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刑法解释学领域,针对我国刑法275条的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毁坏"内涵的"效用侵害说"正成为有力的学说;但是,"效用侵害说"的法哲学基础是不牢靠的:因为一方面该学说赖以立足的本体论诠释学本身是欠科学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刑法哲学与刑法解释学并非同一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视域融合”是伽达默尔提出的三大哲学解释学原则之一,对于指导翻译理论与实践有重要意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张培基的翻译尽量在原语与目标语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体现出译作与原作的“视域融合”。这种翻译策略为英汉互译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哲学解释学的“传统”理论出发,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视域融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方式,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传统的一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徐复观在具体的思想史和艺术史阐释中所运用的方法具有解释学的理论意义,他的解释学核心是"追体验"."追体验"契合中国思想的"内在性"特征,它强调理解作为文本、作者与读者之间主客观融合的意味生成过程,这与伽达默尔解释学建基于逻各斯中心基础上、以文本为中心的哲学解释学不同.它一方面吸收了中国古典理解观中"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则以"意义"和"意味"的区分避免了此种解释方法的主观化倾向.在"意义"的指引下,"意味"在作者和文本对读者的理解召唤中生成,化解了"解释学冲突",带来对解释学循环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历史观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1)三个主要的及相互关联的概念,成见、权威、传统正名。(2)历史视域中的自由意识与效果历史意识之间的理论关联,及其与意识形态批判之间的理论偏差。(3)历史实践本体论中的"效果历史"与"视域融合"。厘清了这三条理论脉络,便使得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的历史观比较完整地显现出来,从而其理论和逻辑的缺陷也能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础上获得矫枉过正。  相似文献   

6.
“理解”是解释学的主体概念,哲学解释学的理解观具有效果历史性、视域融合性、自我理解性、无限生成性等特征。从解释学的理解观视角来解释,教育理论是指教育研究者借助于既有的教育观念体系,在理解基础上对教育世界所作的个体化解释。基于理解的教育理论具有情境性、开放性、个体性和思想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对文学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而根据该理论分析可得出:理解的历史性视文本理解总是局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文学翻译是译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的;视域融合是文本视域和理解者视域差异性的相互交融,文学翻译是译者努力实现视域融合的过程;效果历史视理解对象为历史的存在,为同一文学文本重译提供了理论诠释。可见,文学翻译是特定历史背景下译者竭力使理解者视域和文本视域相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稍经检讨即可发现,当代法律解释学已经陷入客观性破灭、解释的歧义与泛化、元规则的缺位、独白式理解等种种困境。分析表明,哲学诠释学的强势进入要为此担负主要责任,而当代法律解释学对一般哲学的过分依赖则是其自陷困局的重要原因。当代法律解释学所面临的上述困境是依靠其自身力量在短期内无法加以摆脱的,因而,发起一场悄悄的"去哲学化"运动,是当代法律解释学走出困境的必由之举。  相似文献   

9.
随着媒介社会化的来临,探寻媒介文本的接受问题成为时代的需要,由于媒介文本存在很大的误读漏洞,其接受问题也期待商榷,若从哲学解释学视域出发,或许能够对媒介文本的接受提供一条新的思路,也对受众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物自体"学说是整个康德哲学的中心,它贯穿于康德的整个哲学体系.这一学说含有的一元论倾向可以帮助人类在处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的过程中摆脱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对于解决生态危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