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缩聚反应制备聚乙二醇-柠檬酸共聚物(PEGCA),通过密炼制备了PEGCA与聚乳酸(PLA)的共混物,研究了PEGCA对共混物的形貌结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GCA与PLA部分相容,PEGCA呈球状颗粒分散在PLA基体中。PEGCA对PLA有良好的增韧效果,当PEGCA质量分数为15%时,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提高到327.9%,冲击强度提高到63.0J/m。同时利用空穴化理论解释PEGCA增韧PLA的机理,用临界韧带厚度理论和J积分定量描述增韧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合成了聚乳酸聚氨酯嵌段共聚物预聚体(PLA-b-PUP),以其作为聚乳酸(PLA)和热塑性聚氨酯(TPU)的活性相容剂,通过原位反应增容制备了PLA/TPU/PLA-b-PUP超韧共混物。通过拉伸试验、冲击试验、SEM、FT-IR、DSC和TGA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增韧机理。结果表明,PLA-b-PUP中的异氰酸酯基团与PLA和TPU上的活性基团发生了反应,显著改善了PLA/TPU共混物两相界面的相容性。随着PLA-b-PUP的加入,共混物中P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相对结晶度逐渐降低,当PLA-b-PUP的质量分数为PLA/TPU共混物的4%时,共混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达到无相容剂时的8.12倍和2.73倍,表现出良好的增容增韧效果。添加PLA-b-PUP后,共混物的初始分解温度有所降低,但最快分解温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和聚丙二醇与柠檬酸反应分别制备了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柠檬酸共聚酯(PPGDECA)和聚丙二醇-柠檬酸共聚酯(PPGCA),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两者与聚乳酸(PLA)的共混物。结果表明,当PPGDECA质量分数低于10%时,其在基体内分散均匀;反之,则其在基体内的分散程度较差,力学性能下降。两种共聚酯对比研究结果表明:PPGDECA具有更高的增塑效率,共混物的强度和模量更高,同时在不同环境中的渗出率更小,其综合性能优于PPGCA。  相似文献   

4.
为了拓宽聚乳酸(PLA)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使用少量钛酸异丙酯改性相对分子质量为2 000的聚乙二醇(PEG-2000)引发己内酯开环聚合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为6 000的生物可降解三嵌段共聚物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CEC),分别将PCEC、PEG-6000与PLA共混,考察其微观形貌、结晶性能、力学性能的区别。结果显示PCEC/PLA共混物的微观形貌是典型的"海岛"结构;在相同配比下,PCEC促进PLA结晶的能力要小于PEG-6000。当PCEC和PLA的质量比为15∶85时,PCEC/PLA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最佳,相同质量比下的PEG-6000/PLA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比PCEC/PLA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要高7%,而拉伸强度要低50%。  相似文献   

5.
使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PLA/热塑性淀粉(PLA/TPS)和PLA/亚麻纤维(PLA/FF)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塑性淀粉或者亚麻纤维用量的增加,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有所降低;而PLA的结晶速率呈现显著增大,并且晶粒细化;添加热塑性淀粉或者亚麻纤维,能够增加PLA复合材料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聚碳酸酯/超支化不饱和聚酯酰胺(PC/HUPEA)共混物的流动性能及力学性能与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HUPEA能显著改善聚碳酸酯的流动性,对聚碳酸酯的力学性能也有影响.在0%~1.0%质量分数范围内,共混物拉伸模量和冲击强度随HUPEA的质量分数增加而下降;HUPEA的质量分数为0.43%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有最大值,而屈服强度最小.  相似文献   

7.
聚乳酸/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的共混工艺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MA)各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乙酸乙烯酯(EVA-MAID作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乳酸(PLA)/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增容剂三元共混物.力学分析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E-MA-GMA对PLA/EVA共混物有更好的增客效果,PLA/EVA/E-MA-GMA共混物比例为90/10/5时缺口冲击强度曩高,为最佳共混组分比例.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拓展文冠果壳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优化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探索力学性能随纤维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采用未处理的纤维作为对比,将文冠果壳纤维表面进行碱、硅烷偶联剂及碱-硅烷偶联剂处理。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与注塑成型的方法,制备文冠果壳纤维/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考察了制备工艺、纤维质量分数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弹性模量和冲击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经过二次双螺杆熔融共混,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提高。随着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降低,弹性模量增加,冲击强度呈波浪状变化。复合材料断面上纤维断裂机制和剥落机制并存。  相似文献   

9.
聚乳酸(PLA)是一种具有优异机械强度、可再生和生物降解的热塑性聚酯,已经发展成为极具竞争力、最有可能取代石油基聚合物的新型材料,但是由于PLA固有的脆性严重阻碍了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增塑剂可以提高聚合物材料的可加工性和韧性.当前常用的邻苯类增塑剂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机构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因此通过添加生物基增塑剂来共混增韧PLA,并尝试扩展其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综述了最近几年植物油类、柠檬酸类、糖类衍生物等生物基增塑剂的制备及其改性PLA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几类增塑剂的优缺点,并分析了几类增塑剂的增韧效果及在增韧PLA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PLA增韧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以期得到性能更为优异的生物基增塑剂.  相似文献   

10.
为扩展聚乳酸的应用范围,用乳酸与碱性钙基膨润土反应制备出剥离型乳酸膨润土,并用该材料与聚乳酸通过氯仿溶液铸膜法制备出聚乳酸/乳酸膨润土复合膜.用扫描电镜(SEM)观察膜的形态,万能力学试验机测定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TGA)研究膜的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添加1%的乳酸膨润土以剥离...  相似文献   

11.
在聚乳酸(PLA)体系中添加无机抗菌剂纳米二氧化钛银交换体(Ag+/TiO2),研究纳米Ag+/TiO2含量对PLA薄膜力学性能、透氧透湿性能及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Ag+/TiO2含量的增加,所制备的PLA薄膜的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而断裂伸长率逐渐下降;在含量为1份时,薄膜的拉伸强度为38.8,MPa、断裂伸长率为263.5%、透湿系数为3.8×10-13g.cm/(cm2.s.Pa)、透氧系数为38×10-15cm3.cm/(cm2.s.Pa),薄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的抗菌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轧后中温缓慢冷却与中温等温两种不同的热机械控制工艺( thermomechanical control process, TMCP)对硅锰系贝氏体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通过拉伸试验机测试试验钢的力学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等分析手段对试验钢进行显微组织结构分析,并利用X射线衍射测定残余奥氏体含量。结果表明:随着轧后连续缓慢冷却开始温度的升高,贝氏体钢的抗拉强度、硬度及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有所提高,伸长率和冲击韧性降低,屈强比先降低后升高。随着轧后等温时间的延长,贝氏体钢的抗拉强度与屈强比先降低后升高,伸长率及冲击韧性先升高后降低。相对于等温制度,连续缓慢冷却可得到更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强塑积明显高于前者,伸长率比前者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研制和开发可降解农膜是解决白色污染最有效的途径。为研究生物降解农膜的田间降解行为,本文系统考察了在自然条件下全生物降解农膜(PLA-PEG共聚物)在新疆石河子地区棉田的降解性能,利用红外光谱、X线衍射、分子量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热重等分析对农膜结构和性能的变化分析检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铺膜时间的增长,农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分子量呈下降趋势;4个月以后,分子量由5.43×10~4降低到了2.5×10~4;农膜的机械性能几乎完全丧失,在不同的方向上拉伸强度分别由24.70、27.49和31.93 MPa降低到了3.17、7.52和3.76 MPa。在正常自然气候条件下4个月内,农膜在田间能基本保持较好性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可生物分解的纳米复合材料是新一代材料,微米和纳米级纤维素纤丝具有环保性和潜在的低密度及高强度,可用来制造能生物分解的纳米复合材料.为了描述用一种新的机械方法从Lyocell纤维中分离出的纤丝的特性,以及探索这种纤丝能否增强生物分解的聚合物,笔者用偏振光显微镜(P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纤丝的几何特性,用宽角X光衍射法(WAXD)分析了其结晶度,纤维的纤丝化程度用水分保持值(WRV)进行了评价;纤丝增强的聚乳酸(PLA)纳米生物复合材料由模压法制备,用拉伸试验来检测其力学强度,采用SEM来观察其断面特性.结果表明:纤丝提高了PLA的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但纤丝和聚合物基质之间的结合强度很弱.  相似文献   

15.
采用熔融共混法,以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ATBC)作为增塑剂,对聚乳酸(PLA)进行增塑改性,讨论了增塑剂用量对改性PLA结晶热性能及耐老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增塑剂ATBC含量增加时,改性PLA中存在β晶型向α晶型的转变,增塑剂的加入可以使改性PLA的熔点(Tm)、玻璃化转变温度(Tg)降低,结晶度增加;起始热分解温度(Te)和最大热分解温度(Ti)增加,热稳定性变好;增塑剂ATBC的加入可以很好的改善PLA的柔韧性,且当ω(ATBC)为20份时,改性PLA的拉伸屈服强度、直角撕裂强度分别为30.16MPa和119.29kN/m,断裂伸长率增加至380.65%,增塑改性效果最好,即使是在自然条件下老化一年后,其综合力学性能仍可以满足一般产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善聚合物HDPE的强韧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和液晶式摆锤冲击试验机等研究了表面处理剂、增容剂对HDPE/CaCO3共混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表面处理剂硬脂酸处理的纳米级CaCO3粉体对HDPE相界面粘接作用有一定的改善,纳米CaCO3粉体在基体HDPE中的均匀分散性得到改善;加入增容剂(HDPE—g—MAN)后使得HDPE/纳米CaCO3共混材料力学性能进一步提高,为HDPE/纳米CaCO3复合材料的设计和生产运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直接淬火、QP、回火等工艺对一种低碳含铜钢进行热处理,并使用拉伸试验机、落锤冲击试验机、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等手段对其力学性能、显微组织和冲击性能进行表征.在连续冷却淬火过程中观察到碳在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间的动态配分现象,QP处理和低温回火可改善实验钢的冲击韧性;实验钢综合力学性能良好:强塑积大于20 GPa%,抗拉强度超过1 400 MPa,延伸率约14%,室温冲击功高于40 J.结果表明,所开发的实验钢可以满足热冲压工艺对成形淬火一体化的要求,可作为具有高强塑积的热成形用钢.  相似文献   

18.
以柠檬酸三丁酯(TBC)引发D,L-丙交酯(DLLA)开环,聚合合成了柠檬酸三丁酯封端的低分子量聚D,L-丙交酯(PBLA).并以此聚合物为增塑剂,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与高分子量聚L-丙交酯(PLLA)的共混膜,研究了增塑剂用量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动态热机械性能(DTMA)和DSC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BLA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物T_g下降,结晶度降低,柔性提高.机械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与PLLA相比,随着PBLA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物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断裂伸长率有较大程度提高,力学性能得到较好平衡.体外人体肾胚胎细胞培养结果显示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未见统计学意义上的改变,体现出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