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杜柏锋  王建民 《河南科学》2022,(9):1502-1509
选取黄河流域9省(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对其经济子系统与环境子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进行研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2011—2020年9省(区)经济增长质量与环境优化耦合协调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9省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经济质量指数增长速度快于生态环境优化指数增长速度,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处于上升趋势.(2)黄河流域中部地区耦合协调水平较高,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较多,经济生态水平较为滞后,而东部地区生态环境优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3)黄河流域9省(区)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程度自2014年起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截至2020年,除青海省外,其余省(区)全部进入中级耦合协调等级.  相似文献   

2.
为正确认识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协调程度,构建3个系统的2级指标评价体系,基于耦合协调模型,运用熵值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9—2017年3个系统的耦合协调时序演化及空间差异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D人员全时当量、人均GDP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对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贡献率较高,3个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均存在省际差异变化,创新程度与产业结构优化整体上呈正相关、与生态环境状况呈负相关;从时间上,2009—2017年3个系统耦合度水平较高且部分地区年际差异变化大,而耦合协调程度较低且年际差异变化幅度较小;从空间上,该区域各省(市)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明显且呈集聚态势,各省(市)耦合度基本达到高水平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整体较低且呈东高西低差异态势.  相似文献   

3.
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与科技创新的关系日益紧密。在阐释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对京津冀地区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耦合协调程度不断增强,整体实现了从濒临失调衰退状态到高度耦合协调状态的转变;在指标关联度方面,科技创新与数字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指标关联度较高,而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指标关联度普遍较低,经费支出、专利授权量等创新投入、产出指标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程度较强,而除高新技术企业外的各类创新主体指标影响程度相对较弱;未来两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呈现稳定提升的发展趋势。最后,结合发展实际,对如何提升京津冀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5.
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耦合协调度模型、障碍度模型剖析2011-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的演化特征及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发展水平持续上升,但存在空间异质性特征,均呈现出“上游低下游高”的分布格局.2)2011-2021年耦合协调度呈持续上升态势,耦合协调类型实现了由勉强协调向初级协调的转变.在空间格局上,耦合协调度上游低下游高.3)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环境是制约其耦合协调度提升的主要因素.黄河流域不同地区的障碍因子存在较大差异,且各障碍因子对不同地区的制约作用也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选取2009—2018年辽宁省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相关指标为研究样本,使用功效模型、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根据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机理及相关理论,对辽宁省的耦合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实证结果表明:耦合情况分为三个阶段,2009—2011年耦合协调度呈山峰形态;2012—2014年开始大幅上升;2015—2018年...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是中国关键经济区域和生态屏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区域战略。面向生态环境优美、黄河岁岁安澜、经济绿色繁荣、文化兴旺昌盛的目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解决流域“水”生态及资源开发以及流域发展转型等一系列需求。但从流域科技创新发展基础及实力水平看,与国家其他区域发展战略相比,黄河流域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科技创新投入和实力也较弱;面向新兴产业的研究布局不足,多数研究力量是围绕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布局谋划有待提高;面向新兴产业的研究布局不足,多数研究力量是围绕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布局谋划有待提高。下一步须强化科技创新与科研投入要同向同进;聚焦新兴产业,提高科技创新规划前瞻性;鼓励制度创新,强化院省合作效益。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修正引力模型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10—2018年长三角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2010—2018年长三角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空间上呈“东高西低,南弱北强”的非均衡分布特征。(2)研究期内,长三角耦合协调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多线程、复杂化的特征,网络整体在2015年之后趋于稳定;个体网络特征方面,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在网络中起到枢纽作用,“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明显。(3)块模型分析显示,四大板块内部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板块间的空间网络传导规律具有“梯度”特征。研究结果为长三角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提升与空间网络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创新科技》2020,(4):78-84
科技创新对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09—2018年黄河流域9个省级样本,测算并分析了影响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要素,发现:在样本考察期间,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稳步提升,中下游地区高于上游地区;共享发展、绿色发展作用强,创新发展、开放发展支撑力低。同时,万人国内专利申请数及科技财政支出比例均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万人R&D全时当量及R&D投入强度影响均显著为负。由此,需要坚持绿色发展、多样化资金投入、优化人才环境,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驱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创新科技》2020,(4):68-77
为探讨黄河流域河南段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相互作用程度,在构建二者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以及耦合协调检验模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①郑州等9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且发展速度差异较大,具有阶段性。②郑州等9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逐渐减小,呈小幅度波动变化趋势。③郑州等9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水资源利用效率耦合协调发展由拮抗、磨合并存向磨合、协调并存转化,发展水平不断向良性方向变化。④郑州等9市耦合协调相对发展类型提升明显,逐渐由Ⅰ、Ⅳ向Ⅳ、Ⅶ转化,且表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滞后于水资源利用效率(郑州2012年除外)。⑤郑州等9市耦合协调度收敛检验值呈现缓慢上升—平稳变化—快速上升的状态且耦合协调度收敛态势不明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用水效率,促进黄河流域河南段二者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黄秉杰  乔璐 《河南科学》2012,30(8):1153-1156
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是黄河三角洲地区最为重要的中心城市.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协调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及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对东营市2004—2010年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度进行了评价研究.东营市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总体来看属于协调发展类型,但其经济社会水平明显高于其资源环境水平,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并非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其原因主要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政策取向以及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最后提出了加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东营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修河流域12个县(市、区)作为研究区域,该文分析了2000、2010、2019年修河流域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与生态环境保护状况,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在生态保护方面综合考虑农业生态、城镇生态、自然生态3个子系统选取了13个指标因子,在高质量发展方面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选取了22个指标因子,对修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耦合协调度测算.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9年修河流域生态保护指数内部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形成 “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的格局; 2)2000—2019年修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内部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上游和中游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下游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呈现下降趋势; 3)2000—2019年修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整体处于磨合阶段,状态较好,呈现增长态势; 4)修河流域耦合协调度的发展趋势与高质量发展指数变化趋势保持一致.从空间格局上看,受自然、区位、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修河流域生态本底较好,中游和上游地区生态保护明显优于下游地区生态保护,下游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优于中游和上游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格局是进行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的重要基础,但它却是一个相对被忽视的研究领域.本文在地区和县域2个空间层次上对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格局进行了探讨,获得4个主要结论.其一,黄河流域经济空间"东重西轻"、经济重心偏东.其二,黄河流域经济活动沿干流及渭河、汾河等主要支流集聚,构成了黄河流域经济空间的主要轴线.其三,黄河流域经济空间总体上是一个多极多元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并在向着"点-轴-圈"结构模式演化.其四,黄河流域内经济空间呈现出有规律的3个梯度面,即由东向西递减的梯度面,由干流或主要支流沿岸向两边递减的梯度面,由济南、郑州、太原、兰州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向周围递减的梯度面.这些研究结论为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揭示流域经济空间分异规律提供了经验事实.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15—2020年《中国火炬统计年鉴》中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在孵企业相关数据,通过构建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在孵企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来揭示2014—2019年不同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在孵企业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规律,最后提出加强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2014—2019年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在孵企业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的态势,但整体水平偏低;具有明显的地域空间差异,华东地区耦合协调度高于其他五大区域。最后提出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完善创业导师机制,建立协同奖惩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与城市经济发展有效协调是城市轨道交通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系数模型,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6—2021年福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福州经济发展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测算福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水平指数、福州经济发展水平指数、2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研究2系统间的耦合协调能力。研究表明:福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都保持着较好的上升趋势,且轨道交通运营水平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福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耦合度;虽然2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但是保持着持续上升趋势,2019年开始福州轨道交通线网运营与经济发展进入初级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和科技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对于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持久竞争力增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ArcGIS、GeoDa软件,探究了2002~2016年中国30个省市的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2~2016年各省市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趋势,总体呈"东中西"依次递减的空间演变格局;制约耦合协调发展的主导因素总体存在空间一致性,均属于科技创新滞后型;中国区域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协调度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显著,区域发展不均衡,在空间上两极集聚的现象明显,"高—高(HH)"集聚区的省市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低—低(LL)"集聚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且已发展为较稳定的空间格局.最后从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全面提升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利用我国24省区100所高校2015-2019年的个体专利数据构建高校专利质量评价体系,并分析其与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高校专利质量水平与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度低于传统研究中高校投入产出效率与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度,反映了我国高校专利在投入产出效率较高表象下质量低下及供需错配的问题;我国省域高校专利质量水平与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等级整体较低且存在空间异质性,省区间二者发展状态不均衡;我国21省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发展滞后于高校专利质量水平发展,企业创新能力的不足也为专利产业化带来了阻碍。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城乡发展协调性量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测度了淮河流域29个地级市城乡发展的协调程度,并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淮河流域城乡发展协调性空间差异特征显著,以郑州、扬州、徐州(济宁)连线成三角形的顶点区域城乡发展协调水平最高,三边区域次之,中心区域最弱;城乡协调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呈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城乡协调性越好;淮河流域城乡协调程度可以分为协调型、基本协调型、濒临失调型、失调型和严重失调型5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结合黄河流域水生态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当今水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因素,提出了保护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