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详细研究了D301R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水溶液中罗丹明B的吸附行为,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吸附的动力学曲线,提出了吸附动力学模型,计算了吸附活化能.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符合表面过程控制的准二级反应模型,其速率常数k2在303K时为6.09×10-3g·mg-1·min-1,并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吸附活化能为11.54 kJ·mol-1.  相似文献   

2.
以2-乙基己基膦酸单-α-乙基己酯为载体,考察了料液相pH、膜相载体浓度、反萃相盐酸浓度及温度对液膜迁移镧离子的影响.获得了不同温度下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萃取和反萃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5.2 kJ*mol-1和26.6 kJ*mol-1.结果表明,镧离子的跨膜迁移过程可以两个串联的准一级不可逆过程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3.
根据红外光谱可以证明在0.58 mol·L-1的盐酸介质下,氨基黑与亚硝酸根发生了重氮化偶联反应,反应的活化能为28.5 kJ·mol-1,反应体系在616 nm处的吸光度随亚硝酸根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亚硝酸根浓度在0.014-1.8 mg·L-1 范围内,吸光度变化值与亚硝酸根浓度成正比.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新方法,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 2.0×104 L·mol-1·cm-1,可用于合成样品中亚硝酸根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采用热动力学方法研究了苯胺在盐酸介质中重铬酸钾化学氧化聚合过程的热动力学 .无量纲参数法(DPM)处理结果表明该聚合反应过程呈现一级反应,其速率常数k1=( 5.35±0.03)×10-3 s-1 (299.2 K);线性拟合法(LFM)的处理结果亦符合一级反应,其速率常数k1=(5.11±0.04)×10-3 s-1(299.2 K).可见两种不同处理方法的结果完全吻合,该反应在给定实验条件下的平均反应速度常数k1=(5.23±0.12)×10-3 s-1 (299.2 K).线性拟合法(LFM)比无量纲参数法(DPM)更具有优势,因为它可以有效地克服聚合反应的诱导时间及量热仪的时间滞后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负载铁分子筛降解活性艳红KE-3B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负载三价铁离子分子筛对活性艳红KE-3B配置的废水进行了脱色研究。染料初始浓度200mg·L-1、催化剂50H用量是40g·L-1、初始pH值为4,H2O2质量浓度为1153mg·L-1,反应温度在80℃时,脱色反应速率常数达到0.2663min-1,半衰期为2.6min,反应活化能Ea为4.27kJ.mol-1。  相似文献   

6.
采用热重分析仪测试废麻纺织品并获得制备过程的TG-DTG曲线,发现废弃麻纺织品在不同的升温速率下热解,具有一致的失重过程演化趋势.采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分析实验数据,F2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线性相关性可达0.988 8.废麻纺品在升温速率分别为5℃·min-1、10℃·min -、15℃·min -1条件下的...  相似文献   

7.
以苯胺为原料,经酰基化、碘仿两步反应合成得到了目标产物4-氨基苯甲酸,并采用IR、1H NMR和13C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酰基化反应时催化剂AlCl3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4-氨基苯乙酮产率的影响,以及碘仿反应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滴加4-氨基苯乙酮速率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在最佳合成条件下,4-氨基苯甲酸的产率可达94.0%。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掺杂Fe3+和沉积Ag做表面修饰,制备了TiO2、0.03%Fe3+-TiO2、3%Ag-TiO2三种纳米材料工作电极,并用XRD表征了膜的晶相结构和晶粒尺寸.考察了膜电极催化降解反应.以高压汞灯为光源,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证实RhB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光催化动力学为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及在同一实验条件下的降解率依TiO2、0.03%Fe3+-TiO2、3%Ag-TiO,的顺序增大.用IM-6e电化学阻抗仪进行了电化学阻抗谱(EIS)的测量,设计了模拟电路并得到了拟合值.在实验的扫描范围内(10-5-105Hz)发现此光催化反应的速控步为电荷转移过程,得到的Nyquist图的圆弧半径及其模拟阻值大小与光催化降解动力学常数及降解率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9.
三氯甲烷是水中最常见的一种氯化消毒副产物。本文研究了185 nm真空紫外光对水中三氯甲烷的降解动力学与降解机理。真空紫外光降解三氯甲烷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在实验条件下,其一级速率常数为0.679 min-1,pH值在中性至碱性范围内变化对三氯甲烷的降解影响不大,溶解氧的存在会降低其一级反应速率。分析其反应机理,发现主要的降解产物是氯离子,降解过程主要依赖真空紫外光体系中产生的水合电子(eaq),而体系中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对三氯甲烷的降解作用相对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0.
在同一反应条件下测定超声波/零价铁[简称(US/Fe)]协同降解六种氯酚类化合物的降解速率常数(k),采用软件Chemoffice2005内置的MOPAC2002计算氯酚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参数,运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分析方法,对氯酚类化合物进行定量结构-性质相关(QSPR)研究,得到预测性较好的模型.模型结果显示,影响US/Fe协同降解性能(logk)的主要因素是Vp、Ehomo、logKo/w、(Elumo-Ehomo)2和Elumo-Ehomo.推测在US/Fe协同体系中:(1)氯酚类化合物的降解反应不是以空化泡内的热解反应为主.(2)Fe表面的吸附作用对降解反应起决定影响,且氯酚化合物的氧化反应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Keggin型缺位杂多阴离子在D301R树脂上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Kegsin型缺位杂多阴离子PW11O7-39(PW11),并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研究了PW11在D301R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行为,根据测定的吸附动力学曲线,提出了吸附所遵从的动力学模型,并计算了相应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符合表面过程控制的准二级吸附模型,吸附速率常数k2在298 K时为4.11×10-1g·m-1·min-1.  相似文献   

12.
利用荧光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苯佐卡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测定了两者的结合位点数(n)和结合常数(Ka),结果分别为0.87和1.11×10~4L·mol~(-1),该结果表明复合物中苯佐卡因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比约为1∶1;不同温度下淬灭常数(kq)分别为1.52×1012L·mol~(-1)·s~(-1)(p H 7.4,291 K)和1.39×1012L·mol~(-1)·s~(-1)(p H 7.4,310 K),表明苯佐卡因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过程中荧光猝灭为静态淬灭。结合同步荧光光谱分析,讨论了苯佐卡因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苯佐卡因的存在对牛血清白蛋白中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附近的微环境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改性δ-MnO2对刚果红溶液吸附脱色的动力学和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改性δ-MnO2对刚果红溶液的脱色动力学和有关限速步骤的机理。考察了振荡频率、MnO2投量、温度、pH值和刚果红初始浓度对脱色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色符合表观二级动力学方程,活化能为5·1kJ·mol-1。吸附过程的限速步骤为内部微孔扩散。较大的吸附容量和较快的吸附速率使改性δ-MnO2具有潜在的印染废水脱色能力。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季铵盐催化合成甲基-1605的反应动力学。导出了反应的速度方程为萃取常数E值的大小决定了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将相转移催化条件下与均相条件下反应的二级速度常数进行比较,证实了相转移离子对是水合的。在本反应中,相转移催化作用仅在于加大了亲核试剂在有机相的溶解性。  相似文献   

15.
钴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八齿配体N,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1,4二乙氨基乙二醚(EGTB)的三种双核钴(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红外(IR)、紫外可见( UVVis)光谱,摩尔电导,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等表征结果,并用硝基蓝四氮唑(NBT)光照还原法证明这几种配合物均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性质,与O-2的反应速率常数在106 mol-1·L·  相似文献   

16.
对流动相体系中光催化降解苯酚的反应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采用流动相光催化反应装置,以苯酚作为目标污染物,TiO2(Degussa-P25)作为光催化剂,针对吸附、光解、光源强度、曝气量、苯酚初始浓度和催化剂投加量等对降解苯酚溶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建立了相应的苯酚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经验方程.实验结果表明,苯酚在流动相光催化反应器中,吸附和光解对悬浮态TiO2催化剂降解苯酚的影响微弱;循环流量为0.5~0.6L/min时光催化降解苯酚效果最好;苯酚初始浓度在10~60mg/L之间时,苯酚的降解遵循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Ksum(0.000 6I+0.004 7),其中Ksum=16.783[1/C0]+0.055 6.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种新的多吡啶钴配合物[Co(bpy)2dpapz](ClO4)3·H2O(bpy=2,2'-联吡啶,dpapz=联吡啶并[3,2-a-2',3'-c]6-氮杂-吩嗪).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循环伏安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应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黏度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与DNA的键合常数为1.49 × 105L·mol-1(50 mmol·L-1NaCl).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南京某化工厂搬迁遗留的硝基氯苯污染的场地土壤,采用零价铁还原与氧化剂氧化的联合体系,研究了四种氧化剂对邻位、对位和间位硝基氯苯的降解率,以及不同氧化剂(高锰酸钾、芬顿试剂、30%过氧化氢和过硫酸钠)的浓度、零价铁添加剂量与体系p H值对土壤中硝基氯苯(邻位、对位和间位)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零价铁还原1 h后,再添加氧化剂氧化处理,对土壤中硝基氯苯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四种氧化剂对硝基氯苯降解率大小顺序为高锰酸钾芬顿试剂30%过氧化氢过硫酸钠,硝基氯苯的降解率分别为94.2%、90.4%、88.5%和74.9%;邻位和对位的硝基氯苯降解率大于间位;随着氧化剂浓度和零价铁剂量的增加以及p H值的下降,硝基氯苯的降解率不断增加。p H值为6.8时,零价铁添加0.5 mmol·g-1,氧化剂添加2.0 mmol·g-1,可作为该场地土壤中硝基氯苯理想的降解修复条件。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以沉淀聚合方式合成氧氟沙星分子印迹微球的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性能表征。优化的合成条件是:模板分子氧氟沙星、功能单体4-乙烯基吡啶和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用量分别为1、4和60 mmol(摩尔比为1∶4∶60),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为0.2 mmol,溶剂乙腈为220 mL,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0 h。Scatchard分析表明,在最优条件下合成的印迹微球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结合位点,高亲和性吸附位点平衡常数和最大表观吸附量分别为3.423 mmol·L-1和133.16μmol·g-1,低亲和性吸附位点平衡常数和最大表观吸附量分别为19.26 mmol·L-1和568.65μmol·g-1。印迹微球重复使用次数不少于9次,具有直接用作固相萃取柱填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β-环糊精(β-CD)和乳化剂OP(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存在下,Fe(Ⅲ)-苯基荧光酮(PF)的显色反应,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新方法.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最大吸收波长560nm测试条件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由无β-CD时的6.36×104L.mol-1.cm-1提高到1.02×105L.mol-1.cm-1,铁含量在0.0~8.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本方法用于自来水中微量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