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国家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四有"的骨干、卓越、教育家,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成为焦点,成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目标。从骨干到卓越到教育家体现了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如何让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过程有时间表、路线图,在终身学习的理念下引导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教师迅速专业成长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陈东 《海峡科学》2004,(4):73-73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进入21世纪,人们已越来越体会到,学校教育、教师的职责在改变,在延伸。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当代教师教育培养嵌入“卓越”这一质量要求与价值标准,既是教师教育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回应,又是教师教育自身的一种深度变革。我国的卓越教师培养政策经历了培养前阶段、1.0阶段和2.0阶段的政策迭代。这三个阶段并非线性的单一的政策更替过程,而是卓越教师培养政策逐渐清晰、从试点到全面铺开、从注重数量到注重内涵发展的过程。从政策文本形式和文本实质两个维度,研究者对卓越教师培养的主要政策文本进行了深入分析,既有助于把握与理解我国卓越教师培养政策全貌,也有助于后续相关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4.
教师是以传授知识技能、为社会培养人才为主要任务的脑力劳动者,他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职业道德--教师道德。自古以来,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韩愈《师说》)为职守,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论语》)为美德。社会主义的人民教师负有培养无产阶级接班人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朗的神圣职责,因此,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事业更加重视,小学教师培养相关问题也被提上了日程。地方高师院校作为向小学输送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机构,也加快了小学教育专业的改革步伐,在培养教师的道路上逐步迈向"卓越化"。课程是教育系统的"软件"和教育循环系统的"心脏"。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方高师院校小学教师培养的质量水平。自2010年国家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以来,地方师范院校在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方面作出了积极响应,并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对H师范学院现行小教专业卓越教师培养课程方案进行探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地方高师院校在小学教育专业"卓越教师"培养课程改革与发展中的得失。  相似文献   

6.
2018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计划培养2. 0意见"颁布实施,培养卓越小学科学教师是基于此的一重大的举措。卓越小学科学教师的培养和成长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解决问题需要建构新的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培养模式,把"学""能"转换放在突出位置。构建学院、地方政府和基地校(区县)三位一体维护体系;做实教学实践,搭建服务平台,把卓越小学科学教师培养推向更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李成栋 《科技资讯》2006,(5):146-146
《师说》是一篇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散文,也是中学语文和中职及五年制高职(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保留篇目。这篇文章从内容到形式,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尤其是本文独到的精辟的对比艺术与层递性更使我们折服。这里,就《师说》中的对比艺术及其所存在的层递性作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8.
韩愈(公元768—824)是唐代中期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以捍卫儒学反对佛老、提倡散文反对骈体而闻名于时,对当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也产生重大影响。韩愈关于教育的专门论著不多,而《师说》是较重要的一篇,其中提出一些教育理论问题,对以后论述教师任务和师生关系,留下难以磨灭的影响。千余年来,人们对《师说》不断地加以研究,不同的阶级,出于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对《师说》作不同的分析和评价,这是必然的。“四人帮”为了破坏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否定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以肃清“孔孟之道”的流毒为名,把《师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大批优秀的卓越全科小学教师,科学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卓越全科教师培养的保障。目前,河南省卓越全科教师培养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存在培养目标定位混乱、课程设置比例不协调、通识基础课内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究其原因,与教育政策的影响、对卓越全科教师培养内涵的认识不足、"双专业教育"的困扰有关。应采用明确卓越全科教师培养的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素质要求、规范专业课程设置、确立合理的课程结构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职责作了精辟的阐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不仅如此,当代社会对教师的职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师要承担起修身敬业、率先垂范,引导学生向善如流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