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叠合板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设计了4个两种不同边缘约束措施的叠合板式剪力墙和2个普通剪力墙模型,并进行了在低周反复荷载下与普通剪力墙的对比试验研究;较系统地分析了结构的破坏形态、变形能力、承载力、延性、滞回特性、耗能及钢筋应变等.试验表明,2种不同边缘约束措施的叠合板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运用ABAQUS对高宽比不等(即H/B=1.0、1.5、1.7、2.0、2.5、3.0)的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在模拟地震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发展及破坏模式,并通过对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的对比分析,得出各阶段高宽比结构构件的破坏形式及最优高宽比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竖向拼缝位置的单面叠合板式剪力墙抗震性能,为该类墙体的模数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已有试验结果建立有限元模型,验证模型的正确性,进而研究单面叠合板式剪力墙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不同竖向拼缝位置的单面叠合板式剪力墙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混凝土损伤及暗柱配筋。结果 拼缝位置变动对墙体抗震性能影响较小,随着轴压比的增大,墙体耗能能力降低,在相同轴压比情况下,不同竖向拼缝位置的单面叠合板式剪力墙耗能能力基本相同;提出拼缝处暗柱钢筋计算公式和构造要求。结论 通过改变竖向拼缝位置可实现工厂结合已有模具对设计所需的大尺寸非标准化墙板进行灵活分割,降低生产成本;暗柱钢筋计算公式和构造要求可应用于单面叠合板剪力墙拼缝处暗柱的配筋设计,对推广叠合板式剪力墙装配式建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对叠合混凝土墙板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并为编制地方行业标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进行了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叠合板式剪力墙和普通剪力墙对比试验研究.较系统地分析了结构的破坏形态、延性、刚度、耗能等,并采用基于刚度的破损指标和基于位移及耗能的破损指标的计算模型对构件进行了计算分析比较,计算结果与试验现象吻合良好.基于刚度的破损指标计算较为简便,可优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5.
叠合板式剪力墙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叠合混凝土墙板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设计了4个叠合板式剪力墙和2个普通剪力墙模型,并进行了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对比试验.在试验研究基础上,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程序,对叠合板式剪力墙在单向加载下的性能作了非线性分析,从理论计算角度进一步了解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开裂、变形及破坏全过程,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扭转效应对空间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运用了规范规定的底部剪力法,以偏心距为变量,推导出单维地震作用下偏心距和层间侧移的关系式,并利用数值分析,说明了线弹性扭转角和层间侧移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减小空间结构体系的偏心距,可以有效地减弱扭转效应,提高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墙板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了3个节点试件有限元分析。分析表明,3个试件的裂缝分布均在墙板锚固区域,均为受弯破坏。3个试件的骨架曲线基本相同,承载力,变形能力,刚度差别不大,叠合楼板中连接钢筋锚固方式对墙板节点的抗震性能影响不大。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墙板节点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在节点连接合理的情况下可以达到与现浇结构相当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8.
叠合板式剪力墙恢复力模型特征参数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周反复荷载下,对4个叠合板式剪力墙和2个普通剪力墙进行对比试验,系统分析试件的刚度退化趋势.基于理论公式及试验数据,建立往复荷载作用下构件的三折线型恢复力模型,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基于小波变换原理,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小波变换的恢复力模型特征参数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简便,可较好地反映试件在各阶段刚度的变化,更符合刚度退化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带钢管混凝土端柱的装配式双面叠合剪力墙(简称PDSWEC墙)是一种新型装配式结构抗侧力构件,具有预制构件自重轻、可全装配化施工等优点.为研究PDSWEC墙的抗震性能,通过对照试验现象,标定数值模拟参数,并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的结果,根据2组共6个试件的滞回曲线,研究了PDSWEC墙的抗震性能参数;分析了不同轴压比、不同端...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新型钢管混凝土边缘约束叠合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设计制作了3片钢管混凝土边缘约束叠合剪力墙和1片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足尺试件进行静力往复加载试验,试验中考虑了3种不同的墙身厚度取值,以考察高厚比对剪力墙抗震能力的影响.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剪力墙的承载力、延性、刚度及其退化、滞回特性、耗能能力及破坏特征.建立了新型钢管混凝土边缘约束叠合剪力墙的承载力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研究表明:新型钢管混凝土边缘约束叠合剪力墙结合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侧向刚度和承载力大与钢管混凝土边缘约束延性好的优势,其承载力、刚度和耗能能力较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有所提高;在所试验的参数范围内,高厚比对剪力墙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加筋土挡土墙是一种新型支挡结构,通过采用振动台对牛皮纸、硬塑料和胶带三种筋带的加筋土挡土墙模型进行了不同加速度峰值下的振动试验,得到了加筋土挡墙模型面板的加速度、动位移、筋带动应变增量随挡墙高度的变化规律。从而分析不同筋带对加筋土挡墙抗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拟静力试验及ABAQUS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对五种不同剪跨比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对比了不同剪跨比剪力墙的破坏形态、承载力、位移、延性性能及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等抗震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剪跨比是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剪跨比越大,剪力墙屈强比越小,安全储备能力越高,延性系数越大,结构延性越好,后期刚度越稳定,耗能能力越强,承载力越小。当剪跨比在1.24~1.8之间时,剪力墙延性较好,承载力较高,抗震性能较理想。研究结果可为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提供试验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 Modificd Compression-Field Theory 和三组基本方程(平衡方程,相容方程,本构方程)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连梁的受剪特性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推导出跨高比小于2. 5的剪力墙连梁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公式的适用条件。为完善规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设置剪力墙高度为模拟变量,运用NosaCAD软件对按照规范配筋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分别进行了罕遇地震与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模拟分析。假设罕遇地震下层间位移角的要求,与多遇地震下一致作为剪力墙中断是否可行的判断依据。基于中断剪力墙结构与全高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对比分析,发现在ELCENTRO波作用下罕遇地震时,剪力墙只做到第五层时结构层间位移角超出依据,当只做到四层时出现多遇与罕遇地震下层间位移角同时超限,验证了假设的合理性,同时表明剪力墙中断的可行性。12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可以在顶部适当的楼层对剪力墙进行中断到第6层。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新颁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高层建筑设计施工规程(报批稿),从变形限制条件出发,引入相互作用影响系数,针对抗震墙及框架——抗震墙结构体系,分别推导出确定抗震墙适宜抗弯刚度的计算公式,可适用于:①刚性地基情形;②考虑结构-地基相互作用;③考虑结构-桩-土相互作用;④考虑避免共振效应的措施。公式反映了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建筑总高度及地基土条件等影响因素。计算结果可作为高层建筑抗震墙布置的参考依据。文末附有算例。  相似文献   

16.
T形截面柱框架边节点的抗震性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告了五个钢筋混凝上T形截面柱框架边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分析了梁纵筋的锚固、节点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并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抗剪承载力公式及若干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规范交换和热力学平均的办法,讨论畴壁运动的能量变化,发现低温下畴壁运动是由零点振动所决定的,并且这个量子效应与畴壁参数有关,特别与阻尼有关.  相似文献   

18.
对所给出的流体剪切力测量装置Stanton管,在空气管流与风洞中进行了广泛的试验研究,试验表明,这种差压管所测量的流体剪切力值可由文中所导出的公式表示为压差的幂函数,Stanton管的敏感结构尺寸在于它的总高度H,若能从结构上将Stanton管在固体表面法向上的高度尺寸降至湍流边界层层流底层厚度以下,则可不必对其进行标定而直接利用公式从压差值△P导算出流体剪切力。  相似文献   

19.
短肢剪力墙结构层间极限变形能力的计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了短肢剪力墙结构层间侧移计算模型-带刚域的十字型梁柱组合单元。在考虑了梁、柱弯曲、剪切变形影响的基础上,推导出层间屈服侧移、极限侧移及层延性的计算公式,并对实际算例的安全可靠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采用SRT和MRT格子玻尔兹曼模型在反弹和曲线边界条件下模拟了二维斜管中的Poiseuille流,比较了不同斜管倾角、计算网格大小和雷诺数情况下的速度和壁面剪切应力计算误差.结果表明,采用曲线边界条件时,壁面剪切应力值在紧邻壁面的流点处计算精度更高;而采用反弹边界条件,计算壁面剪切应力时考虑到边界楼梯状近似的影响,壁面剪切应力的计算不应该选在离壁面最近的流点上,而应选择离壁面很近但不紧邻边界的流点,同时,MRT模型相对于SRT模型来说模拟结果稍微更精确一些,但没有明显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