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原始语根假说是马秉义教授近30年来英汉对比研究工作的最重要成果。语言符号的本质是理据性的,而非任意性的。原始语根是从最原始的拟声词中挑选出来的,应是一切语言的语根。对全世界的语言音义研究工作来说,原始语根假说都是具有启示作用的。对于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的音义象似性现象,可以用原始语根假说理论为指导进行对比联想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于语言共性和汉英比较,从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角度演绎性地推理语言的理据性,认为语言起源于拟声,随后语义分化,语音随之改变,但无论是音变还是义变都有规律可循。汉英词汇音义演变的规律包括:语义的分化,音近义通;转喻性范畴层级移位引起语义的扩大或缩小;语义的引申转移是隐喻认知机制的结果等。  相似文献   

3.
一、“声近义通”学说和“声近义通”现象 1.1“声近义通”学说“声近义通”(亦称“音近义通”或“声通同训”)作为一个训诂学上的术语,本是有清一代乾嘉学派提出的一种学说,其大意是:在古代书面语言中,一些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其义往往可以相通,因而人们在训诂的实践中,可以根据这种声义的条贯解释字义,考订字音,  相似文献   

4.
汉英使役语义语形表现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役”作为一个语义范畴 ,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具有普遍性的特征。对于“使役”这种语义要素 ,汉英两种语言在寻找语言形式生成语句时 ,映射到句法上 ,有各种具体的表现 ,实现为不同的“使役”形式。这些形式以不同的形式标记来表现 ,而这些形式标记 ,在从汉英两种语言的语言形式到语义的语言识别过程中表现为不同的认知价值。从汉英两种语言对比的横向角度考察“使役”语义处于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层次的语法形式 ,比较这同一种语义要素在汉英两种语言生成语句过程的表现上的异同 ,并分析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 ,可以建立这两种语言中处于不同层次的语言形式在语义深层上的内在联系。这种深层语义上的内在联系在语言输入或曰语言识别特别是在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的人工或机械翻译活动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语言的民族性体现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文字是这个系统的基础和根本。选取汉英两种文字,从文字特征与民族思维的关系角度对比汉英民族思维差异在各自文字上的反映,即汉英民族思维差异的文字印迹。  相似文献   

6.
从谚语本身的修辞特点和谚语的修辞作用两方面对比了汉英谚语的修辞特点。第一方面重点对比谚语中设格的巧妙运用 ,从语言描绘手段辞格和语言表现手段辞格角度对比两种语言谚语的修辞特点。第二方面从谚语形式的形象理据和同义熟语的角度对比两种语言谚语的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尝试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汉英否定词在逻辑否定和超语言否定方面的功能差别,以期将汉英否定的对比研究推向深入,并对对外汉语教学起指导及参考作用,增强留学生的跨文化语用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翻译过程是在译入语中找出与原语对等的表达法的过程,确定两种语言中的表达法是否对等,必须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本文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来讨论英汉对比及其在英汉、汉英翻译中的应用,并从语音、词汇、语法等几个方面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语言翻译之所以成为可能 ,是因为人类思维的共同性。然而 ,翻译并不是单纯从一种语言切换到另一种语言。由于任何语言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背景 ,以及在这种独特背景下产生的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要求译者在不涉及特殊文化背景因素的情况下 ,用译语意义替代原文意义 ,重组原语信息的表达形式 ,转换表达角度 ,使译文更符合译语习惯 ,更容易被读者接受。这种角度转换 ,在汉英翻译中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 :第一是从与汉语不同的角度传达同样信息 ,第二是从与汉语相反的角度传达同样信息。下面我们分别举例对以上两种类型加以说明。由于汉英习惯不同…  相似文献   

10.
钱大昕音义考据理论包括正音转音理论和音随义转理论.正音指形体和偏旁相从的读音,转音指与别的形体相假借的读音.正音转音理论丰富了对叶韵以及六书理论的认识.音随义转理论建立在转音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古书多以音见义,音近义通.这一理论深化了对汉代“读若”“读为”等训诂方式的理解.最后指出了钱大昕音义考据理论的价值与局限.  相似文献   

11.
唐维凤 《科技信息》2010,(27):288-288
在语言的各要素中,词汇是其基本要素。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文化信息载体,学习语言不光是学习字、词、句子等等,更重要的是学习语言背后的文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本文从不同角度对比分析汉英动植物词汇的内涵差异,希望能帮助语言学习者和运用者更好的从本质上理解这两种语言。  相似文献   

12.
汉英植物词汇隐喻意义对比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植物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植物词作为人对客观世界中的植物认知结果的语言形式表征,有着其它词汇范畴没有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采用对比分析、分类、概括的研究方法。对比了汉英植物词汇的隐喻意义,并探讨了汉英植物词之间的互译。  相似文献   

13.
王杨琴 《咸宁学院学报》2015,(2):99-100,109
从构成系统差异的角度对比分析汉英亲属称谓语,亲属称谓语是存在于各个民族的普遍现象,对中西方亲属称谓语的认识可以对跨文化交际起到非常有益的推动作用。研究不同语言中亲属称谓系统的差异对于语言学习和翻译实践也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4.
邱易安 《科技信息》2010,(19):I0220-I0220
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语都很丰富,除去基本意义外,其象征意义深广。本文从英汉文化对比的角度,分析归纳英汉语言与文化中的几个基本颜色词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90年代,人们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提出了新的认识,支持"假说"关于语言范畴影响思维范畴的观点。文章持不同观点。通过对英汉事件结构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发现英汉两种不同语言在该概念隐喻化过程中存在极大的相似性,并从产生相似性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的角度,推论出不同的语言并未影响不同的隐喻化思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汉荚思维方式对汉英语言在形式、结构、功能方面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同时采用对比分析法,列举了汉英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词汇、语法及句法中的种种体现,进一步强调了对比分析法对外汉语教学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口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提出应重视汉英语言差异的对比在口译教学的作用,对比汉英语言的差异,揭示汉英语言差异对口译的影响,从而探索如何在口译中有效避免因语言差异带来的口译失误,培养学生的口译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基本理论,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两个方面,即"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的角度谈了假说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从而阐述作者对于假说以及跨文化交际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9.
由Verschueren提出并发展的语言"顺应理论"从顺应的角度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人类语言运用的动态过程。本文将翻译纳入语用学的研究范围,结合翻译实例,从语境关系顺应角度探讨汉英公示语的翻译。在语境因素的作用下,译文的选择应该是做出顺应的动态过程,这种顺应应根据不同的语境而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交际双方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基本理论,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两个方面,即"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的角度谈了假说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从而阐述作者对于假说以及跨文化交际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