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第五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研讨会于2000年11月23~26日在四川省西昌市召开,本次会议到会代表125名,收到论文138篇,大会主题是弘扬中国各少数民族的科技创造对华夏文明的贡献,探讨如何发扬各民族优良的科技文化传统,推动西部大开发。本次会议获取了一批传统科技研究的新成果,而新理论新方法的导入为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注入了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2.
第八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会议暨首届中国传统手工艺论坛于2006年9月21-25日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召开.100多位从事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和中国传统手工艺研究的中外知名专家、学者汇聚大理,共同交流、探讨了白族科技与文明和中国各民族传统工艺研究成果,研讨新时期传统手工艺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3.
进入2l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在银川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研讨会上,以少数民族科技史与西部大开发为主题,讨论了少数民族包括西夏在内的科技史的研究成就.此次会议还就科技文化研究和科技史的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在银川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研讨会上,以少数民族科技史与西部大开发为主题,讨论了少数民族包括西夏在内的科技史的研究成就.此次会议还就科技文化研究和科技史的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第八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会议暨首届中国传统手工艺论坛的主题、学术成果作综述。此次会议上白族科技史和白族民间传统工艺研究引发关注;少数民族科技史与传统工艺研究的联合与互动扩展了研究空间;研究、抢救民间传统工艺的呼声强烈。  相似文献   

6.
正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研究分会(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赤峰学院、内蒙古博物院承办的第11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学术研讨会暨第4届传统工艺论坛,于2014年7月26~28日在文化名城赤峰市召开(图1)。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德国的50余单位的115位学者与会。本次学术研讨会旨在通过对各民族科技与发  相似文献   

7.
从少数民族科技史到科技人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的研究中 ,不少人已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少数民族科技史。科学技术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属于人类的活动和行为。因此将少数民族科技史发展到科技人类学 ,将可以增加对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最终得出对少数民族科技文明的总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各民族间科技交流与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文章编号:1000-0798(2001)01-0093-02   2000年7月23—25日,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在北京联合召开“中国民族间的科技交流与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刘钝研究员、民族问题研究中心毛公宁副总干事、赵学毅副总干事,以及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会的前任理事长李迪教授、现任理事长陈久金研究员、副理事长万辅彬教授等出席会议。来自北京、内蒙古、广西、云南、湖南、陕西等省市和自治区近30名专家学者就以下议题充分交流研究成果:   (1)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科技及其发展史;   (2)历史上少数民族对科技发展的贡献及其影响;   (3)民族间的科技交流与民族关系;   (4)如何推动少数民族间科技交流史和民族关系的研究。   近10余年来,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渐趋活跃,取得了许多成果,召开了若干学术会议。本次会议将“科技史”与“民族关系”同时选作研讨的主题,旨在扩大研究视角,促进科技与人文的结合。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张柏春研究员、乌云其其格博士、田松参加了会议组织工作。   (柏 春)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4):I0001-I0001
2009年10月31日~11月2日,以“技术~历史与遗产”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技术史论坛在南京农业大学隆重召开.本次技术史论坛由中国科技史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等三个国家一级学会下属的中国科技史学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金属史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研究分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0.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15(3):F0003-F0003
少数民族科技史是科技史专业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中国科技史学会为此设立了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将少数民族科技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已经20年了,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科学史系形成一南一北两个主要基地。20年前(1988年)李迪先生发起的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会的成立大会就是在广西民族大学召开的。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内研究民俗文化,既要注意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研究,又要注意汉族民俗文化的研究;既要注意民俗志的研究,又要注意民俗史的研究。研究中国风俗史既要注意民族性,又要注意历史性。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所有成员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的发生、发展和繁荣过程中,无论政治、经济、科技还是文化艺术诸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实现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科学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民族地区城乡以及不同民族群体之间在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差异和突出矛盾;对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途径作了深入探讨,提出要在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进程中,加快建立民族地区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文献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少数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开发利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对繁荣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促进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在全面分析少数民族文献的类型、特点、价值及开发意义的基础上,就如何开发利用少数民族文献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哲学:意义及可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少数民族哲学研究不仅可以为云南实施建设民族化大省和旅游大省的战略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民族学的学科体系。然而,开展少数民族哲学研究,必须首先在学理上确立其存在的地位。在阐述加强少数民族哲学研究的实践和理论意义的基础上,从现代哲学观念出发,初步探讨了研究少数民族哲学学理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高校的学报,尤其是自然科学类学报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要在艰苦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站稳并求得发展,学报的学术质量是根本,而学报编辑的素质又是提高质量的最基本的保证.分析了新形势对民族院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编辑素质的要求,针对编辑人员素质的现状,说明了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提高自然科学版学报编辑的各方面的素质,使民族高校的学报确实起到及时反映民族地区乃至全国的科技新成果,为科技成果的推广,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服好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传统意识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少数民族传统意识对西部大开发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少数民族传统意识对西部大开发有适应与不适应的二重性,其消极因素对西部大开发有不良影响。因此,西部少数民族需要在各方面的配合和努力下,改变落后观念,树立现代意识,共同促进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18.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实际,把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结合起来的一个创造,充分体现了各民族平等联合的原则。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对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族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加之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相对集中,思想政治教育较之其他高等院校更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如何将民族和谐发展观纳入到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校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基于地域民族文化背景进行人才培养特色的打造,对增强其办学的价值性与支持性、多样性与独特性、现实性与发展性都是有益的。相应地,以产学研结合为基本途径,培养适应地域民族文化生活的应用型人才亦是必要而可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