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野生蕨菜根状茎匍匐生长在土壤A层(腐殖质层)中,该土层深厚,有机质和全量养分?种 丰富,速效养分含量高,有良好的团聚体结构,通水透气性好,构成了延边地区野生蕨菜产地的土壤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2.
建设兰州生态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有机整体,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首先应该具备美观的城市概貌和适合人们生存的生态环境。我们说一个城市美丽,是因为穿行于其中能感受到她的和谐、韵律、深沉和舒适。青山和碧水绕城走,半城绿树半城楼。在我国东南部,“绿城”、“花城”、“春城”、“蓉  相似文献   

3.
薛翔燕 《甘肃科技》2007,23(12):6-8
生态城市是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兰州市的城市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龙感湖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和作用机制,对龙感湖地区的气候、地质等自然因素和和人类活动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龙感湖浅水型、草型湖泊的特征在其演变过程中始终发挥着作用;在千年尺度上,气候因素在龙感湖演变中起主导作用;800a左右人类活动的加强,尤其是近100a来龙感湖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成为控制龙感湖演变的主导因素.围湖造田和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人类对龙感湖产生影响的主要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龙感湖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研究农田土壤速效钾的时空演变规律对改善土壤管理和提高土壤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江苏省如皋市为例,对不同时期农田土壤速效钾的时空分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1982—1997—2002的20多年来,虽然速效钾在空间分布模式上变化不大,但近年来,空间分布趋于复杂化.土壤速效钾具有明显的时间分异特征,总体上经历了先下降后又有所回升的动态演变过程,在90年代中期土壤速效钾普遍亏缺,但近年来有显著回升.不同土壤类型速效钾的时空分异特征有明显差别.由江淮冲积物或长江现代冲积物发育而成的,质地较粗的雏形土(磨头系、郭园系和张黄港系)20年来持续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由浅湖相冲积物发育而成的,质地较细的水耕人为土(白蒲系)和长江现代冲积物发育而成的,质地较细的潮湿雏形土(长青沙系)早期下降幅度较大,但近年来回升幅度也较大.其余土系则遵循先下降后上升的总体规律.影响土壤速效钾变化的驱动力分析表明,造成这些时空演变规律的主要因素包括:秸秆还田、施肥管理、种植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等.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因素的影响趋于多元,导致农田土壤速效钾的空间变异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6.
7.
城市土壤的生态服务功能演变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城市化是急剧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在城市化过程中,土壤的服务功能经历明显的转变,即从维系植物生长的功能为主转变为滞留、转化和净化污染的功能为主,因此,城市土壤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承担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并起着保护城市环境的作用。城市土壤在功能转变的过程中,土壤质量也发生重要的转变,这些变化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等方面。巨大的人为影响致使城市土壤的退化比较明显。物理退化方面主要体现在由于压实导致容重增加、水分入渗速率降低,从而使降雨时地表径流系数增加、非点源污染负荷升高,对城市水体污染产生明显的影响;化学退化方面主要体现在土壤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含量显著增加,这一方面使土壤对生物健康直接影响的可能性增加,另一方面使土壤的吸附容量接近饱和丽导致污染物的移动性提高,从而具有较高的释放潜力。城市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过程不闭合的特点,决定了城市土壤是养分和污染物末端固定者,因而城市土壤是一个人为的某些元素的地球化学“垒”(barrier)。建设健康的城市生态环境需要闭合开放状态的物质循环链条,这必然需要科学的城市土壤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通辽地区农田土壤中多氯联苯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污灌区农田土壤中多氯联苯(PCBs)的污染水平,解析不同再生水对土壤中PCBs的影响,选取通辽地区6个不同灌区,分析土壤样品中的48种PCBs,采用环境质量标准和毒性当量因子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PCBs总浓度为0.36~2.44ng獉g-1,7种指示性PCBs浓度范围在0.05~0.38ng獉g-1,其中处理后工业废水灌溉区PCBs污染程度最大.土壤中PCBs同系物组成以三、四氯联苯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二氯联苯及五氯联苯.土壤样品中PCBs浓度呈现深层土壤低于表层土壤的趋势.主成分分析发现,污灌农田土壤主要来源于变压油的泄漏及大气的干湿沉降.从整体上看,通辽农田土壤污染水平或毒性当量处于较低生态污染水平,生态环境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生态风险小,但污水的长期灌溉会增大土壤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
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演变特征能反映生态系统的退化、恢复或重建过程,也能为评价人类利用土地及其管理方式的可持续性提供科学依据.长期以来,有关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土壤动物群落变化及其演变机理的系统研究鲜有报道.通过综述退耕还林区土壤动物和土壤因子及地上植被之间的互动效应和演变机理,分析退耕还林植被恢复对土壤动物的影响以及...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乡建设用地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城乡建设用地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促进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在政策量化方面往往只关注限制城镇扩张的约束政策,而较少考虑引导城镇发展的驱动政策,且多集中于整体尺度,对区域内部每个单元的差异考虑不足。研究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例,探究其200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景观格局演变,借助回归分析和景观扩张指数探究全域和县(市、区)级建设用地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定量化政策因素对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2000—2020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和建设用地景观结构变化明显,建设用地的增长主要以占用耕地为主,其年变化率由1.968%提高到1.973%;景观格局分析表明,建设用地景观优势逐步增强,耕地和林地的破碎化程度上升,水域分布更加集中,整体景观趋向于离散化和复杂化;全域尺度上,社会经济因素对建设用地演变的驱动作用较为明显,每单位距乡镇中心距离增加将使建设用地扩张机会减少到原来的0.615倍,各斑块以邻接扩张式为主,扩张中心小幅南移。县(市、区)尺度上,社会经济、自然与政策因素均表现出地区差异性,交通运输用地显著增加,建设用地增长以交通建设为主。研究结果有助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实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目标,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供引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79—2012年土壤湿度、地表平均温度、土壤蒸散量、土壤类型格点数据构建骤旱(flash drought, FD)指数,分析中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骤旱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不同土壤类型对骤旱响应规律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东部季风区骤旱次数与时间总体呈“南少北多”格局,气温变化是影响骤旱发生的主导性因素;东北部与中部发生的骤旱时间和频率最高.2)年际骤旱次数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区域内骤旱年平均发生总次数为40~50次,总时间为520~670 d,最大发生次数为56次,发生频率>0.04.从平均时间上看,淋溶土、初育土、人为土和铁铝土对骤旱的响应最为强烈.3)不同土壤类型骤旱年际变化分为2类,第1类分布在北部地区,在夏季达到高峰,春秋季几乎不发生;第2类分布在南部地区,在夏季达到高峰,且伴随着春秋季小高峰.   相似文献   

12.
从兰州冬季气溶胶的实测资料出发,分析得到兰州冬季气溶胶的粒径质量谱呈双峰特征,在近地面和600m高度谱相似,而质量浓度则有明显的日变化。在假设气溶胶质量密度随粒径不变时,气溶胶气地面层的谱分布可根据其粒径质量谱的特征拟合成Junge谱加Deirmendjian谱形式的双谱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茶园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在江西省茶叶主产地不同海拔、种植年限的茶园采集0~20 cm土壤样品,用于测定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含量并计算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1)茶园土壤SOC、TN含量均值分别为13.84、1.37 g/kg,均高于全国土壤平均水平,达到Ⅰ级茶园肥力指标,而土壤TP含量均值为0.47 g/kg,低于全国土壤平均水平,达到Ⅱ级茶园肥力指标;(2)土壤C∶N、C∶P、N∶P均值分别为10.97、32.61、3.49,均低于全国土壤平均水平,表明茶园土壤P具有较高的有效性,而土壤N相对缺乏;(3)随着海拔的增加,土壤SOC含量、C∶N、C∶P均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土壤TN含量、TP含量、N∶P则变化规律不明显;(4)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SOC含量、TN含量、C∶P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土壤N∶P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土壤C∶N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土壤TP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建议在茶园经营过程中适当施加氮肥以维持氮磷元素平衡。  相似文献   

14.
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演变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中国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重组提供决策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国内外文献的综合分析为主。结果其动力机制为自然生态环境、交通道路建设、产业簇群、社会历史文化、新经济环境等方面,并分析了这些因素变化对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重组的影响。结论城市群区域生态空间结构演变过程是在多种影响因子共同作用下进行的,不同时空条件下各影响因子作用强度存在较大差异;知识经济时代,自然生态环境、社会历史文化以及新经济因素在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重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但它们还是要通过传统的交通道路建设、规划编制及实施、产业簇群等动力因素而发生作用;及时整合各种动力因素,最终才能使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城市群经济社会环境才能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5.
邝冠湘  吴永强  李春亮 《甘肃科技》2010,26(17):168-171
通过对兰州-白银地区百合生育期及环境条件、生态气候条件、地质背景的分析,结合百合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百合的品质和产量与土壤类型关系密切,利用高程回归计算气温、积温、无霜期等不同要素的研究,划分为Ⅰ最适宜、Ⅱ适宜、Ⅲ次适宜、IV可种植、V不宜种植区共五个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安徽省宿州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情况,对宿州市朱仙庄矿及铁路公路周边耕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进行测试分析。[方法]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探究宿州耕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污染特征及其风险评价。[结果]采样区内Cd元素平均质量分数为0.4 mg/kg,是安徽省土壤元素背景值的4倍,其他重金属元素均未超过安徽省土壤元素背景值。采样区按照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由大到小排序是:朱仙庄矿铁路=省道303洪河路。朱仙庄矿中有一个Cu元素点位轻微污染外,其他3个采样区的所有采样点都处于安全范围内。利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计算出单项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指数Eri由大到小排列为CdCuNiCrPbZn。与RI≤150属于轻微污染相比,RI指数为21.0~27.0,4个采样区均处在轻微污染的状态。[结论]采样区内Cd元素超标问题较为严重,整体处于轻微污染状态,相关部门应提高警惕,加强监管和治理。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对长春师范学院校园内大型土壤动物的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在音乐楼前树林(A)、求索大道东侧树林(B)、理科实验楼前草坪(C)和一食堂与七舍间草坪(D)等4个不同取样点的土壤动物群落中,类群数和个体数的变化趋势均为:B>A>D>C。同时,对相应取样点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大型土壤动物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含量与大型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生态科技化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现代化模型对内蒙古生态科技化程度进行了区域性特征分析,指出今后应继续通过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转变,尽快实现生态现代化,提前实现资源和能量消耗速率的"零增长"和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  相似文献   

20.
土壤—作物系统镉污染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机肥、Cd~(2+)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作物不同器官累积镉的规律;以及有机肥、Cd~(2+)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