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在生产实践中,对不同形状大小、不同材料及厚度的冲裁件复合模的凸凹模模厚度和相对模壁厚度值;分析了影响最小模壁厚度的主要因素;与《冲压设计资料》推荐值比较,提出了更小的模壁厚度和相对模壁厚度.  相似文献   

2.
对天生桥-广州(天广)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经多次发生的高阻接地故障下行波保护拒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高阻接地故障下电压变化率与电压幅值差小于区外接地故障时电压变化率与电压幅值差的最大值是导致保护拒动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地模极波与线模极波比值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单端行波保护方案.该方案采用模量分解的方法将故障行波分解为地模极波和线模极波,并基于PSCAD/EMTDC仿真计算平台分析了不同故障条件下地模极波特性.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响应各种高阻接地故障,灵敏度高,优于现有工程上使用的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3.
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有效模量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行半刚性基层材料弯拉模量设计值已不能真实反映材料的力学性状.总结了国内外路面结构设计中对半刚性基层弹性模量的选用方法,进行了梁试件的疲劳试验和梁底拉应变的连续测定,研究了弯拉模量衰变规律.结果表明:半刚性基层材料在重复加载过程中动态弯拉模量呈现出3个阶段衰变的特征;路面结构设计中,材料模量的有效值的选取应该考虑模量值的阶段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对聚乙烯醇初生纤维,以硫酸钠水溶液为凝固剂,采用湿法纺丝工艺,经湿热拉伸、干燥、热拉伸及热定型后,制得高强高模聚乙烯醇纤维。本文探讨热处理方法对高强高模聚乙烯醇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生纤维负拉伸为30%、初始拉伸3倍、湿热拉伸1.5倍、225℃热拉伸3倍,热定型30s的聚乙烯醇纤维,纤维强度为13.7c N/dtex,初始模量为309.3c N/dtex。  相似文献   

5.
隐形牙齿矫治器多由树脂类薄片在高温下压模成型,由于树脂类材料的力学行为对保载时间和应变率极为敏感,通过讨论不同压模成型工况和材料参数对矫治器成型的影响,进而对牙齿矫治器的设计和成型加工给予一定的指导。通过建立牙齿矫治器膜片和牙齿的有限元模型,模拟在不同加载应变率、不同保载时间下的矫治器压模成型过程,探究不同加载条件和材料参数变化对卸载后回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加载工况和材料参数对牙齿矫治器成型后的回弹量存在较大的影响,加载速率越低、保载时间越长,矫治器成型后回弹量越小;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越小,弹性模量越大,材料压模成型卸载后的回弹量越小,但较大的材料模量,会影响压模片与牙冠表面的完全贴合。  相似文献   

6.
在环氧树脂软板中周期性引入钢柱,利用其表面模集体共振激发,实现了负的有效质量密度响应.在空心钢柱周期性切缝构造亥姆赫兹共振腔结构,实现了负的体模量响应.复合以上2种结构,实现了质量密度和体模量同时为负的双负声超常材料.与现有的基于三维共振单元的双负材料相比,这种基于二维共振单元的双负超常材料结构更简单,易于制备.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利用二次模变换计算同杆双回输电线路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稳态值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变换矩阵T进行相模变换,将相量转化为模量,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变换矩阵H进行第二次模变换,将一次模量转化为二次模量,然后在二次模域中建立计算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与一次模方程相比,方程和未知数的个数减少了一半, 使得计算量减少,且易于编程实现.对某实际线路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与EMTP计算结果一致,表明此方法为进行潜供电流和恢复电压稳态计算提供了另一种途径和选择.  相似文献   

8.
本文为采用冻胶纺丝方法制取高强高模聚乙烯醇纤维的初步研究结果。聚合体的分子量(■_w)分别为7.5×10~4和10.1×10~4,制得纤维的强度高达115.7cN/tex,模量为1510cN/tex。文中简要地讨论了纺丝工艺、冻胶纤维的结构、冻胶纤维的拉伸及纤维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探讨模袋砂围堰横向变形机理;针对模袋砂围堰,通过自制试验装置,开展水平荷载试验,研究围堰横向力学特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合竖向抗压试验结果,分析模袋砂围堰各向异性特征;以典型工程为依托,借助有限元软件,建立考虑模袋砂围堰界面特性和各向异性特征的精细数值模型并作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模袋砂围堰在侧向水压作用下模袋砂间不会发生相对位移,水平变形主要由模袋砂自身变形引起。当侧向荷载较小时,模袋砂围堰横向挤密;随着压力的增大,变形由加载一侧向另一侧传递,之后应力-应变关系近似线性分布。模袋砂围堰横向力学特性受充填度和围堰堆高影响显著,表现为堆高越大、充填度越小围堰横向抵抗变形的能力愈强,同时受模袋砂尺寸影响很小。实际模袋砂围堰横向变形模量远小于其竖向变形模量,且竖向模量随模袋砂围堰堆度的增大而减小。模袋砂围堰各向异性特征对其受力变形特性影响明显,设计施工应给予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0.
工业生产的三醋酯纤维素(分子量约 10~5)溶解在三氟乙酸(TFA)和二氯甲烷(CH_2CI_2)混合溶剂中,在一定浓度下可形成液晶。选择了不同条件进行液晶纺丝,再把初生纤维经过235℃热处理,通过不同皂化处理,得到强度为11.02cN/dtex,模量为 348.98cN/dtex的高强高模纤维素纤维。X-光衍射分析表明该纤维素纤维属于纤维素I族。  相似文献   

11.
分离式Hopkinson拉杆是当前进行材料高应变率加载条件下力学行为的主要研究手段.受加载条件的限制,往往采用小尺寸的试件开展实验.因此,试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加工硬化对实验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不能完全反映真实材料的力学性能.为研究这一效应的影响,首先利用微纳米压痕法测量了小尺寸不锈钢试件沿表面厚度方向的维氏硬度变化规律,得到了加工硬化层的厚度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加工硬化对试件拉伸试验结果的影响,并结合不同尺寸试件的准静态拉伸试验结果,给出了分离式Hopkinson拉杆动态拉伸结果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热电材料里引入纳孔能有效降低材料的热导率从而提高其热电性能,但纳米孔洞的引入也可能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圆柱孔理想单晶Mg_2Si块体热电材料为研究对象,建立不同孔径、孔隙率以及分布形式的纳孔Mg_2Si材料的原子模型,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不同模型下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结果表明:①纳孔的引入造成Mg_2Si热电材料的极限应力和弹性模量的降低,而纳孔孔隙率、分布形式都会影响到材料的极限应力,而材料的弹性模量主要与孔隙率有关,孔隙率越大,材料的弹性模量越低;②纳孔的引入不仅减小材料的有效荷载面积,更重要的是造成材料内部应力分布不均匀,而材料所能承受的拉伸方向的应力极限是一定的,因而当纳孔Mg_2Si热电材料平均应力远小于完整块体的极限应力时,材料内部最薄弱的地方的应力就已达到其极限应力,造成材料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具有中空结构的316L(N)/CuCrZr冷却通道构件的制备问题,研究适用于其盖板与冷却槽相连接的爆炸焊接工艺。在焊接工艺中,使用复合模块充当空腔填充模具,克服了空腔通道承压能力缺失的难题,利用低熔点合金的"易熔"特性完成模具的"脱模",成功制备了此型中空结构件。综合利用光学显微镜、场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仪,对于构件结合界面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与分析,测试并评估了结合界面的硬度、拉伸和气密性能。结果表明,焊接结合界面具有理想的小波状结构,硬度分布符合爆炸焊接制件的典型规律,拉伸破坏断面呈现典型的"韧涡"状的韧性断裂特质,结合界面附近区域内材料的韧性和延展性能优良,界面的渗漏率小于2.7×10-10 Pa·m3/s,气密性能符合ITER标准。  相似文献   

14.
The algorithms of the strength, work, modulus and percentage methods have been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 in Part Ⅰ and Part Ⅱ of the series papers. As the following, the percentage-function calculation and the frequency-function calculation of the definition method are defined and developed in detail. Meanwhile, the procedures to find the tensile parameters are analysed experimentally and involve "ED" being the average values of the corresponding tensile parameters of each bundle tensile curve measured; "EC" being the tensile parameters obtained from the averaged experimental tensile curve; and "TC" being the parameters of the theoretical tensile curve accord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nominal blend ratio.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lend ratio estimated by the definition method from wool/polyester blended fibre bundles has a high correlation with the actual blend ratio though the variables to be known in this method are the most of all the methods and there exist the difficulty to solve fibre bundle tensile behaviour without fibre broken in accuracy and that there are high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EC and TC data and the tensile parameters should be calculated using the EC method rather than the ED method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bundle initial modulu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lend ratios and the tensile properties of blended fibre bundles can be used to select the optimum blend ratio of blended tops or yarns.  相似文献   

15.
研究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及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在不同冲击荷载下的动态劈裂强度、拉压比、能量吸收量以及破坏状态.试验采用Ф80 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以5组不同的冲击速度,打击UHTCC和RPC的平台巴西圆盘试样.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材料的动态劈裂强度随着应变率的上升而上升,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敏感性,RPC的动态劈裂强度约为UHTCC的1.35倍;不同冲击荷载下两组材料的动态能量吸收量相近.  相似文献   

16.
环氧树脂改性沥青材料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采用环氧树脂来提高沥青使用性能的方法.通过比较有无采用高速剪切分散制成沥青材料的微观结构,确定了制备改性沥青材料时的合理方法.对研制材料的拉伸性能进行检测表明:其抗拉强度最高达1.78 MPa,断裂延伸率最高达到241.61%,满足环氧树脂改性沥青材料的要求.由马歇尔实验确定了混合料的最佳油石质量比,并按该比例制成复合梁进行了疲劳实验,复合梁在疲劳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抗疲劳性能,耐疲劳次数可达1 200万次以上.  相似文献   

17.
低碳Si-Mn系TRIP钢的动态拉伸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气动式间接杆杆型冲击拉伸实验机上对工业生产的两种低碳Si-Mn系TRIP钢不同应变率下的高速冲击拉伸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和静态拉伸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钢的室温拉伸性能随应变率变化具有相同趋势,但动态下的应变率敏感性比静态下的要高得多.由于TRIP钢组织中残余奥氏体的变形诱发向马氏体的转变显著改善了材料的塑性.  相似文献   

18.
吴大鸣  郑秀婷  刘颖  万里 《太原科技》2007,165(10):12-14
用ISBS方法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远远优于用一般的熔融共混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性能。ISBS方法制备的LDPE/nano-Mg(OH)2复合材料在一定添加量范围内,拉伸强度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在添加量为15 phr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但仍然要远远高于纯LDPE的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Cimatron的复杂曲面"点云"数据重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曲面的“点云”数据重构出曲面原形是其反向工程的关链技术.本文基于Cimatron软件的反向工程模块,提出了把“点云”数据重构出高精度的NURBS(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面的流程和方法,并以一个实例对其进行说明,最后重构出其曲面.  相似文献   

20.
针对拉伸载荷作用下飞机含孔复合材料易发生损伤失效的问题,为研究穿透型圆孔对复合材料安全性的影响,根据某型飞机实际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设计了无孔和含孔试样进行拉伸试验,获得宏观拉伸性能参数,对比分析穿透型圆孔对拉伸性能的影响;基于非概率可靠性分析方法,采用最小无穷范数指标,分别对训练强度提高前后的拉伸强度可靠性进行计算与分析,并总结了复合材料安全性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穿透型圆孔会导致该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大幅下降,而对拉伸刚度影响不大,且拉伸强度下降率与孔径成正比;穿透型圆孔会引起该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可靠性的大幅下降,下降程度随孔径的增大而增大;训练强度提高后,可靠性进一步下降,三种孔径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可靠性均降至1以下,严重影响复合材料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