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普通的阿富汗男孩成长的故事,建构出一条心理救赎的策略,以治疗病态的阿富汗社会和在极端宗教理念压抑下扭曲的人性。作者通过对人物命运以及对阿富汗和美国两个截然不同社会的描写折射出人性的本质。小说通过阿米尔的救赎告诫人们要勇于面对自己人性中的缺点,以免受到心灵的鞭挞、愧疚、恐惧和折磨。小说中的风筝象征着友情、亲情、正义、善良、诚实以及勇敢、睿智等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对风筝的追寻亦即对美好人性的追寻。  相似文献   

2.
《追风筝的人》是旅美阿富汗裔畅销书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品,自2003年问世以来,因角色的生动刻画,故事情节的震撼,被称之为惊世之作,吸引着大批读者.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对家庭、友谊、背叛及救赎等等复杂的情感进行深入的剖析,探究出少年成长过程中所遭遇到困惑及迷惘.事实上,人生是一场未知的旅途,参不透的人生成长中有过迷惘,有过困惑,但人性自我的救赎,使得个人的成长没有偏离轨道.文章就阿米尔的成长经历从救赎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究小说备受追捧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神威 《世界博览》2023,(12):74-83
<正>当地人会带着好奇的目光,看着这么一个从脸庞到衣着全然与众不同的人,悄然混进了他们波澜不惊的世界。每当风筝飞起之际,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请勇敢地追,为人也为己。很久之前看过一本《追风筝的人》,那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为人们讲述的关于救赎的故事:两个年少好友因一次变故走向不同的人生,主人公阿米尔也在经历种种之后,找到了自己的本心。这次巴基斯坦之旅并没有如此深刻的故事发生,但却似乎让我看到了很多载着勇气与向往的风筝。  相似文献   

4.
从人性异化的角度,分析李佩甫长篇小说《等等灵魂》中人性的异化,并探讨了人性异化的原因,指出权力、金钱是人性异化的两个主要因素。在作品中,作家还借用人物的"童年情结"尽力剖析人性异化的深层次渊源。通过故事叙述,作品还在阐释从人性异化走向人性回归,这个过程需要精神来救赎。作家正是在描绘人性异化、表达精神救赎的过程中,揭示了小说《等等灵魂》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5.
漫话风筝     
伴随着悠扬悦耳的歌声,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会暨第二届全国风筝邀请赛,于4月1日在山东文化古城潍坊市开幕了。霎时间,千百只风筝恰似银燕展翅,又如彩蝶翻飞,或仿佛龙腾在天……观赏风筝的中外来宾发出阵阵惊诧的呼叫和愉快的笑声,给古城平添一抹浓郁的春日气息。风筝的故乡风筝,又名纸鸢,风鸢,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最先发明创造的。史料记载,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的巧匠鲁班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可能是关于风筝的最早记载。那时的风筝是木制的。东汉发明造纸术后,出现了用竹制框架,纸糊的风筝。因其能  相似文献   

6.
浅析李渔《风筝误》中“风筝”的叙事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筝误》是明末清初剧作家和戏曲理论家李渔的代表作品,此剧以"风筝"命名,"风筝"意象贯串全剧始终,起到了重要作用。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明确提出了"立主脑"的观点。他强调"弃旧图新",借用"风筝"为引子,给"借诗传情"这一陈旧的情节模式注入新意。在戏曲创作具体结构上,李渔对前代文学中"风筝",尤其是元曲中的"风筝"总结的基础之上进行巧妙创新。从总体原则和具体结构两个角度出发,"风筝"在李渔的戏剧创作中具有独特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7.
将K_(1,3)任意两点连接起来所形成的图形称为风筝.设H是一个连通图,■是一个图类,如果对任意的■包含一个子图K,K同构于图H,且满足■那么称H为■的轻子图.如果H是一个风筝,就称H为轻风筝.利用权转移方法研究了NIC-平面图中轻风筝的存在性,证明了每个最小度至少为5并且最小边度至少为11的NIC-平面图含有一个最大度至多为29的风筝.  相似文献   

8.
风筝承载的民俗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归纳法对风筝的扎制、放飞、与民俗节日以及文学和艺术创作等从民俗文化视角进行研究。认为:风筝是一项集观赏、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具有民俗文化特征的体育活动,其制作和放飞都体现着浓郁的民俗文化内涵;放飞风筝还是我国许多地方民俗节日活动的重要内容,同时放风筝体现着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民俗文化精神;风筝还是我国民间文学和艺术作品的素材,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9.
春天来了,又到了放风筝的好时候。现在,一到周末或节日,各地的公园和风景点里,往往有很多人在放风筝。看着这些造型各异、多姿多彩的风筝在蓝天上高高飘飞,的确让人感到轻松惬意。不过,风筝一旦飞高、飞远了,操纵者其实也就没有太多的事可干了,最多是在风势不对的情况下,或收或放那根风筝线来保持风筝的姿态。有时候,甚至一两个小时都不用动一下,风筝  相似文献   

10.
正在空中放飞的风筝,受到怎样的力,处于怎样的动态平衡状态呢? 1、风筝的受力分析如图1,空中的风筝m受到如下三个力的作用:①竖直向下的重力G。②线绳对风筝的拉力F,沿线绳向下。③气流对风筝的压力Q,垂直于风筝表面向上。  相似文献   

11.
<正>瑞典Minesto公司成功研制了一款形似儿童玩具的水下风筝。但不要小瞧它的功能,这款风筝能够在洋流中俯冲或下潜,利用洋流储备电能。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非线性预测函数控制器以解决风筝发电的控制难题,采用混合神经网络建立了风筝系统的预测模型,采用预测函数设计其控制器.预测函数控制器结合神经网络集成了在线辨识、学习机制和预测控制器闭环控制系统,能够显著改善风筝发电系统的性能.数字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创造了与现实世界对立的另外一个世界,其中的诗篇<风筝>就体现了这种对立的情况.<风筝>的两极教育功能包括:启发的两极教育功能,引导的两极教育功能和教训的两极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阎连科的小说阐释了耙耧山区的土地文化,一方面通过对鄙陋的乡俗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宗法制负面作用的描写表达了对传统文明的批判;另一方面,通过对金钱至上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精神家园荒芜,人性缺失等病态现象的描写,表达了对现代文明的批判。作家在批判两种文明对人性的扭曲的同时呼唤健康优美的精神家园,并提供了一条自我救赎之途——回归乡土,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那蕴含着人性温情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潍坊学院学报》2017,(3):30-32
风筝艺术作为一种最早产生于中国的艺术,是中国本土民族心理的生发。伴随时间的推进,风筝造型中所体现的民族心理经历了探索、实用、巫术、游戏、审美、创新六个阶段。同时也体现出了法度、道、天人合一的中国艺术精神和哲学思想。风筝造型艺术是中华民族心理的映现,也对民族思想与信念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6.
春来话风筝     
春风习习,春光明媚,春季是许多国家放风筝的最佳季节。风筝既可以放到天空中玩赏,又可以挂在室内墙上作装饰品。当前国际上还广泛宣传放风筝,可以锻炼身体、增强健康。许多国家很久以来就有放风筝的习惯和玩赏风筝的爱好,特别是在美国、荷兰、日本等国,这种风气更盛,不少大人小孩都爱放风筝。美国东海岸的一些城市把每年三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天作为风筝日,几乎家家都放风筝。日本每年举行一次学生放风筝比赛。目前世界上流行的风筝多种多  相似文献   

17.
<正>春回大地,晴空碧净,云淡风轻,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相信不少小朋友已经跃跃欲试了。这期,小编和作者们就同大家说说风筝的一些事儿。空中挤满各色的风筝,地面飘荡起惬意的笑声,生活的甘美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可你知道吗?2000多年的峥嵘岁月,在风筝的"肌肤"上镌刻了太多的"别名",每个"别名"背后都是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18.
风筝总动员     
迎风拉线放风筝是人们在春天的最爱!看着各种各样的风筝随风飘舞,你的心早就上了天。还犹豫什么,快  相似文献   

19.
阳春三月,春风十里,闲暇时光带上孩子踏青赏花放风筝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在公园里,我们经常能看到人们放着风筝拥抱春风、迎接春天的美好画面.放风筝时,需要抬头看天空,遥望风筝的状态,可以调节视力,消除眼部疲劳.另外,当风筝上升、倾斜时,需要奔跑、拉线、收线等动作,手、手腕、手臂、脚等多个身体部位都能够得到锻炼.放风筝是一项...  相似文献   

20.
阳春三月,微风习习,同学们正在草场上进行放风筝比赛。小霞望着一只风筝不由得赞叹:“飞的好高啊!”我乘机问道:“风筝到底有多高啊.你们能测算出来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