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审美文化可归纳为"气之精神",中国古代服饰普遍贯注了"气之精神"。古代服饰稳定的形式、总体特点以及用色制度等都体现了一脉相承的"气"的完整性和稳固性,然而另一方面,这种"气之精神"也不可避免地给服饰的多样化发展带来限制。  相似文献   

2.
刘明玉 《科技资讯》2006,(3):136-137
中国素有“衣冠礼仪之邦”之誉,中国的服饰艺术是中国最有民族性,地域性,人文性及审美性的日常文明。服饰艺术构成了中国深厚人文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服饰艺术进行了剖析,从而使读者对中国传统的服饰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传统服饰的色彩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的产生、构成和演变的3种形态以及应用与体现出的3种独特的表现特征中揭示了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的本质内涵,并在分析推理的基础上,从坚持传统、吸收外来文化和转变观念、发展科技4个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的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4.
研究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服饰中以"鱼"纹和"鱼饰"为装饰的服饰文化价值.探讨中国民族服饰中的"鱼"纹样的吉祥寓意以及"鱼"文化在服饰中的象征意义.指出服饰中喜闻乐见的"鱼"所蕴含的生殖崇拜特征,祖灵崇拜"以衣寓裔"、认祖归宗的寻根意识和长辈们望子成龙的祈盼和祝福.是人们对平安康健、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的心理追求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5.
从现有楚服饰研究的状况出发,文章提出合理认识其历史地位的问题.主要分析了作为"方国"的楚在文明起源、国家形成中的地位以及楚服饰会通周初诸夏服饰的内在原因.由此认为,楚服饰仅仅在装饰风格方面融入了完整的以"礼仪秩序"为核心的传统服饰史.  相似文献   

6.
仝允彩 《当代地方科技》2010,(1):179-179,97
流行性是服饰固有的文化属性,服饰的流行性是服饰的款式、花色和颜色以及风格在一时期内的迅速传播和盛行一时,成为社会上人们服饰的主导潮流,从而形成特殊的服饰景观。那么本文就从服饰流行的原因、服饰流行的具体内容、服饰流行的周期,服饰流行趋势的研究和预测方面来探究服饰的流行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为线索,从政治、伦理、哲学、儒学等角度探讨其对中国服饰制度发展的影响;从服饰形制、服饰质料、服饰色彩、服饰佩件等许多方面探讨了服饰艺术附加的一系列社会的、文化的、制度的、阶级的、观念的意义,以及对于具体不同的服饰来说,它们所代表的政治象征意义、伦理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服饰纹样源远流长,而人物纹样是中国传统纹样史上较早进入装饰领域的纹样之一。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大多数学者对于人物纹样的研究都是与年画、家具、青铜器、玉器或是漆木器相关,传统服饰中的纹样研究也一般聚集在动物纹样、植物纹样,而对于服饰中人物纹样的研究却是没有前者广泛。江南大学"传习馆"丰富的服饰收藏,为归纳、探讨民间传统服饰中有关"人物纹样"的主题提供了各类素材,从中可以总结出不同题材的人物纹样在传统服饰中运用案列,继而探析民间的信仰与民俗寓意。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从汉字的组成原理入手,通过对不同汉字的组成结构的探究,分析了中国传统服饰的主要材质,窥见了不同时期传统服饰的款式特色,再现了传统服饰色彩搭配的内涵和对服饰配件的重视,指出了汉字文化与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各自独立的两大文化体系,但由于文化的互渗性,及传统对文化的统摄作用,汉字与传统服饰之间产生了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站在当下构建文化多样性的立场,从文献索引、闽台历史民俗资源调查、服饰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以及“地方性知识”建构4个维度,对“福州南宋黄弄墓”服饰进行多维价值重释。从考古价值和文献价值上,黄弄墓服饰既丰富了中国服饰史研究中关于南宋部分的实证,又填补了闽文化传统服饰的考古文献空缺,也成为服饰史研究中最常被引用的文献;黄异墓服饰在刺绣、印染等纺织技术上的成就。既能客观反映宋代闽地纺织工业及技艺的高超,又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南宋时期闽文化地方性审美意趣的真实范例;同时为构建文化的地方性知识及弘扬地方文化特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1.
中国清代著名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中对服饰及其用料、刺绣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描写,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明末清初服饰特征及其文化内酒的重要素材。本文着重从《红楼梦》人物上装的外在表现入手进行归纳分析,进而揭示出《红楼梦》人物上装与清代等级制度、满汉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红楼服饰对中国传统服饰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目前服饰设计在理解和运用民族风格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运用民族风格进行服饰创意的物境、情境、意境之分,提出应深入发掘和研究民族服饰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实质。运用民族风格进行服饰设计时还要注意其时尚性、风格的多元化以及题材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13.
杜娟 《科技资讯》2011,(6):239-239
中国素有"农冠王国"之称。上起史前,下至明清,无数精美绝伦的服装是中华各民族创造的宝贵财富,在世界服饰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服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博大精深。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服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地位、融入等特点的分析,提出如何在现代设计渗入中传统服饰的元素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手绘图案在服饰艺术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传统手绘工艺服装提供了大部分的社会所需和生活所需。在当代,手绘图案因为时尚理念的冲击和引导,现已被广泛运用在DIY T-恤、手绘鞋、手绘服饰配件、舞台服饰、演员服饰、主持人服饰等服饰艺术中。手绘图案的审美价值和市场价值不因社会的发展而削减,在这个电脑化、机械化的时代,反而更能凸显手绘图案的主体性、情感性、风格性、创新性、独立性。因其具有高度个性化等一系列电脑机械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在人们对审美要求提升的现状下,手绘图案开始被一些传统行业以及时尚人士重新拉上了时代舞台,并且被重新定位和运用。就目前手绘产品市场来看,已有少数手绘艺人和作坊以一个全新的理念挖掘出了手绘图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5.
裘皮服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曾是最重要的服饰类别之一。裘皮服饰不但是古代冠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象征。本文根据各种历史文献和绘画等形象资料,论述了中国古代裘皮的种类、名称和加工保养方法,裘皮服饰的品种和穿着配伍,以及裘皮服饰的审美。  相似文献   

16.
论晚清上海服饰时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上海服饰时尚在中国服饰史上具有特殊地位。通过对文献、画报和照片以及来自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实物的分析及相互印证,对时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男装服饰时尚和女装服饰时尚等主题,就流行风貌、款式、面料、色彩、装饰和服饰配伍等展开研究,有关服饰流行心理以及时尚领袖等也一并加以讨论,并得到如下结论:(1)从1860年代起,上海逐渐居于晚清中国的时尚中心地位,“时髦”是当时上海服饰流行的集中写照。追求时髦成了上海的城市特性。(2)传统服饰时尚可以概括为高度风格化、精致化、多主题、多色彩,追求华丽,讲究细节,强调新奇。(3)西式服饰体系的影响逐步上升,这种趋势在上海远较中国其他地区明显,对西式因素的运用在男装中远较女装普遍。(4)上海服饰时尚开始形成所谓“海派”的包容古今兼蓄中外、讲究炫耀追逐时髦、标亲立异变化迅速的独有风格,并拉开了中国服饰流行逐步与西方服饰体系并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7.
服饰不仅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更是文化的象征。翻译不仅是对语言的翻译,更是对文化的翻译。文章从《红楼梦》中服饰描写着手,对其内在的文化底蕴进行探究,并以杨宪益夫妇的英译本为蓝本,从服饰颜色词翻译方面小议一下翻译的技巧,从服饰的用料及配饰方面谈谈文化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8.
史晓翠  刘洪泉 《科技资讯》2006,(33):203-204
服饰不仅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更是文化的象征。翻译不仅是对语言的翻译。更是对文化的翻译。文章从《红楼梦》中服饰描写着手,对其内在的文化底蕴进行探究,并以杨宪益夫妇的英译本为蓝本,从服饰颜色词翻译方面小议一下翻译的技巧,从服饰的用料及配饰方面谈谈文化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9.
解析服装的中国元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中国传统服饰上的”中国元素”——材料、造型、色彩、图案、款式及工艺;阐述了中国元素的发展:指出通过对中国传统服饰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将本民族服饰与外民族服饰相交融.带有中国元素的服饰一定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西方T型舞台上,洋溢中国精神的服饰必定会造就一批又一批的中国服装大师。  相似文献   

20.
从整个历史的文明进程来看,中国古代秦代的服饰制度的首创性、系统性和规范性是世界服饰文化所罕见的。至秦统一六国之后,开始了大量的服饰和礼仪方面的改革,对秦代服饰礼仪的思考,通过现今可考证的与秦代的服饰及礼仪相关的文物,介绍了秦代服饰的主要制造原料,考证了秦代在着装管理方面显示出来的社会礼仪及相关等级关系,最后总结了秦代服饰的相关礼仪在当时特定历史时代中表现出来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