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封建监察制度经历了一个长期、曲折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它以维护皇权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是皇帝治吏的工具,皇帝的开明程度直接关系到监察制度作用的发挥。中国封建监察制度与封建王朝的兴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维护封建制度和加强皇权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派出管理作为实现国家权力集中与控制的有效模式从秦代就开始发挥作用。由于派出管理与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天然的合目的性,导致了派出管理在机构性质、领导体制、监察形式、职能发挥方面均对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太子监国是唐代政治中的重要现象,一般可分为太子攘夺皇权后的监国、皇帝巡幸时的太子监国、皇帝有疾诏令太子监国和权臣宦官废皇帝后以太子监国等类型。太子攘夺皇权和临危受命下的监国往往已掌握了国家的实际权力。有唐一代的太子监国现象不仅凸显了唐代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中国古代皇权传承中的制度纽结和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4.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元末农民起义胜利的基础上,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是一位有作为、有见识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在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政绩卓。明朝初期,为了巩固朱氏王朝的统治,朱元璋重视整顿吏治,鼓励监察官吏言事,雷厉风行,打击官邪,为监察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气氛。同时,朱元璋还重视监察工作体制的改进,使监察机构的设置更加严密规范。明朝在监察制度的规范化方面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高峰。监察法规的具体和增多,进一步的促进了监察工作的活跃,明初出现了一批敢于言事,不避权贵的监察官吏,在中国监察制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清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中国封建社会监制度在这一时期达到完备。作者希望通过对这一时期监察官员选任、管理制度的探讨,对当前的监察制度建设有所借鉴。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清代的监察官员的选任、管理制度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作者借鉴历史对当今的监察制度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认为应保持监察系统的独立性,加强监察立法,严格对监察干部的选任、管理等等。  相似文献   

6.
监察制度是指国家对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进行监督、检举、惩戒的制度。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历史悠久,体系完备。监察官员作为封建最高统治集团的耳目,在防止官吏的违法关职行为方面发挥过巨大的作用。统治者利用监察制度这个制衡杠杆,整饬史治,振肃纲纪,调整国家政权内部的种种关系,从而使国家机器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正常运转。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监察制度也在不断变化,并形成自己的特点,即‘已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相适应,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发展进程相适应,在君主专制主义不断强化的同时,监察制度无论是…  相似文献   

7.
礼,作为中国古代的“大经大法”,促成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秩序中的差序格局,并且为这样的差序格局提供了根基。历代王朝都在向礼找寻精神上的支柱和心理上的依靠,统治者们利用礼获得了统治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同时也受到来自礼的束缚和制约。“濮议”是发生在北宋英宗朝、因皇位过继而引起的一场礼仪之争,争议各方都在维护赵宋皇权,从根本上来说都在维护传统宗法,并都致力于从礼的角度巩固英宗皇权的合法性。宋代“濮议”表明,礼从宗教、道德与制度三个层面对皇权合法性发挥了构建作用,但同时也对皇权进行了限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宫人(主要指宫女、后官妃嫔)的命运归根结底是由君主专制制度所决定的.主要有五种,即殉葬;身败名裂,死于非命;幽闭深官,孤疾而终;守陵和出家.她们命运的不幸不仅体现了皇权的残酷性和灭绝性,也代表和反映了皇帝制度对中国古代女性的迫害,是中国古代女性始终处于受压迫地位的实证.  相似文献   

9.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共在列宁的领导下积极加强自身的建设,探索和实践党的监察制度。由于各种原因,列宁创立的俄共监察制度夭折了,后来的苏联共产党监察制度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的东西。从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有效的监察对于无产阶级执政党是必要的:无产阶级政党一定要与时俱进;要加强监督和党内民主,依法治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没有过民主体制,也没有民主体制建设以及最高权力制衡方面的专门理论。但是在反映下层人民历史观和政治理想的历史演义小说、戏曲中,却塑造了一类能制约皇权的人物。此类演义剧对皇帝权威、皇权的合法性、最高权力的运行机制都有新的认识,反映了下层民众对不受约束的专制皇权正当性的怀疑与否定,以及对一个能监督皇权的,代表正义与民望之权力的期望与设计。历史演义剧中的这种朴素的皇权制约思想,是民众共同心理的产物、普通愿望的表露、集体理念的阐述。由此我们看到,西方政治理论极力宣扬的权力制衡思想,在古代中国民间也有朦胧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秦统一之后,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风俗习惯,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别,亡国旧贵族、心怀叵测的政治野心家,无时无刻不在伺机发难,颠覆赢秦政权。王绾、淳于越主张师古法周,封建子弟功臣,利用宗法贵族的血缘凝聚力,捍卫赢氏江山。鉴于宗法分封制"后属疏远"的痼疾,晚周诸侯力争,兵燹连年的前车之鉴,李斯主张分郡邑,置守宰,确立专制君王的绝对权威。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分天下三十六郡,郡守、县令直接听命于皇帝,以血缘亲情为纽带、以诸侯分权为特征的宗法分封制度,遂为以郡辖县、以皇帝集权为特质的郡县制度所取代。不过,权力与利益分配的不均衡,仍然存在,郡县制也没有达到秦政、李斯"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的预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谏议制对古代中国封建社会高度集中的君权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对皇帝的过失起到了一定的补偏纠弊的作用,同时对当今中国也具重要的启示。一方面,我们应加强对领导者的思想建设、官德建设。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加强制度建设,法制建设,在当前社会实行人法同治,这样不仅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而且对我们的政治制度建设及干部队伍建设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乏有描写妇女生活的篇章,考察这些文学作品可以了解我国古代妇女地位的变化情况.先秦时期,妇女受礼教约束比较少,地位比较高;秦汉之后随着以男性为主导的封建统治地位的逐渐巩固,妇女地位逐渐下降.明清时期由于妇女生活的极其黑暗,引发了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生.封建社会解体之后我国妇女解放运动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宋代皇城司名义上是皇帝的近卫组织,实际上却是中央秘密警察机构,是皇帝直接掌握的一支特殊侦缉队伍。皇城司的特务活动主要有秘密政治侦察、反间谍和其他情报治安行动。皇城司秘密警察是宋代封建专制主义空前发展的产物,是宋代最高统治者镇压反抗、排斥异己的工具。在中国古代秘密警察发展史上,宋代皇城司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存在多种理论框架,而科举制的产生和实际运作对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士人群体乃至平民百姓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科举制度的存在导致中国古代社会各个阶层处于一种良性流动之中,保证了古代社会架构的基本稳定,该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制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思想同样是以奴隶制经济为基础的,但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古罗马的具体的政治思想却不同。从历史自然条件、社会建立基础、政治思想基础、政权组织形式以及君主素质等方面对两者分析比较,探究了两者政治思想异同的原因及其对中世纪、近代及现代的中国和欧洲的政治思想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诽谤罪兴废时间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有关资料对中国古代诽谤罪的兴废时间进行了考辨,认为诽谤罪始兴时间当在西周末年周厉王时期.此罪一经确立,便一直沿用到封建社会末期.其间虽有个别统治者发布过废除诽谤罪的敕令,但该罪始终存而未废.古代诽谤罪所指的对象始终是帝王官吏,其含义逐渐扩大到适用于平民百姓的变化,不是在隋唐以后,而是在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之后.  相似文献   

18.
周融冰 《西藏大学学报》2005,20(3):40-44,39
雍正朝基本上继承了康熙末年的治藏政策,在推行政教分离制扶持西藏地方世俗贵族掌政方面保持了延续性。雍正帝借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之机,取得了对西藏外围地区的直接控制权,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直接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西藏局势,雍正一朝又在很大程度上对原有政策进行了调整,从而把清朝的治藏事业不断地推向了前进。在以往的有关清朝治藏政策的研究中,对雍正时期的治藏政策多有涉及,但缺乏对雍正朝治藏政策的深入探讨和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