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1986—2015年西宁城区、大通和湟中三个站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线性回归、距平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夏季城市热岛效应对西宁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研究表明,1986—2015年西宁城区的夏季城市热岛强度呈减弱趋势,最高气温对其贡献最大。近30年西宁地区的夏季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西宁城区、大通和湟中平均气温的升温率分别达0.7、1.0℃/10 a和0.5℃/10 a,西宁城区夏季气温在1997年出现突变,湟中在1994年出现突变,大通未发生突变。近30年西宁城区的夏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分别以4.5 mm/10 a和1.2 d/10 a的趋势增加;大通的夏季降水量在增加,降水日数在减少;湟中的夏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在减少。三个站的夏季降水量突变主要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西宁城区还在2000年发生突变。城区夏季最高气温热岛强度和最高气温与夏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郊区也是夏季最高气温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好。城市热岛效应对降水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盛行风向和河谷地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3—2019年5—9月MOD13Q1植被监测产品及同期区域气象站观测资料,应用最大值合成法、趋势线分析模型、相关性分析法,研究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植被时空变化率及NDVI对气候的响应。结果显示:(1)秦岭山区西安段NDVI由东北向西南依次递增,气温与NDVI趋势基本相反,降水和相对湿度与NDVI趋势基本一致。(2)逐年最大NDVI、平均气温、降水总量和平均相对湿度均呈上升趋势;5—7月NDVI、平均气温逐渐增高,8—9月逐渐降低;5—9月逐月降水量和相对湿度逐渐增加。(3)坡脚面区域因城市化发展而出现植被退化现象,秦岭高山区域植被改善显著;各区县改善面积占比自西向东依次减少;西部3个区县改善区域大于退化区域。(4)7月上半月及以前气温与NDVI呈负相关,7月下半月及以后与NDVI呈正相关;降水与NDVI呈正相关,且从8月开始NDVI对降水响应出现滞后性;7月下半月及以后相对湿度与同期NDVI呈正相关。研究表明秦岭山区西安段植被覆盖呈上升趋势,西部地区植被改善明显,且山区植被对降水的响应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汤阴县1965—2017年53年日照时数的资料,运用线性趋势、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汤阴县日照时数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和月份变化、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汤阴县日照时数随着时间呈现显著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8h.10a-1,日照时数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偏多,年代际变化不明显,80年代急剧减少,年代际呈显著急剧减少趋势;月总日照时数最高值为5月,最低值为1月,最高值和最低值相差较大;季节变化春季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四季均呈显著性减少的趋势,其中夏季减少趋势最显著。  相似文献   

4.
利用成县1961-2011年的气温、降水和日照资料,使用累积距平、一元线性回归、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气候变化分析,找出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及气候异常年份的变化特征.分析表明,成县51a来年平均气温以0.113℃/10a的趋势变暖,1年之中冬季变暖趋势明显,秋季增温不明显.春夏两季出现了2个增温期和1个降温期,与年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年平均气温大体分为1个偏冷期和2个偏暖期,1997年以来全年及冬、春、夏季平均气温偏暖明显;年降水量以12.58 mm/10 a的趋势减少,其中夏季减少趋势明显,而冬季呈微弱的增长趋势.年降水量大体分为3个多雨时段和2个少雨时段;年日照时数以-60.335 h/10 a的倾向率减少,年日照时数大体分为2个多日照期和2个少日照期.1980年为日照的突变期,之前日照总体偏丰,其后日照总体偏歉.  相似文献   

5.
利用甘肃中部靖远站1950—2015年的降水和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回归分析、非参数MannKendall突变检验、Z指数等方法对该地66a的气候变化和旱涝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66a研究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66a气温上升了1.175℃。线性增温速率0.178℃/10a,略高于全球平均0.13℃/10a的水平,略低于西北干旱区0.22℃/10a的水平。就季节而言,冬季增温最明显,线性增温速率最大,为0.344℃/10a,春、秋季增温次之,夏季增温不明显。各月气温以2月增温最明显,线性增温速率最大,为0.470℃/10a。(2)年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年平均降水量呈不显著递减,线性倾向率-0.462 9mm/a,春、冬季呈不显著递增,夏、秋季呈不显著递减。(3)以1996年气温突变点为界,突变点前旱涝等级是"正常~涝"为主的格局,突变点后旱涝等级转变成了"旱~正常"为主的格局,地区暖干化趋势明显,重旱和大旱所占比例增加,重、大干旱成灾趋势严重。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自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区域植被覆盖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有效监测其变化程度,基于像元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该地区2001~2014年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对1982~2006年GIMMS NDVI数据进行扩展.扩展数据通过了一致性检验,获得1982~2014年长时间序列植被NDVI数据集,分析该地区近33年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33年间黄土高原植被NDVI年际整体呈现显著的增加趋势,区域植被覆盖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其中南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轻微退化,中部地区植被覆盖基本不变,内蒙古边界、甘肃兰州以及陕西榆林等地区的植被覆盖均呈改善趋势.研究区各坡度等级植被覆盖良好,各坡度植被覆盖变化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28°、20°~28°、14°~20°、9°~14°、4°~9°.其中黄土高原中部的坡地植被改善效果最为明显,甘肃与青海的交界处以及陕西南部、山西部分地区坡地植被覆盖呈轻微改善趋势.  相似文献   

7.
依据1951~2017年洞庭湖流域四水逐年径流资料,运用滑动平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探讨洞庭湖流域四水径流变化过程及其对ENSO和东亚夏季风的响应.结果表明:(1)径流量表现出丰枯交替的年际变化,湘潭站、桃源站径流量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桃江站、石门站径流量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2)径流量呈现间歇式周期振荡,以2~4a年际振荡为主,在该年际尺度上径流量对ENSO和东亚夏季风的响应具有显著的滞后性.(3)在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径流量对ENSO和东亚夏季风联合作用的响应有所增强,这可能与“ENSO-反气旋/气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亚夏季风”耦合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8.
利用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M-K法)、滑动T检验(MTT法)、小波分析以及反距离加权插值法(IDW)等统计分析方法,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内34个气象观测站近60年(1953~2016)的气象观测数据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整体气候变化趋势以增温为主,年均气温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暖化趋势.珠江三角洲内不同地区年均气温的增温变化率: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南部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增温幅度:年均最低气温年均最高气温年均气温.其中年均最低温度的升高对珠三角地区的增温起到了极其显著的影响.珠三角地区近60年来气温变化过程中发生了4~5次的气温突变,年际均温以5~10年的短周期振荡为主,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后气温开始显著变暖.珠三角地区地域性年均气温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由西南到东部地区逐渐增温的特征,会由于不同具体区域以0.131~0.146℃/10a的气温变化率进行变暖.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小波分析、Morlet复小波函数对1960—2015年信阳市降水量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降水量2016年以后一段时间内呈偏少趋势,春季降水将呈略偏多趋势,夏秋冬三季的降水将均呈偏少趋势;信阳年降水量主要受10~16年和4~8年时间尺度的影响,具有5年和8年、16年的时间尺度周期;春季降水量具有6年和14年的时间尺度周期;夏季降水量具有5、8、11年和16年的时间尺度周期;秋季降水量具有6、11年和16年的主周期;冬季降水量具有5、9年和15年的主周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小波分析、Morlet复小波函数对1960—2015年信阳市降水量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降水量2016年以后一段时间内呈偏少趋势,春季降水将呈略偏多趋势,夏秋冬三季的降水将均呈偏少趋势;信阳年降水量主要受10~16年和4~8年时间尺度的影响,具有5年和8年、16年的时间尺度周期;春季降水量具有6年和14年的时间尺度周期;夏季降水量具有5、8、11年和16年的时间尺度周期;秋季降水量具有6、11年和16年的主周期;冬季降水量具有5、9年和15年的主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