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0年代美国学者列文森提出的儒学“博物馆化”说认为传统的儒学不仅仅在知识理论上已经无法为现实提供解释和指导,同时也失去了作用于现实社会的能力。列文森认为儒学的“博物馆化”是儒学人文精神与现代工业社会之冲突导致的必然宿命。余英时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儒学“游魂说”则重在反思当代儒学研究与现实生活脱离,从而导致了儒学仅仅成为知识理论化的存在。儒学的人文精神并不与现代工业社会存在根本冲突,恰恰相反,儒学人文教化的精神适足以为解决社会分工带来的异化问题提供文化资源。儒学的复兴必须是学术理论层面的突破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建设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2.
在消费时代繁荣消费生活的表象下蕴藏着诸多深层的社会危机:可持续发展的困境、消费的民主化假象对民众的蒙蔽、传统文化和道德信仰的危机、社会和谐发展的障碍、人的生活意义的迷失等。审视现代社会新节约观,它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以人为本、以节约资源为重点、倡导合宜消费以及在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的同时,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现代生活语境中,必须倡导新型的节约观,高扬“节约”所蕴含的社会价值,以应对消费主义的冲击和消费时代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3.
英语教材中文化素材的“二次开发”其实就是通过增补教材中的文化内容来适应具体的教学情境,从而弥补教材中文化知识的单一性和单调性.文章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为例,通过对教材中文化素材所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教学课堂中对教材中的文化素材进行“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4.
在消费时代繁荣消费生活的表象下蕴藏着诸多深层的社会危机:可持续发展的困境、消费的民主化假象对民众的蒙蔽、传统文化和道德信仰的危机、社会和谐发展的障碍、人的生活意义的迷失等。审视现代社会新节约观,它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以人为本、以节约资源为重点、倡导合宜消费以及在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的同时,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现代生活语境中,必须倡导新型的节约观,高扬“节约”所蕴含的社会价值,以应对消费主义的冲击和消费时代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5.
栾滨 《科技信息》2012,(7):381-381,445
现代生活的社会被称之为消费社会,消费社会公认的概念是指社会生产相对过剩。需要鼓励消费以便维持、拉动、刺激生产.这就标志着人类社会已经彻底告别了传统的以生产力为主要发展动力、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为旨归的、物质匮乏时代.从而进入了以消费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的物质丰裕社会。其目的主要在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完善个性发展.消费社会带来很多有益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要素和条件。在消费社会中是靠物质消费来拉动生产、带动经济增长的.这无疑是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商品的物性特征、使用与实用价值,因而在消费社会,人们则更多的关注商品的符号价值、文化精神特性与形象价值。在消费社会里.价值与生产都具有了文化的含义。人们追求的是视像消费、视觉快感,因而全新的文化式样即为视觉文化出现,而视觉文化在新的社会形态中也具有着图像化、大众化、后现代性等特点。商标设计美学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性的操作问题了.它中间牵涉的因素很多.商标设计也是属于“商品美学”的领域。视觉刺激、感官满足和形象消费成为当代人的审美心理需求.视觉文化已经成为现代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觉文化在满足人类需求.积极构建人的自由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教育具有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双重属性,大学教育的成功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大学如何构建它的人文精神。大学教育的功能不仅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之“才”,更在于造就身心和谐、德才兼备之“人”。人文精神是大学教育的灵魂。而人文精神建构的主要途径就是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传统文化经典是人类最优秀思想的记录与保存,是当下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源头活水,是生命智慧教育的最佳载体。因此,在大学教育的语境下经典阅读就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性色彩,成为维护个体精神世界独特性与丰富性的手段。同时,经典阅读既讲求濡染的点水成海之功,又讲求学有所悟的陶冶之法。  相似文献   

7.
体育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思想的体现,具有引导健康的体育文化和体育价值、激励个体全面、协调发展、推进人的社会化进程的重要价值。体育人文精神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向前发展,促进社会文化更加繁荣,倡导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促进人际关系诚信友爱,促使社会更加和谐发展,因此应大力提倡体育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寓人文精神于外语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祥金 《镇江高专学报》2000,13(2):35-38,48
一、人文和人文精神汉语中 ,“人文”这个词古已有之。现代汉语里的“人文” ,实际上就是指精神文明 ,“包括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 (《辞海》 ,19 99:864 ) ,人文因素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人文精神” ,英语称“attitude” ,既指一个人对待自我、他人、自然和社会的“态度” ,更包括“做人”这一深刻的蕴涵 ,周远清同志对此曾有过精辟的概括。寓人文精神于外语课堂教学 ,就是要在一如继往地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同时 ,再加上一个“attitude” ,引导学生善待自己、善待自然、善待他人、学会合…  相似文献   

9.
王楠 《奇闻怪事》2011,(9):46-60,24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已成为生活的必须,中国社会已经呈现出“消费社会”的发展特征,深受消费文化的影响。电视媒介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在传播立场、内容、对受众的影响上都发生转变,与消费社会共谋,深刻影响着大众的生活。本文以消费、消费社会、消费文化、消费主义、符号学等理论为指导,采用内容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消费社会背景下的电视媒介传播进行现状分析,揭示出消费社会与电视媒介是^何共谋的。进而从电视媒介传播内容、对受众价值观的影响及电视媒介作为传者的偏向3个方面分析二者共谋带来的消极影响:视觉表达肤浅、内容表达趋同、意义表达虚无;对受众价值观产生了自我实现功利化、对幸福的追求物质化、人性结构单一化的影响;电视媒介作为传者传播注重电视的商品主导、受众主导、技术主导。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消费文化包括消费观念、消费心理、消费品格、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消费水平、消费规律等.本课题的调查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消费文化具有前卫性、超时性、发展性和不平衡性.大学生消费文化对社会消费文化发展和现代人生活方式变迁有较大的影响张力;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发展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发展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变迁享有同一轨迹.在大学校园,高消费者和低消费者同在,早熟型消费与不成熟型消费共存.不成熟消费、攀比消费和非理性消费不仅给学生家庭生活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而且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和人格健康.高等学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教育的同时,还必须进行生活能力和消费观念教育,要在大学生消费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教育方面有所作为,要建设高品位的大学生消费文化环境和氛围.对大学生消费文化发展方向的正确引导就是对现代人生活方式变迁的恰当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