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5世纪初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卫拉特蒙古贵族的扶持下,成为蒙藏民族中占主导地位的教派。文章主要论证格鲁派在准噶尔汗国的传播和发展,进而探讨它对卫拉特蒙古历史和中国西北民族关系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虽旺 《科技信息》2011,(27):115-116
藏传佛教的教育模式是寺院教育。这一教育模式自八世纪形成以后,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各个教派不同的教育方法。宗喀巴创立教格鲁派后,对寺院教育进行了改革和完善,形成了藏传佛教最完备的寺院教育机构和考试制度。其严谨和完善的寺院教育体制赢得了广大僧俗众人的高度认同,从而使格鲁派逐渐成为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寺院教育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润年 《西藏大学学报》2007,22(3):83-94,105
文章主要论述了藏传佛教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的寺院教育,同时也对藏传佛教上述教派的寺院教育的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位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南越的教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越的教派中,主要有高台教、和好教和平川派。这三个教派都是南越资产阶级—地主民族主义者集团内部的有势力的派别,具有浓厚的政治性质。由于历史的因素,它们与法国殖民者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现在在南越的持续不断的武装冲突,就是在吴庭艳的“国民军”和这些教派集团的军队之间发生的。这些冲突,首先反映了南越统治阶层之间利益的矛盾和对亲美的吴庭艳政府的“家族极权统治”的级度不满;同样也反映了美法在南越的明争暗斗及其矛盾尖锐化、白热化的程度。南越的这些主要教派是些什么样的教派呢?它们在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相关文献,论述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蒙古地区的传播方式与特点。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蒙古地区的传播首先从蒙古统治集团开始,以吸纳蒙古民众和输出藏区高僧等途径为主,并在当时中央政府的积极推动下,通过自上而下等方式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最终使格鲁派成为蒙古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宗教。  相似文献   

6.
边珍 《西藏大学学报》2010,(Z1):129-131,152
文章通过藏巴汗和格鲁派的斗争,论述了藏巴汗政权与噶玛噶举派、吉雪巴地方势力的关系,进而探讨了藏巴汗与格鲁派的关系从友善趋于对峙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明代格鲁派高僧大慈法王释迦也失,不仅是西藏三大拉萨寺院三大寺之一的创建者,而且也是格鲁派喇嘛到汉地和蒙古等地方传播格鲁派教法以及沟通藏汉、蒙藏等民族关系的先驱者,二次往来于内地,加强了藏地与明中央政府的联系。在他圆寂后所修建的弘化寺不仅是中央政府与当地各民族沟通的重要纽带,而且也在青海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十七世纪三、四十年代卫拉特和硕特部首领顾实汗率部进入青藏地区,帮助格鲁派消灭了却土汗、白利土司,并推翻藏巴汗政权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权,这在西藏地方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藏文文献往往从格鲁派的立场对此进行肯定性解释,并将顾实汗崇奉为持教法王。其实,应从当时蒙藏双方历史处境出发,对顾实汗率部入藏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藏传佛教的本地化及其早期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传入西藏时,其发展并非如后世佛教徒撰写的教法史中所说的那样得到兴盛,而是受多方的影响,吐蕃时期藏地佛教思想来源主要是汉地禅宗与印度佛教。11世纪以后,佛教逐渐本地化,演变为藏传佛教各教派,并且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地方特色,一些教派思想中,仍然有禅宗的遗存,而诸如活佛转世的出现,亦与民众的宗教趣味相关。  相似文献   

10.
自公元17世纪中叶起,格鲁派在和硕特蒙古及清政府的支持下,其位于卫藏东部,安多以南的教法区逐渐发展成熟并定型。公元18-19世纪起,格鲁派不仅对该教法区的传播范围和名称进行了界定,而且也对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中,该教法区的传播范围和名称则成为近代"康区"形成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扎什伦布寺格西安钦呼图克图在内地倡办并参与启建时轮金刚法会,前往汉地佛教团体和寺院讲授格鲁派历史与显密经典,后经由汉地僧侣和居士弟子翻译刊行,传承影响至今;与太虚法师共同参与组建佛教同愿会,推进汉藏两地佛学交流研究与文化联系。安钦呼图克图先后两次往返西藏与内地之间商讨九世班禅返藏问题,转告中央政府的涉藏政策及西藏地方政府的意见立场,国民政府封授其“普静禅师”名号。安钦呼图克图以非官方身份弘法讲经沟通汉藏文化,为汉藏双方意见立场的直接表达奔走往返两地之间,成为民国时期中央与西藏地方政府共同依托的僧侣使者。  相似文献   

12.
文章探讨了清代前期推行藏传佛教治策的形成、发展和影响,着重论述了“康乾盛世”的清朝皇帝对这一治策的运用,清初推行这一治策,主要是通过打蒙藏上层的牌取得成果的,清代册封达赖喇嘛的策略,即体现出清朝政府有效管理西藏的一项重要制度“。兴黄教以安众蒙古也!”清初藏传佛教治策对于怀柔蒙古产生了历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叙述11~12世纪时期藏传佛教著名女密宗大师玛吉拉准的生平轨迹,以文献资料进一步研究和分析了藏传佛教形成过程中藏族女性出家尼僧所作出的贡献,并对玛吉拉准创立的觉域派的教规、教义进行了诠释,肯定了该教派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所具有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4.
木里藏族自治县地处川滇交界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最边远的藏族聚居区之一。从有限的藏汉史料记载中可以发现,木里地区至少从汉代以来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不同朝代生活着羌、筰、磨些等不同称谓的土著居民。在几千年历史进程中,木里地区的先民与周边地区不断交往、融合,建立或战或和的复杂关系,尤其自藏传佛教传入木里、政教合一制度建立开始,最终形成了具有共同心理素质的木里藏族。文章试图通过分析木里地名的含义、疆域、土著居民及其与周边的交往关系等,探索在民族杂居地区的木里藏族的历史渊源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5.
旺多 《西藏大学学报》2013,(1):97-104,136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简称《心经》),被认为是一切般若经的要义、精髓,在藏传佛教中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在汉传佛教及信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汉藏《心经》译文比较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通过《心经》译文比较,对探究汉藏佛教的语言、词汇、译风,追溯汉藏间佛教界交流的历史,进一步挖掘汉藏两个民族文化交流和历史融合过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宋金时期,在今青海、甘肃及四川西北部的安多地区,由于安多藏族本土从未遭受西藏灭佛运动的影响、广泛的信仰藏传佛教的群众基础、藏传佛教信仰多神教徒不持戒的信仰方式,以及藏族蕃僧在政治上的崇高地位及其特权、中原王朝利用蕃部佞佛而实施羁縻政策,导致了佛教的繁荣和兴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