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无线移动网络的发展,移动营销越来越得到了国内外企业和学者的关注,但关于消费者认可移动营销的研究却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和假设的前提下,将影响消费者认可移动的主要因素分为四类,即信息因素(客观因素)、个体因素(主观因素)、消费者感知和控制因素(决定因素)、移动设备及技术因素(辅助因素)。主要对国外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介绍,以期对国内的移动营销的开展有所启示,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于广告客户,随着近期科技发展,手机的高普及率,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营销媒介即移动广告,充满着可能性.文旨在填补研究的差距,针对研究中国的消费者群体,以此研究在中国消费者对待移动广告的态度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4.
刘淑珍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21(9)
随着近期科技发展,手机的高普及率,以及各种移动数字媒体的出现,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移动数字广告营销时代。用户对价值、实用性、易使用行、风险和移动广告服务的控制的理解影响到广告被认可程度的驱动力。广告的价值是影响消费者对于广告的态度最关键的因素。研究发现,广告的娱乐性、信息量、可靠度以及即时性和有效性是决定消费者对于移动广告的态度的主要方面。消费者接收到的信息简单明了、有趣、具有互动性、形式多样并具备专用化,那么,其才会拥有高价值。移动广告也是如此,因此为了使移动数字广告成为一个盈利的广告渠道,应该着眼于增加广告价值,同时尽量减少无价值或令人厌恶的因素。广告的用户认可程度、用户的特点、广告的特点、以及移动服务的特点是消费者接受移动广告的主要驱动力,本文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说明。结果表明,且基于许可和激励的服务最有可能影响消费者对于服务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邵婷;王昕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7,(4):26-32
在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移动医疗APP的特点加入信息质量、主观规范和感知风险3个因素构建理论模型,探讨影响移动医疗APP用户接受行为的因素,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信息质量、主观规范和感知风险影响了用户对移动医疗APP的接受行为。 其中,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与用户的接受行为呈现正相关,信息质量与主观规范正向影响用户的接受行为,而感知风险对用户的接受行为产生负向影响。另外,主观规范并不对用户的感知有用性产生作用。建议通过社交网络推广移动医疗APP,加强政府监管以降低用户感知风险,提高健康信息的质量,提升医疗APP的易用性。 相似文献
6.
王寅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9(6):830-836
针对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分析了在网购过程中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因素及方式,并构建了一个消费者在网购过程中信息保护行为意向(信息重要性,网站声誉,信任)对个人信息泄露影响的研究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到370份有效问卷,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结果进行模型拟合检测以及路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信息重要性和网站声誉对信息保护行为意向有正向影响,但信任对信息保护行为意向有负向影响,信息保护行为意向对信息泄露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与技术准备度理论(TRI),构建用户对跑步类运动APP的使用意向假设模型,采用Amos软件以及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假设,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易用性和技术准备度(TRI)对用户跑步类运动APP使用意愿产生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意向不产生显著影响;不安全感对使用意向产生显著影响。结论:用户对跑步类运动APP的使用意向主要受到技术准备度与感知易用性的影响;用户对跑步类运动APP的使用意向并不受到感知有用性的影响;用户感知跑步类运动APP的易用性主要受到个性特质中乐观主义、创新精神与不安全感的影响。建议提供更多个性化和专业化服务,重视功能创新,提升用户体验感;优化设计,提高用户感知易用性,挖掘大数据价值,严格检查用户数据,提高用户安全感。 相似文献
8.
动态广告较静态广告在企业进行网络产品推广中更加受到青睐。这种优势是否会因广告内容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本文基于匹配性理论,探讨呈现方式(动态vs静态)对消费者广告态度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表明,呈现方式与广告内容之间存在交互效应,使用动态呈现的设计导向型、静态呈现的信息传递型广告,能引发更积极的广告态度;感知匹配度在呈现方式与广告内容交互影响广告态度的过程中存在中介作用;消费者的思维方式在两者交互影响感知匹配度的过程中起调节作用。据此,为企业如何有效呈现网络产品信息,获得消费者积极的广告态度提供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移动化趋势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移动化趋势为因网络发展而受到冲击的实体商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探究,证明了在手机终端开展移动营销的必要性。选取了微信和品牌App两个适宜开展移动营销的平台,通过对平台特点的分析,找到了实体商业在营销方式及营销模式上的新机遇。并结合案例分析提出了在相应平台开展营销活动的建议,为实体商业在移动化趋势下的营销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扩展ECM的移动商务用户继续使用意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信息系统用户继续使用的期望确认模型(ECM)和移动商务的特点,提出了扩展ECM模型。将其应用在移动商务用户继续使用意向研究之上,并采用了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和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移动商务用户的满意度对其继续使用意向存在着显著影响,而体验差距间接影响用户继续使用意向。 相似文献
11.
当今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市场正由卖方垄断向买方垄断演变,消费者主导的营销时代已经来临。许多商家已经着手通过各种渠道来开展营销,铺天盖地的广告就可以证明这一点。但他们却往往忽视了一个潜在的最重要的深层因素——消费者的心理。由于消费者心理影响其消费行为,因此一个好的营销策略必须建立在认真分析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可以从消费者心理的角度来探讨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2.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6,(3):37-43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直接降低了产品物理层面营销策略的有效性。企业逐渐意识到消费者对产品的诉求,已经不仅局限于产品本身,更多的是产品精神层面所蕴含的无形价值。据相关调查表明,驱动消费者消费动机的关键在于品牌形象,品牌形象公认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消费者对品牌保持积极态度,才能够更多的倾向于该品牌产品,继而产生强烈的购买意向。企业创新行为无疑成为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将整合国内外相关企业创新行为、品牌态度等文献资料,并结合电子产品分析和研究企业创新行为对品牌态度及消费者购买意向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创新有效对策,以期为我国企业实施创新行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黄蓉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4,(12):22-22
本文从移动商务交易主体涉及的对象着手,分析了影响移动商务消费者信任的因素,并提出了提升消费者信任的有效策略,以期促进我国移动商务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基于消费者的视角,通过消费者行为实验方法,研究新产品预发布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产品预发布对于消费者购买意向产生积极影响;预发布信息的明确度会显著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当进行预发布的新产品是知名品牌时,明确的信息对于消费者购买意向的提升更显著;相比低创新度消费者,预发布信息明确度的作用对于高创新度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影响更显著.本研究对进一步研究新产品预发布理论提供理论依据,对于新产品上市后迅速扩大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Google Glass(谷歌眼镜)、Jawbone Up(卓棒智能手环)、Fitbit Flex(无线智能手环)、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表)等大牌云集的光环效应下,智能可穿戴设备迅速风靡全球,成为2014年风头最劲的朝阳产业。而随着相关技术为人们普遍接受,情绪、想法、感觉和意见的实时追踪,将为移动营销创新带来怎样的新蓝海? 相似文献
16.
社会化电子商务基于社交网络和Web 2.0技术,通过在线互动与沟通,帮助消费者在线购买商品和服务。社会化电子商务在中国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但是用户分享购物信息的意愿较低、接受度不高,提高消费者信任和购买意愿能够有效促进社会化电子商务的发展。研究借鉴技术接受模型和电子商务信任的研究成果,围绕社会化商务的社会化特征,引入感知乐趣、社会参与、社会推荐等\"社会化\"因素研究社会化商务的信任问题。通过对187位具有社会化电子商务使用经验的用户的数据收集与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化特征:感知乐趣、社会推荐对提高用户信任和购买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社会参与并不能显著提高消费者信任和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17.
充电站作为电动汽车的“加油站”,其满意程度是否影响居民选择电动汽车出行还缺少验证。基于贵阳市居民电动汽车选择行为调查数据,采用计划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构建整合模型,引入充电站满意度指标,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居民使用电动汽车意向的潜变量。结果表明:涵盖充电站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解释性更强。充电站满意度既有直接效应也产生间接影响;直接效应最大的是态度,间接效应最强的是知觉行为控制,其中,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态度、充电站满意度、感知有用性直接正向影响出行意向,而感知易用性是间接负向影响效应;各变量总效应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呈现知觉行为控制(0.464)>充电站满意度(0.432)>态度(0.386)>感知有用性(0.219)>主观规范(0.195)>感知易用性(-0.088)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以Davis的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基础,根据移动市场的特点对其拓扑结构进行了修正.建立了3G技术接受模型,并把3G的3种通信标准作为影响其他外部变量的根本因素,预测中国移动市场的走势,为3家运营商吸纳3G用户的战略调整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通过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对影响消费者使用3G意向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初步结论表明影响消费者使用3G的主要因素包括需求、个性化、更换手机、更换手机号等. 相似文献
19.
薛豪娜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6,20(2):235-238
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是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的基础.在网络经济时代,消费者行为呈现出崭新的特征.因此,企业有必要认真分析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并制定合理、有效的营销策略,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企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辅助学习已成为变革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手段。为探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沈阳师范大学计算机类相关专业PTA(programming teaching assistant)平台使用满意度及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沈阳师范大学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学生进行了网上问卷调研,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构建PTA平台使用意愿的理论模型,对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实证研究。使用SPSS 20.0和Amos 21.0对294份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和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PTA平台的有用性和学习态度对持续使用意向有正向显著影响;有用性、易用性和学习态度对使用满意度都有正向显著影响;易用性对学生持续使用意向没有显著影响;持续使用意向对使用满意度没有正向显著影响。此外,男生和女生对程序设计类课程有用性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均值(4.037)明显高于女生均值(3.736)。不同专业对个别变量的看法略有差异,但不影响整体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