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利用严格对角化和密度矩阵重整化群方法研究近邻作用为铁磁耦合、对角的次近邻自旋为反铁磁耦合的两条链的混合梳子S=1/2海森堡模型,计算了该系统的基态能和基态总自旋.结果表明:当阻挫α≤0.25时,系统基态是单纯的铁磁态;随着阻挫的增强,系统基态经历一段总自旋S≠0的倾斜相,再转变到S=0的反铁磁态;与其不同的是,在混合梯子模型中,基态从单纯的铁磁态直接转变成S=0的反铁磁态.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单离子各向异性影响下的二维正方晶格、自旋为1的阻挫海森堡反铁磁体的基态性质.利用自旋波方法,得到了在零温时该系统的奈尔相和共线相的子晶格磁化强度和基态能,发现了奈尔相-共线相转变的量子临界点依赖于单离子各向异性D以及次近邻反铁磁性耦合J_2与最近邻反铁磁耦合J_1的比值.在经典临界点J_2/J_1=0.5附近,当0≤D/J_1≤0.03时系统存在一个中间无序顺磁相.自旋波的结果表明,在高于J_2/J_1=0.5区域,奈尔相-共线相转变是一级相变,发生在依赖于各向异性的临界线上.  相似文献   

3.
利用密度矩阵重整化群(density matrix renormalization group,DMRG)方法研究近邻作用为铁磁耦合、次近邻为反铁磁耦合的一维S=1的各向异性海森堡自旋模型.计算了该系统的基态能、z轴自旋关联函数和面内自旋关联函数.结果表明:各向异性值Δ和阻挫α的相互作用使得系统基态发生相变;在低阻挫区域,Δ>1时系统为铁磁相,0<Δ<1时基态处于自旋液体相;在阻挫较大的区域,自旋关联函数随距离的增大呈现指数函数形式衰减,且具有周期振荡特征,与自旋S=1/2的结果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4.
考虑电子-电子相互作用,对具有链间耦合的准-维有机聚合物铁磁体的电子结构和自旋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维持系统的铁磁态的稳定性而言,系统内的在位电子-电子Hubbard排斥相互作用与最近邻格点间的电子-电子Coulomb排斥相互作用所起的作用相反,彼此间存在着竞争;最近邻格点间的电子-电子Coulomb排斥相互作用的加强将导致主链反铁磁性自旋密度波(SDW)之振幅的减小,使得主链反铁磁性SDW的耦合传递作用减弱,进而影响到侧自由基自旋间的铁磁耦合强度,这将削弱系统铁磁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Peierls-extended Hubbard模型,采用Hartree-Fock近似,研究了最近邻Coulomb相互作用V对纳米石墨带铁磁基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V增大到某一临界值时,铁磁基态变得不稳定,同时系统从自旋密度波态过渡到电荷密度波态.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铈基金属间化合物CeAuGa3的结构性质与力学稳定性,获得了弹性常数、宏观弹性参数(包括体弹模量、剪切模量、杨氏模量、泊松比)以及声子色散曲线,结果表明I4mm结构不仅力学稳定,且动力学稳定.通过计算铈离子之间的自旋交换相互作用,我们分析了CeAuGa3几种可能的有序自旋态,并发现该材料的基态可能是铁磁结构.位于ab面内的第一近邻和第二近邻的正(铁磁)交换耦合起主导作用,而位于相邻平面的铈离子之间的第三近邻铁磁相互作用则非常微弱.  相似文献   

7.
从定义在Honeycomb晶格上的Hubbard模型出发,使用量子蒙特卡罗方法研究了石墨烯在低掺杂时的磁学关联.通过计算系统的自旋结构因子、自旋关联函数和自旋磁化率发现:系统在低掺杂时表现为反铁磁自旋关联,反铁磁自旋关联在低温时更为显著,并随着电子相互作用强度的增大而增强,但随着电子浓度的减小而减弱;次近邻跃迁元对反铁磁波矢点的自旋磁化率有较为显著的加强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无规相近似下,利用格林函数方法,研究了具有最近邻和次近邻相互作用的亚铁磁体中的自旋波。同时还计算了在有限温度下〈Sz〉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NaCl和CsCl结构亚铁磁体中的自旋波谱及Z方向上的平均自旋与只考虑最近邻相互作用的亚铁磁体有很大的差别.其根源在于次近邻相互作用的引入造成了每个自旋的关联范围和强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只考虑到第三近邻自旋相互作用情况下,利用自旋动力学求解了三维面心立方体铁磁晶体磁振子谱(自旋波谱)的解析解.次近邻交换积分J2与最近邻交换积分J1的比η=J2/J1值越大,第三近邻交换积分J3与最近邻交换积分J1的比γ=J3/J1值越大,面心立方铁磁系统中磁振子能量越大,并且磁振子能谱主要被最近邻交换积分J1所决定.磁振子能量随波矢k的增加而增大,但是在BZ区的X点处的磁振子能量与η无关,这说明在X点处磁振子能量与次近邻交换积分J2无关,与最近邻交换积分J1相关和第三近邻交换积分J3相关.因此,对于三维面心立方铁磁晶体的磁激发而言,为了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其磁激发,至少得考虑到第三近邻交换积分J3.  相似文献   

10.
利用密度矩阵重整化群(DMRG)方法研究一种S=1/2子格对称破缺的准一维反铁磁海森堡自旋链,计算了该系统单个原胞的基态能、自旋关联函数以及交错磁化率.研究表明:尽管自旋相互作用是反铁磁的,但由于子格对称破缺的影响,而使系统基态呈现出不饱和的铁磁性(即亚铁磁特性),这与运用LIEB-MATTIS定理的预测结果和自旋波近似的计算定性一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在单带大UHubbard模型加一项铁磁交换作用讨论Hubbard模型铁磁长程序的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Kummamuru RK  Soh YA 《Nature》2008,452(7189):859-863
The role of magnetic domains (and the walls between domains) in determining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ferromagnetic materials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great detail for many years, not least because control over domains offers a means of manipulating electron spin to control charge transport in 'spintronic' devices. In contrast, much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effects of domains and domain walls on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antiferromagnets: antiferromagnetic domains show no net external magnetic moment, and so are difficult to manipulate or probe. Here we describe electrical measurements on chromium--a simple metal and quintessential spin density wave antiferromagnet--that show behaviour directly related to spin density wave formation and the presence of antiferromagnetic domains. Two types of thermal hysteresis are seen in both longitudinal and Hall resistivity: the first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quantization of spin density waves due to the finite film thickness (confirmed by X-ray diffraction measurements) and the second by domain-wall scattering of electrons. We also observe the striking influence of the electrical lead configuration (a mesoscopic effect) on the resistivity of macroscopic samples in the spin density wave state. Our results are potentially of practical importance, in that they reveal tunable electrical effects of film thickness and domain walls that are as large as the highest seen for ferromagnets.  相似文献   

13.
应用线性自旋波的理论导出铁磁-反铁磁双层系统的Heisenberg模型哈密顿量,采用矩阵格林函数运动方程技术得到自旋波的色散关系,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得到铁磁-反铁磁双层的低温内能。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FLAPW), 计算了超晶格Fe3/Cr3的电子结构, 研究了该体系在铁磁耦合与反铁磁耦合两种状态下的磁矩分布和能态密度. 结果表明铁磁耦合状态是基态.  相似文献   

16.
利用密度矩阵重整化群方法研究1/5掺杂对自旋1/2海森堡反铁磁链的影响.研究表明,掺人侧自旋能减弱近邻自旋关联但增强长程自旋关联,同时侧自旋的掺入破坏了子格对称性,导致系统基态反铁磁和铁磁长程序共存.侧自旋对量子涨落的抑制作用随自旋关联距离的增加而减弱,且其自身受到量子涨落的影响最小.对于1/5掺杂反铁磁海森堡自旋链,量子涨落的影响明显,引起了交错磁化率47%的减弱.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尖晶石结构Li1.33Mn1.67O4样品. 不同磁场下的直流磁化率曲线、 磁滞回线和交流磁化率均表明该样品在低温呈团簇自旋玻璃态. 通过计算材料的几何失措因子, 可知掺杂非磁性Li离子破坏了失措的Kagome点阵, 从而诱导铁磁与反铁磁相互作用的竞争, 使体系呈自旋玻璃态.   相似文献   

18.
利用D-M变换和点阵傅立叶变换对三维各向异性立方XXZ- Heisenberg铁磁系统的哈密顿量进行了对角化,得到了系统的自旋波谱(磁振子谱)及基态能量.推导出系统的配分函数、比热的解析表达式,讨论了系统的比热随不同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对其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进行了讨论.系统的比热随系数△增大而减小,当系数△<0.3时,C/...  相似文献   

19.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对金属串配合物[CoMCo(dpa)4(NCS)2](1:M=Co, 2:M=Ni, 3:M=Pd, 4:M=Pt; dpa=dipyridylamide)的成键性质和自旋过滤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的基态为二重态,Co36+金属链形成三中心三电子键(2nb1*0);而配合物2~4的基态均为反铁磁耦合单重态(AF态),对应的最低能量高自旋态(HS态)分别为三重态、七重态和七重态,单电子分布在两端Co原子上,[CoMCo]6+链具有三中心四电子键(2nb1*1)。由分子轨道能级图和PDOS图分析得到配合物1~4均具有自旋过滤效应,电子传输通道主要为-自旋nb轨道,与费米能级的距离大小为1234。电场作用下,1~4的高电势端Co2―N4键增长而低电势端Co3―N7键缩短,Co―M平均键长略为缩短,Co―M键增强;电场作用下金属原子的自旋密度和电荷密度变化很小,电磁性质稳定;电场作用下nb轨道分布仍保持沿金属轴方向离域,LUMO-HOMO能隙减小,有利于电子输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