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是孔子教育弟子、培养君子性情的重要途径。诗可以兴即学《诗》可以培养感通之仁,使人与自然宇宙圆融无碍;诗可以观即学《诗》可以博观天地万物,广览世间百态,使人获得对宇宙人生的通达智慧;诗可以群即学《诗》可以培养温柔敦厚的性情,使人和睦族群;诗可以怨即学《诗》可以合理疏泄怨情,使人复归血气平和。 相似文献
2.
"诗可以怨"是中国诗学中一个源远流长的理论命题,它源于孔子的"诗可以怨",流衍出"发愤著书"、"不平则鸣"、"穷而后工"等主张,对中国古典诗歌理论及其创作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尝试梳理这一诗学源流传承和流变的历史脉络,从而凸显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黎丽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42-44
钟嵘《诗品·序》强调"诗可以怨",是将怨情看作诗歌创作的动因,认为诗歌可以释放怨情,使诗人得到精神的解脱.钟嵘所谓"诗可以怨",是对孔子"诗可以怨"的丰富和发展.《诗品》将"诗可以怨"由"怨刺"为主发展为以"怨愤"为主,推重个人身世遭遇所产生的怨情,同时并不排斥诗歌"怨刺"的政治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悲剧形象塑造充分展示了《史记》杰出的写人艺术成就。通过分析《史记》悲剧形象的塑造,探讨司马迁独特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5.
章艳萍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4(4):69-72
在小说《八月之光》中,神话王国的缔造者-威廉·福克纳将两个孤寂的灵魂巧妙地安排在一起,使他们成为异乡异地的一对恋人。这种巧妙的安排并没有使两位主人公得到真正的爱情。他们的爱在人与人的冲突中自然零落,最终演绎出一段悲剧。文章借用萨特的“爱情观”来审视两位主人公的爱情悲剧,进而挖掘隐藏于其中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从"我们"和爱米丽的视角对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进行解析,并将原叙述顺序重新进行排列。同样的事情,站在不同的视角,产生不同的观点。"我们"代表着美国南方继承传统习俗的人们,尊视爱米丽为时代的纪念碑。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旧传统终究会被新意识所取代。他们对现代社会进行的无力反抗斗争是社会发展中必然的悲剧。然而,爱米丽以她自己的生活方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愿望,获得了属于她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