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纹凤蝶属(鳞翅目:凤蝶总科)一中国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采自广西百色市那坡县的纹凤蝶属 (Paranticopsis Wood- Mason et de Nicéville)的 1个中国新记录种 :尾纹凤蝶 (P.phidias Oberthur)。研究标本保存于广西植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丝带凤蝶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丝带凤蝶(Sericinus montdus)取食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unge)、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 CD.)等植物,在四丰山1年2代,以蛹越冬,本文报道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这项工作的研究,有助于掌握丝带凤蝶的饲养技术,扩大丝带凤蝶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3.
王治国 《河南科学》2012,30(2):190-191
补充记述了采自中国广西凤蝶科纹凤蝶属Paranticopsis Wood-Mason et de Nicéville一新记录种:尾纹凤蝶P.phidias(Oberthür,1896),澄清了几种文献记载的世界纹凤蝶属已知种数,改编了中国纹凤蝶属已知种的分种检索表.标本存放在广西植物所.  相似文献   

4.
广西金斑喙凤蝶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野外观察和已有的资料,初步研究广西珍稀濒危昆虫金斑喙凤蝶的生物学特性和保护对策,其活动范围较狭窄且稳定,生活周期短,是进行种群生存力分析较理想的物种,认为 及早进行定量分析,为政府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尹小刚  程方  刘良源 《江西科学》2015,33(1):75-78,105
玉带凤蝶(papilio polytes Linnaeus)最早于1758年由Linnaeus记录命名,其分布广泛,各地生活史各异。研究以柑橘近自然下饲养玉带凤蝶,观察记录到该蝶在南昌地区1年发生3-4代,以蛹越冬。并记录到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行为。同时,对其危害特点、防治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红环瓢虫生物学特性观察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环瓢虫是草履蚧的主要天敌。调查表明,红环瓢虫在当地一年只发生一代。成虫越冬后,3月上旬开始活动,4月上旬产卵,4月中旬出现幼虫,5月中旬化蛹,6月上旬成虫羽化。成虫越夏而后越冬,直到第二年3月。  相似文献   

7.
红纹马先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红纹马先蒿全草的乙醇提物中进一步分离出3个甙类化合物,经IR<UV,^HNMR,^13CNMR,DEPT,EIMS,FABMS以及化学转化鉴定它们为:1'-O-β-D-(3-甲氧基-4-羟基-苯基)-乙基-α-L-芹糖(1→6')-4'-顺-阿魏酰基-葡萄糖吡喃甙(1)1'--β-D-(3-甲氧基-4-羟基-苯基)-乙基-α-L-芹糖(1→3')-α-L-鼠李糖(1→6')-4'-反-阿魏酰基  相似文献   

8.
红曲霉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降脂红曲霉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降脂红曲霉菌株具有特定的形态特征,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4.0-5.5,菌株的耐酒精能力较高,体积分数可达15%。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观察、室内饲养等方法对郑州地区丝带凤蝶的生活史及生物学习性进行研究,记录了丝带凤蝶卵、幼虫、蛹、成虫等各虫态、各虫龄的发育历期和生物学习性.结果表明:丝带凤蝶在郑州地区一年发生4代,以蛹在石缝、落叶或土中越冬.卵、幼虫、蛹、成虫发育历期分别为:5~7d,19~24d,7~9d,12~15d,其中1~5龄幼虫发育历期分别为:3~5d、3~4d、4~7d、4~6d、5~7d.以蛹越冬,越冬蛹期190~220d.初孵幼虫无取食卵壳行为,低龄幼虫有群集取食习性.另外,对各虫态、各虫龄的外部形态也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0.
杨扇舟蛾在河北省秦皇岛和唐山地区,年发生4代,危害杨树日趋严重。采用除虫菊洗衣粉水溶液(1:2:240)、400倍苏芸金杆茵液喷雾、树干注射50%甲胺磷或40%氧化乐果25倍液,杀虫效果均达100%,树干注射法尤适于对高大杨树的害虫防治,无环境污染,不杀伤害虫天敌,对人、畜安全,省药、省水,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在19~24℃条件下对鲻鱼(Mugil cephalus)(初始体重:204.42士23.13g)进行了饥饿4周和再充分投喂4周的恢复生长实验,应用透射电镜对其肝脏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 表明:饥饿4周后鲻鱼肝细胞所含的细胞器总数目减少,核周粗面内质网含量降低,线粒体出现多种形状,其间电子密度较低,嵴更加稀疏,溶解,无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于1986~1988年在武汉市对三突花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的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突花蛛在湖北武汉一年完成完整的2~3个世代,以第3代若蛛和第2代成蛛越冬。雌蛛保持一年内稳定的生活周期,而雄蛛在发育历期上变化较大,雄蛛和雌蛛从卵发育至成熟在发育历期上的差异排除了同胞蜘蛛在自然界交配的可能性。雌蛛在不同季节对产卵植物具有选择性。提出了蜘蛛生活史分类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3.
黑琴鸡生态习性和卵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正>松毛虫脊茧蜂是马尾松毛虫幼虫常见的寄生性天敌,国内分布广泛。在苏皖地区对松毛虫幼虫的平均寄生率为1.8~20.1%。该蜂在苏皖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越冬代3~4龄松毛虫幼虫体内越冬。翌年2~3月寄主幼虫虫体缩小,两端微尖,中间隆起呈纺锤形,固定在树皮下或小枝、针叶等部位。越冬代及第1代成虫发生期长,幼虫有滞育现象,因此生活史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蛹期19~24天。成虫在白天羽化、交尾、产卵,平均寿命7.7~24.7天,补充营养可延长寿命。成虫有较强趋光性,脊茧蜂的诱虫量与松毛虫发生数量密切相关。茧蛹期有5种重寄生天敌,全年平均重寄生率18.6%,其中以窄柄姬蜂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1996—1997年,在福州,用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 sinensis(Chen et al)侵染期幼虫对当地主要蔬菜害虫,菜青虫、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等幼虫,在室内做人工感染试验。在室温20—28℃,寄生线虫与宿主昆虫的比例为为80:1的情况下,线虫对菜青虫、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的寄生率分别为50%,94%,92%。在当地土壤中无中华卵索线虫的空心菜田,设三个小区,每小区15m~2,各移植斜纹夜蛾2—3龄幼虫150头于菜株上,A区用12540条线虫侵染期幼虫混在2460克湿沙中,撤施于植株根部土面;B区用同样数量的线虫混在8公斤水中,喷洒在菜株上;C区为不释放线虫的对照区。于释放线虫后的第4天和第7天,从各小区随机回收斜纹夜蛾幼虫20头和30头,在室内单头饲养,检查线虫的寄生率和寄生强度。结果:第4天调查寄生效果相近,寄生率分别为61.1%,60%。第7天调查寄生率分别为76.7%,70%。而对照区的虫体中均未见有线虫寄生,寄生率为0。差别显著。在元白菜上释放中华卵索线虫侵染期幼虫,莱青虫的寄生率为6.6%。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LED和LD的特点和器件已达到的性能与水平展望其应用前景,目前LED和LD已在光纤通讯,显示器件,光存储,办公现代化,医疗,军事,检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显示出其蓬勃发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烟仓麦蛾茧蜂HABROBRACON HEBETOR(SAY)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强  陈乾锦  张玉珍 《武夷科学》2003,19(1):283-287
本文对烟仓麦蛾茧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蛾茧蜂在烟仓的消长有2个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发生在4月份,第2个高峰期发生在10月份。温度(T)对麦蛾茧蜂的寄生率(P)、卵孵化率(H)、成蜂的产卵量(L)和茧的羽化率(C)影响显著,其关系式可分别表达为:P=—352.67+32.54T—0.61T~2、H=—381.82+35.79T—0.67T~2、L=—82.05+16.32T+0.27T~2、C=—119.18+16.52T—0.32T~2。在不同的营养中,5%蜂蜜水对麦蛾茧蜂的影响最为显著。在同一温度下,麦蛾茧蜂成蜂的发育历期最长,其次是蛹,幼虫的历期高于卵的历期;对于同一虫态,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发育历期逐渐缩短。麦蛾茧蜂成蜂的发育起点最低,但其所需的有效积温最高;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最高;卵的有效积温最低。  相似文献   

18.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引文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1993-1997年出版的共20期《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表的394篇论文的1828篇引文为研究对象,对引文数量、语种、引文类型、引文年代和论文作者合作度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9.
20.
本研究利用人工气候模拟设备,在室内条件下研究烟蚜Moyzus perMcae(Sulzer)成蚜的寿命、生殖能力与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研究的重点是高温或极端高温以及高温的持续时间对蚜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模拟的夏季平均气温温度段20-30℃内,蚜虫的发育速率以27.5℃为拐点,在20-27.5℃范围内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超过27.5℃,蚜虫发育速率反而降低。研究结果还揭示温度(尤其是高温)的持续时间是降低蚜虫的存活时间及其生殖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