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洋县水稻旱育机械化抛秧技术,通过10年来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成效显著。实现了水稻传统栽培方式的转变和高产、高效、节本、减负的目标。该技术集水稻旱育秧、机械化抛栽、大田管理等优点于一身,应用价值高。本文通过对该项技术操作方法、技术要点和优越性的介绍,以供水稻种植农民参考。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甘肃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逐年上升,制种产业快速发展,但生产中也存在着品种布局不合理,种植密度不平衡,机械化水平低,集约化种植水平不高等问题,这与目前种植品种有一定关系。玉米新品种选育中,要改变传统稀植大穗型的育种目标,通过玉米种质创新,选育出适合我省各地种植的高产、稳产、多抗、耐密、适宜机收的品种,为甘肃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高海拔稻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950—2250M之间,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15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粳稻面积的五分之一,是我国乃至世界最特殊的稻区之一,同时也是汉、彝、白、纳西、藏、傈僳、怒、独龙等多个民族杂居的贫困地区。由于本区水稻生产在接近其分布的极限地区进行。产量障碍因素众多,大面积生产对品种的早熟、耐寒、抗病、适应、稳产性等都有较高要求。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难度很大.且又无法直接引种外省和省内其他稻区育成的新品种。后继接班品种必须坚持自育。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所长期坚持开展了高海拔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为该区优质、高产、高效水稻生产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新育成的风稻18号兼具优质、高产、稳产、耐寒、抗病等优点,在“丰抗优”结合方面有所突破,是目前我省高海拔稻区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4.
水稻直播栽培是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省去育秧和移栽作业,在本田里直接播种、培育水稻的技术。与移栽水稻相比,具有省工、省力、省秧田,生育期短,高产高效等优点。适合大规模种植。本文介绍了直播稻的良种选择标准、栽培技术、田间管理配套措施以及适时收获等技术。  相似文献   

5.
南方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我国南方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发展现状,从生长发育特点、高产源库特征、壮秧培育、基本苗调节以及氮肥运筹等方面综述了最新研究进展.建议充分认识水稻机插秧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水稻主产区重点示范推广以钵苗摆栽、毯苗机插为核心的机插秧技术.结合南方特别是西部水稻多元化种植区的生产实际,开展机插水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及技术途径、籼型及籼粳型杂交稻在机插条件下的养分高效利用技术、基于传统宽窄行栽培技术、三角形强化栽培技术以及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参数的插秧机装备研制以及稻田复种轮作特别是全程机械化生产条件下的土壤保育、病虫草害生态工程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6.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是一种全新的水稻高产栽培理念,具有省种、省本、节水、高产、高效的优点,通过小苗移栽、单本稀植、增施有机肥、干湿交替灌溉等措施,可以达到强根促蘖、提高产量的目的.我国于2002年引进该项技术,中国水稻所、湖南杂交水稻中心、南京农大等单位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了相应的试验研究,对原来的技术体系作了较大的发展和改进,有的地方在示范中已取得了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南方双季稻区冬油菜生产的发展,选育出油菜早熟品种和实行机械栽培是生产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课题组经过近5年的系统研究,现已成功选育出5个早熟、双低、抗病、高含油量的油菜新组合(品系)。成功研制了适合油菜免耕(浅耕)直播要求的2BYF(D)—6型油菜免耕直播联合播种机,并配套研究了适合直播油菜要求的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同时配合农艺上的催熟剂的开发与使用,研制了与高密度早熟油菜品种相配套的4YC-200油菜联合收割机。形成了在南方双季稻区机械化种植油菜农艺操作规程。通过以上集成技术的实施,实现了油菜种植成本降低,种植面积扩大,油菜产量和种植经济效益的提高,试验测定,通过机械化种植油菜,每公顷纯收入可增至4 5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8.
情报产品     
实用技术资料 6637~#《水稻病虫防治、再生稻种植与调节剂使用新技术》28元 6638~#《农户参谋》42元 6639~#《蛋鸭农系选育、荔枝双芽嫁接等八项系列新技术》24元 6640~#《灵芝野生栽培、菌种保藏八法系列技术》22元 6641~#《鸡、兔、鱼的饲养及饲料配方新技术》32元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保(50万亩优质饲用农作物种植技术》项目的实施,呼和浩特市引进了一批饲用玉米品种,并从中筛选出了适宜呼和浩特市种植的优质蛋白玉米品种中单9409。针对呼和浩特市的生产实际,利用春玉米高产优化栽培管理决策支持系统(MOCMDSS)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呼和浩特市奶牛养殖区优质蛋白玉米品种中单9409籽粒亩产750kg,秸秆亩产4500-5000kg的栽培技术规程,为呼和浩特市奶牛养殖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的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影响因素及粒收技术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籽粒田间机械直接收获是我国玉米机械收获和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是今后我国玉米生产转变方式的方向。本文对国内外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认为:(1)破碎率偏高是当前我国玉米机械粒收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2)收获时籽粒水分含量是影响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安全贮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性状;(3)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受品种遗传因素、生态气象因素与栽培措施、收获机械及其作业质量、收获时期、烘干收储等多因素影响,不同产区各种因素影响的程度不同;(4)筛选早熟、适合机械粒收品种,研发推广破碎率和损失率低的收获机械,选择最佳收获期收获,建立烘干存贮设施,构建配套收储模式,是未来我国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发展的重点。由此本文构建了玉米机械粒收栽培新理念:通过选用早熟、脱水快的品种,以生育期换水分,实现籽粒田间直接收获、降低烘干成本,提高效益;通过增密种植,以密度换产量,降低熟期缩短对产量的影响;将增密种植、高质量群体调控为核心的高产栽培与以机械粒收技术为核心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相融合,实现玉米高产高效协同发展,提高玉米生产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为给有机粳稻栽培中有机肥料施用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开展农家肥(腐熟的人畜粪)施用技术研究。以高原粳稻楚粳28号为试验品种,采用盆钵种植,设置两个变量因子,即3种施肥量(100g/钵、200g/钵、300g/钵)和4种施肥方式,设施用复合肥料(颚中复合肥)和不施任何肥料两个对照,研究对高原粳稻的穗部性状、产量、收获指数和养分的利用率。结果表明:随农家肥施用量的增加,稻谷产量和收获指数也随着增加,当施肥量增加到4500kg/667m2时,其有效穗、实粒数、着粒密度、产量等方面都达到最优并且超过了施用复合肥料的穗部性状和产量,并能提高稻株对土壤中N的利用率;不同施肥方式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在大田生产上建议农家肥的施用量为4500kg/667m2左右,施肥方式可根据农家肥积存的速度、劳动力的多少和田间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2.
在临桂宛田对杂交稻再生制种的关键技术进行了3年的试验研究,获得了最佳的技术条件,总结了一套适合当地杂交稻再生制种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传统香稻品种的改良与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就传统香稻的特点、环境条件对香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香稻应以高产、抗病和优良的理化品质为改良目标。通过杂交,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等育种方法培育香稻新品种;提出通过大量、中量、微量和超微量矿质元素的配合施用、栽插方式和水肥管理技术的改进等现代栽培措施生产出适应市场需要的优质香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水稻新品种海科115的选育。要选育高产、优质、高抗的新品种应该注重:根据海南气候的特点和生产实际需要;选择主要性状互补性强、优点多缺点少的品种作亲本;选育过程、重视库源比,通过长粒化来达大粒化和提高结实率;注重抗源的利用和抗病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华恢272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用"明恢63/Lemont"F6作母本与先恢207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水稻恢复系。株叶形态好,茎杆较粗,耐肥抗倒力强,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颖尖无色,恢复力强,配合力好,品质优良,中感稻瘟病,抗高温能力强,耐寒性好。所配组合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T优272、丰源优272和中优272先后通过了省级和国家品种审定,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杨福 《科技促进发展》2015,11(6):781-783
本文对水稻新品种东稻4的选育经过、吉林省水稻区试产量、稻瘟病鉴定、耐盐碱性、稻米品质等方面进行了详述,指出东稻4是集高产、耐盐碱、优质、多抗为一体的水稻新品种。自2010年审定至今,累计推广712万亩,创经济效益8.2亿元。  相似文献   

17.
使用4种剂量的He-Ne激光照射加工型白皮洋葱亲本"K6"种子,以早期抽薹率低及干物质含量高做为育种目标,经激光照射、优良变异选育、品比试验、生产试验等新品种选育过程,经10 a时间选育出产量较高,抽薹率低、干物质含量高的洋葱新品种"科威白3号",介绍了叶片、株高、产量、干物质含量等新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及其轮作和田间处理、播种、育苗、定植、施肥、灌水、病虫害防治、采收等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立足于我国粗蛋白饲料原料进口的现状和畜牧业发展形势,针对人畜争粮、饲料紧缺矛盾和食品安全的巨大需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培育出耐干旱、耐贫瘠、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广、粗蛋白含量高、适口性好,更适合机械化种植和收获的杂交构树新品种,并提出了"以树代粮、种养循环"设想,可以快速实现"当年种植,当年受益",同时能够一次种植,多年收割利用,能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农户对饲料的需求,促进贫困地区养殖业的发展。因此,杂交构树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列入"国家十大精准扶贫工程",成为将科技创新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推进贫困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构树扶贫工程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将成为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利国惠民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水稻育种科学贯穿于整个中国水稻科学的发展,水稻品种改良对水稻增产作用十分明显,直至今天水稻遗传育种仍然是水稻增产的最重要措施之一.正是由于近代水稻育种科学的蓬勃发展,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水稻育种科学家,他们之间又形成了传承的关系,共同为水稻增产做出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小麦免耕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小麦免耕栽培技术,采用三个因素三个水平正交设计L9(34),研究种植方式、覆盖物和施肥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之间小麦产量差异极显著,但处理与对照产量的差异均不显著.种植方式之间产量差异极显著,预留行种植8行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另外2种种植6行的产量;农家肥盖种的产量显著高于另外两种盖种的产量;施肥量之间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