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介绍了WiFi和WiMAX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优缺点,提出了WiFi与WiMAX异构网络融合的方案;分析了异构网络之间的切换技术,并将介质独立切换技术(MIH)应用于WiFi与WiMAX的异构网络中,从而实现无缝链接.  相似文献   

2.
李斌 《科技信息》2011,(33):99-100
无线Mesh网络提供了一种灵活而低成本的多跳通信方式,实现不同网络无缝的接入,将成为未来各种无线网络融合的主要技术之一。本文就实现WLAN和GPRS之间的融合提出了两种方案,经比较后,得出其中可行性更高的方案,并给出通信原理图及设备需求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TCP Vegas算法在异构网络环境中流量公平性导致的拥塞丢包问题,将TCP Vegas拥塞控制算法与主动队列控制策略来行结合分析,提出了将网络模型中不同层次的拥塞控制机制进行结合的算法。网络仿真表明,结合算法能有效避免拥塞丢包。该算法对随机早期检测算法进行了改进,使其能够区分突发流量,从而降低拥塞丢包率,这也将为高可靠性网络的发展提供一个优良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异构双腿(人工腿和仿生腿)行走机器人的自立行走,并跟踪期望的轨迹,在仿生腿的膝关节处采用一种特殊的结构多轴闭链结构,但这种结构给系统建模带来了困难·针对这一闭链并含冗余坐标的完整系统的特点,采用罗司方程建立了异构双腿行走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给出了异构双腿关节运动和力矩之间的关系以及动力学正逆问题的求解方法,并利用典型步态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规避难以消解的约束方程,简化模型求解,为研究异构双腿行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感知等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具有频谱认知功能的异构无线网络中,针对传统频谱切换算法未考虑次用户业务的多样性,且空闲信道不足造成次用户服务时延大的问题,提出基于次用户分级的频谱切换策略。与以往单一的认知无线电网络不同,该策略融合利用免授权频谱的开放式无线网络和机会式利用授权频谱的认知无线电网络,提出了认知异构无线网络场景。根据次用户的业务类型对其进行优先级划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数据分割因子优化策略。进一步采用混合式抢占优先权(preemptive resume priority /non-preemptive resume priority,PRP/NPRP) M/G/1排队模型,分别对主用户网络和开放式无线网络中的频谱切换过程进行建模,提出一个最小化时延的动态自适应频谱切换策略。实验仿真了不同参数对次用户时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策略较传统的频谱切换策略明显提升了次用户的时延性能。  相似文献   

6.
异构网络的规划综合性强,复杂度高。结合TD—SCDMA与WiMAX的技术特点,从网络融合框架、业务融合框架等角度分析了两个网络融合的规划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前2G、3G蜂窝无线网络以及WLAN和WiMax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使用,由于不同网络针对不同场景和不同业务体现出优越性,下一代的无线网络必将是多种无线网络共存的异构网络。异构融合网络中性能迥异的接入网重叠覆盖,终端必然面临着网络选择问题,然而目前诸多算法决策时对各网络参数直接比较导致各接入网利用率不均匀、没有充分利用融合网络的异构特性,因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网络选择算法。首先简要分析比较了异构网络模型和现有网络选择算法,然后给出了模糊层析分析法的网络选择算法以及该算法的运用流程,并通过MATLAB进行了仿真分析,证明该算法负载均衡性比TOPSIS要优越,且有利于用户体验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对异构/融合网络的业务质量评价需求,分析了异构/融合网络的业务特点,结合QoS映射研究了业务质量指标体系的建立,并确定了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以数据库为中心的业务质量评价模型,详细描述了业务质量评价过程。最后,实现的原型系统验证了该系统能有效、准确、实时地评价业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型水电站仿真培训系统异构网络计算环境,提出并实现了基于 T C P/ I P 协议的异构网络计算环境底层实时通信的完整解决方案,并获得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一种异构无线网络的多属性垂直切换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在异构无线网络中的用户对不同业务的需求,减少无线网络垂直切换所造成的乒乓效应,给出了一种异构无线网络的多属性垂直切换方案.该算法采用模糊逻辑对网络进行预判决,给出切换的代价函数以选择最佳网络,代价函数中采用了层次分析法来确定不同业务情况下信噪比,时延以及价格和用户偏好等参数的权重.针对WiMAX和UMTS网络重叠覆盖的环境所进行的仿真表明,该算法能够在满足用户需求的条件下有效地减少切换次数和功率消耗.  相似文献   

11.
不同网络的QoS机制存在差异,各种应用的QoS需求也不同,给泛在异构网络QoS保证带来挑战。为了满足异构网络QoS需求,最大化利用网络资源,最小化操作代价,应建立一种能够保证异构网络QoS的机制。QoS映射是有效的解决方案,它可以完成不同网络QoS之间的自动翻译,有利于降低问题的复杂度,能保证异构网络的QoS需求。因此,本文对现有的异构网络水平QoS映射方案和技术进行综述和比较,重点介绍了AQCM-ASM映射策略和FAbS模型,并给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异构网络的集成研究越显重要。本文就是严格按照协议工程的观点 ,将EPr/TN网系统作为形式化描述工具 ,在对协议进行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构造协议转换器实现了异构网络的集成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的异构无线接入网垂直切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异构无线网络中垂直切换的准确度、减少连接掉线,提出了一种新的垂直切换方法.该方法改进了基于RSS的切换触发机制,并且采用基于模糊逻辑的归一化量化决策算法,从可用的接入网中选择最优的切换目标网络.为验证方法的可行性,采用由UMTS和WLAN构成的仿真场景.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通过平衡用户的偏好、网络状态和系统性能,有效地选择了最优的网络;同时,在垂直切换次数和切换掉话率方面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IEEE 802.11的无线多媒体异构网络可用带宽评估算法,该算法通过研究分组碰撞概率和退避时间的相互影响计算发送端与接收端空闲时间的重叠概率,同时通过区分节点的繁忙状态和载波侦听状态来提高重叠概率估计的准确性.网络节点根据感知的信道剩余可用带宽,综合考虑流内和流间干扰,计算路径可行的发送速率和路径代价函数,以此选择最佳分组转发路径.NS2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带宽优化算法,与现有算法相比能够更加准确的感知链路的可用带宽,提高网络吞吐量,避免网络拥塞,为多媒体业务流的接入提供更好的QoS保障.  相似文献   

15.
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跨层协议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泛在式异构一体化综合网络应运而生,包含了节点异构性、链路异构性和网络协议异构性等特点的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HWSN)已在众多领域得到大量应用.为进一步提高HWSN网络整体性能,对HWSN进行跨层设计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目前关于HWSN跨层协议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且实际应用于HWSN的跨层协议尚不成熟.通过分析HWSN跨层设计的目的和方法,从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MAC层、物理层5个层次比较了当前HWSN跨层协议并对相关协议进行研究,旨在探讨HWSN跨层设计的发展方向,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车参数和实际道路试验数据对基于SUMO软件的车辆模型进行优化,构建了具备自动驾驶全工况测试能力的高保真车辆运行特性模型,并与SUMO软件交通流仿真集成,形成了面向混合异构交通流的仿真平台。最后,通过典型交通运行场景对集成效果进行准确性和可用性验证。  相似文献   

17.
异构信息源集成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异构信息源集成技术提供统一接口,使各种基于因特网的应用能迅速、准确地提取所需信息,为用户屏蔽各种信息源的异构性.这种异构信息源的集成技术从传统的结构化的异构数据库扩大到半结构化的大量Web页面信息及无结构的信息.对集成技术的方法,如数据模型、Web信息、描述语言XML、主流软件开发技术及信息智能搜索、查询重写、查询分析等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半结构化异构信息源集成的系统架构,并指出该项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应用ANSYS中的参数语言建立混凝土随机骨料结构模型,并对该模型在单轴受拉、单轴受压及双轴拉压组合下的加载过程进行较详细的数值模拟,分析加载过程中变形场应力应变变化情况,进一步揭示了混凝土的损伤机理并证明了模型用于模拟混凝土试验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高土石坝施工计算机一体化仿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系统仿真方法对土石坝施工中的两个子系统,即运输上坝子系统和坝面填筑子系统的施工过程进行系统描述,分析了各自的运行特点,阐明内在联系,提出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一体化仿真,拓展了循环网络模型的概念,精减了现有循环网络模型中的职能节点和控制节点,并增设了一种新的综合节点,实现了面向资源的施工系统仿真建模.编制了仿真软件,并在某高土石坝施工设计中得到应用,仿真成果验证了该建模的有效性及仿真方法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