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希腊字母是各种媒体、科技文章和教科书中常用的符号 ,许多工具书、手册都列出了希腊字母表。但长期以来对这些字母的汉字译音没有统一规范 ,各新闻、出版部门及各学科在需要以汉字读音表示时都各自根据习惯 ,或任意查阅参考资料给出汉字读音 ,因此译音比较混乱。为此 ,全国科技名词委外国科学家译名协调委员会在调研的基础上 ,根据译音原则与约定俗成原则相结合的精神 ,综合考虑确定了常用的 2 4个希腊字母的汉字译音规范 ,并于 1995年发布。现重新刊登如下 :希腊字母表大写小写汉字读音英文拼法 读 音(国际音标 ) 大写小写汉字读音英文拼…  相似文献   

2.
外国自然科学家译名协调委员会于1995年10月12日召开了95年第二次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译名委主任吴钟灵、副主任梅仁毅、李国栋、黄昭厚及委员冯如馥、周定国、王渝丽、郭思旭,特邀科学出版社总编室主任张国金和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现代汉语词典》编辑组李志江出席。全国名词委常务副主任潘书祥同志也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吴钟灵主任主持。希腊字母是各学科较常用的符号,许多工具书、手册都在附录中列出了希腊字母表,但是长期以来对希腊字母的中文译音没有统一规范,各新闻、出版部门,以及各学科都只能各自根据习惯,或任意查阅参考资料,给出中文译音,因此译音相当混乱。例如读者面较广的《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希腊字母表是根据50年代的资料沿用至今,此表与科学出版社编订的《著译编辑手册》(1994)附录中希腊字母表的中文译音一致的只有7个(共24个字母)。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使大家有规范可循,全国名词委决定由外国自然科学家译名协调委员会制定统一的规范名。会上专家们经过调查研究,根据译音原则和约定俗成的原则,综合考虑确定译音。例如:[jòut]按规范应订为“伊奥塔”,但考虑到科技界习惯用“约塔”。“约塔”跟“泽塔(ζ)”、“伊塔(η)”、“西塔(θ)”对称,且方便易记,所以未予改动。对于o[ou'mikrn]习惯译为“奥米克戎”,有的先生认为译作“奥米克隆”规范,但多数与会专家认为“戎”比“隆”更接近[rn]的音,所以未改动。关于б[signi]“西格马”和ω[oumig]“奥米伽”的译音和用字问题,有的先生主张采用目前市场流行的商品名“西格玛”和“欧密伽”,但大多数专家认为“西格马”和“奥米伽”更符合规范,且科技界已较习用,所以未予改动。经专家们认真讨论,最后确定常用的24个希腊字母规范的中文译音如下表:希腊字母表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已按上表作了修订。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普通话中的常用异读词具有很好的规范作用,但对科技领域的诸多读音问题依然无法彻底解决。在对科技异读词进行规范时,需要根据误读、文白异读、习惯性读音、译音等不同情况做不同的分析和处理。  相似文献   

4.
基于全国科技名词委规范科技术语数据库,提出包含614个多音字的“科技术语多音字表”,涉及34万余条含有多音字的科技术语。对科技术语多音字读音进行分析和整理,研究读音理据与原则,例析科技术语读音,给出部分科技术语的推荐读音。  相似文献   

5.
一、非汉字词的构成概念在外来词的译介活动中,汉语吸收外来词的传统方式是将其民族化,即汉化处理。外来词在我国的使用包括音译、意译、音义兼译、形译、音译加义等。有外文字母又有汉字的字母词如AA制、B超、维生素C等,这部分外来词,都收入了《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已归化为汉字系统,也就是说被承认为汉字。近年来在媒体上大量使用的不含汉字的外来词,诸如WTO、DNA、E-mail、GDP、CT、VCD等,它们被广泛使用,又被广大群众所接受,而且还呈现出有增无减的发展趋势,那么这部分外来词语又应如何定位呢?尽管上述两类词语都属外来词,但在判定非汉字词时,应注意到外来词与外语词属两个不同的概念。外语词的译介是采用“零翻译”(移译)形式出现的,而外来词则已经经过了汉化处理。非汉字词是汉字文化圈近年来吸收外来词的一种新形式。词汇研究现代方法是以区别词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为基础的。外部结构为词的形态,内部结构指词所包含的意义,词的物质外壳代表着一组读音。词之所能够用于交际,完全是因为其词义[1]。词汇的字形并不是决定词义指称的必要条件,在汉字使用过程中,字形上的非汉字形式并不表示意义上的非汉字。只要外语词能被汉语社会人所理解,又能填补汉语词汇表示上的空缺或增强词汇的表现力,而且没有使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把这部分词语作为丰富汉语系统的一种途径,也不失为汉语词汇跟上当今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捷径之一。必须承认,非汉字词的出现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非汉字词经济、简明、意义单一、传递信息快捷,便于国际接轨。同时,我们应认识到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动态的,目前非汉字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地方,对其进行规范的标准也应建立在动态的原则上,遵循语言发展规律,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去看待这一汉语“变异”现象。面对外来词译介多元化的趋势,态度要宽容、客观。规范要创新,对非汉字词的出现应采取因势利导,从多视角来剖析其生成现象,总结出一套规律性的规范模式。语言是一个开放而非封闭系统,语言只有与社会结构“共变”,才能履行充当人们的思维工具和充当社会交际工具这两个职能。二、非汉字词使用规范的内部因素语言与社会是一对共变体,词汇是语言内部最活跃、最敏感的要素。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没有变异,就没有语言的发展[2]。非汉字词作为语言变异的积极产物,在讨论其使用规范的内部因素时,首先应考察其成立条件,也就是说非汉字词的交际值是衡量其规范的准则。语言规范的实质就是对语言变化的评价和抉择[3]。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对非汉字词的规范目的是便于交际,规范化的非汉字词必须符合下列原则。1.国际性原则在译介外来术语时,应尽量采用国际通用的符号,避免汉化或减少汉化程度,以免造成交际上的不便。SOS(save our ship)是国际通用的呼救讯号,若将这一紧急呼救形式译为汉语,就很有可能无法准确迅速地传达求救讯号。WWW是world wide web(万维网)的缩略语,这一缩略形式已在全世界词化。中央电视台在表达其国际网站时,也完全采用这一国际通用形式:www.cctv.com。BASIC是Beginner’s 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的缩略语,不译为“初学者通用符号指令码”,而直接移译为BASIC,其目的也是为了与国际接轨。2.效率性原则信息化社会注重信息传递的效率。国外的新概念、新事物的产生,对汉语词汇是一个缺项,汉语就必须填补这一空白。这种填空不仅必要,而且往往很紧迫。译介上的不及时有可能影响交际。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外出现了VCD(video compact disc),时隔不久,VCD行将淘汰,又出现了DVD(digital video disc)。现在,Teleputer(television computer)又进入了家庭。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令人目不暇接,引进这些产品,没有定名绝对不行,可能一时还难以琢磨它要怎么定名。于是干脆把它国外的名称照搬进来。像这一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如IT、MTV、GDP等。现在很多人已经习惯了说“IT”而不说“信息技术”,说“MTV”而不说“音乐电视”,说“GDP”而不说“国内生产总值”。3.单义性原则外来的科技术语作为符号,不同于普通名词,它在一个学科领域内只能反映一个特定的概念,词义单一,表达明确,便于接受。E-mail是electronic mail的缩略形式,在这一外来词的定名上,出现了极不统一的现象:电子邮件、电子邮递、电子信箱、伊妹儿、易媒儿、易媒体等。当然,这些音译名词从其科学内涵或外延应该说是贴切的,但有悖术语定名的单义性原则,现在国内对这一概念的表达还是选择了E-mail。CD是Compact Disc的缩略词,其定名更为混乱,目前较为流行的名称有镭射碟、激光唱片、激光盘、光盘、光碟、只读光盘等等。在计算机行业内,人们只用一个统一名称“CD”。还有计算机行业内的一些术语,如Internet、PC、MOS等。都可以说明直接移译外来词,用非汉字词形式表现的优越性,可以避免产生歧义,统一定名,有利于交际。4.经济性原则对于语言来说,最理想的效果是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用最经济的手段达到交际目的。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译成汉语为“计算机层析成像”,不言而喻,CT这一表达形式远比计算机层析成像简约,即使是没有接受很多教育的群众也能接受这一名词。DNA(deoxyribonucleic acid),这一名词可译为“脱氧核糖核酸”,在DNA技术广泛使用的今天,知道DNA的人肯定要比知道它译名的人要多得多。据2003年5月12日《江南市报》报道,只要将小灵通手机在线注册,就可享受精彩纷呈的MiMi(Mobile Information Mobile Internet)的妙趣。把小灵通与PC相联,便可接受WiWi的无线上网服务,上64K高速网,进行QQ聊天。由此可以发现表达形式经济的外语词是多么具有生命力,而且说明这类非汉字词已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理解接受了。5.读音规范问题目前,就非汉字词规范的内部因素而言,在读音上存在着明显不统一现象,往往给使用者造成尴尬的局面。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社会尚未有一套关于外来字母词的读音规范方案。从以下若干广泛使用的非汉字词的读音中,就可以发现读音中存在不统一的现象。NBA,依照英语字母排列读音。SARS,按英语拼读读音。OPEC(石油出口国组织),按音译但被读为“欧佩克”。TOEFL,被读为“托福”。UFO,按意译读为“不明飞行物”(undefined flying objects),或读为“飞碟”,但很少有人按字母排列读音。Internet,按两个英语词连接读音,或英汉混读成“因特网”。R&D,意为“研究与发展”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按英语字母读音,中间的连字符号“and”被读成英语字母“N”。VS(正确书写应为VS.,为versus的缩写语,英语含义为“对阵”),被读成“对”。www.cctv.com,中央电视台在读其国际网站时,字母按英语读音,com按英语拼读读音,其中两个“.”读成“点”。E-mail,按英语字母和拼读读音,其中的连字符号“-”不读成英语“hyphen”,而被省略。MPEG-21(交互多媒体资源标准),字母依英语发音,连字符号不读,阿拉伯数字“21”按汉语拼音。符号有任意性,这是就符号的形式而言的。符号有制约性,这是指符号的使用者必须有共同的理解[4]。非汉字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读音混乱现象,应认识到不统一并不等于不能统一。读音的“无序—规范—有序—统一”,这是规范非汉字词读音的规律过程。为丰富汉语词汇,提高汉语这一交际工具的质量,社会迫切需要一套字母词的读音规范标准,这也是非汉字词的社会意义和语言学价值的所在之处。三、非汉字词使用规范的外部因素非汉字词使用规范与否,不能只看其本身的规律,一定要考虑词语的外部因素。规范与人们的认知心理、传统文化心理及社会因素密不可分。认知过程的产物是概念的形成。心理图式是人对外部世界知识的组织形式,是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不同语言文化背景者存在认知世界的心理图式差异,当这种差异使交际者无法与目的语所表达的文化特征相对应时,很可能交际者不理解[5]。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对诸如淋巴、吨之类的日语“非汉字词”那么容易被接受,因为我们不需要调整头脑中固有的母语文化心理认知图式。人们对语言的认知理解也具有动态属性,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变化,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普及国民义务教育,推广以拉丁字字母为字形的《汉语拼音方案》,还有持续不断的外语热等因素,为非汉字词的使用打下了一个基础。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开放的进展,西方文化的导入,国民认知程度得以扩大和深化,也为融合西语表音文字和汉语表意文字提供了可能。非汉字词的大量使用,这一现象和实质是标志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社会成员文化素养的提高,既是人们心态的反映,也是语言自身发展必然趋势。汉民族文化注重的是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每当需要采用外来词时,总是力图从其系统性和完整性出发,采取意译汉化,将其纳入汉语的规范系统。在全球化背景条件下,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不可避免地要和外来文化发生碰撞和冲突。但这种碰撞和冲突并不意味着排斥,而是通过碰撞和冲突达到相互吸收和融合。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生活节奏加快,世界观念改变,多元文化影响,使人们在传统与现代上产生了新观念,旧的语言和文化心态在发生变化,对外来语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了显著的增强,这也是非汉字词使用的生成条件之一。在认识某一语言现象时,注意避免把语言体现出来的非语言现象等同于语言本身。比如:认为非汉字词语是殖民主义入侵的结果而坚决否认其存在,就是把语言本身和语言体现出来的非语言现象(社会文化思想等)混淆的结果[6]。  相似文献   

6.
字母词在汉语中的地位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中出现字母词较早,但广泛流传使用并被词典采纳为时不久。在使用字母词问题上如何正确对待,本文提出了有条件地放宽使用;有分寸地严格审定的态度。并且注意到,目前字母词在汉语中的地位问题意见纷纭,尚不统一。特别是对读音、排序、归属等问题各持己见。本文引申某些观点,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在探讨的不同回响中,使问题更加深入并获得教益。一、字母词在汉语中的使用源远流长在白话文运动的后期就已出现了字母词,例如三K党、(国民党的)CC系、阿Q等,但大量地较为广泛地使用只是在上世纪末受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冲击而促成的。字母词被接纳的条件是文化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语文交流进一步广泛深入。首先是汉语文书格式由自上而下再自右而左推移,改变成自左至右再从上向下推移。而后从西方引入了标点符号,继之接纳了阿拉伯数字和计量单位的字母符号,这些措施都为字母词的引入开辟了通路。加上西洋文化科学的传入和普及使得在数理化文书格式中以符号形式采用了西文字母(例如数学用sin、cos分别取代正弦、余弦,化学用H、O分别表氢、氧原子等)。当时只用在数学方程式、解析式,化学分子式、反应式、乐谱符号等专业文书上,远没有进入广大人群和日常生活中。某些文化科学深入到社会应用层面和大众直接接触时,人们开始认识到使用字母词的交际效率和必要性,例如“爱克斯射线”改为“X射线”,某些学科术语、辞书和通用的权威性词典加以收录,予以接纳并推荐使用,这时西文字母进入汉语文书中已顺理成章不足为怪了。某些字母词已作为术语中的基本词,例如β射线、γ射线、X射线三个词及其派生词在机械名词(三)[1]中就有47个之多,占该书3098词条中74个字母词的半数以上,足以说明这些字母词的稳定性和能产性(派生能力)。二、字母词在汉语中处于辅助地位汉语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丰富的表意能力,始终维持着汉语言和方块字紧密结合的汉语系统的发展,但是在国际交流的扩大和文化经济全球化影响下它也顺应着语言系统开放性、兼容性的特色而向多元化演进,在必要性的前提下接纳了外源性(异质的)字母词。面对外来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目前的做法是凡能用简明的汉字汉词(或其组合)表达者一定用汉语定名或择优译名,仅对少数专指性强,机制复杂,难于用较少汉字表达者,可直接借用西文字母词。例如T细胞、Q开关、NP液晶、PIN二极管等,这里所用一二个字母含有较多的信息和概念,而且国际上已约定俗成,一致公认了。在汉语词汇中字母词仅占很少份额,也应该控制在很少数目,使其对整个词汇体系不产生明显影响。字母词使用以来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有些字母词被淘汰退出,这时有两种类型,首先是许多西文缩略语一经定名后其字母词虽然仍能在本专业内部交流使用,但在主流媒体和通俗文章中逐渐少见或不再使用,例如AIDS→艾滋病、CA(…)→计算机辅助(…)、flash存储器→闪存等;其次是曾经或后来出现过多个同义词的字母词以至全拼原语词,选择了更好的译名,放弃了用字母串表达方法,例如Q因数→品质因数、DINK→丁克家庭、show→秀、cool→酷等。二是新的字母词以至全拼词又在出现,它也有两种类型,首先是新事物新概念涌进时,信息不够充分,找不到确切对应的汉语词,暂且借用原词语表达,例如早先见到OEM、hip-hop等词语时首先直接借用,后来译为原始设备制造商、街舞等;其次为某些已有汉名的外来语,不论何种原因又重新采用字母词的,例如非典、第三代,近期重新采用SARS、3G表达。从以上词汇变迁过程可以察觉,术语定名、公布规范用语及专家们的引导起着相当作用,对字母词的数量和辅助地位,也有一定影响。三、对字母词的态度应该宽严结合对字母词的态度应有条件地放宽使用,和有分寸地从严审定。使用上放宽之处有下列诸方面:1.小范围人群中的使用不加限制。例如科技界喜欢用外文缩略语的简洁表达,在同行小圈子内交流,能被大家认可;文艺界某些作品中刻意追求情趣和西洋文化中的品味而夹杂外文原词语,可按个例对待;流行歌曲往往语法奇特,中洋文杂处;广告词语夹杂洋文,迎合某些人的崇洋心理,自我提高价位;网民们喜欢用数字、符号、西文字母、汉语拼音等随意拼凑,自成体系,难以限制。所以放宽在各自的小圈子内使用,同时防止溢出滥用。2.对特定场合的使用不加限制。在民间涉外交往场合,与外国人和在国外的访谈记叙、旅游介绍、事物评述中涉及外国人名、地名、公司、机构、商标、专利、商品、产品等专用名允许不译,直接借用原语词的全拼或缩略字母词。这里由于音译很难统一,往往一名多译,许多人认为专用名音译不如不译。正如马大猷[2]院士认为:“外国人名可以转译成汉字。专业读物就用原文有什么不好?他那几个英文字母都认识。”有分寸地从严审定方面包括对规范性词汇、通用词典的收录、术语的审定工作,以及范文选辑、各种教科书等都应严格些。应注意如下几点:1.引入字母词以必要性为前提,不要扩到广泛的日常生活用语中。某些新事物新概念引入我国初时,受转译上的种种困难,有必要采用字母词;对习以为常的生活用语没有必要滥用字母词或外文原词语。正像胡明扬[3]指出:“日常生活中的用语一般最好不要用洋文,如OK或‘拜拜’(bye-bye)之类实在没有必要引进,因为我们本来就有很好懂很好用的‘行!’‘对!’‘再见!’‘再会!’,有什么必要引进这些洋话呢?”他又说:“我们反对的是本来完全可以用也应该用汉语的时候滥用外语外文,而绝不是不分对象、不分场合地反对恰当地使用任何外文外语,更不限于英语。”2.引入字母词只限于实词,不要扩大到虚词,以致影响汉语结构,也没有必要。例如某些报刊曾用“VS”,即拉丁文Verse的简缩语,还有“Hi!”“&”“の(日文)”都无必要。其对应的汉语都很简明,这些借用应该禁止。3.西文词语的直接借用只限于字母词,不要扩大到全拼词,并从字母词中选优汰劣,使得外文字母词在汉语中占有较少数量。主要是一些喜新求异的人说写中爱夹洋文,如no、on、off、try、sex、love、baby、call、copy、idea、jazz、free、yeah!等。这些现象应该禁止。某些西方文化特色语词,开始传入时难于转译,允许一词多译,选优汰劣中逐步显现出对应好的词语,例如fair play→费厄泼赖,domino→多米诺或骨牌,party→派对,cool→酷,show→秀等。凡是不属于术语的普通词汇,允许各人各译,例如party也可根据当时的场合情景意译为小型聚会、生日聚会、家庭聚会均可。show也可译为展览、展出、演示、表演等。凡是术语应充分讨论后定名,例如prion的定名,有利用“朊”字或其他语词的组合,也有人提出借用原语词prion,作为最简捷的“拿来主义”应用[4]。我认为即使允许拿来在小圈子内使用,也不应在定名中开此先例。总之术语审定和主流媒体采纳使用必须认真选择,也就是分清使用和普及的层次关系。四、异质字母词的引入,使汉语系统具有多元化因素从字或词的形体上看,字母词属于借形词中的一部分,从翻译的角度来看,字母词属于不译或零译词中的一部分(全部借形词或零译词既包括字母词,也包括全拼原语词)。曲线书写的字母与方块汉字异源异形,所以是异质的,打破了汉字界限。字母词引入汉语,改变了汉语文书格局,使它增加了异质的借形也即零译部分,汉语文书不再由单纯方块字构成。汉语吸纳外来词语在方法上不仅采用意译或音译的归化方式(汉化),也采用了不译即直接借形的异化方式,接受了异质因素,因而使汉语汉文形成了多元化结构。字母词的接纳,打破了汉文字长期以来的单纯性,由此形成了多元化格局,这是一个大的转折点。它虽然牺牲了一统方块字的单纯性,恰恰换取了语文信息的交流效率,有利于汉语词汇的扩展和表意更加丰富,顺应了信息时代全球化交流上的需要。术语也在按必要性稳步地接纳夹带外文字母、数字和符号。这种转折是传统意义上难以容忍的,曾经被有些人称为语文上的杂种和大杂烩,但毕竟是既成事实,有必要正确对待。许多文章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对策[5~7]。五、字母词的读音问题多数人认为字母词能否算作汉语词的关键是字母词能否读音汉化,这就使得读音问题上升为当前激烈争论的问题[8~12]。目前有两种趋势:一是有西语基础的人对英文字母和希腊字母都按原语种的读音去发音。二是无西语基础的人,对他们必须辅以规范译音去指导他们的读法,所以需要审定公布规范译音的对照。例如我国对希腊字母的汉字规范译音已于1995年发布,最近在《科技术语研究》2003年第3期上重新刊登,可以参照。该表以国际音标去拼读,并不主张用汉语拼音去拼读。这里出现了两种选择,又成为争论焦点:一是主张非汉字异读法,尊重原语种读音,英文用国际音标法找对应关系;二是主张字母读音汉化的汉读法,对夹杂于汉语词中的字母,虽不是汉语拼音的字母,但必须应用汉语拼音法列出对应关系表去认读。后者认为字母词在形体上不能汉化,但可以从读音上汉化后使其入籍成为汉语的成分。我们应该注意到,不同语系之间的音谱、其声韵调均不同,无法完全对应。汉语拼音的目的是拼读汉语,它没有拼读外语的功能。这就是《现代汉语词典》[13]所附“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栏目注解中申明:“在汉语中西文字母是按西文的音读的,这里就不用汉语拼音标注读音,”的道理。并且目前有的音译词也受原词读音影响,使音译汉字的发音和声调发生变异,向外来原词读音靠近。有人对英文字母读音汉化作了尝试,把英语26个字母按汉语拼音的普通话声韵调配合上列出了18个单音节和8个复音节字母的对应关系(其中C有两种读法,W尚缺对应读法),并说明只求读音接近而已,不能十全十美,而且遇连读字母时必须针对具体情况确定读法,还有对英文字母本身的异读现象,尚未加研究[12]。足见英文字母汉化读法极其勉强且困难重重,而且其不利后果还影响到在初学英语中产生歧音,以致形成中式英语(Chinglisk),在国际交往中极其不利。日文大量采用片假名音译外语词汇后,多少影响着部分日本人的英语发音。对字母词读音问题上的意见尚不统一,目前在字母词使用中只能各人各读。既不能指责汉化读法为土,也不能指责原语读音为洋。六、字母词的排序问题字母词以往虽然曾被某些辞书、百科全书、公布术语中分类录入,其排序也在索引里出现,但对它关注较少。目前采用的排序总体来说有如下三类。1.汉语词典对字母居首者分列附后。由于对字母居中或尾随的字母词首先被采纳,编入词条正篇中,标注了汉语拼音和声调,自然和汉字一起以汉语拼音列序;后来对字母居首的字母词编入附篇,单独按西文字母排序,取原语读音,不另标注读音。因而形成同一本书里两种互相矛盾的格局。2.一般辞书、百科全书和公布术语的索引采取汉字和字母统编格局,排序时对西文字母不论其处在词的前、中、尾部,均跳过。这种仅以前后汉字为准的排序方法姑且称为西文字母舍去法。3.最近出现了一种汉字和西文字母取形的统一排序方法,把拉丁字母和汉语拼音的字母按等形等效原则排列,与音读分离不顾。由于汉语拼音比拉丁字母少3个(I、V、U),所以事实上按拉丁字母的顺序排序。《国防科技名词大典》[14]采用了此法,可能是当前的优选方法。七、字母词的归属问题目前对字母词混杂在汉语词中使用,对它能不能算作汉语词(也有人称之为入籍问题)[15],争议很大,归纳起来四种观点。以使用为条件作判断时:1.有些人根本不同意汉语中混杂字母词,与方块汉字异形者禁止进入汉语文系统中使用,采取排斥字母词的态度,这种观点目前已逐渐减少了。2.有些人采取开放态度,准许字母词使用,通过规范化和选优劣汰,将其逐步吸纳进汉语中,承认它入籍的汉语地位。以读音为条件作判断时:3.有些人主张对字母词采用归汉读音,用汉语拼音标注,在读音上汉化后吸纳进汉语中。“字母只有经过语音形式的汉化,只有用汉语拼音来注音,字母词作为现代词汇系统成员的地位才能真正确立。”[12]4.有些人主张西文字母按原语种读音,对异形异音的字母词,不算汉语,只能成为汉外夹杂的大杂烩或杂种语文,但是它开创了汉语文多元化的道路。对此,他们不持蔑视态度,认为这是时代赋予的特色,随着全球文化多元化,种族多元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多在向多元化发展,这种多元化语文使用已是顺理成章了,既不奇怪,也无贬义。八、结束语从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看,各国学习和掌握双语或多语已是大方向,这对各语种的发展演变具有重大影响。语词和词汇本身都是动态发展着的,有其持续演变过程,对字母词应该更多地关注其使用问题,包括规范性使用问题,对归属问题不必过多操心,这些外围问题解决以后顺应自然而最终解决的问题。汉语汉字尚在持续发展,适当的旧字新义和创造新字新词仍然可行,例如化学元素第101~110的创新字已颁布推行。字母词正在优选劣汰过程中演进,其中一部分只是过渡性质,会被其他更好语词取代而淘汰,但另一部分已淀积在汉语中了。字母词和数十年前短暂地在小范围内流行过的“洋泾浜英语”不同,有些字母词已在使用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稳定性。目前对字母词的使用已开绿灯,暂且顺应其发展,对其在读音和排序等问题上的多样或混乱现象,有必要讨论、选择、引导、统一,逐步解决,但也不能操之过急。对西文字母是否汉化读音问题上必须慎重,要从语言发展趋势、必要性、可行性、有利因素、不利因素、不同人群的适应性、后续影响等各方面调查研究后再作决策。  相似文献   

7.
术语学是一门综合了信息科学和语言学等,专门研究概念的定名、应用,以及概念的相互关系的交叉学科。对于这样一门新兴的学科,我缺乏研究,知之甚少,特别是对于科技术语,可以说是门外汉。但是作为一名语言工作者,我对逐步建立起以汉语、汉字为特点的科技术语体系非常赞同。故而,在这里,仅就建立汉语科技术语标准化体系,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一、必要性和可能性科技术语中仅限于专业科技人员及情报资料人员使用的,可采用国际科技术语。科技术语中,不只限于专业科技人员及情报资料人员使用的,生产科技产品的工人、经营科技产品的商业人员、进行科技知识教学的教师、学生乃至使用科技产品的用户都要懂得、都要使用的,就必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科技术语标准化体系。这样易于广大人民接受,便于传播信息。(其中包括少数必须使用的外来译音词)另外,汉语丰富的词汇,灵活多样的构词方式,为建立汉语科技术语标准化体系提供了可能性。二、遵循的原则1.单义性:一条术语反映一个概念,其内涵及外延、其本质结构及表面特征应该十分清楚,不能混淆。2.系统性:几个并列的概念术语,应该有一个较大的、高层次的概念术语概括。3.简约性:术语必须简短、精练,易学、易读、易记。4.准确性:术语用语必须准确、贴切。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科技术语中,表示外来译音词的汉字必须固定,否则易引起误解、歧义。2.对于表示外来译音词的汉字,只能听其音,不必究其义,否则会出笑话。3.已有相应的汉语科技术语通行,不必再使用外来译音词。4.在制定、使用某一术语时,必须检查这条术语同本学科或其它学科已使用的术语是否重复,以保证术语的单一性。5.某些科技术语有时被借用在一般语言中表示比喻意义,我认为这不影响科技术语的标准化及纯洁性。四、关于科技术语的研究及其机构建设问题术语标准化工作,全国有一个委员会,各学科也有委员会。为了使这门新兴的学科有所发展,应该在高校或科研单位设立专门研究机构。人员的组成,既要吸收各学科的专业工作者,又要吸收语言工作者。  相似文献   

8.
语言文字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为了使用和推广规范汉字,我国政府以及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先后颁布了多项规定,如《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年)、《简化字总表》(1986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年)、《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1992年)等。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间科学技术交流的需要,科技名词也应该规范化和统一。为此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全国名词委”)已公布了数十个学科的规范科技名词。规范汉字和规范科技名词均具有权威性,我们都应该按照要求,认真使用。但是,在规范科技名词的使用中,我们发现个别规范汉字与规范科技名词之间存在某些矛盾。如全国名词委公布的《人体解剖学名词》中的“内眦”用了异体字“眥”。上书“趾”中的“”字和《医学名词》(第4册)中“癫”的“”字,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都没有收录。有的权威性工具书中的科技名词也不规范。如《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还在推荐使用“植物性神经”(正确的应叫“自主神经”)等不规范科技名词。尽管这些问题不是很多,还是应该引起重视,给以认真对待和分析,并尽快合理解决。在此,我们谈几点看法。一、从事规范科技名词工作的人员应熟悉有关语文知识在不影响科学概念和内涵的前提下,科技名词的规范化完全应该执行我国政府和有关单位、部门颁布的各项有关语言文字规定,服从和统一于规范汉字。但是,全国名词委公布的《人体解剖学名词》用了“内眥”,其“眥”字为30多年前已经淘汰的异体字,显然应该改为“内眦”。[1]像这样的差错可能反映了参加审定规范科技名词的个别专家和编校人员对有关的语文知识还不够精通,因而未能正确使用。规范汉字是所有科技编辑及从事术语工作的专家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有了非常扎实的基本功,才可能在工作中尽量减少差错。另外,在审定规范科技名词中如能聘请语文方面的专家参加某些环节的工作,可能有利于更加严格地把好文字关,确保其高质量和高水平。二、规范科技名词应与规范汉字的调整保持一致1988年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将15个过去作为异体字的改为规范汉字,其中包括“骼”和“黏”字。那么,相关的科技名词应作相应更改。某些权威性工具书如《辞海》、《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解剖学》及《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生理学》中使用的“骨胳”,今后完全应该改用“骨骼”。《人体解剖学名词》就是用的“骨骼”。[2]由于《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黏”作为异体字,故过去在表达“黏”的概念时均用“粘”(nián)字代替,常用的如“粘膜”、“粘液”等。既然“黏”字已成为规范汉字,现在该用“黏”字表达的科技名词就不应该再用“粘”字了。[3]“粘”字有2个读音(nián和zhān)、4个义项,若再以“粘”代替“黏”字,不仅名不符义,易造成概念混淆,而且读音也感到很不方便。所以,现今沿用的“粘膜”、“粘液”均应修改为“黏膜”、“黏液”,以与规范汉字保持统一。此外,对同一生物组织结构,全国名词委公布的《生理学名词》订名为“髓袢”,而《组织学名词》却订名为“髓襻”。按《现代汉语词典》,“袢”同“襻”。既然如此,上述两个学科应协商共同选用其中的一个名词。[4]三、汉字规范化也要适应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新事物、新概念、新名词不断涌现。汉语在科技名词的创造上具有极大的潜力,它能表达深刻的哲理性思想,反映和传播各种精细微妙的知识。由于有关规范汉字的若干规定多数是10~30年前制定的,在当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规范汉字在组构和表达科技名词方面,难免与目前有不协调或欠妥当之处。如神经病学名词“癫痫”与“癫”的应用问题,“”(jiān)与“痫”(xián)字读音不同,但两者的释义无大的区别。50年代及60年代初期,多数医学专业书采用“癫”,以后又多用“癫痫”。但人们的口语中一直习惯使用“癫”。1995年,全国名词委神经病学名词审定组根据有关专家的意见,经过反复慎重的研究,将“癫”作为规范名词,使其文字读音与口语相一致。又如“趾”与“拇指”为两个不同概念的名词,在人体解剖结构中“”属足部,“拇”为手部。在《辞海》、《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中均收有“”字;《中国大百科全书·现代医学》及《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解剖学)中分别录用“趾”及“拇指”作为两个名词;全国名词委公布的《人体解剖学名词》也分别有“趾”与“拇指”,还列出“长屈肌”和“拇长屈肌”等对应的肌肉名词。可见,“趾”与“拇指”是结构、功能和概念都不相同的两个名词,绝不能混为一谈。但是,《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未收录“”和“”字,甚至计算机汉语字库中也没有“”、“”字,使规范汉字和规范科技名词的使用中又产生了矛盾。因此我们认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也应不断作适当的增补和修改,以适应各种特殊情况,有利于规范汉字与规范科技名词更好地协调和统一。四、权威性工具书应带头使用规范科技名词我们在查阅权威性工具书时,发现其中有不少科技名词不规范。仍以《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为例。该书是1996年出版的,其中的“蹠骨”应为“跖骨”;该书将规范名词“自主神经”作为不推荐使用的名词,而相应的不规范名词“植物性神经”却作为词目;在“神经系统”的释文中用了“神经原”这一不规范名词,这里的“原”应该是“元”;它还将完全不同概念的“毛细管”与“毛细血管”两个名词混为一谈,更是不应该了。权威性工具书代表了我国的文化和学术水平,其社会影响极为广泛,在推广使用规范科技名词方面理应率先垂范,语言文字类工具书在涉及到科技名词时也应如此。《辞海》(1999年版)在修订时对科技词条进行了严格把关。先由从事该领域工作的有相当造诣的专家撰稿,再经过复审,最后由分科副主编,即该领域里既精通业务知识又擅长文字的权威三审,从而保证了高质量,也使科技名词规范化做得较好。这一做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汉语中多音字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字,不同的读音其含义也不尽相同。文章简述了科技名词中的多音字的研究概况,举例分析了科技名词多音字的几个成因和特点,阐明了读音规范是科技名词规范化的重要内容。明确科技名词中多音字的读音,有助于厘清含有多音字的科技名词的概念,高效准确地交流,促进规范名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