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有限元法(FEM)和节点位移方法,研究了在中间裂纹与侧裂纹处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和应力场.使用8节点四边形等参元和1/4节点退化单元,对网格密度和裂纹长度对计算精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改善裂纹尖端周围子区域的节点密度,在保证结果精度的同时,可以节省计算时间.为了计算和分析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应力场与位移场,利用Matlab/Simulink编写了关于平板Ⅰ型和Ⅱ型应力强度因子的代码,并比较了有限元方法与精确方法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计算精度与收敛速度,且算法合理,可以提高仿真精度并指导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2.
本文由弹性平面椭圆孔的精确解出发,用一个椭圆裂纹模型(钝角裂纹模型)退化到无限细裂纹(尖角裂纹模型)的方法讨论了平面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奇异性质。文中将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表达为一个多变量函数。然后,由各种不同的途径趋向裂纹尖点,从而求得了多重极限。分析表明,这一多变量函数的全面极限并不存在,而多重极限是存在的,但是各不相等。由这些多重极限的变化可以将裂纹尖点的应力分为两种类型:固有应力和趋近应力。其中固有应力是椭圆裂纹模型尖端处固有的应力,这些应力全部满足边界条件;趋近应力是当椭圆裂纹退化到无限细裂纹时所产生的应力场。由趋近应力和固有应力的变化就可以说明裂纹尖点应力场的奇异性质,并可解释“次裂纹”形成的原因。 本文根据对裂纹尖端应力场奇异性质的分析结果讨论了Westergaard-Irwin应力强度因子理论的近似性和局限性,并为应用钝角裂纹模型建立起来的广义应力强度因子理论[9]的裂纹尖端应力场计算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有限元法的二维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有限大平板中存在的中心穿透裂纹,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其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场分布,计算出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通过对求得的应力强度因子值与解析解的比较,表明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应力强度因子具有相当高的精度,并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4.
该文利用三维表面半椭圆裂纹应力应变场解答在裂纹尖端构造奇异应力元,奇异元外围划分常规的位移元,应用分区混合有限元法计算裂纹尖端不同位置处的应力强度因子。  相似文献   

5.
陈爽  张庆峰 《科技资讯》2009,(18):122-123
本文用断裂力学和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某机型零号框铆接角材的破损安全特性。通过计算角材裂纹尖端处应力强度因子,得到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与裂纹长度、载荷的关系。裂纹越长,承受的裁荷越大,材料越容易断裂。载荷一裂纹长度曲线直观的给出了材料的安全区域。该结果有助于机务人员评估飞机的可靠性,增强飞行教员和学员对飞机的操纵性。  相似文献   

6.
包含裂纹的物体在裂纹尖端处存在着很大的应力集中现象,容易引起物体的断裂破坏。本文介绍了二维(2-D)弹塑性体中张开型裂纹尖端应力分布的计算方法。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问题中张开型裂纹尖端应力分布形状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在计算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时,采用了具有平方根倒数奇异性二次等参单元。在裂纹尖端1/4中点三角元和其余的非奇性元之间放置有等参过渡元,此等参过渡元在裂纹尖端具有奇异性,用这种方法计算了双边裂纹和中心裂纹板的应力强度因子。结果表明采用过渡元能够在不增加自由度的情况下,提高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8.
管道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分析是裂纹是否扩展判断和管道疲劳断裂计算的关键.应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不同管道外径、裂纹尺寸、不同夹角下含轴向双裂纹管道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管道和裂纹尺寸确定时,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随裂纹间夹角增大而增加;管道尺寸确定时,随着裂纹长与壁厚比增加,夹角对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影响增强.通过分析夹角对双径向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为工程实际中合理地判断裂纹扩展可能性和精确地进行管道疲劳断裂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含有多条裂纹的承受内压的厚壁圆筒,当其温度发生不均匀变化将会产生热应力,从而使总的应力场发生变化,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也将发生变化,裂纹尖端总的有效应力强度因子可以通过叠加分别由内压和温度应力引起的应力强度因子而得到,对一个大范围的厚壁圆筒几何参数裂纹配置情况,用有限元单元法计算了由稳态温度应力引起的应力强度因子,并讨论了圆筒和裂纹的几何参数对应力强度的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含有多条裂纹的承受内压的厚壁圆筒,当其温度发生不均匀变化时将会产生热应力,从而使总的应力场发生变化,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也将发生变化,裂纹尖端总的有效应力强度因子可以通过叠加分别由内压和温度应力引起的应力强度因子而得到,对一个大范围的厚壁圆简几何参数和裂纹配置情况,用有限单元法计算了由稳态温度应力引起的应力强度因子,并讨论了圆简和裂纹的几何参数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设{xn,n≥1}是一模糊随机变量序列且{an,n≥1}是一列常数,且满足0相似文献   

12.
设{xn,n≥1}是一模糊随机变量序列且{an,n≥1}是一列常数,且满足0〈an↑∞.设函数满足于φ(x)↑,φ(x)x↑,φx(2x)↓,如果有n∞=1Σni=1ΣE(φ(‖xi‖ρp))φ(an)〈∞,∞n=1Σ(ni=1ΣE(‖xi‖ρ2p)an2)s〈∞,则E‖xi‖ρ2p/an→0等价ni=1ΣXi/an→C 0-等价ni=1ΣXi/an→a.s.0-等价ni=1ΣXi/an→p 0-.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中国帕米尔高原蓼科植物进行形态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帕米尔高原蓼科植物计有6属,20种1变种,分别占新疆蓼科属、种总数的75.0%和21.1%.其中新发现新疆新记录种1种,新疆帕米尔新记录种9种.该地区蓼科植物中有新疆帕米尔特有种1种,中国特有种1种,中国帕米尔仅分布种1种,中国新疆仅分布种5种,特有种与仅分布种共占40.0%.  相似文献   

14.
设p,q是互异的奇素数,p≡q≡1 (mod 6),利用递归序列、Pell方程的解的性质、Maple小程序等方法证明了不定方程组x-1=6pqu2,x2+x+1=3v2仅有平凡解(x,u,v)=(1,0,±1);而不定方程组x+1=6pqu2,x2-x+1=3v2仅有平凡解(x,u,v)=(-1,0,±1).  相似文献   

15.
模差分攻击技术是SHA-1随机碰撞攻击中重要分析方法之一.针对减宽的SHA-1算法,该文得出了减宽的部分碰撞定理并给出了减宽SHA-1算法单一部分碰撞的概率,证明了模差分攻击技术同样适用于减宽的SHA-1算法.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搜索,该文证明了对于宽为n比特的SHA-1算法,当且仅当n3时,最优扰动向量的汉明重为25;当且仅当n8时,最优扰动向量只有type-I与type-II两个等价类.  相似文献   

16.
幂等矩阵是矩阵理论中一类特殊的矩阵,它具有良好的性质和实际应用。利用分块矩阵给出幂等矩阵线性组合非奇异性的充分必要条件。证明了A1+A2是非奇异的当且仅当T是非奇异的;A1-A2是非奇异的当且仅当T是非奇异的且M=NT-1H当且仅当T与Ir-M都是非奇异的。  相似文献   

17.
(Z)-N一苯基-α-取代苯基硝酮与螺[5.5]-1-十一烯-3-酮的环加成反应,制得一种新的杂螺环及几个螺取代的异唑衍生物,经核磁谱确定只有一种区域选择异构体,两种几何异构体.并对3b进行了x-衍射结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其立体构型.  相似文献   

18.
理论研究了一类耦合超晶格系统中的电子局域态,该系统是由两个半无限GaAs/AlAs超晶格通过隔离层AlyGa1-yAs耦合而成,数值计算表明y=1时系统仍存在局域态,但要求隔离层的厚度比规则垒层的厚度小许多,比较了只有一个阱层不规则的不规则超晶格系统的局域态和耦合超晶格中局域态的区别,发现后存在两支局模,分别对应于偶宇称态和奇宇称态,而在相同参数下,前仅存在偶宇称态,还给出了产生上述区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EIFP环     
给出EIFP环的定义,研究EIFP环的一些性质.主要证明了如下结果:①设R为EIFP环,则对每个e∈E(R),有eR(1-e)■J(R);②设R为quasi-normal环,e∈E(R),则R是EIFP环当且仅当eRe及(1-e)R(1-e)都是EIFP环;③R是Abel环当且仅当R是EIFP环和强左幂等自反环;④R是强正则环当且仅当R是von Neumann正则环和EIFP环;⑤R是约化环当且仅当R是n-正则环和EIFP环;⑥EIFP的exchange环有稳定域1.  相似文献   

20.
Infection of mice with Moloney murine leukaemia virus (MuLV) induces T-cell lymphomas after an average latency period of 150 days. In these lymphomas the MuLV DNA is frequently integrated into the mouse chromosomal DNA in the vicinity of the pim-1 oncogene. Transgenic mice overexpressing the pim-1 oncogene are predisposed to develop T-cell lymphomas, but only to the extent that approximately 10% of the mice develop a lymphoma within 240 days. When these mice are infected with MuLV, lymphomas develop in all mice in only 50-60 days. In these lymphomas MuLV DNA is integrated near either the c-myc or N-myc gene, suggesting that pim-1 and myc synergize in lymphomagenesi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is system has a more general application, we have now tested the susceptibility of pim-1 transgenic mice to N-ethyl-N-nitrosourea (ENU), a chemical carcinogen. With a single low dose of ENU, nearly all pim-1 transgenic mice, but only 15% of non-transgenic mice, develop T-cell lymphomas within 200 days. All ENU-induced lymphomas in both pim-1 transgenic and non-transgenic mice express high levels of c-myc messenger RNA, supporting the notion that pim-1 and c-myc synergize in lymphoma induction. We propose that pim-1 transgenic mice could be used to test the oncogenic potential of other chemical compou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