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永凯 《科技信息》2007,(18):180-181
被称为中国“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为世人描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仲卿与兰芝的遭遇至今令人唏嘘不已。多有学者认为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是乐天的,是缺少悲剧精神的,故中国文学中缺少纯粹的悲剧,尤其是爱情悲剧更显得苍白而无力,而焦刘之爱情悲剧,无疑有力的反驳了这一论调。焦刘的悲剧根源不在其他,而在于情理之冲突,情感与伦理的冲突是中国古代社会无法调和的自在的矛盾,《孔雀东南飞》为我们明晰的展示了这一主题。从文本所展示的故事构架来看,仲卿与兰芝的悲剧是自然而然的“人生之所固有”的悲剧,故可以视之悲剧中的悲剧,是华夏悲歌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2.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悲剧故事,不仅仅是对纲常礼教,对人格摧残的揭露,更是汉末人们追求独立人格与爱情幸福、亲情孝道之间矛盾的反映.刘兰芝、焦仲卿二人既是忠贞爱情的捍卫者也是早期封建纲常礼教的判逆者,他们的爱情悲剧,折射出人们对自由人格的追求和美好爱情的期冀.  相似文献   

3.
作为广义的悲剧来说,它蕴涵了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基础、哲学观念,造就了不同的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文章分析和比较中西方悲剧意识、悲剧精神之大不同及其原因。认为中国悲剧意识内在于儒家的“入世”思想中,佛家和道家的“出世”思想消解了悲剧意识,导致了悲剧精神的缺乏。西方悲剧意识的哲学基础源于主客二分的柏拉图“理念说”,因此在与世界的抗争中表现出崇高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4.
《围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位置,在它五光十色的文字技巧下,实际掩盖着对爱情婚姻、人生乃至人性的深刻体悟。爱情婚姻是一座围城,人本身更是一座围城。在当代社会中,人与人如同一座座围城,疏离、孤立,无法了解对方和被了解,甚至人自身也存在着矛盾,在现实世界和经验世界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同样是一种悲剧性的存在。钱钟书的围城在喜剧的笔调下蕴涵着深刻的悲剧意识,而在普遍的悲剧意识中深藏着更具特性的悲剧意识,是“悲剧中之悲剧“。  相似文献   

5.
孔方谊 《科技信息》2009,(34):I0133-I0134
希腊神话是整个西方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是世界文学的瑰宝,放出熠熠光芒并不断影响着西方的社会文化及文学艺术的发展。希腊神话生动地表达了许多人类所关心的重大问题,反映了人性之中所无可逃避的种种的现象,讲述亘古不变的话题。如战争与和平,英勇与懦弱,爱情与阴谋,美德与奸诈,忠诚与背叛等。本文通过分析其中的女神的悲剧事例,即她们所遭受的爱情悲剧,婚姻悲剧和母性悲剧来解剖其中折射出来的现实社会中女性悲剧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围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位置,在它五光十色的文字技巧下,实际掩盖着对爱情婚姻、人生乃至人性的深刻体悟。爱情婚姻是一座围城,人本身更是一座围城。在当代社会中,人与人如同一座座围城,疏离、孤立,无法了解对方和被了解,甚至人自身也存在着矛盾,在现实世界和经验世界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同样是一种悲剧性的存在。钱钟书的围城在喜剧的笔调下蕴涵着深刻的悲剧意识,而在普遍的悲剧意识中深藏着更具特性的悲剧意识,是“悲剧中之悲剧”。  相似文献   

7.
宝黛爱情的描写是贯穿《红搂梦》全书的中心故事,它在突破旧有的郎才女貌、一见钟情、才子佳人、怜才爱色的爱情模式的同时,向我们展现了全新的闪烁看朴素民主思想的爱情观。而这两位叛逆者的爱情由于为统治阶级所不容和家族势力的迫害,以及主人公自身所带有的人文知识分子的特性,导致了他们爱情的悲剧结局。这个爱情悲剧突破了以往夫贵妻荣的大团圆模式,它的悲剧力量将永远震撼人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日本平安时代的女作家紫氏部用自己一生的心血写成《源氏物语》。紫式部在小说中试图探索一条借助爱情通向幸福生活的道路。但时代的不合理性与人性自身的弱点使得故事中所有的爱情都以沉重的悲剧结尾,而紫式部在反复论证与探索之后也只找到了两条绝望的答案——死亡与出家,在无奈之中给作品划上了未完的句号。小说通过写源氏荒唐曲折荣耀的一生,给人们展示了皇宫贵族华丽、腐朽、淫乱的画面,暴露出贵族社会的种种黑暗和矛盾,揭示了贵族上层精神崩溃和必然没落的趋势,宣扬了往生净土的佛教思想和观念。纵观《源氏物语》,从情节到结构安排再到人物的悲剧命运的结局,无不贯穿着、渗透着弗洛伊德的理论和观点。本文试以弗洛伊德的理论为依据,对《源氏物语》的悲剧性作一点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梁祝故事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对于其爱情悲剧的原因产生了多种解释和异文,其中流传较广的有命运早定说、社会原因说和误期说三种。在梁祝故事不断发展和经典化的过程中,命运早定说被取缔,社会原因说的内容随着社会政治的发展不断被更改,而误期说则被一直保留并得到强化。误期说从"性格"和"偶然"的角度来表现梁祝悲剧,肯定主要人物的"过失"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原因,这使梁祝爱情悲剧更具普遍性和超越时空的感染力,它体现了梁祝故事经典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鱼玄机是晚唐一位才貌出众但命运悲惨的女诗人。其诗歌就是这位旷世才女的人生悲歌,倾诉了她精神上的愁恨寂寞苦闷以及对自己不幸人生情感经历的体验和感叹,蕴含着深厚强烈的悲剧意识,其悲剧意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女性人生价值的追求、肯定与世俗之间的矛盾;二是对爱情婚姻的不懈追求与世俗之间的矛盾。鱼玄机诗中悲剧意识的形成不仅有时代、社会、政治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与她本人的情感经历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安东尼与克莉奥特拉》是莎士比亚爱情悲剧中的晚期杰作,对中年人爱情心理的深入理解和刻划区别于早期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的内心世界表现为自我(作罗马统帅之一)和本我(作为情人)之间的不断冲突,直至死亡,埃及女王克莉奥佩特拉是爱情的完美主义,对安东尼有极强的独占欲,这一切最终导致两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安妮宝贝的小说,以告别、流浪、宿命为题材,记录了都市中“灵魂漂泊者”的爱情与死亡、痛苦与挣扎。在手法上,安妮宝贝采用了现代派的表现主义手法,以阴郁艳丽的辞藻、诡异飘忽的行文来讲述故事。而在她的爱情与死亡的故事背后,实际上是她对人生对于一切的虚无与绝望,是对人与人性的不可信任。这是一种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的折射。  相似文献   

13.
安妮宝贝的小说,以告别、流浪、宿命为题材,记录了都市中“灵魂漂泊者”的爱情与死亡、痛苦与挣扎。在手法上,安妮宝贝采用了现代派的表现主义手法,以阴郁艳丽的辞藻、诡异飘忽的行文来讲述故事。而在她的爱情与死亡的故事背后,实际上是她对人生对于一切的虚无与绝望,是对人与人性的不可信任。这是一种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的折射。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仫佬族人民世代生息的地理环境及特有的历史进程,形成了其具有哲学意义上的悲剧性的民族性格,由此形成了该民族颇具特色的悲剧性的民间文学,具体说来就是,其民间文学作品或者反映仫佬先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悲剧,或者反映阶级斗争和普通人身上美善与邪恶相冲突的悲剧。或者反映青年男女追求婚恋自由平等的悲剧。文章逐一论析了该民族民间文学中的自然悲剧、社会悲剧和爱情悲剧。并由此概括出仫佬族特有的悲剧意识,以悲为美,在悲剧艺术审美中彻底纯粹的悲剧精神,由此可见其民族心理的强健,自信,勇敢和成熟。  相似文献   

15.
《莱丽与麦吉侬》是维吾尔人民家喻户晓的一部爱情叙事长诗,它讲述了维吾尔人的社会生活中的人间爱情悲剧的故事。而同一题材,不同风格和各种语言的同名作品广泛流传于阿拉伯世界与伊斯兰世界,其中不乏阿拉伯、波斯与突厥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传承与交融,借鉴与创新的痕迹。  相似文献   

16.
奥尼尔是一位具有深刻悲剧意识的剧作家。以奥尼尔的生平为线索,分析了剧作家的生活与其悲剧艺术创作的相互关系。奥尼尔的悲剧意识既来自于其一生悲剧似的经历、他与家人以及家人与家人之间的爱恨交织的情感因素,因为这些为其悲剧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积淀了深厚的悲剧基础;同时其悲剧意识也深受叔本华、尼采、古希腊悲剧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等的影响。生活是艺术之本源,而艺术则反映现实生活。奥尼尔不断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认识,在其悲剧艺术创作中,他把个人和家庭的悲剧上升到人类悲剧意识的高度,从而赋予人生一种崇高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7.
张连义 《菏泽学院学报》2007,29(3):29-31,37
路遥笔下的爱情悲剧体现出作家传统的婚爱观念:对传统爱情的留恋与理性告别,对现代爱情的本能排斥与痛苦接受。其实,作家是想以传统爱情的人情、人性弥补现代爱情的理性、工具性,同时,其悲剧婚爱观念也与作家的个人经历和民间"难婚原型"有关。  相似文献   

18.
理想爱情与世俗婚姻——海丝特和凯瑟琳爱情悲剧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娟 《科技信息》2012,(32):216+218-216,218
《红字》与《呼啸山庄》是两部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杰作。两部作品都讲述了一个缠绵悱恻、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都描写了爱情、孤独与死亡。海丝特和凯瑟琳分别是两部小说爱情悲剧的女主人公。她们有着相似的命运遭遇:都曾为结婚而结婚,为爱而爱,最后都为婚外之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本文拟从两者的爱情与婚姻,孤独与死亡诸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指出破坏真挚而自然的感情不仅是残忍的,而且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相似文献   

19.
时间艺术并非是二十世纪社会生活及精神分析思想家影响下的特有产物,它在西方的历史文化中早已存在着。其渊源有二;一、西方人对于死亡意识的关注和肯定,死亡的存在才让人去深刻地感知生活、感知时间。古希腊悲剧中已有以悲剧主人公的死亡来加强悲剧气氛、净化心灵的意识。到了中世纪,基督教关于人的沉沦的观念已渗入到欧洲人的生存意识之中,对天国的向往之情构成了沉沦后人们的道德观,“死亡”意象在道德剧中流行起来。文艺复兴时期,  相似文献   

20.
爱情:《简爱》与《呼啸山庄》的不同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强调爱情的心灵契合、妇女精神的独立,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呼》侧重爱情双方对暴虐的反抗、思想的演变、四分五裂的爱情悲剧和社会的丑恶本质,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