪品先院士,回顾他与"两刊"20多年的情谊,也探讨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有句名言:“我有时开玩笑:‘院士院士,在院子里是院士,出了院子就不是院士。’这个‘院子’指的就是物理学。”他这段话可以给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驰名中外的蜜橘之乡浙江黄岩城区直下街坊里应,有这么一户柯氏家庭,兄弟姐妹8人,7个是大学生,其中6个是留学生,2个是两院院士,他们都是专家、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3兄弟娶了3个媳妇,其中一位是留学生、教授,另一位是中科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一门走出三院士,全国罕见。这是橘乡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相似文献   

20.
6月1日江泽民主席在接见出席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部分院士与外籍院士时的讲话中,谈到“前几年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随后又提出‘知识经济’,最近美国副总统戈尔又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真是日新月异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