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顾颉刚与现代民俗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颉刚先生终生研究民俗学 ,自“五·四”时期开始直至 2 0世纪 80年代的半个多世纪漫长岁月 ,他在民俗学领域作出了成绩卓著的贡献 ,把他称为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开路人”是实事求是全不过头的。  相似文献   

2.
<正>2023年3月3日,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先生去世。他是一位极富人文精神的作家,也是著名社会活动家,一生奉行和平主义,反对军国主义复活,与右翼势力针锋相对,被称为日本战后民主主义的旗手。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视鲁迅先生为精神导师,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多次访华,对中国怀有深厚感情。许金龙先生是大江健三郎作品的主要中译者之一,也与大江先生结下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杨义先生从结构、时间、视角、意象、评点家五个方面观照中国的叙事资源,形成独特的叙事理论。十多年后,杨义先生增补)日作,一方面,增加了耗时十余年收集的插图,这些插图,意趣盎然,不但能配合文字论证,还具有独立的论证功能。另一方面,对意象、叙事结构等概念源流的追溯,均比旧作深化不少。杨义先生的叙事学理论根植于他对作品不辍的阅读,对今天的叙事学研究,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中,叶舒宪《人类学与文学的互惠——小议列维一斯特劳斯在中国的传播》体现了他对人类学与文学关系的有趣而深刻的思考。张玉《关于“四重证据法”之学术考察——从国学到文学人类学》是对叶舒宪先生“四重证据法”的再评述。张丽红《打开一个新的世界的钥匙——评叶舒宪先生的〈文学人类学教程〉》是一篇书评,其将叶舒宪先生《文学人类学教程》比做一把打开新的世界的钥匙,认为它使人们看到了文学研究的未来景观。  相似文献   

5.
国家特级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陈春雷先生毕生致力于教学法的研究。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先生就坚持以实验为基础进行教学法研究,他研制的稀薄气体放电演示仪、电磁振荡与电磁波传输演示仪和纵波演示仪等演示实验还参加了全国自制实验设备展览。1983年计算机刚在中国兴起不  相似文献   

6.
早在20世纪30年代,钟敬文先生就十分重视民俗文化的实用功能;到了90年代末,钟敬文先生更是把应用民俗学作为民俗文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置之于与理论民俗学、资料民俗学和历史民俗学并重的位置。进入新世纪,加强民俗的应用研究,对发展中国民俗学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7.
黎虎先生从事高等教育近半个世纪,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在史学研究方面硕果累累,成绩卓著,是海内外颇有影响的著名史学家。纵观黎虎先生的学术道路。依其研究重心的变化和主要研究成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集中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确立了学术地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研究领域扩大到秦汉至唐代。完成了《汉唐外交制度史》、《汉唐饮食文化史》等多项开创性的力作。推进了学术发展。黎虎先生主编的《黎昔非与(独立评论)》一书,是一部属于中国现代史范畴的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著作,是一项特殊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饶国璋先生是向中国大众普及空气动力学知识和思想的典型代表.文章通过考察饶国璋先生的生平、研究工作及新中国建立前在各类期刊中发表的科技类文章,结合空气动力学在我国的发展和传播历程,厘清他的学术思想特点,进而研究他对我国早期空气动力学知识的传播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过伟先生自 2 0世纪 50年代至今 ,一直致力于中国少数民族民俗的研究 ,成绩卓著 ;他是中国“多民族一国民俗学”建设大军中一位实力强劲的闯将  相似文献   

10.
冯友兰先生一生从事哲学研究,他的“三史”、“六书”影响广泛,他的“新理学”体系,是对宋明理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新事训》是一种人生哲学,并融人了中西文化观,他的《中国哲学史》是对中围哲学发展史进行了深人研究,冯友兰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相似文献   

11.
冯玉祥将军一生光明磊落,爱国爱民;反对侵略,坚持抗战;反对内战,为民请命。他的传奇人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就他的遗嘱而言,在学界就众说纷纭,有“五份遗嘱说”、“六份遗嘱说”和“十二份遗嘱说”等。笔者经过对史料的认真梳理和考证,认为冯玉祥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共写下了十三份遗嘱,这些遗嘱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见证了冯玉祥将军的辉煌人生。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40年代是穆旦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也是穆旦研究的第一个阶段。从40年代初期到40年代中后期,穆旦作为学院派青年诗人受到老一代诗人的重视,同时得到具有学院背景的青年批评家的积极评价。本阶段穆旦研究的意义在于:在世界现代诗歌传统的背景上以比较文学、文学社会学和文学心理学等方法对穆旦及其诗歌作品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和评估,对穆旦的出现做出了及时的和积极的反应。  相似文献   

13.
勾勒著名诗人莫洛90年的人生足迹,突出其1940年代和1980年代的诗歌和散文诗创作实绩,为目前尚未充分展开的莫洛研究提供第一手扎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论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战国策派作为抗战时期名声大噪的学派是由于该派学人发表了一系列极端怪异的言论,与此同时,它也遭致学界同仁的无情批驳。通过分析得出战国策派与左翼人士教育背景和根本历史观的差异,忽视儒家中庸思想的根深蒂固性,没有认清国内外政治环境,都是其遭到批判的重要原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吕凤子与重庆国立艺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40年7月,吕凤子接任在重庆的国立艺专校长。秉着大公无私的精神,他一切为学生设想,整顿教学秩序,改善办学条件;聘请名师,注重学科改革。在他主持的国立艺专,学术自由,容忍各种思潮的存在;为鼓励学生学习设立“吕凤子奖学金”。由于各种矛盾等原因,凤先生于1942年秋辞去了艺专校长一职。  相似文献   

16.
在抗战过程中,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文学用语言营造了一个个与残酷现实相对的精神家园,“追寻——归宿”成了一个相当普遍的主题模式,骆宾基的小说以刚劲中的清新与明丽,强悍中的苦涩和忧郁,深入地拓展了这一主题,应该在“东北流亡作家群”中对其给予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顾颉刚先生以大胆疑古和编辑《古史辨》一书而闻名。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顾颉刚的古史研究偏重于破坏伪史,而较少从事建设真史。顾颉刚认为,学术之大,需要分工合作,才能深入和发展,破坏与建设只是分工的不同,破坏是为了建设,辨伪是为了存真和求真。顾之一味疑古辨伪,也是基于此。另一原因是,顾颉刚在考古学素养方面的缺乏制约了他去做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8.
涂尔干是社会学思想史上的三位古典大家之一,在社会学界影响长盛不衰。其学术经典《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是其学术生涯的最重要成果,为我们理解宗教生活的起源和功能提供了新角度,丰富了宗教理论,该书的问世曾引起学界极大反响,本文就该书内容做简要导读。  相似文献   

19.
纪果庵是沦陷区著名的散文家,在20世纪40年代创作颇丰,内容大都不谈"政治",不谈"风月",只谈人生、谈生活、谈个人经历与经验。这既是主观上的需求,也是客观环境使然。这些散文随笔在"日常生活"的描述中,充满了生命的元气,包含着对生命存在的开掘与思考,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况周颐癖词五十余载,词论、词作成就卓著。其词集除《蕙风词》之外有总集两种、别集十一种,为其成就更高的词论所掩,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其词集自序、论词之词、词之题序与自注,蕴含丰富的词学理论,可与《蕙风词话》正续编及其他词学文献相互发明,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扩展了况周颐的词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