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作人在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是因小品散文的成就而确立的。他的小品散文的最大特点是“情趣”和“随手征引”。“情趣”使得他的文章有一种引人入胜的神韵,可以陶冶人的性情;“随手征引”源于周作人的博学,它不分雅俗,左右逢源,使文章极富知识性。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的小品散文犹为突出。从他本人所走过的创作道路及贡献,特别是在小品散文创作中的成就更显其作品风格独具风采,也体现出周作人鲜明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张慧 《潍坊学院学报》2005,5(3):105-108
周作人提出“美文”观点确立了散文的独立地位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散文。其前期散文分“时政评论”和“美文”两类,具有冲淡中见情趣,平和中见凌厉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具风采的人物,他散文中的平和纯净、洒脱飘逸、情趣哲理、舒缓从容、温煦淳厚无一不荡漾着迷人的气息。  相似文献   

5.
冲淡美不但被我国传统美学所青睐,更是周作人散文的一个重要特色。周作人的散文。通过对平实而广泛的内容的叙写和自然平易手法的运用,达到了一种超然于艳冶华丽之外的散文胜境——冲淡之美。他的这类散文,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创作,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与林语堂是现代散文"言志论"的两大主将,"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是他们共同的美学追求。他们都致力于个人言志探源,力图为现代散文寻求历史依据。尽管同为提倡散文的个人言志,周作人与林语堂对于散文"言志论"的理解和建构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周作人主要侧重于言志之"道",以"道"明"志";而林语堂除了提倡自我的言志外,还进一步强调了个人言志之"术",并以此探索现代散文文体风格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序跋是古已有之的散文文体之一,是透视典籍文章及其作家的重要窗口,新文学运动以来,传统序跋得以继承、发展和创新;周作人把序跋作为一种独特的言说方式--文学批评的文体,精辟论述了现代散文的建设,提出主张并积极实践;管窥周作人序跋中的散文观,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周作人文学思想的演变以及散文创作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的文学思想以“人的文学”为核心,而他的风物书写,也与此紧密相连.周氏的风物书写,可从“人的图腾”、“世相的描述”以及“国民文化的书写”三个方面出发加以解读,其中前者是后两者的基础,而后两者则为前者的展开.在此基础上,周作人的风物书写具有文学与国民的双重意义,从中我们可以找到周作人的兴趣、气质以及与文学事功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周作人是一位毁誉参半的批评家。左翼批评家阿英曾肯定他的批评活动“确立了中国新文艺批评的础石”①。周作人的文艺批评旗帜上的两行大字:“自由——宽容”,“个性—表现自己”使他成为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批评家之一。他的文学批评大多以散文的笔法,平和冲淡,充溢着个性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表现着一种尊重“个性”的宽容开放的气度和诚朴谦逊的文风。其涵意深厚、个性色彩鲜明的文学批评,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浅述周作人思想的复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对周作人的解释往往停留在“政治话语”的层面。纵观周作人的人生经历,我们就可以清醒地体察出他思想的复杂性。他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在思想上的进退与怀疑最终导致了五四退潮之后他行为的反常和政治上的“失节”。  相似文献   

11.
由于自幼体弱多病,周作人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亲人的过度关爱,这影响于他的“自我”就是生命意识的凸显和弱者的自我认同的合一。这决定了周作人现实行为的出发点首先是自我保护,而与外界的自觉的呼应和配合则取决于他与社会的具体关系:只有在一个理解轨道和他的内心相通的环境中,周作人的自我的生命力才会被激发起来,其人格走向才是外向、张扬和成长的;如若不然,便是自我封闭,在对外界的决绝拒斥中退回到童年自我的封闭狭隘中去。周作人的“自我”的独特性在其附逆的人生悲剧中也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12.
“人的文学”是公认的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两大中心理论之一,周作人是该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周作人从达尔文进化论出发,将“人”定义为“从动物中进化而来的”,人性等于“神性 兽性”;他的人道主义就是代表“神性”的博爱型人道主义与出于“兽性”的个人主义的结合,人道主义文学是“人”的文学”。由于对自由主义的坚定信念并加以对尼采学说的扬弃,周作人坚持自由与宽容;随着他更多的返回传统和对古希腊、日本人对自然与美的热爱之情的向往,周作人倡导生活艺术化,其文学观也随之更突出人的“文学”。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观是身兼启蒙者与文学家的周作人在特定时空里融合启蒙主义和审美主义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周作人在五四时期文学思想变化过程的描述,展示出他从主张“为人生的艺术”到转而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复杂历程.既反映出周作人文学思想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也显示了五四时期相关文学概念内涵的多样性,对我们重新认识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潮及相关作家的文学思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序跋文是周作人散文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散文文体的一个分支,从侧面丰富、深化了对周氏散文文体创造力与风格特征的认知,是解读周作人的一个重要向度。表述方式、文体风格、文学语言三位一体,相生相成,共同呈现了周作人序跋文体独特的审美创造,使其真正成为中国现代散文的亚类型体式,具备鲜明的文体特征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周作人的散文体式具有变中求胜的不确定性,但这并不意味全无描述它的可能。周作人散文从外在形式上看是散漫随意的,随意中却遵循着某种共同的生成规律;从抒情形态上看是沉郁内敛的,内敛中也有个人感情的明确传达。究其原因,周作人的散文理念是相当博杂多源的,而博杂中却又贯穿着统一的指向,概而言之这一指向即散文抒写的真实简明。  相似文献   

16.
周作人试图以“言志”与“载道”建构一部中国文学史,钱钟书则认为“言志”与“载道”分别对应两种文体,即诗歌与散文。经过几番论争,两人各有坚持和妥协。在论争的背后,则隐含着两人不同的思想方式。  相似文献   

17.
"苦茶庵法脉"作为周作人最为重要的散文美学思想凝结,其特点表现为对意象的精心营造、对革命的疏离与对平凡生活的关照,以及由此而营造的独特的意境。其后的继承者们,攫取一二点,遂成文学史上或隐或现的"周作人传统"。  相似文献   

18.
周作人附逆期间曾经对当时的中国文化建设发表过一些看法.他在事后强调自己的这些看法意在“说明中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为民族求生存”.因此,木山英雄将他的这一时期的文化建设思想表述为“复古”,陈思和、董炳月等则强调其落水的性格悲剧,强调其民族主义表达的相对合理性.其实,周作人附逆期间的民族主义表达并不是单纯的复古,而是其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就有的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融合的思路.他附逆的悲剧,固然有个人性格的悲剧,但更重要的因素可能是当时专制政体与民族主义的现代原则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李兆忠 《世界知识》2008,(19):64-64
周作人是日本“人情美”的崇拜者,在《日本的人情美》一文里,他赞同日本史学家内藤湖南的学说,认为日本固有文化里没有忠君的观念,忠君观念来自中国,因此不能将忠君看作日本的永久不变的国民性;在此基础上,周作人推出另一种与之对立的日本国民性——人情美,并劝人们“觇日本,不要去端相他那两柄双刀的尊容,须得去看他在那里吃茶弄草花时的样子才能知道他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散文是异常发展和繁荣的一种文学形式。鲁迅在论及“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时曾说过:“散文小品时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小品文的危机》)。这是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的。在现代散文这个园地里,杂文更是特别繁茂,引人注目,成为现代文苑里具有独特色采的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