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茁霉多糖发酵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出芽短梗霉为生产菌株,蔗糖为碳源进行发酵生产茁霉多糖.通过摇瓶实验,确定了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并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此条件下,获得了较高的多糖产量.实验表明,摇瓶转速和发酵初始pH值是多糖发酵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们与多糖的合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liamocin是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的某些菌株在发酵过程中分泌的一种多元醇酯,现已证明其具有抗肿瘤、抗菌、表面活性剂等多种作用。我们筛选获得一株出芽短梗霉liamocin高产菌株,对其产liamocin的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研究,并建立了一种滤纸片法测定liamocin含量的简便方法。研究结果显示:菌株以葡萄糖、蔗糖、木糖作碳源,都可以有效产生liamocin;酵母提取物、硝酸钠、玉米浆是比较适合的氮源;发酵过程中培养基pH值变化较大,培养基初始pH值为48时,liamocin都可以较好地产出;培养基装量对liamocin产量的影响较大。该研究结果可为liamocin发酵条件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与短梗霉多糖发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梗霉多糖系短梗霉发酵产物,它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短梗霉是一种多形态真菌,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并且其形态学变化与其多糖合成之间关系密切。本文就短梗霉及其发酵特点进行较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4.
短梗霉多糖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非线性规划法对短梗霉多糖发酵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短梗霉多糖转化率与培养基组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利用此关系式再次使用非线性规划求出最优化的培养基配方,有效地提高了转化率水平。  相似文献   

5.
短梗霉多糖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短梗霉多糖系出芽短梗霉的发酵产物,由于该多糖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制造、食品工业、化妆品工业、烟草工业及农业等众多领域,是一种具有极大经济价值的多功能新型生物产品。本文对该多糖的性质及应用进行较详细地综述。  相似文献   

6.
卜多糖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卜多糖系出芽短梗霉发酵蔗糖之主要产物.利用复合诱变的手段筛选到转化率较高的N_(435.3)号突变菌株.在最佳培养条件下其转化率为45.0%,利用流加糖的方法可使其转化率提高到51.7%.  相似文献   

7.
短梗霉多糖在豆制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短梗霉多糖的大豆蛋白质絮凝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豆浆中加入一的短梗霉多糖后,由于大大减少了传统豆腐制作过程中卤水的用量,所制成的豆制品不仅具有色泽好、强度高、富有弹性、保持大带头的有的风味和芳香不变的特点,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分批补料合成纤维素酶扩大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里氏木霉以纸浆为碳源分批补料制备纤维素酶。里氏木霉在10L发酵罐中以纸浆为碳源间歇式发酵合成纤维素酶,培养基中碳源浓度为15g/L时,滤纸酶活力、纤维二糖酶活力、酶产率和酶得率分别为2.15FPIU/mL、0.20IU/mL、16.3FPIU/(L·h)和143.3FPIU/g;碳源浓度提高到27.5g/L,采用分批补加碳源的方法,滤纸酶活力、纤维二糖酶活力、酶产率和每克纸浆酶得率分别为3.90FPIU/mL、0.35IU/mL、23.2FPIU/(L·h)和141.8FPIU。研究表明,提高培养基中碳源浓度,采用补料分批发酵技术,产酶时酶活力和酶产率随着培养基中碳源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且保持酶得率不变,达到了降低产酶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从出芽短梗霉原生质体再生菌株中获得4个变异菌株,它们在碳源同化,生长速度、呼吸强度,菌落及细胞形态等特征上均有差异,与亲本菌株也互不相同,在不同的液体培养基中摇瓶培养,多糖产量和产色素变化较大,且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鲍氏层孔菌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本文首次以发酵培养物的免疫增强活性为指标,同时结合发酵生物量、胞外多糖含量等指标,研究发酵时间、初始pH值、碳源、氮源、无机盐、装液量、温度等因素对鲍氏层孔菌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初始pH 6.0,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豆粉,无机盐为MgSO4,装液量为40 mL/150 mL三角瓶,26℃培养7 d时,培养物的免疫增强活性、生物量及胞外多糖含量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1.
短梗茁霉A.Pullulans是一种具有酵母型和菌丝型的两型真菌。该菌在深层培养过程中具有产生胞外多糖的能力。据文献报导,这种胞外多糖可用作血浆代用品,也可用作食品包装薄膜,增稠剂和水果鸡蛋的涂层保鲜。为了获得短梗茁霉胞外多糖的优良菌株,我们进行了菌株的筛选,初步认为AS3.3984和015号菌株具有产胞外多糖能力,由于015号菌株不产生黑色素而优于AS3.3984菌株。经鉴定AS3.3984为短梗茁霉黑色变种A.pnllulans var. melanigenum.015号为短梗茁霉原变种A.Pullulans var pullulans。  相似文献   

12.
短梗茁霉A.Pullulans是一种具有酵母型和菌丝型的两型真菌。该菌在深层培养过程中具有产生胞外多糖的能力。据文献报导,这种胞外多糖可用作血浆代用品,也可用作食品包装薄膜,增稠剂和水果鸡蛋的涂层保鲜。为了获得短梗茁霉胞外多糖的优良菌株,我们进行了菌株的筛选,初步认为AS3.3984和015号菌株具有产胞外多糖能力,由于015号菌株不产生黑色素而优于AS3.3984菌株。经鉴定As3.3984为短梗茁霉黑色变种A.pnllu-lans var.melanigenum.015号为短梗茁霉原变种A.Pullulans var pullulans。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三角摇瓶来摸索菌种BL21(DE3)/pET3C-aSCAIF表达目的蛋白的最优发酵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在Biotop CF-5L自动控制发酵罐中,利用补料分批培养技术,流加甘油,进行发酵培养.摇瓶培养最优条件:2%接种量、25 mL LB培养基、37℃培养、0.5%的甘油做碳源,接种后4 h加入终浓度为0.5 mmol/L的IPTG,诱导4 h后目的蛋白表达量最高.菌种在Biotop CF-5L自动控制发酵罐中的条件为:以10%的接种量接种到2.5 L发酵培养基中,设定溶氧30%,pH7.0,温度37℃,通气量3 L/min,流加甘油15 g,培养4 h后,加入终浓度为0.5 mmol/L的IPTG,诱导4 h后终止发酵,发酵罐中获得的菌体量为62.1 g.  相似文献   

14.
出芽短梗霉原生质体再生变异菌株和亲本菌株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pullulans)原生质体再生菌株中获得了4个变异菌株,它们在碳源同化、生长速度、呼吸强度、菌落及细胞形态等特征上均有差异,与亲本菌株也互不相同.在不同的液体培养基中摇瓶培养,多糖产量和产色素变化较大,且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短梗霉发酵液变黄原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和探讨了短梗霉多糖发酵过程发酵液变黄的主要原因,结果发现二价阳离子的种类和浓度是导致发酵液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以菌丝体生物量和多糖产量为主要指标,对桑黄(鲍氏层孔菌)的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碳源、氮源,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桑黄液体深层发酵的培养基。结果表明:蔗糖为最佳碳源,氯化铵为最佳氮源;最适培养基各成分的质量浓度为蔗糖70g/L、氯化铵10g/L、磷酸二氢钾0.5g/L、硫酸镁0.5g/L、氯化钠1g/L,pH值自然,以此条件发酵最大菌丝量为2.814g。在接种量5%、装液量50mL、28℃发酵过程中发现,发酵120h时桑黄菌丝体生成量最大,随后呈下降趋势;发酵液pH值随着发酵进程呈现明显下降,在120h后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7.
短梗霉多糖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长期保存的出芽短梗霉菌种经复壮、筛选后得到一株多糖产量相对高、色素水平相对低的菌株,通过改变培养基渗透压和加入表面活性剂等方法,试图改变细胞膜透性,并针对真菌发酵菌丝易结团的问题进行研究.其中,表面活性剂吐温-80可以解决结团问题并可提高多糖产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底物配比,使其多糖转化率达到70%,提高了10%~20%,色素含量减少,发酵液颜色在乳白到淡黄之间,无需脱色处理,即可得到白色粗糖产品.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三角摇瓶来摸索BL21(DE3)/pET28A-Tα1菌种表达目的蛋白的最优发酵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在Biotop CF-5L自动控制发酵罐中,利用补料分批培养技术,流加甘油,进行发酵培养;利用Western blotting进行发酵产物鉴定. 摇瓶培养最优条件:10%接种量、25 mL LB培养基、37 ℃培养, 0.02 g/mL的甘油做碳源,接种后4 h加入终浓度为0.75 mmol/L的IPTG,诱导3h后目的蛋白表达量最高. BL21(DE3)/pET28A-Tα1菌种在Biotop CF-5L自动控制发酵罐中的条件为:以10%的接种量接种到3L发酵培养基中,设定溶氧40%,pH7.0,温度37 ℃,通气量3 L/min,快速流加甘油60 g ,培养4 h后,加入终浓度为0.75 mmol/L的IPTG,诱导3 h后终止发酵. 发酵罐中获得的菌体量为36 g/L,蛋白表达率为10%左右.  相似文献   

19.
弯颈霉属一新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产的冬虫夏草经组织分离获得一纯种,在几种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瓶梗及瓶梗孢子。瓶梗基部呈球形或椭园形膨大,瓶颈细长而弯曲,经鉴定隶属于弯颈霉属Tolypocladium W.Gams,但与弯颈霉属已知种有明显区别,故认为是弯颈霉属一新种,命名为中国弯颈霉Tolypocladium sinensis Li sp. nov,弯颈霉属的种类在中国从未发现和报导过,本文首次报导。中国弯颈霉经深层培养,培养基为蛋白胨葡萄糖,无机盐类,生长素等,26℃,PH5.2,振速100次/分,发酵周期12天。其分生孢子梗,瓶梗及瓶梗孢子的形态发生很大变异。发酵液经乙酸乙酯提取,减压浓缩,获粗提物,对几种丝状真菌具抑制作用,并与环孢菌素标准样品进行了对照和比较,证实中国弯颈霉能产生环孢菌素。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多糖在农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种由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多糖,短梗霉多糖(pullulan)、小核菌多糖(scle-roglucan)和黄原胶(Xanthangum)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农业上具有应用潜力。短梗霉多糖可形成透气性能低的膜和具有良好可塑性,可用于农产品保鲜、颗粒肥料和农药成型;小核菌多糖和黄原胶具有优良悬浮性能,可用于流动杀虫剂、液体饲料;小核菌多糖能与多种盐类配伍,可用于悬浮液体肥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