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互联网的发展使大量数字作品涌现,对作品创作、传播和使用,以及版权制度的运行机制都产生了影响,给传统版权制度带来挑战。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在处理侵权案件的同时,着手对版权法及相关法律进行制修订。在互联网发展中,自由软件运动、知识共享协议和用户生成内容服务商指导原则等新型授权模式应运而生。关于网络版权,是"权利强保护",还是"强化公共领域"导向,一般产生于版权权利人集团与互联网用户之间的利益博弈,但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信息社会所孕育的开放、共享、协作的社会价值观念对诞生、成熟于工业社会的版权制度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型的过程中 ,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功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如何解决好版权问题是关系到数字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在转型阶段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综合运用合理使用、法定许可、授权许可等原则解决不同的版权问题 ,在版权人、数字图书馆、用户之间建立新的利益平衡关系 ,充分发挥数字图书馆作为超大规模信息资源中心的功能 ,促进人类精神成果的传播和共享  相似文献   

3.
何良春 《科技信息》2012,(8):418-418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广泛普及,一种新型学术交流和出版模式——开放存取逐渐显现并成型。开放存取期刊是实现开放存取的一条重要途径。新生物的诞生必将带来新的问题,对于开放存取,它带来的是新的版权问题。本文从开放存取所涉及的版权主体(作者、学术机构和第三方权利人)的角度,探讨了开放存取期刊的版权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促进开放存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开放存取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术信息开放存取模式是一种比较新的信息交流和出版模式.用历史演进的思想探讨其实质,认为他是一种学术信息共享的自由理念和机制,是顺应研究成果出版者利益的,它相对于传统学术交流模式而言有其鲜明的优势,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现存政府信息利用现状探求了一种新的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模式,以解决目前政府信息开放共享模式中存在着跨部门间信息交流共享不充分和公民隐私信息实用性不达标的核心难题;通过剖析目前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中存在的弊病,在技术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区块链的政府大数据开放共享机制;模型结合了传统模式的优点,包括共享机制、信任机制高、安全机制强、合约机制等四大机制,在相互信任和信息开放共享基础上促成政府多元主体间的良性互动;最后分别以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司法部门为实例,根据各个部门特点并结合区块链技术提出符合实际的系统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关于“Copyleft“术语的中文译名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包钢 《科技资讯》2007,(16):231-232
“Copyleft”术语代表了以GNU/GPL一类自由软件最为核心的思想。目前对这一术语已经出现了多种不同的中文译名。它们之间不仅相互差异较大,而且有些翻译已经背离了原有术语的含义。本文根据软件分类属性,建议“Copyleft”的中文译名为“开放版权”,也可以简称为“开权”。文中最后讨论了“开放版权”可以被认为是知识产权框架下的新兴版权发展模式而有别于传统的“专有版权(Copyright)”模式,它将特别有利于公共知识或基础知识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开放存取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模式,其宗旨在于促进学术交流,实现科学信息全球共享。开放存取对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资源共享、资源建设、馆员素质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着重论述了开放存取模式下高校图书馆创新信息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信息网络传播方式给信息创作与利用方利益带来了新的冲突与难题,作品创作者、传播者和利用者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利益冲突。引发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版权制度的滞后、版权人的过份的经济利益追求等。必须加强数字版权法制建设,培育完善的数字版权公共政策体系和社会舆论机制,以规范各方行为,解决利益冲突,实现数字版权领域的和谐与共存。  相似文献   

9.
实验室开放共享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效提高实验室整体效益,是促进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结合的重要手段。以大连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实际为基础,从实验开放共享的形式、实验开放共享的维度、实验开放共享的结合三个方面阐述了文科实验室开放共享模式改革探索,并指出打造精良的实验室硬件设施、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执行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开放型实验教学队伍是实现文科实验室开放共享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科技档案的管理面临版权、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各种安全问题。数字水印技术作为一种信息隐蔽技术,能够为数字化科技档案保护提供解决方案。本文从数字水印技术的概念、特点入手,通过实现"数字水印+数字权限管理"的版权保护方案,使数字水印技术在数字化科技档案的管理、开放、共享和保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有效降低其在开放共享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发展对著作权制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著作权制度“利益平衡”的基本原则受到了影响。针对互联网的特征,现有的著作权法必须适应技术的发展而做出调整。对互联网上的著作权既要“保护”又要“限制”,以维护著作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从而实现著作权立法的基本宗旨和目标。  相似文献   

12.
著作权争端历来是中美经贸争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导致中美著作权保护争端的原因,不能偏听美国的一面之辞,同时还要看问题的其他因素。著作权保护是一个国际性的也是长期性的问题,应以理性的态度去找出争端存在的原因,寻求适当的方法和途径加以解决,从而使双方的贸易往来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中美双方应着眼于长远利益,摈弃成见,不断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对于我国而言,应该不断完善著作权保护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主动推进和著作权保护相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著作权法法律体系中主要包含三种法益,即狭义著作权人的利益,传播者的利益,以及使用者的利益。然而只有前两种利益的主体被明确赋予权利,即狭义著作权和邻接权。使用者的利益无权利保障。使用者权利的失位加剧了三种法益的失衡,结果是著作权范围的急速扩张,社会公众利益受损。著作权法应当明确、适当地赋予使用者一定的权利,以实现著作权的非财产权化,以唤醒社会公众的权利意识,以解决技术措施带来的法益失衡,复建三类主体之间的有效对抗,重塑均衡博弈,进而实现著作权法的立法宗旨。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制度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作为平衡著作权人与著作权使用人利益的制度,在许多国家都有相关规定。然而在网络环境下,随着技术的发展,著作权人的权利得到了不断扩张,合理使用的范围却越来越小,有人甚至认为,合理使用制度将从著作权法中消失。从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制度价值及图书馆的制度价值入手,分析了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存在的合理性,探讨了适合图书馆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5.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成熟,不仅诱发了信息交流方式的革命,而且给传统的著作权制度带来了新的挑战,导致众多网络侵权的发生。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有其特殊性,因此如何建立一套制约相关各方权利、平衡各方利益的法律制度,合理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行为进行有效的制裁,同时又能够保证网络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学报编辑的版权意识不可或缺、不容忽视。只有树立版权观念,强化版权意识,才能提高学报依法办刊的水平,学报的编辑质量才会在法律层面得到保障。学报编辑应该熟悉和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在实务工作中严格做好编辑把关,认真维护好编辑部的利益,切实保护好作者的合法权益,及时发现和处理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图书馆数据库建设中的信息网络传播侵权问题,图书馆应结合《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借鉴国外相关立法,完善合理使用制度,并且对各种授权模式加以整合。为了顺应图书馆界对于著作权立法方面的诉求,图书馆应从著作权利益平衡的角度出发,在完善著作权权利保护制度的同时,保障社会公众最大限度获取信息资源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网络时代的格律诗创作方兴未艾,但由于千百年来格律诗创作形成了不指明作者和出处的“借用”他人已有作品的“潜规则”,导致格律诗抄袭等侵权现象日益增多,而现行版权制度对格律诗的合理使用未作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格律诗创作中“潜规则”的存在,既有版权意识的缺失,也有来自传承文化的需要以及“诗人的焦虑”等客观原因.消除格律诗创作中的潜规则,应遵循传统习惯与尊重著作权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激励格律诗词创作创新的原则以及利益平衡原则.  相似文献   

19.
刘平 《科技与经济》2014,27(2):44-48
著作人身权是基于作品的创作而产生,并通过作品这一媒介来涉及作者人格利益的非财产权利,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人身权。不能简单地根据人身权与自然人的人身不可分离的民法原理得出著作人身权不可转让的结论。除署名权以外的其他著作人身权可随著作财产权一道转让。  相似文献   

20.
刘巍巍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11):133-135
网络版权权利纠纷解决的关键在于权利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也就是版权如何合理使用的问题。根据网络版权的合理使用原则,可以确定网络版权合理使用度,为版权合理使用程度的判断提供较为精确的数量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