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清易代,清兵南下,江南一带的抵抗最为强烈,遭受的破坏和损失也最为严重。吴嘉纪作为扬州、泰州、镇江一线布衣诗群的代表人物,是清初著名的遗民诗人、布衣诗人、盐民诗人,其诗几乎涵盖了明末清初的所有大事件,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艰辛和悲惨生活,堪称“诗史”。本文拟从生平行藏事略、“以诗为史”的写实诗歌和其诗歌艺术特色三方面来解读吴嘉纪其人其诗。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诗史思维”纵论杜甫诗学 ,详细论述了杜诗中诗与史的异质同构思维特征、诗史思维的精神指向、诗史思维的文化底蕴、诗的时事化与时事的诗化及诗史思维中的叙事主体及时间距离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诗史思维”纵论杜甫诗学,详细论述了杜诗中诗与史的异质同构思维特征、诗史思维的精神指向、诗史思维的文化底蕴、诗的时事化与时事的诗化及诗史思维中的叙事主体及时间距离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研究古代文学中的“诗史”问题,宋季诗史是最重要的对象。诗史是“亡天下”之际的“野史”,诗史应纪实与伤时并重,这是宋季诗史作者和论者共同的诗史观。宋季诗史是分层次、多样化的,并且蔚为大观,形成高潮。与杜甫诗史相比,宋季诗史更注重时事、史实的完整记录和具体描述,杜甫诗史侧重在“诗”,宋季诗史侧重在“史”。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的教学,实际上是文学史教学的延续。其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诗史互证"的过程:"以诗证史",重在对于文学史知识的认知与把握;"以史证诗",重在对于文学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古代文学中的“诗史”问题,宋季诗史是最重要的对象。诗史是“亡天下”之际的“野史”,诗史应纪实与伤时并重,这是宋季诗史作者和论者共同的诗史观。宋季诗史是分层次、多样化的,并且蔚为大观,形成高潮。与杜甫诗史相比,宋季诗史更注重时事、史实的完整记录和具体描述,杜甫诗史侧重在“诗”,宋季诗史侧重在“史”。  相似文献   

7.
道、咸间贵州籍杰出诗人郑珍和莫友芝,最初以学者身份齐名,后因近代“同光体”诗派兴起,郑、莫的诗歌价值渐为世人所认可,故此才以诗名并称.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较早明确揭橥“郑莫”的诗歌价值及诗史地位,从而使之成为“宋诗运动”的一面旗帜.二家创作本质上都具有“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的特点,但表现又同中有异,在同时代宋诗派作家中可谓自树一帜.  相似文献   

8.
王峰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30(5):19-23,47
诚斋诗中大量出现的“诗”及“诗人”意泉,充分透示着诗人诗意识的存显状态。这种状态可谓之“感心”,此“感心”包含着“沉醉”与“孤独”两个方面的意蕴。通过频繁使用醉、颠、癣、催、觅句、诗债、苦吟,以及瘦、愁、苦、病、闷、穷等一系列极富暗示性的词语,诗人深入地表现了自我精神世界在“沉醉”与“孤独”之间所呈现的巨大矛盾与痛苦。此种精神状态不仅映证着诗人艰苦的诗歌创作之路,更传示出其沉重而丰厚的社会人生经验与个体生命感悟。  相似文献   

9.
以诗证史、以史证诗,已经成为我们发掘传统文化的一种新的方法,陆龟蒙作为晚唐社会中一位杰出的吴地诗人,在他的诗歌中大量的反映了晚唐时期江南社会的生活与变迁,从而为我们透视出了,晚唐江南社会的演变与发展,也使得我们可以窥探出晚唐江南社会心态的变化。本文旨在以陆诗为例,试图展示晚唐江南社会心态与审美艺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后期新月诗派在秉承前期新月诗派“理性”思想的同时,无论在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中都逐步渗入了许多现代主义的因素。在趋向现代主义大潮的过程中,后期新月诗人冷却诗情深刻冷静地思考人生,在诗的题材、诗感上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趋近。在后期新月派诗歌里,引人注目地出现了大都市的病态、现代人的精神异化。后期新月诗人对“主智诗”的寻求,“城市诗”的开拓,都是对中国新诗史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基于网络平台的"慕课"教学模式迅速发展,这种大规模的在线授课方式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冲击与挑战让人不容小觑。那么到底什么是"慕课"?为什么会刮起"慕课"浪潮?"慕课"潮流对于大学教育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和冲击?在未来的高等教育中,慕课真的有可能会取代传统授课吗?本文就是通过深入研究近些年兴起的"慕课热"来进一步揭开"慕课"的神秘面纱。其实大力推行"慕课"并不是简单的取代传统授课模式,而是要用创新的方法使慕课"入乡随俗",更加适合中国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2.
数学的特点是抽象、严谨,但人们的认识需要具体、直观.这就启示我们设法打通从抽象、严谨到具体、直观的通运.于是,努力探索“严谨性”与“直观性”的“结合通道”,就成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3.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项的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践过程中,针对“说话”项的考核出现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作者观察了“枸杞花粉口服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形态、酸性磷酸酶变化及对酶母细胞的吞噬活性,结果表明:“枸札花粉口服液”可以激活巨噬细胞,吴活化状态ACPase活性增高,对酵母细胞吞噬活性增强,说明“枸杞花粉口服液”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爱有尽时:《伤逝》悲剧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少论者认为:造成《伤逝》的爱情翡剧的原因在于渭生和子君这样的小资产阶段知识分子没有把个人的解决和全社会的解放联系起来,妇女没有取得根本的经济权,其实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鲁迅写这篇议题喧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他更多地侧重于表现受过“五四”洗礼,,接受过西方现代文化的小资产阶段的青年知识分子在爱情婚姻方面的尚没有挣脱传统的限制,又受到崇尚个人主义,个性解放的西方文化的制约,这双重的困境投射在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用家庭上,造成了双方在思想,文化及各自独特的性爱心理之间的巨大差距和鸿沟,而正是这一点从根本上引发了他们的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对称性支配相互作用”在发展理论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理论物理发展的历史事实,指出了它是发展现代理论物理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 “造园”与“园林”两个名词,虽只是一字之差,但含义上有主从之分,不能混为一谈,在学术上必须彻底澄清,以免长此混淆不清,影响科学及事业的发展。特撰此文,以就正造园界同志。 一、“园”及其有关词汇 在我国文字上“园”字及其类似的词汇为数甚多,拟分为单词及复词两项分别加以说明: (一)单词 1.园《说文》:“树果为‘园’。”今称栽果树者为“果园”。栽桃者称“桃园”,栽梅者称“梅园”,栽牡丹者称牡丹园”。亦称私人的庭园为“花园”。 2.圃《说文》;“种菜为‘圃’。”今栽菜者称“菜圃”,育苗者为“苗圃”。世称黄帝之园为“县圃”。 3.囿《说文》:“有禽兽曰‘囿’。”《孟子》:“文王之‘囿’方七十里。”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专业“初等几何研究”课程内容陈旧提出了几条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9.
“第三人效果”理论认为受众倾向于认为媒介信息对其他人的影响大于对自身的影响。作为新效果观的代表,该理论在国外研究蓬勃发展,国内研究却凤毛麟角,本文即是对“第三人效果”相关理论内涵、理论模式及理论特质进行详细解析。  相似文献   

20.
文[1]中给出了判别曲线上点是否为拐点的两个充分条件。然而两个定理的证明却是错误的。本文通过具体的反例阐述了其证明错误的原因,并且同时否定了其中的一个定理的推论,进而给出另外一定理的正确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