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临床资料 患儿,男性,8个月,无明显诱因发热伴呕吐3 d入院.入院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数为13.8×109/L,中性粒细胞38%,淋巴细胞55%,单核细胞7%.脑脊液检查:外观白色混浊,白细胞计数7.96×109/L,中性粒细胞为85%,单核细胞为15%,潘氏反应(卅).3次抽取脑脊液直接涂片均查到革兰氏阳性短粗杆菌,经培养证实为假白喉杆菌,临床诊断患儿是由该菌引起的脑膜炎,经用氨苄青霉素治疗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白色念珠菌基因组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大量关于白色念珠菌基因组研究的文献并进行综合详述.结果:白色念珠菌是第一个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致病性真核生物,在基因组序列信息研究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基因功能、转录组、蛋白质组等方面获得了许多重要成果.结论:白色念珠菌的基因组研究成果将对研究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机制、耐药机制以及抗真菌药物开发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17岁。于住院前10天自觉右眼不适,次日晨起即感睁眼困难,视物成双,病情呈进行性加重,起病后第5天右眼球活动不能并阵有持续性头痛、恶心。经门诊诊断为中脑病变而收住院。既住有结核性胸膜炎病史。 查体:T37.4℃P 80次/分。神志清晰,语言流利,心肺检查未见异常。右侧上睑下垂,眼裂变小,眼球居外展位。仙收不能,上下视不全,右外主斜视受限。右瞳孔直径达6mm,明显大于左侧,右眼对光反射明显迟钝。余颅神经检查皆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左侧半身痛觉减退。颈强直阳性,克匿格征阳性,布鲁金期基征阴性。左侧膝跟腱反射均活跃。病理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白色念珠菌的简易分离和鉴定方法:先将菌种接种于沙堡氏培养基上,待长出菌落后,挑取单少接种于玉米玉脂(或玉米吐温80)培养基上形成厚膜孢子,然后再结合糖发酵或其它生化试验加以鉴定。此方法简便易行,且阳性率高。另外,对沙堡氏培养基进行了改良,并对白色念珠菌在7种改良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做以比较,结果表明,在葡萄糖蛋白胨酵母膏琼脂培养基上菌落生长最好,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和葡萄糖酵母膏琼脂培养其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近年来白色念珠菌基因分型方法研究的新进展。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归纳总结。结果:白色念珠菌基因分型是近年来白色念珠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和主要方向,其方法很多。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各有千秋,目前倾向于计算机辅助分析,多种分型技术合用。结论:白色念珠菌基因分型方法研究有新进展,对临床念珠菌病的诊断、治疗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理想的分型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建立稳定的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C57BL/ 6小鼠模型,选用国际标准型白色念珠菌10231(Candida albicans),经小鼠尾静脉直接注射白色念珠菌酵母细胞; 接种后从感染小鼠的脾中能够分离出白色念珠菌,病理学检查肾组织可见肾盂内有大量白色念珠菌的孢子、菌丝体和炎性细胞浸润.噬菌体展示的白色念珠菌HSP 90多肽和热灭活的白色念珠菌菌苗能明显减少感染小鼠肾脏负荷的真菌量.结果说明经尾静脉注射合适剂量的白色念珠菌可建立稳定的小鼠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该模型可用于研究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致病机理、免疫和预防.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白色念珠菌菌龄、预处理剂、酶解温度、裂解酶种类、酶解时间等不同因素对白色念珠菌SC5314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确定了其原生质体制备的条件:选用菌龄为12 h的菌体,用50 mmol/L EDTA+5%巯基乙醇(体积比)+50 mmol/L Tris (pH=8.0)的复合预处理剂进行预处理,用0.7 mmol/L的Na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1%的蜗牛酶+1%的纤维素酶+1%的溶壁酶在30 ℃的条件下酶解120 min.在此条件下,其原生质体制备率高达98%.  相似文献   

8.
白色念珠菌是最重要的真菌病原体之一。通过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ATCC 10231进行不同培养基培养,发现其菌落与其他酵母不同。该菌株在显色培养基上为蓝绿色,能产生厚垣孢子与芽管,在葡萄糖和麦芽糖发酵实验中产酸产气,在蔗糖发酵实验中只产酸不产气。回收实验表明,当在100μL样品中添加10个左右的白色念珠菌时,利用显色培养基能够检出白色念珠菌。  相似文献   

9.
噻吩类杂环化合物抗白色念珠菌药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钯催化偶联反应合成的一系列新型噻吩类杂环化合物,采用滤纸片和平板培养法研究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实验中噻吩类化合物样品对白色念珠菌作用显著,最低抑制质量浓度(MIC)分别为25和50 mg/L.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HIV感染人群和健康人群口腔白色念珠菌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运用CA-INT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白色念珠菌包含1类内含子的编码rRNA的25S rDNA区,根据扩增条带大小进行基因分型,并应用χ2检验对54株HIV感染人群和54株健康人群口腔白色念珠菌基因型别进行分析。结果:CA-INT特异性引物PCR法可将108株口腔白色念珠菌分为A、B和C型,以A型最多见,两组人群口腔白色念珠菌基因型分布基本相同,但HIV感染人群口腔白色念珠菌A型所占构成比高于健康人群,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IV感染人群和健康人群口腔白色念珠菌均具有基因多态性,CA-INT特异性引物PCR法是较好的口腔白色念珠菌种内菌株间鉴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由于当前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不合理使用,导致机会感染微生物尤其是真菌的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白色念珠菌是主要的机会致病菌之一,并且临床上对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的小儿口腔疾病、常用抗真菌药物局部治疗有较大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MTT法等方法研究壳聚糖碘液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得到壳聚糖碘液的50%抑菌浓度(MIC50)和最小菌浓度(MBC)分别为250 mg/L和600 mg/L。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碘液具有良好的杀白色念珠菌效果。  相似文献   

13.
筛选出具有抗白色念珠菌作用的中药复方。采用牛津杯法从10种中药提取物中筛选出3种具有较好抑菌作用的药材,进行复配并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以花椒和土荆皮的乙醇提取物等量混合制成的中药复方,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2.5mg/g。以花椒和土荆皮为原料的复方中药,体外抑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针对钯催化偶联反应合成的一系列新型噻吩类杂环化合物,采用滤纸片和平板培养法研究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实验中噻吩类化合物样品对白色念珠菌作用显著,最低抑制质量浓度(MIC)分别为25和50mg/L。  相似文献   

15.
穿耳孔导致病毒性脑膜炎目前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我们发现的1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22岁,神志清,精神差,皮肤粘膜无异常,一周来不规则头痛,体温38℃左右,恶心、呕吐(呈喷射状),左眼出现复视现象及瞳孔不能外展,左右耳垂红肿(因穿耳孔10天)。辅助检查:血常规、X线、胸部透视均无异常,脑电图、头颅CT,头颅摄片均无异常,眼底无任何改变,血糖正常,脑膜刺激征(+),行腰柱穿刺术侧卧时脑脊液压力在200毫米水位,颅内压增高,脑脊液细胞数增高,呈乳白色混浊,白细胞数1800~2040×106/L,对症治疗,分别给予青霉素…  相似文献   

16.
肺炎链球菌属链球菌属。主要寄生于人体上呼吸道,部分菌株有致病力,可引起大叶性肺炎,引起化脓性脑膜炎者临床极少见。我们于1993年5月从一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硬膜外穿刺液中分离出一株肺炎链球菌,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5个月,因不明原因发热二天伴呕吐,嗜睡继而昏迷于1993年5月4日采院就诊。实验室检查:硬膜外穿刺液外观呈柠檬包,微混,无凝块;白细胞总数18/mm~3,蛋白质定性呈强阳性,糖2.2mmol/L,氯化物106mmol/L。末梢血白细胞总数16.4×10~6/L,分类计数N 0.86,L0.14。经CT检查提示化脓性脑膜炎可能。临床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入院后因病情严重,持续昏迷七天后抢救无效于5月11日死亡。  相似文献   

17.
通过病理解剖和镜检确诊,成都某肉种鸽场暴发的流行性疾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并确定传染的主要来源是由于乳鸽饲料加工不当引起的,采用硫酸铜饮水,配合饲料加工工艺的改进,和加强环境卫生消毒措施,很快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18.
从白色念珠菌的增殖、活性氧(ROS)的积累、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几个方面,研究了香雪兰精油的抗真菌作用.结果表明:白色念珠菌对香雪兰精油极度敏感,精油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0.1% 和0.25%(质量分数);精油处理能导致白色念珠菌核酸、蛋白质泄漏,细胞形态改变以及胞内ROS积累,进而加强脂质过...  相似文献   

19.
集约化白羽肉鸡饲养,白色念珠菌病容易发生,影响肉鸡采食,出栏时间延长,料比增加,肉鸡效益差,严重的引起肉鸡死亡。利用硫酸铜来防治,可得到有效控制白色念珠菌。  相似文献   

20.
以白色念珠菌为实验材料,利用玻璃珠破碎法、PCR技术克隆白色念珠菌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根据基因重组技术构建Sap2原核表达载体,使之表达蛋白并且将目的蛋白纯化.将获得的Sap2蛋白免疫兔子,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研究了白色念珠菌天冬酰胺蛋白酶的免疫学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