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本身存在着承继与对峙的关系。墨家"十论"构成了墨家政治思想的主体,既包括墨家的宇宙观、伦理观,又包括墨家的政治思想及具体实现措施,为其政治思想服务。以墨家"十论"为出发点,剖析儒墨前期政治思想的异同点,明晰各自利弊,旨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提高人文素质,弘扬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推崇夏政的基础上勾勒出一套不同于儒家政治思想的治国为政之策和为人处世之道,提出了"尚贤"思想。墨子"尚贤"思想摒弃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血缘政治观念,以选贤任能为治国理政之要。这一观念中蕴含着春秋战国时期的先进道德观。  相似文献   

3.
自从哥尼斯堡大哲学家康德在其<判断力批判>这部美学论著中将"审美无利害性"的命题作了系统、完整地论述后,"审美无利害性"就成为美学家的热门话题.审美有无功利性问题也成为美学界争论不体的话题.有人认为"审美无利害性"从根本上对审美知觉与非审美知觉作出区别,为美学创立了一个新的核心,从而将"美"的领域从"美即和谐"的领域扩展到"审美"的领域;也有人认为"审美无利害性"概念是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4.
"云纹"是中国人"心中之云"的真实写照,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文化和观念认识,作为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云纹"所传达的人文意蕴,不仅是装饰性的,更多的是象征性的、寓意的,作为社会思想、观念的符号而存在的.研究云纹的语意能够了解中国云纹的内涵和价值,明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和审美意识,从而在现代视觉设计中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5.
体系性、变异性、功利性这三个问题在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中最具争议性.梁启超的美学思考是其启蒙新民的文化系统工程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美学思想是一个以"趣味"为核心、以"情感"为基石、以"力"为中介、以"移人"为目标的审美实践论体系;其前后期美学思想具有"变而非变"的基本特征,不仅典型地体现出上个世纪之交先进知识分子追随社会步伐、努力求新求变的时代特征,也鲜明地体现出梁启超以启蒙新民为核心、追求学用相协的学术宗旨;其美学观既与传统的政教论审美理念相区别,又与旧式文人的所谓纯审美理念相区别,是关于美的功利主义与审美主义的梁式化合.  相似文献   

6.
《墨经》中饱含有深刻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墨家认为,人们通过思虑探求,使许多"生动的直观"转化或提高到"抽象思维",但"抽象思维"不一定是理性认识,强调"而不得之"。"抽象思维"只是认识过程的一个"中间站",它既可以通向真理,也可以滑入谬误。"抽象思维"是否正确,只有由实际验证。墨家旗帜鲜明地主张分清是非,践行真理,批判错误。墨家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统一物的分裂并弃旧立新,这个过程表现为"合、正、宜、必"。墨家的辩证法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是基本契合的,只是比较简单和粗线条。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小说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和审美特征,他的出现,连续了现代文学中断的"抒情小说传统"。汪曾祺的小说使小说自身固有的审美价值得到了回归,作品中处处出现的和谐和诗性给人以一种审美的愉悦和快感,让人沉浸在其中,品赏欢娱。汪曾祺的创作引起了小说创作观念和叙述方式上的巨大变化,小说模式中的主题的功利性、题材的重大性都逐渐被消解。作品无论在题材的探索、写法的革新方面,还是在语言观念、体裁特色方面都体现出显著的现代性,并对八十年代以后的现代小说高峰的到来有着潜在的影响,对新时期的寻根派小说起着一定的先导作用。使表现特定地域的民风民俗和普通人日常生活,成了八十年代小说创作中最为流行的方式和观念。  相似文献   

8.
探讨墨家社会思想的具体主张,阐述墨家社会思想的总原则;论证墨家社会思想的核心范畴。认为墨家社会思想的结构是一个金字塔:顶层是核心范畴——义;中层是总原则——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底层是具体规范——墨家十论。  相似文献   

9.
金庸的小说有着厚重的古代文化思想,其中意蕴深刻的"侠义"精神尤为明显,而"侠义"又是典型的墨家思想。墨家坚守兴利除害的信念和舍生忘我的救世情怀,为求天下大义,牺牲自我在所不惜。金庸笔下的侠义之士们多有墨家任侠精神,他们在重然诺、重信义的同时内心镌刻着为天下兴利除害的坚定信念,怀揣着兼爱天下的救世情怀,且有不顾生死"赴士之厄困"般的侠义精神。  相似文献   

10.
董仲舒君主观念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仲舒的君主观念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董仲舒的君主观念。是以儒家思想为蓝本,通过吸收墨家的天志思想、阴阳家的阴阳五行思想和道家的无为思想而形成的,明显地呈现出对先秦诸子思想综合吸收的特点。可以说,董仲舒的君主观念是以儒家面貌出现的诸子思想的综合体。他的君主观念的形成。对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超稳定结构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墨家学派即墨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世之显学”的学派,墨家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墨家学派十分重视科技教育,其科技教育思想更是独树一帜。墨家学派科技教育思想的产生有其必然原因,内容有其独特之处,兴亡亦有其客观因素。同时,墨家学派科技教育思想也具有实践意义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河上公章句>即<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它反对世俗的审美享乐,认为只有符合道德戒律的清静无为、以求长生的审美观念才是真实的、有用的审美思想.在其追求真美的思想体系里,"柔、和、静"是其核心审美范畴,"柔弱、中和、清静(安静)"是其基本审美范畴;在审美倾向上,它阐释了"抛弃世俗审美,寻求无美之美"的审美本体现,它提出"反对情欲的满足,寻求涵养性命"的情性观,它怀有"反对文饰,提倡质朴"的文质观;它以"长生"为审美理想境界,以"真人、圣人"为审美理想人物;其哲学基础即为道家之"道、一、精气神".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山水游记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思想.游记文学中所蕴含的"比德"的道德取向观念、所传达的天人合一的强烈情感及所表达的中国人独特的山水审美情趣,都反映了中国传统人生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从墨家内部组织的瓦解、墨家学派分裂的角度来探讨墨学流失的原因,有助于深入了解墨学盛衰及其复兴的历程。墨家的逻辑学、墨家知识分子的技术性格、“兼相爱,交相利”的经济伦理以及对人性阴暗面的认识也伴随着墨家思想的失传而一并流失,墨学虽然流失,但是其思想因子却被整合于其他学派之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抒情诗的情感特性、思想题材、审美意象、创作手法受到古代道德文化的规定,其写作表现为从属于古代道德文化的本体论形态。这种本体论形态导致了中国古代抒情诗的主流偏重于诗歌的教化功能和功利性审美情感,并且使个人化抒写表现为异质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天人合一"观念作为一种哲学观念和一种思维方式,发端于孔子.孔子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命"与"天"、"仁"与"人"之间的本质联系,把"天"、"人"观念理论化、哲学化了,并由此确立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两个最基本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美学观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审美客体存在的基本条件是它必须保持"受观"的特质,通过对<道连@格雷的画像>的分析和解读,可以看出一旦"受观性"丧失,则审美客体的"美"便削弱直至消失.同时通过对"受观物"之特性的分析可以溯清王尔德审美艺术观重要的一环,即"美"在于艺术性和无功利性的"受观".  相似文献   

18.
王健 《科技信息》2009,(31):203-203
墨家的管理主张是针对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墨家以利天下为旨趣,以国家得治为目标,在治理国家的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墨家管理思想给21世纪中国科学发展观的实施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近几年来,墨家管理思想受到越来越多的管理学界及一些有远见的企业领导人的重视.不难预测,墨家管理思想在未来的管理学界会得到更多地运用。从现代管理学的视角考察,通过对墨家精神进行现代诠释;通过对墨家团队精神所体现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作现代审视,反思和转化,以期对当代中国企业管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实事求是"作为一种做学问的态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与"经世致用"是分不开的.由于古今经学和今文经学的侧重点不同产生于春秋时期的"实事求是"风气,到了汉代分别表现为对文字训诂和对微言大义的阐发.在宋明理学中,"实事求是"观念事实上被淡化.到了明末清初以及清代,随着考据学的重兴,"实事求是"又被重新重视起来.伴随着近代"开眼看世界"之风的兴起,"实事求是"思想被注入了向西方学习的元素.  相似文献   

20.
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流派中,宗教色彩最浓厚的要算是墨家。道教敬神祀鬼、贵生重术的教义.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摄取自法夏宗禹的墨家。道教与墨家学派,不论在思想上还是在作风上。都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本文拟就墨家“天志”“明鬼”“兼爱”等思想对早期道教的影响作一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