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老子》历来被定位于哲学或政治哲学书,但从本质上讲,《老子》是"君人南面之术",是政治学。从政治的角度看,它不仅包括形上的政治哲学,同时也包括实践的政治理论;不仅包括政治的理想范型建构——《道经》,也包括对现实政治实践的评判与政治改革设计——《德经》。  相似文献   

2.
<正> 我院学报1986年第2期曾首发了原品德教研室青年教师李水海同志的学术论文“《不毅》新解——《老子》用楚语考论之一”。该文以可靠翔实的史料,严谨慎密的考证论述,确立了《老子》用“不毅”一词之真义,即“楚方言说”,推翻了历来注家七种不切之旧释,博得《老子》研究学家的赞誉。近年他更历经艰辛,勤奋耕耘,先后又发表力作两部。一为个人研究专著《老子》‘道德经’楚语考论(下称考论),全书22万字,  相似文献   

3.
“反”是《老子》一书中的重要概念。作为“道”之“反”,具有“相反相成”、“物极必反”、“循环往复”三种含义。老子的“反”之道的表达方式可以概括为:以不为为,以不争争,以不先先……这种“反”之道,为人们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生存之道。由此看来,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恰恰揭示了他的生命哲学、生存哲学的特质:谦下、守弱的“无为”与居上、刚强的“无不为”合二为一。这既表现了老子哲学所包含的大智慧,又反映了老子哲学所隐含的权术和阴谋。  相似文献   

4.
战国简本《老子》是迄今所见最接近《老子》祖本之本,通过对战国竹简《老子》第九章的校注,我们发现老子思想充满了辩证色彩,他以美与丑、善与不善、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先与后等互动相生和辩证统一的自然哲学观启示世人:由于人与人之间须相互依存才能存在,因此即使是圣人也须以身为范、不能任意妄为。老子进一步认为,万物生长有其自然规律,由此推理,国家运行和社会治理也须顺其自然,一旦违反万物所“成”之道,将会遭到“不成”的反噬。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创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创立经过了“博士论文”、《莱茵报》、《1 8 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提纲》和《意识形态》等几个时期。科学实践观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灵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其它一切哲学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6.
“反”是《老子》一书中的重要概念。作为“道”之“反”,具有“相反相成”、“物极必反”、“循环往复”三种含义。老子的“反”之道的表达方式可以概括为:以不为为,以不争争,以不先先……这种“反”之道,为人们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生存之道。由此看来,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恰恰揭示了他的生命哲学、生存哲学的特质:谦下、守弱的“无为”与居上、刚强的“无不为”合二为一。这既表现了老子哲学所包含的大智慧,又反映了老子哲学所隐含的权术和阴谋。  相似文献   

7.
马一浮纯用儒家古典名言表达的政治观,会通《六艺》,俱出《六艺》,悉遵圣言,是地道的《六艺》政治观,亦就是王道政治观。它是在以《六艺》为一体、内圣外王为一体的思想背景下展开的。所谓王道政治,从历史观点上说,就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其义,一言之,就是“王者以道治天下”。王道政治为万世开太平,垂法万世。马先生的王道政治观的首出原则是儒家传统的正名。他以正名哲学·正名政治哲学直接推导出王道政治观的主旨是建皇极,行王道。行王道即是君道。(上篇)  相似文献   

8.
谈及道家,人们不约而同的看视老子(约春秋中晚期)、庄子(约公元前369~286)为其始祖,不过我认为如此观之未免失当。庄子吸取了《老子》书中的一些成份,却并不能得出这样一个学术谱系:老子传关尹子与庚桑子,庚桑子传壶子,壶子传列子,列子传庄子。并不能因庄子与老子的学术关系而称“老庄”,正象孔子吸取了老子的学说而不称“老孔”一样。其实《老子》务实与务虚精神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最重要之两派——儒家、道家。《老子》是中国文化的始基。王夫之指出《庄子》“虽与《老子》相近,而别为一宗”(《庄子解》)。因此,在论及先秦道家思想时,我不论《老子》的思想,而以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的《庄子》为立说重点。《庄子》是道家的开山著作。  相似文献   

9.
1991年《哲学研究》第4期发表了王金福、李同洲同志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客观性原则和主体性问题》一文。文中对马克思的实践观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特别是针对笔者在同年第1期《哲学研究》发表的《论主体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的对立统一》一文中的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主张实践观只是体现客观性原则而排斥主体性原则的观点。借回答王、李二同志的机会,笔者就主体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的对立统一问题再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多年来很多公务人员不熟悉马克思主义,不重视理论学习,提出公务人员应传承和恪守老子“以道蒞天下”的管理哲学思想.老子的“道”是指客观规律,就是指理论包括管理哲学.老子的“以道蒞天下”,就是认为要用“道”(客观规律)来指导国家社会的管理,并普及之.重新阐述老子经典著作《道德经》关于“道”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以道蒞天下”与学理论用理论的价值,特别是学习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管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评论了几个世纪的《红楼梦》,的确是越说越玄。孙逊先生在《文学评论》1990年第4期撰文《论<红楼梦>的三重主题》,谈到《红楼梦》主题的三重层次,即第一层次文学审美层次,第二层次政治历史层次,认为所反映的是社会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内容,第三层次为哲学最高层次,而且认为这三重主题说是“作者创和意图的自我表白和客观体现。”见解不可谓不新鲜,但也越来越离谱,令读者越来越糊涂。  相似文献   

12.
人们历来对老子哲学特别是其政治哲学中的基本思想——无为主义或者说无为论存在着较多的歧见甚至误解和曲解,而要辨明是非,关键是首先应切实理解老子无为思想的本义,从而弄清老子提倡无为主义的政治目的和意义,分析其在老子政治哲学中的独特意蕴和理论功能,为正确地研究和评价老子政治哲学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逻辑基础。为此,本文从“无为”即“自然”、“无为”即“无事”、“无为”即“善为”三个层次分别论述了老子无为思想的主要含义  相似文献   

13.
评“民国以后制造甲戌、己卯、庚辰三脂本的书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8月,南京欧阳健先生在贵阳纪念程本《红楼梦》刊行二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上发表了标新立异的新说:“甲戌本”(《脂观斋重评石头记》)是刘铨福伪造的;“脂观斋”是刘铨福的化名;胡适以来所有的红学家全上了当,无一幸免。 此论一出,立即有林晨先生撰文评论,誉为“震撼红学的新说”(《中国图书评论》1992年第5期)。当然也有人反对,例如《红楼梦学刊》1993年第3期就集中发表了刘世德、蔡义江、宋谋瑒、杨光汉、唐顺贤等几位先生的论文,以致被张训先生在《红搂》杂志1994年第1期认为是“围攻。”总而言之,欢呼也好,“围攻”也罢,欧阳健先生的“新说”确实引起了  相似文献   

14.
“法自然” ,乃老子提出的哲学命题 ,他的写作观正是从这一哲学命题中显示出来的。对“道”的基本涵义的解释 ,及分别从“道”的本原说、“道”的功能说以及“道”的人格说诸方面加以阐述 ,以论证老子写作观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思想形成的内在机制是在其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建立的,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真正的理论生长点。马克思是以实践为基础、起点,来逐步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的。这一点可以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感受得到。恩格斯把《提纲》称为“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也就是肯定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生长点。如果我们把《提纲》看作“新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纲要的话,那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就可以看作  相似文献   

16.
老子的社会批判思想是老子著名的无为主义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前提.而老子作为一个自然主义者,他所反复阐述的"自然之道"无疑是其犀利的社会批判思想的内在灵魂和价值悬设.老子以"自然之道"深刻地批判和否定了社会现实及其政治的合法性基础,消解了全能主义的政治权威,创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独立的社会批判系统,为构建现代的民主政治和自由社会提供了可供启迪利用的丰富思想资源和固有的民族性基础.同时,对包括道家、儒家在内的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未能导出真正的民主政治理论和实践的主要原因、"内圣外王"之道的内在缺陷等都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衡阳师专学报》2012,(1):F0003-F0003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创刊,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衡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自1982年第3期起开辟“船山研究”专栏,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学术宗旨,研究内容以船山哲学、史学、诗学及其生平研究为主,并涉及船山伦理学、宗教学、民族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教育思想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1982,(1)
原堆刊号80年第1期80年第1期80年第2期80年第2期81年第1期81年第1期81年第1期81年第2期81年第3期81年第3期81年第3期81年第3期81年第3期81年第3期81年第4期 文章题目发刊词:自然、社会、博物馆风尘扑蝶五十年红松林的故事野马,你在哪里野马,有人看见了它被放逐的神父历史博物馆与并技史四家争利白梦豚遭殃武夷山开科学花葛洲坝救鱼之争绥芬河上“滩头”跳乌语黄山的“天马”天故利用和环境保护绿色的肚塑转载刊物名称《中国青年报》《新华月报文摘版》《文摘报》《新华文摘》《新科学郭(匆《新华文摘》《博物馆研究》(日)《北京晚报》《武夷…  相似文献   

19.
两汉经学极盛,在后汉时期“我注六经”的治学之风达到了顶点。物极必反,到魏晋时,道家思想发展起来,当时的知识分子尊《易》、《老》、《庄》为“三玄”。他们注重辩论,提倡自然,菲薄礼教,行动上豪放旷达,善作惊人之语,开启了独具轻力的玄学时代。现试就道家思想与魏晋玄学之关系撮要论之.一、辩证思想的启示老子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一章)在这里,老子首先…  相似文献   

20.
同时代的人对老子其人其书的看法就是老子观,它是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史记》是最早为老子立传,同时也是最先使用“黄老”一词把老子和黄帝联系起来的著作,基本体现了西汉前中期的老子观。本文以《史记》为中心分析了西汉老子观的特点,揭示了西汉中期以前,尽管统治阶级十分推崇老学,但却未形成神化老子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黄帝被大肆神化,“黄老”连称的出现推动了老子角色在汉武帝之后向神仙的正式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