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薄壳香油茶(Camellia YunsienensisHu)又名攸县油茶,在湖南攸县发现。攸县油茶在春天开花,当年结果,果实在霜降成熟。薄壳香油茶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强,据一九六三年十月调查:攸县油茶无炭疽病,而在同一立地条件下的普通油茶炭疽病发病率达56%。攸县油茶果皮很薄,一般为0.08~0.12厘米,出籽率为65.5~69.5%。每百斤籽出油为28~32斤。油具香味,是很好的食用油。  相似文献   

2.
对8个威宁短柱油茶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果实产量和种仁含油率进行了测定,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讨了林地土壤肥力对油茶产量和种仁含油率的影响,为威宁短柱油茶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依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标准”,威宁短柱油茶林地土壤有机质和氮平均含量极高,全磷、全钾、速效钾平均含量中等,碱解氮平均含量低,而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极低。8个样地中土壤肥力Ⅱ(良)样地1个,土壤肥力Ⅲ(一般)样地1个,土壤肥力Ⅳ(差)样地2个,土壤肥力V(极差)样地4个。土壤肥力指标与油茶产量灰关联度为0.592~0.801,与种仁含油率灰关联度为0.505~0.722;其中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对油茶产量影响较大,速效钾对种仁含油率影响较大。可见,威宁短柱油茶林地土壤肥力普遍较低,土壤肥力严重影响了油茶产量,但对种仁含油率影响较小,应根据油茶林地本底营养和需肥特性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才有助于油茶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及时和有效地指导油茶病虫害防治工作,分别根据2000~2009年,2001~2010年,2002~2011年广西油茶病虫害发生危害的数据,预测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广西油茶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等级和发生面积.结果显示,2010年广西油茶重大病虫害发生危害面积为500 hm2,2011年病虫害发生量等级为2级(333.4~666.6 hm2),2012年病虫害发生量等级也为2级,而2010年广西油茶病虫害实际发生危害面积为496.7 hm2,2011为435.7 hm2,2012年为656.7 hm2.可见3次预报的准确率都在90%以上,表明利用马尔可夫链方法进行油茶病虫害预测预报是可行的,但需要积累较长时间的历史数据.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油茶优树调查与初选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是我国14个油茶重点分布省市之一,油茶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实地调查秀山、酉阳、彭水和梁平4个县的36个油茶林分布,实测235株油茶单株,初步选出63株优树.油茶优树分布在海拔500 m以下的占56%,500~800 m的占27%,800 m以上的占17%.优树年龄在30年以下的占13%,30~60年的占58%,60年以上的占29%.油茶优树果实颜色主要有青色、红色2种,其中青果占35%,红果占65%.单位冠幅面积产果量为1~2 kg的占41%;2~4 kg的占37%;4 kg以上的占22%,最高单位冠幅面积产量达7.24 kg.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关联度值在0.6以上的5株油茶,可作为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培土厚度与油茶叶片抗寒性的关系,以2013年造林的“大别山1号油茶”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培土厚度下土壤物理性质、油茶叶片解剖结构、相对含水量等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显示,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均与培土厚度呈正相关;CK处理海绵组织厚度别是T1、T2、T3处理的1.25倍、1.20倍、1.16倍;T1、T2、T3处理油茶叶片相对含水量分别比CK低3.30%、9.74%和5.51%。因此,培土厚度为15~25 cm可显著提高油茶的抗寒性,可作为油茶抗寒性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江西山区油茶成林在春梢生长末期大、中、微量营养元素进行诊断,总结各元素在此时期的施肥范围,指导油茶林地在春季的科学施肥。【方法】以江西省20个县的油茶成林叶片为对象,运用DRIS指数法,对春季叶片的9 种养分(N、P、K、Ca、Mg、Cu、Zn、Fe、Mn)进行营养诊断。【结果】 春季江西油茶林N、P、Mg、Fe 相对缺乏,K、Ca、Cu、Zn、Mn 相对充足; 春季油茶树体需肥顺序为 Fe>P>N>Mg>Mn>Ca>Zn>K>Cu。利用高产组叶片养分浓度制定了相应的养分诊断标准,即各养分的适宜含量范围为:N,12.728~17.793 g/kg; P,0.715~1.045 g/kg; K,6.950~9.728 g/kg; Ca,4.876~8.909 g/kg; Mg,1.270~2.414 g/kg; Cu,1.219~3.918 mg/kg; Zn,11.485~16.393 mg/kg; Fe,0.096~0.221 g/kg; Mn,0.707~2.840 g/kg。【结论】江西油茶成林叶片中如果某一元素含量不在相应适宜范围,说明这种元素在油茶体内过量或缺乏。在春季为油茶林施加氮肥和磷肥的同时,应该注意补充铁肥。  相似文献   

7.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14个省份,油茶炭疽病的大量发生与流行对云南省油茶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鉴定云南省油茶炭疽病的病原菌以及探究其病害发生发展规律,以期为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文中采用形态学特征结合分子系统学方法对云南主要油茶产区的炭疽病菌进行种类鉴定,并验证其致病性,同时对油茶炭疽病的传播途径、侵入途径等发生发展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三地区油茶炭疽病菌主要为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C.gloeosporioides和C.karstii;越冬试验表明,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的形式越冬,病果和病叶残留的分生孢子每果达115 100个,为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在室内干燥条件下,分生孢子可存活14个月;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低于10℃或高于35℃均不能萌发;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100%,低于75%则不能萌发;病菌可直接侵入或从伤口侵入;在22~29℃并保湿的条件下,潜育期为88~99 h.分析各试验结果发现,引起云南省油茶炭疽病的病原菌并不是...  相似文献   

8.
采用体外方法对从油茶饼粕中分离纯化后的油茶饼粕多糖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油茶饼粕多糖由阿拉伯糖、半乳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甘露糖等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 000~12 000;油茶饼粕粗多糖及各分级多糖的浓度与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呈现正相关,其IC50为0.053mg/mL,油茶饼粕多糖具有抑制葡萄糖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广西龙胜油茶枯叶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 1995年至 1999年在广西龙胜县的油茶林内设 10块样地 (长×宽 =2 0 m× 2 0 m )观察油茶枯叶蛾 (L ebedanobilis Walker)的生活历期和习性 ,并从林间采回卵、幼虫、蛹、成虫于纱笼中饲养观察油茶枯叶蛾的生活史 ,以及各世代蛹、成虫、卵、幼虫出现期和终期。结果表明 ,在广西龙胜县 1年 1代 ,以初孵幼虫在卵壳内越冬 ,翌年 3月中旬当气温升至 18℃~ 2 2℃时 ,幼虫破壳而出 ;幼虫 7龄 ,发育历期 12 0 d~ 15 0 d。5龄开始食量增加 ,6龄~ 7龄为暴食阶段 ,油茶枯叶蛾幼虫一生食叶量 30 0片~ 35 0片 ,其中 4龄以前 2 0片~ 2 5片 ,5龄 30片~ 40片 ,6龄6 0片~ 10 0片 ,7龄 16 0片~ 170片 ,特别是 7龄 ,其食叶量约占终生食叶量的 70 %。8月中旬开始吐丝结茧 ,9月下旬至 10月上旬成虫羽化。  相似文献   

10.
油茶高接换优技术在舒城县研究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月10日,油茶高接换优技术研究通过安徽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为改变油茶林低产现状,提高油茶产量与效益,舒城县油茶科技专家大院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成功研究出油茶高接换优技术。运用该技术对低产油茶林实行高接换优后.当年接穗可生长30厘米,第二年即可开花,第三年挂果,5年即可恢复树冠,进入盛果期,可将茶油产量由传统的每公顷65.25千克提高到750千克以上,产量增加超过10倍。目前,该技术已在舒城县晓天、山七、河棚、高峰、庐镇等乡镇进行了推广示范,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茶饼病菌的分离培养及其刺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油茶饼病菌在PDA培养基、PDA+新鲜油茶叶片培养基、PDA+烘干油茶叶片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高氏一号+新鲜油茶叶片培养基、高氏一号+烘干油茶叶片培养基、查氏培养基等13种培养基中的培养实验,结果表明:PDA+新鲜油茶叶片培养基最适合于茶饼菌的生长,22.5 ℃为茶饼菌的最佳培养温度;担子椭圆或圆柱形,顶部具有2~4个担孢子;成熟的担孢子微循环产孢形成分生孢子,而后以出芽方式进行生长繁殖;用外担菌发酵上清液浸泡水稻种子,发现能刺激种子萌发,促进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产自贵州、湖南和江西10种油茶籽仁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成,为油茶选育与推广提供参考。采用索氏抽提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检测样品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油茶籽仁含油率为26.79%±0.16%~54.98%±0.76%,其中,浙江红花(ZHH)油茶籽仁含油率最高,贵州松桃正大(岑软)油茶(GCR)最低;油茶籽油中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其中,油酸是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0.82%±0.26%~84.13%±0.14%,引进品种(HYZ)油茶的油酸含量最高;亚油酸含量为4.62%±0.29%~16.2%±0.23%,GCR的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最高;10种油茶籽油的棕榈酸含量为8.29%±0.04%~13.92%±0.26%;硬脂酸含量为1.38%±0.02%~2.80%±0.10%。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呈负相关,二者之和介于84.67%±0.19%~89.28%±0.04%。这些结果为油茶选育与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玉屏有着悠久的油茶种植历史,早在1958年,玉屏油茶产籽产量高达195万公斤,为国家提供了40万公斤茶油,居全国1100个县级油茶县产量的第二位,玉屏因而获周恩来总理亲自提名,授予“油茶之乡”美誉。每当茶花盛开时,10万亩茶花依次绽放,满山雪白的油茶花迎风招展,蔚为壮观,令人留连忘返。玉屏的油茶主要以小果油茶为主,而小果油茶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在年平均气温14~18℃,绝对  相似文献   

14.
在2010—2014年,采取不同的改造技术措施对8个不同品种的油茶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撕皮嵌接的方法于5月份进行嫁接要优于拉皮切接(P0.05),密林疏伐可以有效地提高油茶的产量.选取的8个不同品种油茶中,亚2、亚5、亚21和湘17的单株产果量和人为改造后的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P0.05),建议作为豫南大别山区油茶低产林改造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夏旱期间灌溉、覆膜与盖草不同管理措施对盛产期油茶光合作用的影响,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赣无系列2个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日变化参数进行测定。研究表明:灌溉、覆膜与盖草措施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油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EWUE)、气孔导度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其中不同管理措施下的赣84-8与赣71的Pn日均值从大到小均表现为灌溉B、覆膜、灌溉A、盖草;赣84-8的Tr日均值从大到小表现为灌溉B、灌溉A、覆膜、盖草;赣71的则从大到小表现为灌溉B、覆膜、灌溉A、盖草;赣84-8的EWUE日均值从大到小表现为灌溉B、覆膜、灌溉A、盖草;而赣71的从大到小则为盖草、覆膜、灌溉B、灌溉A。说明采取上述措施能有效缓解夏季高温干旱对油茶林的水分胁迫,促进高产油茶夏旱期水分利用效率与光合作用,此外,还可提高油茶叶片中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16.
油茶产业发展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重要木本油料植物,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油茶产业2008年以来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出特色产业的巨大潜力。笔者概述了油茶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总结了近年发展所取得的成效,辩明了油茶产业的定义、内涵与发展趋势;从生产、技术、市场和社会等层面分析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定位与目标。针对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了顶层设计、修订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科学构建油茶产业链,明确各环节功能与利益;整合科技资源,重点攻克油茶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开发多样化的生态产品,拓展油茶产业领域;大力推广新品种和低产林改造;推进标准化生产技术提升油茶丰产栽培水平;创新经营模式,调整油茶产业生产组织形式;搭建油茶产业发展的大数据与交易平台;强化规范市场产品质量控制;加大政府权威宣传力度积极创建油茶知名品牌;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服务等11条建设性建议。笔者从油茶产业发展的宏观角度疏理了应对产业发展瓶颈的对策,对进一步促进油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有积极影响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进行树种资源调查中,于一九七九年四月发现红花油茶的一个新变种—遂昌大果油茶。遂昌大果油茶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术,高2米左右,小伎灰白色。叶矩园形至长椭圆形,长7~11厘米,宽3~4厘米,叶柄长1~1.5厘米,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楔形至宽楔形,边缘具疏锐齿,表面绿色,背面绿黄  相似文献   

18.
黔东低山区油茶林菜复合经营及品种模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研究油茶幼林期林下果蔬复合种植配套技术为目的,通过林下果蔬套种对比试验和效果分析比较,集成和完善油茶幼林复合种植配套技术,优化遴选油茶林菜复合种植品种模式,提出推广品种及组合生产应用的建议。试验结果表明,合理开展林下种植对油茶林地土壤改良、幼林林分的生长和油茶早实都有积极促进作用;对于种植地块选择"适地适菜",充分考虑土层厚度、坡度、岩性、土壤类型、交通运输和水源灌溉等条件;综合分析种植果蔬品种的生产适应性、黔东低山区(铜仁等)的气候特点及当地农事习俗,选择8个单季种植品种("一年一熟"品种)可供推广种植,包括作为秋、冬季节品种的白菜、豌豆和作为春、夏季节品种的辣椒、西瓜、甜瓜、黄豆、花生、黄花;在水肥和耕作管理条件好的地块可种植两季,推广4个"一年两熟"的品种组合模式,即采用"[(早辣椒或茄子)+(秋冬白菜或春甘蓝)]、[(西瓜或甜瓜)+春甘蓝]、[(毛豆+秋白菜]、[花生+豌豆]"。  相似文献   

19.
低温对两种油茶的生理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油茶和湖南油茶为试验材料,研究在温度梯度下,两种油茶幼苗叶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油茶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抗氧化物酶的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1)温度使两种油茶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有所下降,但影响不明显.(2)低温处理后,广西油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20℃时最高,湖南油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15℃时最高;两种油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在20℃时最高;广西油茶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在15℃时最高,湖南油茶过氧化物酶活性在10℃时最高.  相似文献   

20.
林曦碧 《武夷科学》2008,24(1):78-81
通过比较4株白僵菌菌株的产孢量及其对油茶毒蛾的致病力,结果发现白僵菌菌株Bf08,B01,产孢量分别为(5.1±0.4)×10^8,(3.4±0.4)×10^8孢子/cm^2,接种油茶毒蛾后其巩。分别为5.64,6.62d,说明对这两个菌株油茶毒蛾的毒力很强,是可用于油茶毒蛾防治的优良白僵菌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