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蔡庆 《特区科技》1997,(3):23-24
人们对出租汽车计价器的作弊行为谈论的较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下面就三种作弊方法作具体分析: 一、利用轮胎作弊 利用轮胎的作弊主要表现为改变出租汽车车辆的特征系数“W”值,“W”值是表示车辆每行驶1km时,输出给连接计价器传感器的软轴的转数,单位为1γ/km。  相似文献   

2.
大学“尖子生”考试作弊现象探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由来已久,一般来说,考试作弊者多是差生,但近几年来,各类高校的“尖子生”也加和了作弊行列,要校园里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从考生心理,教学管理等角度对“尖子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动因及对策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考试作弊已经成为高校校园中见怪不怪的一种现象。从伦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考试作弊,既是大学生道德品质不端的表现,也是大学生道德信念不坚定的结果。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主要有:完善学校制度建设,创建良好的校园制度环境;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道德品质修炼,提升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4.
资讯     
黑龙江大学研制“作弊克”获国家专利一只手掌大的小盒子,在考场中,能准确地识别无线耳机、对讲机、自制无线电通信设备等作弊工具。黑龙江大学考场技防研发中心研制出的“作弊克”,是国内第一款无线耳机探测设备,获得了国家专利,侦测成功率高达99%。考试时,由监考老师拿在手里  相似文献   

5.
区域自然环境质量评价的两个评价层次涉及隶属度的两种不同转换算法;但是,现有环评方法的隶属度转换算法值得商榷,主要表现为冗余数据被用于计算合成隶属度.为此,从一般的指标隶属度到目标隶属度转换入手,设计一种滤波器,能识别隶属度转换过程中的冗余数据;并从指标隶属度中提取对目标分类起作用的“有效值”;有效值转化为“可比值”并生成“可比和”;由可比和定义目标隶属度.由此建立隶属度转换的一般算法.区域自然环境在两个评价层次上的隶属度转换则是一般算法在不同信息条件下的实现.用一例说明评价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李杨 《上海信息化》2007,(10):48-50
当年,由一部《水浒传》,看各路英雄为争座次,不惜头破血流; 近日,由一个“Alexa排名”,看搜狐、新浪这对“老冤家”互扣“不正当竞争”、“作弊”的大帽子,再度上演“口水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以普米族聚居村落云南省宁蒗县新营盘乡牛窝子村为研究区,使用样方法对该村神林、私有林、集体林的生物多样性现状进行调查,计算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结果表明,除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表现为私有林神林集体林之外,三种林地的乔木层和灌木层的丰富度和指数一致表现为神林私有林集体林,说明普米族传统宗教思想、习惯法和林地管理方式是造成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普米族民族传统文化与资源管理方式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发挥民族传统文化与资源管理方式的作用应能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假冒伪劣”为常见社会经济现象,对其治理的效果一直不明显。通过对“假冒伪劣”概念的语义分析,厘清了“假冒伪”与“假冒伪劣”两个易混淆的概念;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模型,分析了“假冒伪劣”的三个成因:加快资本积累、降低经营风险及扩散效应;通过进行福利分析,指出“假冒伪劣”可能造成的直接及间接危害以及对其治理的困难所在。利用前述分析,试图给出新的治理思路:加大惩处力度、建立打假的消费者协会、鼓励民间打假公司以及完善官员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9.
考试作弊在当今高等学校中司空见惯越来越具有普遍性。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相当严重;他们对作弊总体是反感的,也不愿意协助他人作弊,但其态度与行为很不一致;此外大学生很看重因作弊而受到的处分。与作弊有关的学生个人心理原因有多个方面,作者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杜绝作弊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进行的高考,是组织考试作弊入刑后首次高考,为了给考生营造一个干净有序的“空中环境”,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局加大了高考无线电保障力度,除了对重点地区和考场开展专项电磁环境监测外,还提前对全市的电子市场进行了针对销售作弊器材的专项整治.  相似文献   

11.
考试作弊现象的博弈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考场作弊者与监考者作为博弈双方,利用博弈论的理论方法,建立了作弊现象的数学模型。认为影响作弊现象的主要因素为作弊收益、考场执法力度、执法成本等因素,提出了加强选才的科学性,注重考场制度建设,适度确定惩罚力度等减少作弊现象的积极措施,特别提出对作弊者的惩罚力度不是越大越好。惩罚力度既要对作弊者起到惩戒的作用又要考虑能让执法者在情理上认可接受。  相似文献   

12.
对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现状,分析了引起学生考试作弊的五种心理,即侥幸心理、虚荣心理、从众心理、赌博心理和同情心理,从加强思想教育、加强考试管理、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加大对考试违纪学生处理力度等方面提出防治考试作弊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弊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存在着许多作弊现象,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用人单位重学历轻能力、自考考试制度设计不合理、处理考试作弊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以及考生缺乏诚信等原因。要解决这些弊端,应纠正用人单位唯学历是从的做法,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加快立法进度,加强道德教育,加大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弊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对考试舞弊现象进行简单的归类,随后运用数学和经济学原理从成本收益角度对应试者的应试心理进行分析,接着用博弈论对作弊与不作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作法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作弊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考试作弊是高校规模扩招和转向大众化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通过对此现象的分析与认识,探讨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新特点和复杂动因,就如何预防考试作弊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学考试的作弊现象,将大学考试的作弊原因进行了总结性归纳和分析。笔者以为要减少学生作弊行为,高校必须加大力度进行考试制度改革;同时,还应该完善考试管理工作,对学生要进行诚信教育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作弊处分与集体荣誉相挂勾,就能有效地杜绝高校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考试是一柄双刃剑。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术掌握程度的手段。而不合理、僵化的考试制度则会影响着考试功能的正常发挥甚至出现考试作弊等逆向选择。调查表明,中国大学生考试中作弊现象屡有发生,诚信意识普遍不强,严重影响了考试应有的严肃性。用经济方法说明大学生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只要是作弊成本小而学习收益低,考试中放弃诚信是其最佳选择,可见,学生考试作弊有其制度上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考试作弊杜而不绝现象一直是困扰教育工作者的难点问题。从分析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入手 ,剖析了现行高职教学和评价体系存在的弊端 ,提出了相应的工作对策 ,旨在督促高职院校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学生能力评价体系等诸方面的改变 ,从而有效地防治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过程、直接心理和深层心理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这一大学校园里常见的问题行为,并提出了防治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对策,以期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